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明軒,眼神明亮,要說一個人最大的魅力是什麼,我認為是眼睛裡有光,即使不開口講話,也令人驚覺思想厚重。明軒非常有禮貌,握手時微微躬身,笑容燦爛。和明軒的見面並不拘謹,他的聲音和舉止令人舒適。以前讀書時讀到,人生中最好的教養和最高的情商即是令人舒適,我心裡對明軒的定義,也是如此。
明軒是一個外向的人,他很喜歡和不同的人交流,他認為無論任何人,身上都存在可學習的優點。他涉足區塊鏈的時間非常早,投資過多個海外優質的區塊鏈項目,也有自己孵化的產品,CoinMeet作為他們重點孵化的項目之一,項目切入點也是以「人」為本,建立的交流社區。
CoinMeet正在建立一個包含數字資產、數字身份和數字社交的區塊鏈生態圈。CoinMeet旨在服務於未來的「加密數字經濟社會」,數字經濟社會=數字資產+數字身份+數字社交,降低全球範圍內的區塊鏈資產使用門檻。
CoinMeet是錢包、是身份ID、是社交工具、是交易紐帶、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價值路由器。通過CoinMeet,把支付、轉帳、活動、社交等一系列行為聚合在應用中,串聯並激活所有數字資產,一站式地保障用戶通訊、資產、交易和身份等各個環節的安全隱私。
CoinMeet將區塊鏈、社交、生物識別和機器學習結合起來,為全球各地的人們提供革命性的分布式的數字金融服務。無論背景、地點或收入如何,均可以加入到數字資產網絡當中。基於 CoinMeet的產品和主鏈,未來能夠幫助一些發展中國家構建新一代的金融基礎設施,對傳統金融世界產生更加深遠的社會影響力。
簡單來說, CoinMeet其實是一個資產管理錢包 + 社群的平臺產品,在資產管理方向,我們不僅為用戶提供一個錢包,更是提供TOKEN流通的工具,我們希望用戶能夠在產品上邊界的使用、管理、消耗自己的數字資產,讓TOKEN更具備更多的場景價值。在社群方向,我們也支持項目和主題的社群,讓用戶可以參與到不同的服務社群和內容社群當中,一方面幫助大家更多的深度參與到項目中來,一方面也為用戶提供更具備價值的社群內容(比如分析師社群)和娛樂互動(比如活動、大會還有娛樂遊戲等)當中。
CoinMeet目前產品已經擁有超過300萬的註冊用戶和超過60萬的月活躍用戶。出於好奇,我特意下載了CoinMeet,使用過程中,我發現市面上很多Token除了交易沒有其他的應用場景,但是在CoinMeet上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場景支持和功能支持。包括遊戲、購票、娛樂、社群籤到和互動管理等,大大豐富Token的場景;
從另一方面來說,目前社群主要在電報和微信上,一是不方便也缺乏安全性,二是他們沒有錢包功能的支持,無法將社群和Token的流通做一個很好的結合。CoinMeet無論在任何時代,能抓住用戶需求的產品永遠都是贏家。
CoinMeet核心團隊分布在加拿大、新加坡和國內,擁有國際化的運營經驗和技術實力。技術團隊來自IBM、瑞士信貸、蒙特婁銀行等知名企業,在社交網絡、銀行科技和行動支付行業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強大的團隊背景,使CoinMeet具有天然優勢Buff,Alan說,他們是業內很早做這類產品的,屬於前三,後面很多產品都算一定的跟隨,甚至也有完全複製的產品。
其實,產品被人模仿,在某些層面應該也算一件好事,最起碼證明了產品的價值得到了許多人認可。產品雖然可以模仿,但其中涵蓋的安全問題卻不是人人都能夠做到。CoinMeet的團隊從13年就開始涉足區塊鏈,在交易所、公鏈等技術領域都有深入的探索和實際經驗,而且,目前已與火幣、金色財經還有眾多優質平臺、項目方的戰略合作,將在未來產品發展上佔據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CoinMeet在今年計劃上線他們自己的公鏈,同時他們也會將這個公鏈進行一定程度的開放,歡迎各個優質的項目以及優質的共識機制來跟他們一起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基於數位化社會的未來。他們相信未來每個社群都會去結合Token成為一個非常有深度的組織。
每個社群都會有共識,每個社群都會有自己的行為方式,他們可以通過社群通過Token的結合來去進行高效的協作,來去進行多場景的應用和消耗去真正的返璞到生活當中,讓大家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的享受自由。據悉,CoinMeet近日全球萬人節點的生態計劃即將啟幕十分值得期待。
數字貨幣市場仍處在一個認知初期,大部分人認知更多的還是投機和倒賣,需要更多規範的管理和監督,以及更高的認知實踐填充其未來價值和意義。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所謂的數字貨幣基本上會被幾個關鍵詞環繞,比如說」投機「、」二級市場「、」韭菜「、」炒賣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
