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合作加強 江蘇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

2020-12-23 瀟湘晨報

開放創新對科技發展及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省圍繞產業升級發展需求,積極探索國際創新合作模式,廣泛配置全球創新資源,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走在了全國前列,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在最近舉行的「中國·江蘇第七屆國際產學研合作論壇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以下簡稱「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上,我省與國外政府及機構籤署了3項國際創新合作備忘錄,為持續擴大開放創新打下良好局面。

引入國外高校院所建國際合作載體

「工廠人員還未到位,但是訂單已經到了。」中韓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總經理杜曉晶說,自去年11月成立以來,研究院已成功引進了兩家韓國高科技企業,雖然在全球疫情的大環境下,所有工作只能在線上進行,但是他們與江蘇合作的意願非常堅決。

江蘇與韓國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正在加碼。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上,省科技廳、蘇州工業園區與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韓國科學技術院、韓國成均館大學籤署了共建中韓(江蘇)聯合創新研究院的備忘錄。

「這次籤約開創了國外一流高校院所『組團』來蘇共建創新合作聯合體的新模式。」省科技廳對外合作處負責人說,中韓雙方將充分運用這一國際產業技術創新合作載體,推進科技、教育創新領域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

「江蘇是製造業大省,產業方向與韓國這三家高校院所的優勢學科相匹配,並且有著豐富的對外合作經驗和開放靈活的合作模式,科教資源和人才儲備也能夠支撐韓國的高科技企業前來發展。」杜曉晶有信心把研究院做成韓國對華合作的總部,未來還將匯集更多的韓國科研力量在這個平臺上。

其實,引入國外一流高校院所建設國際產業技術創新合作載體,早已成為我省配置國外優質創新資源的重要方式。近年來,我省先後引進建設了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蘇州先進研究院、英國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等一批國際化的技術開發與技術轉移轉化載體,推動江蘇產業創新需求與國際優質創新資源就近對接。

作為首家世界一流大學在華開設並自主運營的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創建10年來,已成為江蘇對外合作的重要窗口。

「目前研究院有40多位項目負責人,均來自世界名校;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孵化高科技企業80餘家,有的已成為蘇州市準獨角獸企業。」新國大蘇研院院長周志穎教授表示,除了「引進來」,研究院還注重帶著江蘇的先進技術「走出去」,為江蘇對外科技合作找準國際落腳點。

「牛津大學用6年時間慎重考察,才將首個海外研究院設在江蘇蘇州,是因為這裡已經有著非常好的國際合作生態圈。」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總經理何勝蓮說,研究院由來自牛津大學數理學部的15位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揭牌成立2年來,孵化的第一個公司已在英國成立並被成功收購。

打造政府間國際創新合作園區

「國外有大量的優質科技資源,能開展合作的就儘量合作。」省科技廳對外合作處負責人說,近年來江蘇採取了一系列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的措施,國際「朋友圈」進一步擴大。

不久前省科技廳與斯洛伐克創新與能源署籤署了關於設立產業研發合作計劃的備忘錄,這是江蘇與國外政府建立的第8個產業研發合作機制。

開創性地與國外政府聯合建立政府間創新合作機制,已成為推動產業創新國際化的「江蘇模式」。此前,我省已與以色列、芬蘭、英國、捷克、挪威、加拿大安大略省、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等7個國家或地方政府建立了產業研發合作共同資助機制,為企業開展對外創新合作提供了穩定優質的合作渠道。

行動自如的下肢智能康復訓練機器人,在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的展廳裡格外引人注目。「藉助於以色列Meditouch先進的柔性運動控制技術以及智能傳感互動技術,我們做了產品技術升級,機器人下肢步態訓練系統在使用過程中不再步態僵硬。」江蘇璟和技創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陽說,在中以常州創新園的協助下,公司解決了技術難題,未來將和以色列在殘疾人出行、認知障礙、聽力障礙等多領域開展合作。

「在園區成立以前,想要跟AVT公司合作,幾乎是不敢想的事情。」徵圖新視(江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監蔣媛媛說,以色列的AVT公司是全球最領先的印刷質量檢測設備供應商,經園區牽線搭橋,徵圖新視得以順利達成合作,雙方研製的第一款產品即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產品上市僅3個月,就實現銷售3000多萬元。

早在2008年,我省就在全國率先與以色列聯合建立產業研發合作計劃,截至目前江蘇—以色列產業研發合作計劃已支持16輪、60多個合作項目,雙方政府部門共投入支持經費1億多元人民幣,有力地推動了雙方企業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能源環境等領域的技術交流與研發合作。在雙方形成緊密合作關係的基礎上,中以兩國政府共建的首個創新園落戶江蘇常州,成為深化江蘇與以色列合作關係的重要平臺。

