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這個痛快做「真流氓」的老炮兒,消失這麼久都在幹什麼

2020-08-27 TIME2018

2015年,馮小剛出演了一部電影《老炮兒》,更是憑藉六爺一角兒拿下了金馬影帝。但是在北京這個文化圈兒裡,真正稱得上是老炮兒的,我只認王朔。

王朔有多牛,不清楚的人只知道他是個寫小說做編劇的。但了解的人會告訴你,連高曉松這麼桀驁不馴的人見了他,都會正襟危坐。

首先,他以一己之力顛覆中國現代文學,稱得上開天闢地。王朔式語言深入大街小巷,電視電影,無處不在。如今娛樂喜劇都未脫離王朔的影響。電視劇《渴望》、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編輯部的故事》、《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後來的電影《甲方乙方》、《陽光燦爛的日子》、《夢想照進現實》、《非誠勿擾2》等等,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其二,王朔敢說敢當,他以動物兇猛的姿態殺出,誰裝滅誰,一棍子將這夥冒充聖人的裝X犯全放倒。作家劉震雲曾說,魯迅的小說,讀來讀去,說了兩個字,吃人;後來王朔的小說,讀來讀去,也就說了兩個字:別裝。其三,看看在王朔身邊轉悠的都什麼人?葉京、劉震雲、馮小剛、姜文、馬未都、阿城、陳丹青...這些老炮,隨便拎出一個都是跺一腳皇城根震三震的角兒。更不講崇拜朔爺的高曉松、韓寒、馮唐、寧財神、史航......無數的人從王朔的著作裡汲取營養,並將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延續下去。

如今,王朔過上隱居般的宅男生活。養著貓,早睡早起,用微信,頭像是自己的愛寵,在朋友圈只看不說話。他拒絕網購和快遞,一個月去一次超市,買回一堆東西,挨個吃,從最新鮮易腐的蔬菜開始,以打滷面收場。

家裡,牆上掛著自己寫的4個字:不受福德。

他越來越宅,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幾年前,洪晃在三裡屯太古裡的「薄荷糯米蔥」開業,請他出席,他脫口而出:「不去,我有童年創傷。」

小時候,王朔淘氣,被批評了也假裝不在乎,嬉皮笑臉地跟人家臭貧,其實內心很受傷。此番言論一出,朋友從此也不為難他:「你都創傷了!誰還好意思勉強你?」就連女兒的婚禮,他都沒去。馮小剛、趙寶剛、陳丹青代表娘家人上臺致辭。陳丹青說:「王朔沒有勇氣站在這裡,他摟不住。」

關於王朔,還有種種,一言難盡。回看歲月,當初對他的誤解,給他冠以的名號,如鬧劇如悲劇。多年後,王朔接受採訪笑道:「現在我接受,文化意義上我就是痞子,反主流嘛,說得好!」

就像文化批評家朱大可說的:「王朔是進行文化爆破的英雄。但他的文化批判卻被人們誤解為痞子行為。當然,在一個文化頹敗、價值錯亂的時代,珍珠和魚目總是被人混淆的。誤讀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閱讀本性。」