從我的角度去定義,TOKEN可能是這個時代最具顛覆性的存在,是數字經濟將社會生產資料基於共識機制合理分配,並且放權到個體的最好憑證,去中心化、動態分布,基於撮合和交換以及達成共識進行轉化流通。
TOKEN是每個共識(經濟模型)體系下的數字憑證
TOKEN是在分布式的網絡當中充當交易的信用憑證
TOKEN基於共識對成員進行公正的工作量評定,向社區成員發放「薪資」
TOKEN的數位化形態,可以幫助實體和虛擬資產進行有效的價值量化
我們會發現,在未來區塊鏈技術驅動下的TOKEN,並不只是在交易市場上進行價格買賣,更多的功能是在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社區當中扮演「信任和價值的量化數字形態」以及「享受數字世界的生活的通行憑證」,用戶通過社區的共識獲取勞動力等價的TOKEN,同時也可以進行高效率的點對點TOKEN兌換、通過TOKEN採買任意共識社區所提供的服務和享受現在我們所能體會到的一切生活便利。
這也就意味著什麼呢?在一定理想的情況下,我們每個都是獨立且有價值的生產資料,無須依附中心化的主體而只要在一個既定的數位化共識下為社區提供服務,我們就有能力通過個人價值產出TOKEN,進行無差別的生存體驗、享受資源和養活家人。基礎的法幣流通意義將一去不再,所有的生活將和數位化融合,生活在TOKEN和共識服務的全球化生活場景和社區當中。
當我們發現人工智愈演愈烈,物聯網大數據已經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我們會發現數位化的時代正在到來,一個全新的,虛擬和現實高度重疊的「真實」世界正在快速的展開。於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基於個體的特徵正在不斷的被放大,當以太坊養貓養狗的上鏈,當虛擬玫瑰的慈善拍賣落得了一個好價錢,我們是否驚異於所謂「虛擬」所能創造的價值?
在鏈上,我們的大腦、思想、創作都將成為分布網絡中的獨一無二的存在,同時也將被「鏈上數位化」「鏈上價值量化」,未來很可能我們的一個夢境都能成為一個有具體標價的可以被拍賣的生產資料,可能被服務於某共識社區。或許現在上線所謂區塊鏈應用的網際網路企業還沒有想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只是覺得這事兒得做,或許上線了鏈上寵物之後自己會在後臺嘲笑買賣的用戶:為什麼為這些虛擬的東西付出如此高的代價。
然而,卻不知未來的虛擬或就是現實的另外一種形態罷了。
我們不妨去想像,在未來數位化社會的裂變當中,AI(人工智慧)走向了本體的演進道路,必然成為非人類的全新物種,可能顛覆人類社會的常規形態,或者覆滅,或者共生。當網絡智能和數據逐漸替代中央主控的核心網絡,成為自主式的社會狀態,所有物種將都生存在數字協議之下,無數的公鏈,數以億計的共識交叉服務形成完全自我運轉的數位化共產,現有的文明和生態將只能退居為最為細微的一環。
數據成為聯通的載體,個體物權得到極大釋放,每個人都成為分布節點當中的「中心平臺」,通過各個共識來產出價值、分配資源,通過TOKEN的通證來實現數位化的價值衡量和使用共識的憑證。
我們將活在雲端,大腦在鏈上,思想被TOKEN化。
不可置否的是,我在很早就已經做過了AI的發展將取代大量的人工流水勞動力,重複性和規律性的工作都將被精妙的算法和機器學習所取代。那麼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很顯而易見的社會問題,這批勞動力安置去哪兒,又如何讓她們創造社會價值從何存活。
比如說一群餐廳的服務員被餐廳機器人所取代之後,他們能去哪兒,如何在未來社會生存下去呢?
如果用我們在上文論證的理論,生產權力將回歸到個人,那麼也就意味這每個人都將成為獨一無二的生產節點,無需再去依附第三方或者集權的機構,也無需再像現在一樣成為所謂「公司」的一名員工。更多他們需要做的,是如何利用自己勞動力意外的個人價值去附和社區共識獲取更多的勞動證明,拿現在的話說就是成為一名「礦工」或者說社區的貢獻者。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當AI取代了流水線的工作任務,大量的人成為自由職業或者居家,社會效率反而會大大提高。物理上重複勞動的成本降低的同時,大量的人得意有更多的時間釋放天性,成為「社會創作者」,或許他們是詩人、是作曲家、是思想家,也或許他們只會是個做夢達人,或者喊麥的KOL,不論是實物還是想像,都能夠被數位化,被量化,被界定,被運用,並且在某些共識社區中成為貢獻的一份子。
我們每個人都將變成這個巨大網絡蟻巢中的一隻小螞蟻,在有序的協議下生存工作,最終匯聚成巨大的溢出效應。
未來已來。我相信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機會,也是這個時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