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宮和也和北野武。
這部SP所講述的是已經去世的日本一代落語名師立川談志的故事。很多人把落語解釋為日本版的單口相聲。雖說兩者有不少相似,但卻也不盡相同。
相比於其他日本的傳統藝術,比如歌舞伎和能劇,定型於江戶時期的落語顯得更為庶民。落語最早的一批觀眾大多是在大城市裡的普通市民。而落語表演者也不像其他技藝一樣依靠伴奏、衣裝或者道具來推動情結的發展。一場典型的落語表演往往依靠坐在布墊之上的落語師的一人之力而完成。靠著手中的摺扇和變化的手勢、身段,落語師們就能舌燦蓮花,談笑風生。
日劇《紅鱂魚》劇照
《紅鱂魚》的故事是以由二宮和也飾演的信行實現自己成為落語師的夢想這一主線而推動的。還在讀高中的好青年信行明明能夠靠臉吃飯,卻偏要做一個逗比段子手。而在上世紀80年代落語、漫才大繁昌的時代,明明有那麼多正經的落語師傅,信行卻偏偏選擇了要拜由北野武所扮演的劍走偏鋒的立川談志為師。
這個立春談志可不是省油的燈。作為落語界的一個異數,立川談志的一生是充滿爭議的。他不僅退出了東京的落語協會,也不設置自己流派專屬的寄席(日語中對專門表演落語的場地的稱呼,現在東京的池袋、上野等地還有仍在營業的)。除此之外,他還破天荒地向徒弟們收取拜師手續費。但是,他對於落語現代化的努力卻受到了觀眾們的追捧。另一方面,他的離經叛道也讓不少落語保守派恨之入骨。在劇中由莉莉·弗蘭奇所扮演的評論家林修一就處處和立川流作對,批判他們對於落語傳統的背離。
正是在這個反傳統的大師的門下,信行被取名為立川談春,開始了自己的傳統修行。但不論是誰,成功之路都是充滿艱辛的。
談春先是得不到自己父母的支持,從而只能靠每天送報來籌集落語的學資。和他同一師門的師兄弟們各有自己的問題,完全無法依靠的樣子。最後自然還有那乖戾的師傅。
最開始的一段時間內,談春不僅什麼落語的技能都沒有學到,每天能做的只有幫師傅修理浴室裡壞掉的水龍頭或者裁剪師傅PS過頭的美照。甚至,在他一次因為感冒而拒絕了談志師傅對他表演的指導之後,被師傅大發雷霆地打入冷宮,在築地市場賣了一年的燒賣。
可慢慢的,談春也發現了師傅的良苦用心。雖然嘴上說著徒弟的事兒和他無關,但他總是為徒弟們扛下外界的責難。而當有徒弟想要離開師門,另尋高就之時,他也會不加吝惜地助他們一臂之力。被師傅安排到市場工作的談春也終於在實踐中得到了歷練,能夠更接地氣地完成這項本來就是庶民的藝術。終於在與父母約定的四年之後,從前座的身份升為了可以獨當一面的二目,開啟了自己的落語生涯(落語表演者遵守著嚴格的登記制度,修行者需要經歷前座、二目、真打等階段才能變成真正的落語大師)。
《紅鱂魚》其實改編自立川談春真實的同名原著。作為2008年講談社散文獎的獲獎作品,原著不僅吸引到了落語業內人士的注意,更是在全日本掀起了一股新的落語熱潮。改編後的作品成功還原了書中的年代感。SP不僅請到了在1980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手藥師丸博子作為全劇的旁白,更是穿插了披頭四、綠洲等一系列當時日本流行的經典曲目,毫無違和感地表現出了在經濟泡沫逐漸膨脹之時日本社會的時代精神。
另一方面,《紅鱂魚》的演員陣容也是空前的強大。在決定要製作SP之後,TBS電視臺幾乎每隔一周就放出一批客串演員的名單,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對於落語迷來說,細數劇中客串的落語和其他傳統藝術演員(比如笑福亭鶴瓶、春風亭升太和中村勘九郎)以及導演巧心安排的和落語有關的包袱可謂是一大樂事。而就算你是單純的迷妹,也能靜靜欣賞剛榮升《電影旬報》最佳男主角的二宮和也的精彩演技。
最後不得不提的自然還有日本大嘴北野武。在開拍之前,他就放出話說:我覺得我來演立川談志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其實,自身就是1980年代漫才潮流中流砥柱的北野武在現實中也受到過立川談志大師的關照。
在看了北野武的葷腥段子之後,立川談志評價道:表演是還不錯,但你是不是更適合做幕後,比如導演?而此後北野武的成功似乎也印證了大師的洞察力。
在SP中,編劇特地安排了點題的一個橋段。談春奉師傅之命去買金魚,但卻把錢花在了吃烤肉上,最後只買來了幾條紅鱂魚騙師傅說是最新的金魚品種。在故事的尾聲時,談志師傅揭穿到「鱂魚就是鱂魚,怎麼可能變成金魚呢」。但我們又怎麼能夠否認即使不起眼卻有著堅強生命力的鱂魚呢?落語要講的不是諸如47浪人那般的宏大敘事,而是剩下那些「面對爭鬥,早早逃亡的武士們的故事」。而不管是誰,都有可能成為如他們那般的喪家之犬,而或許只有卑微落語才能夠包容我們所有人。
來自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