推動跨國公司融入江蘇創新生態

阿斯利康、松下、菲尼克斯電氣、西門子、SK海力士……在近日省科技廳與省商務廳聯合組織的跨國企業創新合作專場交流會上,多家知名跨國企業代表交流發言,表達了積極融入江蘇創新生態,與江蘇加強創新合作的強烈意願。這是近年來江蘇首次舉辦類似活動,吸引了在江蘇投資的跨國企業及江蘇高校院所、企業、園區等單位的代表約100人與會。

在同期舉行的「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上,省科技廳與阿斯利康籤署了關於開展創新合作的備忘錄,致力進一步推動知名跨國企業的全球化創新網絡優勢與江蘇創新創業需求緊密結合。這是近幾年來省科技廳首次與跨國公司籤署此類協議。而在此前,阿斯利康已與無錫合作共建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

「創新園是阿斯利康全球創新孵化加速模式落戶中國大陸的第一站。」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數位化與商業創新部負責人徐晶表示,將藉助公司的全球網絡把創新資源引入中國,使創新園成為海內外生命科學創新力量深耕中國市場、連結全球市場的首選平臺。

創新園已於今年4月正式投入運營。面臨疫情挑戰,創新園從未中斷海內外交流,積極引進創新力量,多維度賦能企業發展。目前已有UST、百試達、零氪科技等30家海內外創新企業與合作方籤約入駐創新園。

為連結更多國際創新資源,江蘇探索打造多個品牌活動,營造推動企業開放創新合作的良好氛圍。2008年以來省政府會同科技部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江蘇國際產學研合作論壇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大會已成為國內層次高、規模大、影響廣的國際產學研合作平臺。此外,每年還與重點合作國別的合作夥伴在境內外共同舉辦20多場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對接洽談活動。特別是今年以來,積極應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全省組織開展了「2020春風暖企行動」共10場跨境線上技術項目對接交流活動。「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擴大國際『朋友圈』。」省科技廳對外合作處負責人表示,江蘇將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加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蔡姝雯)

