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庚子年:谷歌臉書等全球被錘,BAT+TMD面臨著什麼

2020-12-19 網易新聞

【美國四大科技公司(圖片來自網易科技)】

在1998年穀歌剛剛被兩個斯坦福博士生組建沒多久之時,其面臨著一場最嚴重的生存危機。當時,整個瀏覽器市場被微軟的IE所壟斷,後者佔在幹掉網景公司之後,曾一度佔領98%的市場份額。微軟還在計劃幹掉另一家可能帶來危險的公司,這就是SUN——第一代JAVA語言的開發者。對於年輕的谷歌來說,他很擔心生存,畢竟當時的微軟有100種把谷歌按在地上摩擦的辦法。

在谷歌的座右銘中,「Evil」指的就是微軟。但得益於美國實施的反壟斷法,谷歌倖存了。1998年5月,美國聯邦司法部和20個州的總檢察長,對微軟這家當時地球上最有權勢的科技巨頭髮起了反壟斷訴訟。在跨越柯林頓和小布希兩屆政府之後,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最終以和解的方式結束。微軟微微軟了,他作出了讓步。在此次反壟斷後,谷歌20年時間中成為一家科技巨頭。

但現在,這家從反壟斷審查中獲得機會的科技巨頭,正面臨著微軟20年前同樣的審查。

司法部長巴爾(圖片來自美司法部網站)

12月12日,美國司法部和谷歌公司提議,反壟斷訴訟案原告和被告(谷歌)證據開示(即控辯交換證據)需要長達456天的時間,意味著任何開庭審理都需要推後至2022年;而美國各州對谷歌反壟斷訴訟的截止日期為2021年1月15日。

而在同一天,加利福尼亞州(谷歌總部所在地)表示已經申請加入美國司法部針對谷歌發起的反壟斷訴訟案,此前,司法部和11個州的總檢察長(均為共和黨人)於10月20日提起訴訟,指控谷歌使用反競爭手段維護其旗艦搜尋引擎和相關廣告業務的壟斷地位。它是 21 新世紀迄今,美國政府部門對科技有限公司明確提出的最嚴重反壟斷控告。

這次控告顯然是斟酌已久。早在 2012 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就曾進行過對谷歌的壟斷調研,但沒有宣布提到訴訟。這一次,司法部接到了案子的地域管轄,重新啟動了調研。上年 8 月,司法部剛開始提前準備進行對谷歌的反壟斷訴訟,一年以後,訴訟全面啟動。而這也不是谷歌第一次遭遇反壟斷調查,這一網際網路巨頭自2010年開始在全球多地區面臨反壟斷審查。目前,已有超過9個國家對谷歌進行制裁。

谷歌只是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控訴的開始。時間來到2020年7月29日,國會山。美國眾議院正對四大科技巨頭進行不公平競爭的聽證會。這四大巨頭分別是亞馬遜,蘋果,臉書(Facebook),谷歌,其中每一個都如雷貫耳。但很顯然,這一次國會是有備而來。來看,美國這輪big tech investigation時間線:

2019年中,美國眾議院開始調查四大科技公司的壟斷行為;

2019年中 – 2020年7月,國會舉行了若干次小規模聽證會;

2020年7月29日,國會召集亞馬遜,蘋果,臉書,谷歌四大科技巨頭舉行反壟斷聽證會,這也是首次四大公司的CEO同時出席聽證會;

2020年10月上旬,美國眾議院出臺科技巨頭反壟斷最終調查報告。

10月22日,這份為期16個月調查的報告出爐,報告篇幅長達449頁,詳細介紹了每家公司的壟斷和反競爭行為。報告中,眾議院立法者表示,亞馬遜、蘋果、Facebook和谷歌正在利用其主導地位消滅競爭、扼殺創新,行使並濫用它們的壟斷權力,由此呼籲對反壟斷法進行半個世紀以來最徹底的修改。