那些年,王朔的憤怒下面,是無奈。他真的是一個很善良的人。

相關焦點

  • 吃軟飯、自稱「流氓」,把馮小剛當小弟,王朔到底什麼來頭?
    王朔的一句「我是流氓我怕誰」彰顯了他骨子裡的傲氣,寫小說、懟人、出軌全都幹過,卻誰都不放在眼裡。  他的文學聽起來有點荒誕不經、不切實際,但是卻跟現實世界契合度很高。
  • 吃軟飯、自稱「流氓」,把馮小剛當小弟:王朔到底什麼來頭?
    王朔的一句「我是流氓我怕誰」彰顯了他骨子裡的傲氣,寫小說、懟人、出軌全都幹過,卻誰都不放在眼裡。 他的文學聽起來有點荒誕不經、不切實際,但是卻跟現實世界契合度很高。
  • 京圈「老炮兒」懟人合集:在罵人這方面,各個都是行家!
    「老炮兒」這一詞兒,在過去的老北京俚語裡頭,特指無所事事的老混混兒。到後來電影《老炮兒》火了之後,就慢慢變成一個褒義詞兒。泛指的意思頗多,卻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但真當有這麼一人兒,透著那股子「渾不吝」的北京老爺們勁兒的時候,您肯定會說:「這不就一老炮兒麼。」
  • 李小飛:《老炮兒》,壞人老了,可是不甘心
    ▍二《老炮兒》很好看,可是,如果沒看過王朔,那觀影的樂趣會少了很多。從父子關係這層看,《老炮兒》似乎是王朔導演,馮小剛主演的《我是你爸爸》的續集,孩子長大了,父子接著死磕。可是從時代上看,它更多是《陽光燦爛的日子》的續集,是馬小軍長大之後面對的世界。
  • 「毒舌」的王朔:世上的偽君子這麼多,我演一個流氓怎麼了
    在這個大院裡面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都不一樣,從小的時候呀,他們玩的遊戲都是軍事遊戲,就連撲克盤都是軍事撲克,讀的書也都是關於軍事的電報,看的電影還是關於軍事教育。就在這種的環境下,王朔平時也很愛打架,一旦被欺負了,一定會還回來。
  • 情景喜劇開山鼻祖,一手帶飛馮小剛,文化流氓王朔才是真性情
    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這句話在很多地方都適用,但是用來描述王朔是最合適不過的了。王朔這個人,他的藝術成就有多高,人就有多能抬槓,就是韓寒在他面前都不敢吱聲。部隊管得嚴,而自由慣了的王朔覺得他的人生都快枯萎了。不過經歷都是寶藏,對於作家而言,這些最後都進了書裡。王朔開始時正式寫作是因為他看到了鐵凝的《沒有紐扣的襯衫》,倒不是給了他什麼醍醐灌頂的感受,而是他覺得自己也能寫。就這樣,他整天待在家裡開始寫作。而找到方向之後,王朔的作家之路就一路暢通。
  • 「北京流氓」王朔:罵人說髒話愛懟人的老炮兒,其實越老臉皮越薄
    不論是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還是王朔筆下的男主角,年輕人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嗤之以鼻,「這些怎麼能寫出來」,然後就開始暗暗猜度作家是個什麼人物,直到回去多看幾遍之後,才暗暗的在心裡給他們豎一個大拇指。而作為這種「流氓文學「的代表人物,王朔無論是自己還是家庭,都處在社會的聚焦下。
  • 「文化流氓」名不虛傳!王朔懟好友馬未都名場面,一點情面都不講
    眾所周知,王朔和馬未都是多年的好友,王朔被大家稱作「文化流氓」,這並不是指他耍流氓,而是指他說話做事不走尋常路,圈子裡幾乎沒有他不敢批評的人,就連好友馬未都都不能「倖免」。「文化流氓」名不虛傳!王朔懟好友馬未都名場面,一點情面都不講此前,在一檔訪談節目中,王朔談及馬未都時,竟然一臉嫌棄的批評他,主持人問道:「您這麼批評他合適嗎?」王朔不以為然:「怎麼不能批評啊?歲數大了就不能批評啊?太奇怪了簡直是。」
  • 到底啥叫老炮兒?
    老炮兒另外一種說法是「頑主」或「老頑主」。他們都是一般小老百姓,沒什么正當職業,有自己的地盤兒和規矩,靠收取小偷兒的保護費為經濟來源,有點江湖老大的意思。《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劇照◆老炮兒有啥規矩?不同於一般的地痞流氓,他們有自己的規矩。
  • 世人不懂王朔,只因都愛假正經!
    王朔理著平頭,背著斜挎包,歪著腦袋,像個老流氓一樣對著中青報記者:「你們媒體怎麼這麼下流,我告訴你們,你們深刻地得罪我了!」 這不是他第一次罵媒體,就在前幾天,他閒聊的時候說楊瀾沒有嫁錯人,吳徵就是一騙子。
  • 《老炮兒》:逼是一樣的逼,裝上見高低