【來源:新華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蘇創| 打造「江蘇製造」國際名片 高交會上趣看江蘇科技新產品
    交匯點訊 近日,為期5天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閉幕。高交會素有「中國科技第一展」之稱,是我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高新技術領域成果展會。 江蘇今年共有數十家企業代表參加此次展會,帶來了近百件新產品新技術,涉及智慧醫療、建築科技、環保、農業機械化等多個類別。
  • 深圳衛視:林鄭月娥呼籲香港加強與深圳合作 共創國際科技中心
    【深圳衛視:林鄭月娥呼籲香港加強與深圳合作 共創國際科技中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的經濟今年預期會收縮6%到8%,經濟復甦離不開和內地的融合。通過和深圳的合作,下一階段香港的目標是成為國際科技中心。
  • 邵長毅:金融科技監管應加強國際合作(2019年)
    在當天下午的「普惠信貸·聚合發展」專業論壇上,世界銀行中國局高級金融專家邵長毅為大家提供了普惠金融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研究視角。  通過金融科技的手段來推動普惠在各個國家都有進展,金融科技對普惠的好處有幾個方面:一是能打通「最後一公裡」,比如,很多過去金融服務不到的地方現在通過一個手機就能解決,金融科技能夠切實提高金融的覆蓋率;二是能降低風險管理的成本,好多事情做不了就是因為成本高。
  • 江靜團隊專欄:江蘇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得怎麼樣?
    江蘇「十三五」規劃中指明了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步驟:第一步,經過5年左右努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框架體系,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以上水平;第二步,經過10年左右奮鬥,到2025年形成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的核心功能,成為全球產業技術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全面達到或超過國家2025製造業目標,部分創新指標跨入創新型國家先進行列
  • 中芬創新中心:國際教育合作邁向大平臺+
    中芬的教育合作面臨諸多新機遇。近日,芬蘭駐華大使館前教育參贊MikaTirronen與芬蘭圖爾庫大學一行來訪中心,針對共建中芬兩國教育的優勢與互補展開討論,雙方計劃在生物、健康、大數據等領域展開合作,並共建中芬創新中心。
  • 東旭集團的「朋友圈」為何越來越大?
    科技創新是沒有止境的,在「內循環+雙循環」的產業趨勢下,東旭集團開啟了二次創業之路:科技引領、聚焦主業、做實做強產業。 9月29日最新消息,東旭集團與甘肅省天水市國資合作建設新材料產業園項目,落地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OLED 載板生產基地,以及一系列新型關鍵材料項目,僅一期項目總投資就達到70億元。
  • ...搭建蘇韓青年企業家最強「朋友圈」——江蘇-韓國青年企業家...
    搭建蘇韓青年企業家最強「朋友圈」——江蘇-韓國青年企業家合作論壇在鹽舉辦 2020-10-31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遊防汗指套先驅品牌江蘇藍碩科技創新再升級
    據大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高達723.03億元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長了147.43億元,環比增長了25.22%,數據顯示移動遊戲行業是2020
  • 第十六屆「一帶一路」中阿技術轉移與國際合作創新論壇系列分論壇
    推動中阿經貿合作新模式 搭建絲路國家網絡新平臺 2020年12月21日至25日,由摩洛哥能源、礦產和可持續發展部、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中國-阿拉伯國家青年創業園管委會、江蘇大學、摩洛哥丹吉爾大學共同主辦,由中控華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文化轉移
  • 百位金融科技專家齊聚南京 共商江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大計
    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聶振平,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新顏,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副行長沈秋翔,紫金財產保險公司總裁陳加明,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副主任王弋,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江蘇蘇寧銀行首席科學家郭毅可,江蘇省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黃金老等百位大咖雲集,共商江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大計。
  • 曠視受邀出席中韓科技創新合作論壇 以科技創新引領AI產業化
    12月2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和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STEPI)共同舉辦的第七屆中韓科技創新合作論壇成功在韓國首爾召開。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韓國科技部長崔起榮出席論壇。圖:第七屆中韓科技創新合作論壇成功舉辦中韓科技論壇是由兩國政府定期聯合舉辦的政府間論壇,旨在推進中韓科技合作,深化兩國科技人員及政策制定者的交流,現已成功舉辦七屆。
  • 對外交流「朋友圈」越來越大!貴陽市國際友好交往城市增至17個
    「十三五」時期,貴陽市加快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努力建設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不斷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對外交流合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朋友圈」越來越大。
  • Plug and Play中國國際創新日熱議科技「出海」和「入華」
    科技創新「三國演義」:亞太地區物聯網創新日  國際創新日的上半場是由Plug and Play中國、日本、新加坡三個國家的辦公室聯袂舉辦的物聯網科技創新路演活動。  觀眾中不僅包括投資人,還有大企業創新部門負責人、政府機構和科技園區負責人、高校創新部門負責人等。  路演後,不少觀眾對12家創業公司表現出濃厚興趣,提出進一步溝通的期望。Plug and Play中國、日本和新加坡團隊將持續跟進,以期達成投資、合作或落地。  中國聯通物聯網公司的代表談到:「這是我們第一次參與亞洲科技路演這種形式的線上活動。
  • 2020年可持續發展與國際青年創新論壇在深舉行,以創新科技推動可...
    以「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來自全球七十多個國家的三萬多名青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赴創新盛會,展望國際青年科技創新美好未來,倡導以科技創新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論壇以加強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目標。
  • 利他科技與分眾傳媒達成戰略合作
    、共享師資創始人程善道、利他科技CEO、共享師資聯合創始人石模昌、北京大學中文系、北大國文研究中心負責人柳春蕊、福州西湖國際學校創始人、原董事長鄭棋、?求是雜誌社原秘書長魏天順會上,利他科技與分眾傳媒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嘉賓為利他科技CEO石模昌,分眾傳媒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倪偉。
  •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江蘇龍鳳堂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核心提示:江蘇龍鳳堂中藥有限公司首次閃亮登場進博會。龍鳳堂創立於2014年,隸屬於揚子江藥業集團,短短幾年間,已經發展成為涵蓋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中成藥生產、質檢、研發、銷售及物流全流程的中藥大健康產業園。
  • 科技創新、電影化呈現丨江蘇衛視以跨年為起點,布局晚會矩陣
    2016年的最後一個夜晚,江蘇衛視用一臺「國際範兒」的演唱會,通過先進的視覺技術改變了觀眾對於衛視跨年晚會的刻板認知。整場晚會將AR技術、地屏跟蹤等科技玩轉熒幕,其中,晚會開始的「大藍鯨」和「猛獁象」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迄今為止,江蘇衛視跨年晚會已成功舉辦了八屆,擁有穩定的觀眾群體,堅持真唱、優質舞美、情懷記憶都是江蘇衛視跨年晚會的亮點。
  • 中國移動研究院張同須:加強科技創新 破解發展難題
    對運營商來說,就是要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破解發展中的難題。 現在5G雖然已經實現了商業部署,但是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因此5G創新進入深水區,包括高精尖生產的確定性保障等基礎理論問題,網絡安全、產業鏈安全等核心技術問題,5G+AI、5G+雲計算等互補技術,都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 溧水高新區 打造國際創新資源聚集高地
    事實上,在這之前,已有不少國際資源來到溧水高新區考察交流,尋求合作機會。本月6日,2019南京創新周百場系列活動之一、溧智創業營第二季第3期路演比賽中,8個路演項目全部來自德國,這場路演剛結束,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專家團隊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考察團又相繼來到溧水高新區洽談。
  • 夯築科技創新基石,支撐科技自立自強——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
    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北京行動計劃》,打造形成中關村論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北京峰會等國際品牌活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新的發展階段創新驅動發展宏偉藍圖,明確支持北京等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賦予北京新的奮鬥目標和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