如果建議得到採納,可能會給大型科技公司造成巨大衝擊,比如大公司可能會被迫面臨分拆或剝離業務,收購其他公司也會難上加難。

有意思的是,美國國會眾議院司法委員會6月3日針對幾家本國網際網路技術企業發起國會首次反壟斷調查。而當時美國總統川普正在近幾個月中頻繁批評臉書和谷歌公司,指認它們對他和共和黨政客抱有偏見。另外,國會兩黨一些議員呼籲對涉嫌洩露用戶隱私的網際網路技術企業加強監管或予以拆分。

在谷歌之後,Facebook也在12月遭到反壟斷調查。12月9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以紐約州為首的州總檢察長表示,已經對臉書(FaceBook)提起了反壟斷訴訟。而到12月12日,除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還有來自總計48個州和地區的總檢察長聯盟對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發起的兩起獨立的反壟斷訴訟。

【推特曾給川普推文加上「假消息」標籤】

Facebook遭遇的兩起反壟斷訴訟案,主要針對的是該公司之前對圖片分享應用Instagram和即時通信應用WhatsApp的收購。兩起反壟斷訴訟都在為Facebook的反競爭行為尋求補救措施,可能強迫Facebook剝離這兩個應用。這也是美國政府近20年來,第二次對美國科技企業發起大規模的反壟斷訴訟。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之前在訴訟中表示,Facebook參與了一項系統戰略,以消除對其壟斷的威脅,包括2012年和2014年分別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訴訟指出,Facebook在美國個人社交網絡市場擁有壟斷權。聯邦貿易委員會表示,作為訴訟的一部分,該委員會將尋求永久禁令,這可能導致Instagram和WhatsApp的剝離。此外,聯邦貿易委員會將尋求禁止Facebook對第三方軟體開發商施加反競爭條件。

而美國48州在訴訟中稱,Facebook在美國個人社交網絡市場擁有壟斷權,通過「部署阻礙競爭並傷害用戶的策略」來維持。對此,Facebook營運長謝莉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12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辯解到,美國政府不能出爾反爾,因為Facebook在2012年和2014年收購Instagram與WhatsApp的交易之前均獲得了美國政府的批准。

這些科技巨頭怎麼形成壟斷,又有怎樣的表現呢?《華爾街日報》發布報導稱, 亞馬遜曾利用平臺第三方賣家銷售數據開發自家產品,再與第三方賣家競爭。例如2016年,亞馬遜旗下風投機構投資生產家用視頻設備的Nucleus;8個月後,亞馬遜推出幾乎一模一樣的產品,致使Nucleus銷量大幅下滑。

某亞馬遜平臺第三方商家說:「我們將亞馬遜稱作『海洛因』,它讓你上癮,最終讓你墜入深淵。」

至於另一家巨頭臉書,據標普國際統計,在過去15年收購了90餘家「萌芽中的競爭對手」。《華爾街日報》稱,臉書內部專門設有相關「警示系統」, 一旦認為市場上某小型公司已構成「威脅」,要麼將公司購入囊中,要麼「複製」其拳頭產品,利用規模和地位優勢將其徹底摧毀。

這一切看起來是不是很眼熟?國際巨頭的做法,在國內也有模仿。隨著網際網路行業迅猛發展,許多消費者和商家都對一些平臺企業的 「大數據殺熟」、逼迫性「二選一」、獲取消費者數據並形成數據壟斷等有了切身體會,甚至因地位不平等、維權成本過高而「敢怒不敢言」。

而在歐洲地區,美國的四大科技巨頭面臨著監管情況並不比美國國內輕鬆。此前,歐盟以三起獨立的反壟斷案件對谷歌開出了逾80億歐元的「天價」罰單,而蘋果也被勒令向愛爾蘭政府補繳130億歐元的稅款。

