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創新對科技發展及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省圍繞產業升級發展需求,積極探索國際創新合作模式,廣泛配置全球創新資源,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走在了全國前列,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在最近舉行的「中國·江蘇第七屆國際產學研合作論壇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以下簡稱「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上,我省與國外政府及機構籤署了3項國際創新合作備忘錄,為持續擴大開放創新打下良好局面。
引入國外高校院所建國際合作載體
「工廠人員還未到位,但是訂單已經到了。」中韓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總經理杜曉晶說,自去年11月成立以來,研究院已成功引進了兩家韓國高科技企業,雖然在全球疫情的大環境下,所有工作只能在線上進行,但是他們與江蘇合作的意願非常堅決。
江蘇與韓國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正在加碼。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上,省科技廳、蘇州工業園區與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韓國科學技術院、韓國成均館大學籤署了共建中韓(江蘇)聯合創新研究院的備忘錄。
「這次籤約開創了國外一流高校院所『組團』來蘇共建創新合作聯合體的新模式。」省科技廳對外合作處負責人說,中韓雙方將充分運用這一國際產業技術創新合作載體,推進科技、教育創新領域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
「江蘇是製造業大省,產業方向與韓國這三家高校院所的優勢學科相匹配,並且有著豐富的對外合作經驗和開放靈活的合作模式,科教資源和人才儲備也能夠支撐韓國的高科技企業前來發展。」杜曉晶有信心把研究院做成韓國對華合作的總部,未來還將匯集更多的韓國科研力量在這個平臺上。
其實,引入國外一流高校院所建設國際產業技術創新合作載體,早已成為我省配置國外優質創新資源的重要方式。近年來,我省先後引進建設了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蘇州先進研究院、英國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等一批國際化的技術開發與技術轉移轉化載體,推動江蘇產業創新需求與國際優質創新資源就近對接。
作為首家世界一流大學在華開設並自主運營的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創建10年來,已成為江蘇對外合作的重要窗口。
「目前研究院有40多位項目負責人,均來自世界名校;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孵化高科技企業80餘家,有的已成為蘇州市準獨角獸企業。」新國大蘇研院院長周志穎教授表示,除了「引進來」,研究院還注重帶著江蘇的先進技術「走出去」,為江蘇對外科技合作找準國際落腳點。
「牛津大學用6年時間慎重考察,才將首個海外研究院設在江蘇蘇州,是因為這裡已經有著非常好的國際合作生態圈。」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總經理何勝蓮說,研究院由來自牛津大學數理學部的15位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揭牌成立2年來,孵化的第一個公司已在英國成立並被成功收購。
打造政府間國際創新合作園區
「國外有大量的優質科技資源,能開展合作的就儘量合作。」省科技廳對外合作處負責人說,近年來江蘇採取了一系列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的措施,國際「朋友圈」進一步擴大。
不久前省科技廳與斯洛伐克創新與能源署籤署了關於設立產業研發合作計劃的備忘錄,這是江蘇與國外政府建立的第8個產業研發合作機制。
開創性地與國外政府聯合建立政府間創新合作機制,已成為推動產業創新國際化的「江蘇模式」。此前,我省已與以色列、芬蘭、英國、捷克、挪威、加拿大安大略省、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等7個國家或地方政府建立了產業研發合作共同資助機制,為企業開展對外創新合作提供了穩定優質的合作渠道。
行動自如的下肢智能康復訓練機器人,在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的展廳裡格外引人注目。「藉助於以色列Meditouch先進的柔性運動控制技術以及智能傳感互動技術,我們做了產品技術升級,機器人下肢步態訓練系統在使用過程中不再步態僵硬。」江蘇璟和技創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陽說,在中以常州創新園的協助下,公司解決了技術難題,未來將和以色列在殘疾人出行、認知障礙、聽力障礙等多領域開展合作。
「在園區成立以前,想要跟AVT公司合作,幾乎是不敢想的事情。」徵圖新視(江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監蔣媛媛說,以色列的AVT公司是全球最領先的印刷質量檢測設備供應商,經園區牽線搭橋,徵圖新視得以順利達成合作,雙方研製的第一款產品即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產品上市僅3個月,就實現銷售3000多萬元。
早在2008年,我省就在全國率先與以色列聯合建立產業研發合作計劃,截至目前江蘇—以色列產業研發合作計劃已支持16輪、60多個合作項目,雙方政府部門共投入支持經費1億多元人民幣,有力地推動了雙方企業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能源環境等領域的技術交流與研發合作。在雙方形成緊密合作關係的基礎上,中以兩國政府共建的首個創新園落戶江蘇常州,成為深化江蘇與以色列合作關係的重要平臺。
推動跨國公司融入江蘇創新生態
阿斯利康、松下、菲尼克斯電氣、西門子、SK海力士……在近日省科技廳與省商務廳聯合組織的跨國企業創新合作專場交流會上,多家知名跨國企業代表交流發言,表達了積極融入江蘇創新生態,與江蘇加強創新合作的強烈意願。這是近年來江蘇首次舉辦類似活動,吸引了在江蘇投資的跨國企業及江蘇高校院所、企業、園區等單位的代表約100人與會。
在同期舉行的「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上,省科技廳與阿斯利康籤署了關於開展創新合作的備忘錄,致力進一步推動知名跨國企業的全球化創新網絡優勢與江蘇創新創業需求緊密結合。這是近幾年來省科技廳首次與跨國公司籤署此類協議。而在此前,阿斯利康已與無錫合作共建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
「創新園是阿斯利康全球創新孵化加速模式落戶中國大陸的第一站。」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數位化與商業創新部負責人徐晶表示,將藉助公司的全球網絡把創新資源引入中國,使創新園成為海內外生命科學創新力量深耕中國市場、連結全球市場的首選平臺。
創新園已於今年4月正式投入運營。面臨疫情挑戰,創新園從未中斷海內外交流,積極引進創新力量,多維度賦能企業發展。目前已有UST、百試達、零氪科技等30家海內外創新企業與合作方籤約入駐創新園。
為連結更多國際創新資源,江蘇探索打造多個品牌活動,營造推動企業開放創新合作的良好氛圍。2008年以來省政府會同科技部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江蘇國際產學研合作論壇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大會已成為國內層次高、規模大、影響廣的國際產學研合作平臺。此外,每年還與重點合作國別的合作夥伴在境內外共同舉辦20多場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對接洽談活動。特別是今年以來,積極應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全省組織開展了「2020春風暖企行動」共10場跨境線上技術項目對接交流活動。「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擴大國際『朋友圈』。」省科技廳對外合作處負責人表示,江蘇將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加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蔡姝雯)
【來源:新華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