    這個圈子和2015年的電影《老炮兒》的戲裡戲外密不可分。了解了這個圈子,也就了解了馮小剛,以及馮小剛們的文化趣味。在八十年代王朔埋頭寫小說的日子裡,王中軍趕上出國潮,遠赴美國打工,回來時攢了十萬美元,成立了「華誼兄弟」,開始先給「中信」這類國企做廣告策劃,賣過寶馬車,最後拍電影;這個公司的本錢是王中軍在美國打工賺的,但如果沒有軍隊子弟的背景,怎麼賺到第一桶金呢?
  • 管虎解讀《老炮兒》:六爺最大的對手是這個時代
    正在全國各地巡迴宣傳的導演管虎(右圖)抽空接受採訪,他笑稱自己並無老炮兒情結,還稱「六爺最大的對手是這個時代」。《老炮兒》中的眾多人物都是北京胡同裡的老街坊,臺詞有很多是北京方言,這也引起了爭議。管虎坦言,拍片之前,有人提醒過臺詞如果用北京方言,可能會影響南方觀眾的觀賞,但他認為放棄方言就會使電影的味道不純正,「好電影是南北共通的,方言臺詞對南方觀眾不會有幹擾。
  • 吃軟飯,仰慕王菲,卻讓娛樂圈聞風喪膽:王朔到底什麼來頭?
    看到王朔這個名字時,很多編輯都不屑一顧,「呸,雛兒,貼五分錢郵票原稿退回。」以前沒人這麼幹,因為只有離世的作家才出文集。他罵的都是什麼人,我罵的都是能讓我坐牢的人!王朔當然不服氣:我敢罵能讓他坐牢的人,他敢罵能讓我坐牢的人嗎?
  • 太極雷雷回應馬保國走紅:馬保國就是在「耍猴」,王朔是個流氓
    在這次採訪中雷雷怒斥馬保國是「耍猴」,王朔就是個流氓!等等,這裡邊有王朔什麼事?雷雷稱現在整個世界都變得不理智了,以B站為代表的視頻平臺隨意進行惡意剪切,歪曲事實,然後靠這個賺錢。雷雷還提到了王志文的經典作品《天道》,暗示馬保國走紅是窮人無聊的消遣,說一個月賺600照樣能買部手機評論這評論那,沒意思。
  • 「京圈老炮兒」王朔的風流史
    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王朔,只要動動筆就能養活不少導演,以至於當時圈中很多人都圍著他轉。不過,這要擱現在,有一個好聽的詞叫真性情。王朔這一生也是將這三個字運用得如魚得水。俗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深諳文字藝術之道的王朔,他的藝術則全來自於女人們。要做青年人喜歡的藝術,就要深入感受青年女性的魅力。
  • 王朔當老闆的那些日子
    王朔就問了一句,「西點不是陸軍學校嗎」。他就不接話了。後來這位大爺捲走店裡七八百塊錢跑了。生意做久了,葉京心氣兒下去了,是掙了點小錢,但覺得沒意思,不想好好開了,淨跟顧客打架,隔幾天砸一次,一般都是葉京先動的手。有一回,碰上一個河南人,會武術,站起來說:「俺跟恁會會。」再後來,店開不下去了,關門大吉,王朔老闆,宣告下崗,繼續回家專心寫小說。
  • 王朔:談藝校畢業生,將來不當明星都幹啥,果然林子大什麼鳥都有
    文丨曹鏡明題丨王朔:談藝校畢業生,將來不當明星都幹啥,果然林子大什麼鳥都有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娛樂圈的看法!娛樂圈吸金能力著名經紀人楊天真在參加綜藝節目時,表示:即便是手下的十八線小藝人,每年打打醬油,還能賺個百十來萬呢。這樣的言論一經播出,便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
  • 京圈大佬系列之:侃爺王朔的沉浮錄,「老了,我要做一個好人」
    不過不管什麼說法,都不影響個人對王朔的感官,即使他是個流氓,也是個讓人討厭不起來的「流氓」。王朔這個人確實很狂,他玩世不恭、叛逆不羈,也瞧不上「傳統文人」。不同於老舍筆下的老北京人自帶油滑的小人物,遛鳥喝茶養花鬥蛐蛐,大碗茶炸醬麵的生活,他的作品裡,除了一口京片子外,就是不停罵人,很刻薄,和他的人一樣,文章從上到下痞氣十足。
  • 講真,《老炮兒》8.7分的豆瓣打分讓我有點兒懷疑人生
    .~ 《老炮兒》火了,火到什麼程度呢?我看電影這麼多年,買不到票是第一次。周圍三家電影院場場都是滿座,我們等到電影放映前的最後一分鐘,終於勉強買到了影院為會員預留的,全場僅餘的位置最偏僻的兩張票,還是前後座。 我跟我先生能在一起這麼多年,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三觀比較一致。不過看完這部片,我們就產生了觀影以來最嚴重的分歧。
  • 「文壇釘子戶」王朔:罵人說髒話,直至女兒結婚發覺他才是真靦腆
    當然不是,起碼被稱為"北京流氓"的王朔就不是。說起王朔年輕一輩可能不太熟悉這個名字,但是《編輯部的故事》一定知道。就算是沒看過,也一定聽說過。這部在當時火爆了的經典電視劇,即使在29年後的今天依舊廣為後輩所知,而王朔就是該劇的主要策劃和編劇。還有一部同樣在當時引起轟動的電視劇《渴望》也是由王朔策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