10月份,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競爭和反壟斷事務專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表示,歐盟對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公司涉嫌不正當競爭的第一階段調查結束,初步認定亞馬遜公司違反歐盟反壟斷規則,破壞了公平競爭環境。分析認為,歐盟有可能在明年作出最終裁決,亞馬遜公司或被處以佔其全球營業額10%的罰金。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估計,罰金最高可達370億美元。

而在現在,歐洲還將拿出終極武器——歐盟定於本周公布《數字服務法案》,如果谷歌和Facebook等大型科技公司不採取更多措施清理非法內容,並披露有關其各自平臺上廣告的更多信息,則將面臨最高相當於營業額6%的罰款。

除了強化監管和稅收維持,歐盟還希望藉由該法案遏制美國大型科技企業在歐洲的不正當競爭及避稅問題,同時提高歐洲的數字科技領域競爭力。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表態,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12月8日報導引用其中,馬克龍表示,歐洲必須維護其"數字主權",以降低對美國科技巨頭的依賴。

馬克龍坦率的說:"我們有監管,但我們沒有與幾家大科技巨頭抗衡的科技巨擘。"馬克龍所謂的科技巨頭指美國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等公司。

在中國,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動作頻出。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國家稅務總局三部門約請27家代表性網際網路平臺(包括阿里、騰訊、京東、百度、字節跳動、拼多多、美團、微博、攜程、滴滴等)召開規範線上經濟秩序行政指導會;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面向公眾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上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是自《反壟斷法》生效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明確表示強化反壟斷。此前不久,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上,亦提到「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審查等工作」。

