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我和你媽同時掉海裡,你只能選擇救一個,你要救誰?」
這個問題常常被老婆們用來問老公,從而衡量誰更重要。就連,不少才子佳人明星也常被問到類似問題。
劉德華也曾遇到過類似的提問。在一個對話節目上,主持人請來大明星周潤發和劉德華做節目。
節目最後,主持人撒貝寧為了製造效果,拋出了一個「兩難」的問題給劉德華:
點擊播放 GIF 0.6M
「如果周潤發和梁朝偉同時落水,你會救誰?」
這當然是節目組故意挖坑,因為周潤發就在旁邊,不救他說不過去:然而一旦救了周潤發,就進了主持人的套:劉德華和梁朝偉有心結。
對於主持人的尖銳提問,劉德華毫不閃躲,反而直爽地說:
我會趁機撿起磚頭,將梁朝偉擊沉。
點擊播放 GIF 1.5M
觀眾一聽,以為兩人真有心結。但接著,劉德華補充道:這麼一來,未來二十年,香港的影帝都叫劉德華,而不是梁朝偉。
劉德華的幽默機智,一箭三雕,順利回答了問題。
在幫節目製造娛樂效果的同時,也未傷及到周潤發。
最重要的一點:他間接承認梁朝偉比他強,是名副其實的影帝,輕易化解了關於兩人的心結的傳言。
劉德華的幽默回答不但化解了尷尬,並且贏得了觀眾的好感。
還有一次記者問他:
華仔,你會不會上《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呢?
當然,記者的目的是想八卦他女兒!劉德華當然知道記者的用意,但他故意「顧左右而言其他」:
還沒有這個準備啊,我要問我爸爸肯不肯參加,他同意了,我沒關係的!不知道節目組會不會發出邀請哦。
幽默是一種保護自我手段。幽默的人多是待人寬厚、與人為善的。劉德華的幽默回答使自己在提問者的發難中淡定從容,既不委屈自己的心意,也不讓提問者難堪。
2
「汪涵和何炅同時掉進河裡,你會先救誰?」
關於「倆人同時掉水裡先救誰」這類問題,李宇春也遇到過。當時,她很嚴肅地答:救何老師,因為涵哥浮力比較大。
錢仁康先生也說過:凡有幽默的素養者,都是聰敏穎悟的。
李宇春就是這樣的素養者,她擅長用幽默手法化解尷尬。
某記者:你覺得自己是幾分熟的藝人。
李宇春:我不是牛排。
07年生日,天娛送了一個20萬的金話筒。有記者為此事採訪她。
某記者:你對這個話筒有什麼想法?
李宇春:它再貴也就是個話筒。
錄製《天天向上》時,主持人問她:《天天向上》六年一直在邀約你,為什麼一直不來?
李宇春:我的性格比較慢熱,綜藝節目節奏比較快,我怕第一個問題……我到節目結束都沒答上來。
李宇春十二年不炒作,無黑點無緋聞,和她會用幽默的方式去為自己化解也息息相關。幽默,是她保持自我的一種方式。
3
「如果何炅和楊樂樂同時掉到水裡,你先救誰?」
對於這個問題,汪涵是這樣回答的——
「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何炅和楊樂樂同時掉到水裡,我還沒下水呢,何炅就把楊樂樂救起來了。」而後汪涵又補充說,「我的老夥計,跟樂樂關係非常好,每次去上節目前,樂樂都會讓我給何炅帶點水果,還會給他煲湯、買禮物,他們倆關係非常非常好,那我跟我老夥計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
撒貝寧繼續「刁難」汪涵,問:「如果汪涵和楊樂樂掉到水裡,何炅會先救誰?」
「老何,應該還是會先救樂樂吧,因為他可以從我的眼神當中讀出我最想要他做什麼。」
汪涵被湖南人稱為「策神」,絕大多數人對汪涵的印象也是以幽默為主,還將他的幽默冠之以「汪式幽默」的名號。
汪涵在《開講啦》中說:「幽默不是一種技巧,是一種生活。」
它源自於生活裡的體驗,他在閱讀中得以總結和積累。
汪涵愛書博學,從四書五經,到儒釋道,再到近代文學、外國文學、詩歌散文,全都有所涉獵,正是這種博學,造就了他在主持上能信手拈來和幽默睿智。
4
幽默是一種生活修養,是一種智慧的外露。
抗戰勝利後,張大千從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行前好友設宴為他餞行,並特邀梅蘭芳等人作陪。宴會開始,大家請張大千坐首座。張說:「梅先生是君子,應坐首座,我是小人,應陪末座。」
梅蘭芳和眾人一開始都不解其意,但當張大千說:「不是有句話『君子動口,小人動手』嗎?梅先生唱戲是動口,我作畫是動手,我理該請梅先生首座」之後。大家聽後都哄堂大笑。
幽默的說話方式雖不是一朝一夕煉成的,但也有一定的技巧可以遵循。比如,遵照蔡康永在《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中提到幾點技巧,勤加練習,也能在說話上面有所改進——
1、說話多點調味,讓人見識你多麼會料理你要傳達的信息。
比如,「請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我是心臟外科醫生。」這個回答簡明乾脆,但有點「幹」。
如果說「我常常把別人的身體打開,修修別人的心,讓別人多活幾年」,這個回答「汁」就比較多。
「多汁型」回答會讓聽的人領悟到特色和風格,而不是讓他們把對醫生的刻板印象直接套你頭上。
總之,你用呆板的說法,就會得到呆板的回應。你用比較有滋味的說法,就可能得到比較有滋味的回答。
2、敏感的問題最好由不敏感的角度切入。
有一次,女星張舒涵做客《天天向上》,汪涵問道:「像你這樣的女孩應該很多人追吧。」
張舒涵說:「還好耶,這幾年比較少。」
汪涵說:「這幾年不是金融危機嘛。」
若加以揣摩,便會發現汪涵此回答之妙處。
張舒涵回答「還好耶,這幾年比較少」,是一種自謙。汪涵也不挑破,而是換個角度,用「聲東擊西」的方式,借著金融危機這個話題把話給圓回去了。
汪涵的意思是:「這幾年追你的人少了,是因為熬過金融危機的才人能士少了,所以夠資格去追你的人也相應地減少了。」
汪涵的這種說話方式,誇讚了嘉賓,還愉悅了觀眾,可謂雙贏。
3、把話說好,要靠自己練習。
說話是一件靠自己不斷總結和練習才能進步的事,就像在路上開車,每個開車的人,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方向盤和方向燈,其次控制好自己的油門和剎車,而不能因他人的粗魯、不可理喻、亂開車,我們也豁出去亂開車。
我們必須把說話的好與壞歸於我們自己的責任範圍。
好好說話,刻意練習,別只顧滔滔不絕、廢話連篇,將自己的話變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