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詩與星空
香港特區政府16日在政府總部舉行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宣誓儀式,全體12位副局長和14位政治助理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見證下,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所有在今年7月1日或之後加入特區政府的公務員宣誓或籤署聲明,作為聘用條件的一部分。
即將步入新的一年的香港,也進入了新的篇章,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
1
為什麼是港股
在香港局勢逐漸穩定的同時,中國經濟強勢復甦,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1.6%,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7%,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
亞洲開發銀行出具的報告中預測中國2020年的經濟增速為2.1%。其他一些機構有預測2.5%甚至更高的,加上人民幣升值、物價上漲等多項因素的綜合考量,2020年預計中國的經濟總量將是接近或達到15萬億美元——大約是同期日本GDP的3倍。
中國,勢不可擋。中國市場是最好的選擇。
投資中國最簡單的方法是投資A股嗎?
客觀來說,雖然A股正在不斷的成長,新《證券法》更是讓A股更加成熟,但目前距離國際發達成熟資本市場,還有一定的距離,
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港股上市公司超過2500隻,總市值差不多40萬億港元,在全球各主要交易所中排名第五。上市公司結構來看,中國內地企業市值佔比75.8%,成交金額佔比為81.2%。
融資結構來看,過去10年香港市場IPO融資總額超過2.3億港元,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內地公司。2018年,港交所上市制度進行了改革,港股市場更受歡迎,IPO融資總額顯著提升。為了避免再次「失去」阿里這種特殊股權架構的公司,港交所的上市規則做了細緻的修訂,新的規則對「新經濟」公司極具吸引力。
中國最優秀的網際網路企業—騰訊就在港交所上市,大量美股的中概股都以港股形式回歸中國資本市場。由於內地優質公司雲集,從某種意義上講,港股是中國經濟的「馬甲」。
換言之,投資港股就是投資中國的未來。
2
時機到了嗎?
巴菲特說,別人瘋狂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
這句話的本質含義,是在資本市場非理智性下跌的時候,投資機會往往比平時更多,這個時候是投資的最佳時機。
如今的港股,正在接近史上最大危機水平,甚至恆指已經達到了破淨的境地。
近30年以來,恆指破淨僅出現過2次:
第一次在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最低點,但隨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翻倍;
第二次在2016年初,隨後港股開啟兩年的牛市,恆指從18000點漲至歷史最高的33000點。
目前恆指又一次破淨,根據歷史數據,可以推斷當前估值水平對應著未來有著較高的潛在漲幅,當前投資安全邊際極高。
港股的上市公司主體以優質的內地公司為主,而內地經濟正在以全球最快的速度修復。已經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大部分企業都迎來了業績新高。尤其是網際網路企業,在疫情期間宅經濟和後疫情期間消費反彈的推動下,騰訊、小米、美團、京東等公司的業績非常靚麗,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受投資者結構影響,港股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基本面驅動市場:從歷史的情況來看,盈利增速持續回升期間,港股市場的表現通常不會令投資者失望。隨著外部風險事件落地,企業基本面的修復有望帶領港股走強。
這意味著,港股整體估值的反彈就在眼前了。
3
港股通的誘惑
我們不建議個人投資者去港交所開戶購買港股,個人投資者開戶條件和手續複雜,且受結匯、換匯額度限制,通過「中介」是最佳選擇。
上交所、深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建立技術連接,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聯交所上市的股票。
這種操作叫做「港股通」,帶來的資金流動,也就是所謂的「南下資金」。
港股通可以購買的股票是有限制的,並非所有港股都可以買,包括恒生綜合大型、中型股指數成份股、市值50億元港幣及以上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份股和A+H股上市公司在聯交所上市的H股。
其實這是一道安全閥,尤其適合低風險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資者,確保買到的基本都是經營年限較長、規模較大的優質企業。
港股中被納入港股通標的的成分股近500隻,佔港股總數的約六分之一。據統計,納入港股通的港股,7成以上會獲得股價的提振,部分優質個股甚至可以獲得成倍的漲幅。
一方面,南下資金為港股注入了流動性,另一方面,中國力量在港股市場日漸佔據主導地位,我們的優質企業理應由我們定價。
4
港股通50
喜歡基金的投資者,都對指數型基金有所偏愛。因為從歷史的長河來看,優秀的指數基金往往貼合時代的發展,最終受益匪淺。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資本市場之一,港股高度發達,機構雲集,是一個「鐮刀割鐮刀」的市場,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機構。對想參與港股的普通投資者而言,指數化投資是個搭機構「順風車」的好方式。
從這個角度看,投資港股通範圍內的股票,最佳途徑是投資港股通50。
港股通50指數由港股通範圍內的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組成。
是一個既有騰訊、美團、小米、藥明生物這樣進攻性強的「新經濟」標的,又有友邦、滙豐、平安這樣的防守型大藍籌的港股寬基指數。年內相對恒生指數、恒生國企指數分別有11.49%、11.71%的超額收益,優勢顯著。
華泰柏瑞基金在22-24號發行的港股通50ETF,跟蹤的就是上面這個指數,認購代碼513553,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各大券商下單。
一鍵抄了歷史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