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歡樂頌》觀感
影片以歡樂頌小區22樓居住的五美姐妹們為背景展開故事。這五美分三個階層,打工者階層:三個打工妹:樊勝美、關雎爾和邱瑩瑩。打工皇帝階層:安迪,晟煊集團CFO。富二代階層:曲筱綃,海歸後自己開公司。
沒有麵包是萬萬不能的
劇中的打工妹們收入有限,每個月都為交房租犯愁,還需要家裡接濟,生存都有壓力。劇中還重點描寫了樊勝美哥哥,對家庭沒有責任感,上班將別人打傷,結果碰上了一群無賴,醫藥費賠償變成了無底洞,拖累了樊勝美和她爸媽一家。搞得樊勝美四處借債仍填不滿那個無底洞。後因實在付不起醫藥費,又不堪地痞們的不斷上門騷擾,費樊勝美哥哥一家和爸媽一家只好外出躲債,樊勝美爸媽帶著孫子來到了上海,還擠進了這三個小姐妹的小天地,給大家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並在此過程中樊爸爸突發腦溢血住進了醫院,這種屋漏偏逢連天雨的狀況,讓樊勝美一家陷入絕境。最終雖然在22樓的姐妹們的共同幫助下走出了絕境。這個故事告訴大家,沒有麵包小到房租交不起,大到家庭失去抗風險能力。這也就是俗話說的「貧賤夫妻百事哀」。所以沒有麵包是萬萬不能的。溫飽只是愛情的「最低生活保障」!
待價而沽——愛情對麵包的選擇。
麵包的種類很多,按口感來分有軟質麵包,硬質麵包,脆皮麵包和松制麵包。按地域來分有法式麵包,意式麵包,德式麵包,還有英式麵包。如果按原料來分呢?有全麥麵包,白麵包,雜糧麵包和黑麵包。如果按用途來分,有主餐麵包,餐包,點心麵包和快餐麵包。而按形狀來分呢?有土司狀,扁平狀、棍子狀、牛角狀和其它花式。從價格來分也有高、中、低之分,之於生活的對應就是奢華、小康與溫飽。這些也同樣表達了愛情的多樣性。
劇中樊勝美這個角色的人生目標就是待價而沽的典範,其實也是普通生活中大多數女孩子對愛情的期待,期待有白馬王子的出現。可以縮短人生奮鬥的歷程。續寫一部「鄧文迪與默多克傳奇」。
劇中的樊勝美就是一心想嫁個白馬王子,不知不覺就錯過了花期,但仍初心不改,看慣了上海這個花花世界,偶爾參與一下達官貴人的奢華生活,肯定不願意再回到過去那個貧困的小城市,也不願意面對那種「柴米油鹽」的生活。所以她周璇在夜場和PARTY,想的就是「掐尖」。被曲筱綃鄙視為撈女,結果卻撈到了曲筱綃的哥哥曲連傑頭上,被一群紈絝子弟當成了佐餐的一盤菜,玩弄後被拋棄。經歷了一系列的人生起伏和愛情波折,終於認識到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和一直追求自己又是同一階層的王柏川結為連理。
同頻共振——麵包對愛情的要求。
劇中描繪了幾對愛情的故事:
安迪與奇點的愛情。安迪出生後被父母拋棄,在孤兒院長大,被一對美國人領養,這是她人生的第一次蛻變,讓她從此有了一個高起點。然後又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實現了自己的華麗轉身,擠入金領階層。成為了「智族」,才有了在人生財富軌道上與奇點相遇,這種反覆的碰撞最終擦出愛情的火花。人與人的相遇、相交到相愛,是有因果的。也是有條件的。比如鄧文迪與默多克,首先鄧文迪必須擠入默多克的生活圈。也如同安迪與奇點,首先必須相聚於網上的高端論壇,有過思想的交鋒,擦出思想的火花。才能實現最終的融匯。
如果共振不夠就會出現問題,這也是大部分家庭破裂的原因。劇中曲筱綃與醫生趙啟平的愛情就把這一點表現的淋漓盡致。曲筱綃這個富二代,從小受的國外教育,自然就有了西方的行事風格,沒有中國文化中的那麼多的繁文縟節。在一次帶病人看病途中看上了年輕英俊的醫學博士趙啟平,並對他展開了猛烈的攻勢,女追男隔張紙,而當今一代的年輕人思想又夠開放,並且是反傳統的,先試婚,再戀愛,最後才會結婚。他們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但在共同生活中,趙啟平忽然發現曲筱綃不學無術,層面很低,不懂得欣賞古典鋼琴曲,藝術水準低下,連古典名著都沒有讀過,少了一份話題共識。還特別鄙視曲筱綃在打牌時搞小動作,儼然非正人君子之為,就開始擺脫與她的交往。這種情況在男女愛情交往中非常常見,叫做「三觀不同」導致分裂。所以同頻共振是要翻越諸多障礙的。
再看看邱瑩瑩的愛情。她是那種純情時代的愛情,沒心沒肺,沒有太多的奢求,只為找到自己愛,愛自己的對方就成,當然也就沒有樊勝美那樣活得很累!在魚龍混雜的世界裡也容易上當受騙,也容易自愈!她就像在自然天地裡一顆游離中的電子,在屬於她們這一族的人生軌跡中,碰到了另一顆。最終找到了與自己同頻率的IT男應勤。
生活中的愛情是色彩斑斕的,同時又是五味雜陳的,正如麵包們的多種多樣,在生命的長河中,與萬千生物一樣都是從生到死的過程,愛情的碰撞也只是為了延續生命,只是我們在這些生命體中賦予了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