目前,中國網際網路已經形成了BAT(百度、阿里、騰訊)+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的巨頭格局。近一個半月,中央接連出臺反壟斷政策及多次反壟斷表態,網際網路巨頭的股價也數次波動,這預示著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時代已經到來。(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美國政府要求谷歌太平洋高速網際網路光纜不能連接中國香港!谷歌臉書...
    全球迫切需要提升網速新冠肺炎疫情仍舊在全球蔓延,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讓員工在家辦公。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此前報導,臉書、谷歌、推特、微軟等在加州設有辦事處的公司均指示員工在家辦公。在家辦公的增多,勢必會要求各大遠程辦公應用提供商克服,用戶短期內的爆發式增長帶來的重重問題。
  • 【分析】張敬偉:谷歌臉書遭遇詐騙敲響網際網路經濟警鐘
    從谷歌和臉書的被騙案例分析,網際網路時代稀鬆平常的經濟詐騙事件,卻也隱喻了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經濟模式,因為缺乏全球性有效監管而衍生出相當程度的風險。  這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尷尬,抑或是網際網路新經濟模式必須承擔的代價?很難有人給出篤定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暫時沒有適用於全網絡的全球治理規則,那麼各主權國家也應當按照現實世界的法治治理規則,去給網際網路立規建制。
  • 歐盟死磕美科技巨頭,谷歌、臉書先遭殃,或面臨巨額罰款
    《數字市場法》直接威脅到蘋果、谷歌、亞馬遜、臉書等在內的美國網際網路巨頭。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維斯塔格在公開場合表示,《數字服務法》主要為了維護數字經濟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數字市場法》則主要針對網絡巨頭們,以維護市場的公平和開放。
  • 北京青年報:當谷歌和臉書遭遇網絡詐騙
    原標題:當谷歌和臉書遭遇網絡詐騙 網際網路開啟知識經濟新時代。高科技巨頭會在陰溝翻船,被電子商務郵件釣魚欺詐嗎? 還真有這樣的事兒。據BBC報導,兩家美國網際網路巨頭谷歌和臉書分別承認,它們是美國司法部早前公布的一件騙案的受害人,涉款達一億美元。
  • 臉書遭遇反壟斷訴訟,面臨解體,其27億用戶怎麼辦?
    最近美國眾多的科技巨頭們還有網際網路巨頭們都是陷入了「反壟斷」之中,可以說是都面臨著不小的問題,就比如說蘋果,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歐洲等地都是面臨著各種的罰款,之前還被搶走了一批價值達到數百萬美元的產品到現在都是杳無音信,而谷歌其實也並不好過,像谷歌的搜索還有郵箱等各項服務都是面臨著拆分的局面
  • 繼臉書後,谷歌再遭反壟斷訴訟:操縱數字廣告市場
    德克薩斯州檢察長Ken Paxton辦公室發推文稱,該網際網路巨頭利用自己的實力操縱市場,破壞競爭,傷害了消費者。截至目前,谷歌發言人暫未置評。報導指出,這起由德克薩斯州主導的案件加劇了谷歌面臨的法律風險,該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依賴於廣告。
  • 臉書遭美國雙重反壟斷訴訟 面臨被拆分風險?
    臉書遭美國雙重反壟斷訴訟 面臨被拆分風險?  當地時間12月9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紐約州為首的40多個州總檢察長組成的聯盟分別對社交媒體巨頭臉書(Facebook)發起訴訟,指控臉書濫用其在社交網絡中的主導地位對潛在競爭對手採取反競爭收購。
  • 美國反壟斷:得州告谷歌,臉書告蘋果
    以德克薩斯州為首的美國10個州當地時間16日在得州地區法院對搜索巨頭谷歌提起數字廣告壟斷訴訟,令近期針對美國科技巨頭的反壟斷浪潮掀起新的風波。美國《華爾街日報》17日報導稱,訴訟書指出2017年穀歌發現臉書對其網絡廣告統治地位形成挑戰,隨即與臉書達成協議,通過提供網絡廣告特殊優惠,促使對方減少對谷歌的競爭挑戰。得州司法部長指出,谷歌此舉系濫用其壟斷地位,其誘導臉書高管達成的協議破壞了商業競爭的核心意義。臉書對此訴訟不置評論,而谷歌則否認自身存在反競爭行為。
  • 谷歌、臉書兩年被詐騙1億美元 到底是誰這麼「厲害」?
    網絡欺詐日益猖獗,即便是知名網際網路大公司也不能倖免。據美國媒體日前報導,美國科技巨頭谷歌和臉書雙雙成為一個釣魚式詐騙計劃的受害者,兩年內被騙金額達1億美元。美國司法部在3月份公布的一份起訴書說,立陶宛男子埃瓦爾達斯·裡馬索斯卡斯策劃了一個虛假商務電子郵件騙局,假冒亞洲一家電腦硬體製造商,在2013至2015年間誘騙兩家美國網際網路公司向他控制的銀行帳戶匯款共計1億美元。裡馬索斯卡斯已被逮捕,面臨欺詐、身份盜竊和洗錢3項犯罪指控。
  • 臉書谷歌曾協議共同應對反壟斷調查
    來源:央視財經【#臉書谷歌曾協議共同應對反壟斷調查#】據美國Market Watch網站22日報導,一份最新披露的文件顯示,臉書和谷歌曾就線上廣告業務達成協議,並商定如果其中一方因相關業務遭到反壟斷調查,另一方都會配合合作夥伴並提供幫助,並且一方也會將與政府的溝通內容也需迅速
