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這張考卷,民進黨「棄考」,國民黨踟躕,柯文哲成為「新生力量」。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
經上海與臺北兩市有關方面商定,「2020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將於7月22日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0日應詢表示,兩岸城市沿著正確軌道推進交流合作,有利於增進兩岸民眾福祉,共享互利合作紅利。
在民進黨當局持續製造「反中」氛圍,國民黨兩岸主張模糊不明的情況下,「2020上海臺北城市論壇」的繼續舉辦,讓身兼臺灣民眾黨主席的臺北市長柯文哲,成為島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
柯文哲這次真的「超越藍綠」了!
香港中評社評論指出,柯文哲能夠理性、務實面對兩岸議題,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和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的原則及態度,穩定推動兩岸交流,顯示出柯文哲處理兩岸關係的智慧和能力,也成為當前兩岸關係的一個亮點。
2014年,柯文哲以「政治素人」形象,進軍臺北政壇,最終以85萬票、57.16%的得票率,成為臺北市改制後的首任無黨籍市長。時至今日,柯文哲已完成從「政治素人」到「政治人物」的轉變,但其競選時「改變藍綠對決政治」的目標似乎並未動搖。
對於兩岸關係,柯文哲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應遵守體制,改善現狀。這一態度較蔡英文提出的所謂「維持現狀」說法更為正面、積極。柯文哲同時強調,兩岸事務不是外交關係、不是國際關係,而是一個有專屬定位的兩岸關係。可見,柯文哲對兩岸關係性質具備正確認知。
兩岸關係這張考卷,民進黨「棄考」,國民黨踟躕,柯文哲此時成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一股「新生力量」,關鍵不在其個人或政黨有何「超能力」,而在於柯陣營把握住了島內真正的主流民意。
「逆風下」堅持的選項
蔡英文在2020大選獲817萬票,至今支持度仍超過6成,外界解讀這是臺灣社會拒中、反中、仇中氛圍的投射,尤其是最近的香港國安法事件。
但即便在這樣的氛圍下,柯文哲10日仍宣布22日以視訊方式舉辦雙城論壇,堅持走兩岸交流、溝通、善意的路線,與2019年6月接受中評社專訪時所說的「未來若參與大選,兩岸論述戰略不會改變」路徑一致,顯見兩岸交流、溝通、善意已是柯文哲心中板上釘釘不會改變的方向。
柯文哲 資料圖
這或許與柯文哲稱自己是輕微亞斯伯格患者有關,只要確定自己的想法,就不會去管其他人怎麼想,即便綠營掌握輿論、網軍,但仍不會阻礙柯文哲以務實方向走兩岸交流的路線。而柯文哲在兩岸情勢緊張,大陸軍機、軍艦頻頻繞臺的情況下,喊出兩岸關係的另一條路,也確保了臺灣民眾在政治光譜上支持兩岸和平交流的一種選擇。
在綠營網路輿論、網軍都佔上風的此時此刻,是柯文哲最壞的時機,也是最好的時機,能不能扛過抹紅考驗,還有待觀察,緊接而來的2022這一戰,勢必是柯文哲、民眾黨的路線受檢驗非常嚴苛與重要的一戰。而這場硬仗已經開始了。
來源:海峽之聲、華夏經緯網、中評社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編輯:黃榮亮
第一時間給你最全臺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