(本文系千帆育兒網原創,歡迎大家轉載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眾號用微信裡的轉載功能原樣轉載,但是不免費開放白名單。)
謹以此文獻給和我一樣因為有個慢熱型孩子而煩惱的家長(現在反而覺得自己很幸運是怎麼回事~)現在我也遇上了我父母那時的困境:孩子非常晚熟、反應遲鈍、理解能力一般,和同齡人比起來蠢蠢的。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作為媽媽的我平時七八點到家,雞血時間非常有限。
但我經常以親身經歷激勵自己:
①發育快的不見得後期聰明,發育慢的也不一定是個白痴。自我歪理解釋為:頭蓋骨關得慢反而腦容量大(黑猩猩前兩年不也比人類小孩聰明嘛);
②過於順風順水對於個性成長來說不是好事,需要一定的挫折來磨練孩子,這樣在逆境中更能體現優勢;
③在小時候還是要稍微散養一下,即使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長期來看是有效的。回想自己初中後階段的抽象思維、發散性思維的確比發小高明了一些。可能是自我沉靜在玩耍中習得了思維和學習模式,而沒有被大人隨意打擾、硬塞知識的緣故。
④孩子三觀正、善良、思想豐富、自尊自愛、有求知慾即可,這樣他即使跟不上學習好的隊伍,也不會對學習心生厭倦或掉進流氓、追星這樣的隊伍中。說一說她的家庭環境:
母親是高中畢業生,在90年代成為了下崗工人,後續待業在家,有點自私自利的感覺。
有些事情我回憶起來覺得有點奇葩,比如小學化驗大便,一般都是裝在火柴盒裡包在塑膠袋中帶過去她老媽直接給女兒搞了一塑膠袋的大便。。。在羽絨服剛時興那會兒,大冬天給女兒一件棉毛衫+一件羽絨服,沒有羊毛衫,上體育課時看到她冷得直打寒戰。
父親是大專生,在國企做技術(具體不清楚),收入屬於比較高的,前期對女兒雞血非常用心,與發小親子關係很好。
在初中各自上了不同的軌道後,就沒什麼交集了。大學期間,我曾跟著父母回老房子,與她聊過一會兒。工作後我與她有過電話溝通,我母親與她的母親在街上打過照面,有次還遇上了小學時代的同學,和我講了一下她的現狀。也許我的信息並不完全、記憶也不精確,下面簡述一下她後面的際遇。
中考過後,發小貌似的確運氣不太好,又遇到個非常嚴厲的老師,對她各方面都不滿意,成績大約也受到了影響。而她的父親,自從她中考失利後態度就變了,對她異常冷淡。本來非常親密的親子關係,突然像火焰熄滅一樣,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的消失無蹤,讓她心寒。
高考後,她進了一所民辦大學,期間因為確診抑鬱症,休學了兩年。畢業後,因為找不到工作,於是去了商超做了收銀員,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卻因為動作太慢,連試用期都沒過。後面她陸續做過網絡寫手、淘寶賣家、小學老師,但都做不長,後來待業在家吃低保這樣。
她現在時不時要靠吃藥維持,那個藥會讓人變胖,據她媽媽說,現在有兩百斤了。
曾有一陣子,我和她有微信聯繫,後來將她拉黑了,因為她有次連發了N張色情動圖給我。我一開始是同情她、會與她勉強保持聯繫的,但這麼做也太過分了。
為何是勉強保持聯繫,因為我覺得她的確人品稍微有點問題,列舉點事情:
①小學期間,我一直被她欺負,借她的錢她會賴帳,借她用的文具她故意弄壞,她東西弄壞會千方百計怪罪我;
③大學畢業後,我莫名接到很多聯繫電話(一天五六個,而且很多都是外地的),問我要不要讀這個讀那個,後來我知道是她搗的鬼,她說她希望我能夠多學點知識,就給好多網絡培訓班留了我的電話號碼。。。
④拉黑後她發消息給我,威脅要自殺、要把我隱私公之於眾。用我對她家教育理念不完全認知,總結起來就是功利性教育,這種狹隘的觀念會埋下隱患。
她父親在她表現傑出時給予愛,在她表現差強人意時變得冷淡這種反差就看得出來。還有 她自理能力相當差,可能也是家裡專攻她讀書而沒有培養動手能力有關(也是功利性的體現),導致她在後續工作中吃了閉門羹。在小學時春遊,這位好友向我借錢買零食,回來後賴帳,她爸爸也不管,把上門討債的我關在門外,可見素質一般。
豆瓣評價頗高的《教養的迷思》這本書,總結來說就是孩子的社會行為模式受到同輩人影響更多。但我真心覺得,家長的思想境界、眼界對孩子還是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並進一步導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況。
她後期的抑鬱症,算是對於早期這種家庭功利教育的清算。落入:我讀書不行,所以我就是個不行的人,所以我不值得被愛,這種邏輯。
這種功利性的教育,可能就是只有一 和「六」兩個選項的骰子,一就是失敗了(包括讀書不好、學校沒考好、工作沒找好),「六」就是出人頭地了。我認為一也不好,「六」也不好。一不好,肯定不好,不從功利角度來說,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也不好。從我這位發小來看,她讀書不好,家庭就放棄了她,她對自己的價值認同也喪失了。如果家長認為人的價值僅限念好書、賺大錢,那孩子可能在還沒有機會豐滿自己價值觀之前就把自己對人的價值看扁了,這是非常可怕的。
「六」也不好,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不好。後續培養出來的 充其量就是清華大學畢業想著如何賺大錢的學生,和近期風口浪尖上的gaofu這種類型的人吧(我認同老大的觀點,zz犧牲品,頂多是個利己主義者)。
我認為,在做家長的同時 ,不能懶政,要思進取。需結合自己的閱歷和其他人的經歷,及時調整對於孩子的教育模式。至於什麼教育才是最好,我不曉得,但我肯定不願意告訴娃,人生只有一 和 「六」兩個選項。
編者按: 我會下周寫一個這篇連載的心得體會,結合著現在的教育形式。前提是大家得讓這篇文章超過100個贊。
更多升學育兒經驗分享:
從今天起在論壇裡禁止討論任何鯨魚小班的信息
我與學霸發小——記一個慢熟小孩的逆襲(上)
長按識別二維碼,立即關注
上海地區的育兒探討(包括園託擇校,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不想錯過千帆的每一篇乾貨?
教你3秒置頂『千帆育兒網』
不要忘記給我們點讚哦!
請點擊閱讀原文,觀看一個爆炸新聞:微博上被秒刪了(好像得在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