  • 被美國法院認定為壟斷,蘋果、亞馬遜、臉書和谷歌面臨拆分
    : 悅悅聊科技 舉報   近日美國法院認定四大科技巨頭,蘋果、亞馬遜、Facebook和谷歌存在市場壟斷行為
  • ​ 資本VS主權——臉書封殺澳大利亞
    最近,又一場狗咬狗的鬧劇發生了,五眼之間鬧內訌,美國網際網路巨頭狂撕澳大利亞,而且這個案例影響深遠。 2月18日,澳大利亞人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的臉書帳號異常,所有本地和全球新聞站點的臉書頁面均無法打開。
  • 歐盟擬制定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監管「黑名單」 可能包括臉書、蘋果...
    據路透社報導,近日,歐盟監管機構正在起草一份針對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監管「黑名單」,其中涉及多達20家公司。據悉,歐盟此舉旨在限制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場影響力,進入「黑名單」的公司將接受更嚴格的監管。據悉,「黑名單」涉及公司可能包括臉書、蘋果、亞馬遜和谷歌。根據計劃,被列入名單的大型科技公司將被要求與競爭對手共享數據,在收集信息方面需要更加透明。名單將根據多項標準進行編制,包括營收、市場份額和用戶數量等參數,這意味著不少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將被包括在內。歐洲監管機構一直擔心,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市場份額過大會扼殺競爭活力。
  • CIA資本運作:谷歌、推特與臉書到底啥背景?
    (美國中央情報局, 2013)而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網絡成為重要的「公開渠道」,CIA需要掌握足夠的技術手段,從網絡上收集情報。CIA通過建立風投公司的方式,希望將這部分技術抓在自己手裡。(《新式合作關係》:感興趣的技術領域。)
  • 圍獵谷歌的全球「盛宴」
    01閉環壟斷2010年,谷歌打贏了瀏覽器大戰,市場份額不斷提升,至今已佔據美國88%的網際網路搜索市場和70%的搜索廣告市場。同時,煤油的價格降低了80%,全球原油價格連續10年處於低位。但任何關乎性命的事情,都講究一個「寧殺錯,不放過」,即便是自然競爭形成的壟斷,這些公司還是會本能的去和權利進行結合,不過一念之間的事。而歷史無數次證明,寄希望於所謂的道德約束的,大多沒有好下場。所以1990年《謝爾曼反託拉斯法》問世,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被一紙判決瓦解,拆分成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
  • 新華網評論:全球為何都對網際網路企業發起反壟斷大招?
    這兩項法案被認為是直接針對GAFA(谷歌(Google)、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和亞馬遜(Amazon))這類矽谷巨頭。 在《數字服務法案》及《數字市場法案》草案的發布會上,歐盟官員列舉了一系列大型平臺妨礙競爭的做法,比如從不同服務裡整合用戶的個人信息,在平臺上優待自家產品和服務,利用平臺商家產生的數據開發競爭性服務,令用戶無法卸載平臺預裝應用等。
  • 谷歌深耕印度市場 提供多項措施更好服務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市場
    目前印度有超過 6 億網際網路用戶,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流利說英語。然而,目前印度大多數在線服務和網頁服務都只提供英語。這種語言障礙造成了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市場的數字鴻溝,從而讓數億用戶只能使用少數網站和服務。
  • 馬斯克退出臉書是什麼狀況 臉書是誰的馬斯克在下一盤什麼大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馬斯克退出臉書是什麼狀況 臉書是誰的馬斯克在下一盤什麼大棋 2021年初後不到半個月,科技行業的瓜是一系列的好戲。 1月13日,馬斯克宣布退出Facebook,並宣布他將很快開發一款新的手機作業系統來取代安卓和蘋果作業系統。
  • 四年間被罰近百億美元 谷歌在全球被反壟斷「圍獵」
    美國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38個州向谷歌提起訴訟,指控其在網際網路搜索市場存在違反反壟斷法的行為。而這只是近兩個月內,包括美國司法部在內對谷歌發起的第三起反壟斷訴訟。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從2017年算起到現在,近四年間谷歌被反壟斷調查的次數已達30次,被罰金額數量超過96億美元,兩項指標皆為全球第一。
  • 靠假郵件從谷歌和臉書騙走1.22億美金?!這個詐騙犯路子有點野
    事情還要追溯到2013年。某天,谷歌和臉書兩家公司的員工分別先後收到了一封自稱是中國臺灣某電子硬體企業的郵件。谷歌和臉書雖然確實是從臺灣這家電子硬體企業大批購入過硬體設施,但這家可憐背鍋的臺灣企業,其實早就收齊了該收的貨款,並沒有發郵件向谷歌和臉書催交過所謂的「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