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馮小剛出演了一部電影《老炮兒》,更是憑藉六爺一角兒拿下了金馬影帝。但是在北京這個文化圈兒裡,真正稱得上是老炮兒的,我只認王朔。
王朔有多牛,不清楚的人只知道他是個寫小說做編劇的。但了解的人會告訴你,連高曉松這麼桀驁不馴的人見了他,都會正襟危坐。
首先,他以一己之力顛覆中國現代文學,稱得上開天闢地。王朔式語言深入大街小巷,電視電影,無處不在。如今娛樂喜劇都未脫離王朔的影響。電視劇《渴望》、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編輯部的故事》、《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後來的電影《甲方乙方》、《陽光燦爛的日子》、《夢想照進現實》、《非誠勿擾2》等等,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其二,王朔敢說敢當,他以動物兇猛的姿態殺出,誰裝滅誰,一棍子將這夥冒充聖人的裝X犯全放倒。作家劉震雲曾說,魯迅的小說,讀來讀去,說了兩個字,吃人;後來王朔的小說,讀來讀去,也就說了兩個字:別裝。其三,看看在王朔身邊轉悠的都什麼人?葉京、劉震雲、馮小剛、姜文、馬未都、阿城、陳丹青...這些老炮,隨便拎出一個都是跺一腳皇城根震三震的角兒。更不講崇拜朔爺的高曉松、韓寒、馮唐、寧財神、史航......無數的人從王朔的著作裡汲取營養,並將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延續下去。
如今,王朔過上隱居般的宅男生活。養著貓,早睡早起,用微信,頭像是自己的愛寵,在朋友圈只看不說話。他拒絕網購和快遞,一個月去一次超市,買回一堆東西,挨個吃,從最新鮮易腐的蔬菜開始,以打滷面收場。
家裡,牆上掛著自己寫的4個字:不受福德。
他越來越宅,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幾年前,洪晃在三裡屯太古裡的「薄荷糯米蔥」開業,請他出席,他脫口而出:「不去,我有童年創傷。」
小時候,王朔淘氣,被批評了也假裝不在乎,嬉皮笑臉地跟人家臭貧,其實內心很受傷。此番言論一出,朋友從此也不為難他:「你都創傷了!誰還好意思勉強你?」就連女兒的婚禮,他都沒去。馮小剛、趙寶剛、陳丹青代表娘家人上臺致辭。陳丹青說:「王朔沒有勇氣站在這裡,他摟不住。」
關於王朔,還有種種,一言難盡。回看歲月,當初對他的誤解,給他冠以的名號,如鬧劇如悲劇。多年後,王朔接受採訪笑道:「現在我接受,文化意義上我就是痞子,反主流嘛,說得好!」
就像文化批評家朱大可說的:「王朔是進行文化爆破的英雄。但他的文化批判卻被人們誤解為痞子行為。當然,在一個文化頹敗、價值錯亂的時代,珍珠和魚目總是被人混淆的。誤讀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閱讀本性。」
那些年,王朔的憤怒下面,是無奈。他真的是一個很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