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甄苗條;轉載自鳳凰WEEKLY(公眾號ID:phoenixweekly)
「溫故而知新」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
就拿抗日神劇這一神奇的劇種來說吧,仔細品品,還真能挖掘出新東西。
時代在變幻,抗日劇也有變化:N年前一開口就是普通話十級的太君,現在預算足了,終於用上了日語配音。
但再怎麼變,抗日神劇的精神內核永垂不朽,那就是——戰爭遊戲化,我方偶像化,日軍白痴化。
手撕鬼子的經典畫面,以及褲襠藏雷的巧妙設計,曾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看完下文你才會發現,原來你對鬼子劇的想像力和衝擊力,始終一無所知!
你看這扔出去的炸彈
像不像編劇丟掉不要的智商
「抗日神劇千千萬,此劇貢獻一大半」,說這話的正是觀看了《敵後便衣隊傳奇》的本文作者。
從該劇標題中的「傳奇」二字,我產生了一種「劇本走向即將失控」的期待感。
第一集裡,我方準備成立淮北軍區淮北便衣大隊,於是開展比武大賽,選拔精英。
」炸彈王「馬洛上線了,瞧他這幅對其他選手嗤之以鼻,下一秒又對領導笑臉相迎的模樣,一看就是搞仕途的。
他先招呼領導吃包子,領導一嘗,果然不錯。
我尋思他就算進不了便衣大隊,也能給領導當秘書,把領導照顧得無微不至。
佟大為、李亞鵬推薦的長江商學院商務英語教授教您顛覆傳統英語學習法,長按二維碼識別查看詳情
「炸彈王」馬洛說,我這包子可不簡單,是專門「孝敬」鬼子的。見領導們目瞪口呆,他憨笑著吃一個,扔一個,扔一個,炸一個。
好傢夥,看看把還有半口沒咽下去的領導驚成啥樣了都。
看到首長急於把包子雷扔掉的架勢,我內心一驚!
不妙!不會一不小心全劇終吧?
但是……包子這次沒炸……就當它安裝了高科技基因識別系統吧!
除了「包子雷」,為了照顧敵方飲食習慣,他還研製了多款食物雷。辣椒、胡蘿蔔、黃瓜、西紅柿,掰一半兒放嘴裡,另一半扔出去,全都當場boom boom boom!
這位群演,麻煩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緒。
因為接下來我們要迎接「炸彈王」馬洛的另一高峰——沒錯,他掏出了一個尿壺!
這「尿液觸發雷」可是個狠角色。
你想啊,你能硬扛著不吃東西,但你能憋住不上廁所嗎??
只要你不小心使用了這款內置黑科技的尿壺,保證你尿到命除。
包子和尿壺,一進一出,互為補充,可以說是品種齊全,把人類基本需求都一網打盡了。
馬洛在炸彈領域的探索這還沒完呢!天蠍雷、閃電雷,一聽就很刺激。
繼承他衣缽的,是《鐵血使命》裡被日本兵窮追不捨的四朵金花。她們在關鍵時刻,按下了車上控制面板裡的按鈕——
是的,你沒有看錯,按下按鈕,後備箱彈開,幾十斤玉米棒子自動彈出。
最牛的是,每顆玉米棒子都內置了高科技倒計時讀秒炸彈,把緊張的氣氛拿捏得死死的。
至於為什麼倒數時會從01:01直接跳到00:24,為什麼還有跳針現象,我至今沒有找到合理的解釋。
不過這些細枝末節都不重要,能炸就行。
伴著一聲又一聲的巨響,小小的玉米炸出了一排加農炮的威力,城門都快被它從地表給抹了,嚇得周圍群眾抱頭四竄。
日本兵定睛一看,咦,爆米花免費無限量發售啦?現爆現有,新鮮得很。
社科院馬勇教授帶您讀史記、漢書、三國志,妙趣橫生腦洞大開,長按二維碼查看詳情
這哪是什麼苦大仇深的抗戰片嘛,明明畫面唯美得就像是《鐵血使命》之」秒速五釐米「特別版嘛。
」吶,你知道嗎?聽說櫻花,哦不,爆米花飄落的速度是秒速5釐米哦。「
當天上街的可算是來著了,吃貨們紛紛放下了手中的零食。
旋轉跳躍,他眯著眼,人民群眾紛紛露出了豐收時特有的淳樸笑容。
不僅拿筐接,嘴也不得閒。
你看,一款好的炸彈,能給日軍以心靈的滌蕩,還能帶來軍民融合的和諧畫面!
說起引爆方式,有的劇中人物採用大力出奇蹟的方式,以碾壓奧運會鐵餅冠軍的臂力,投擲手榴彈炸散了飛機。
畫面來自《永不磨滅的番號》
研發出了玉米炸彈的女將們也不甘示弱。由她們組成的女子炸彈部隊,創新了」石頭炸飛機「的作戰方法。
這位眼神堅毅的隊長一番論證猛如虎,看得懂的讀者請直接聯繫軍校,你就是值得特招入校的人才。
總之,下面這位的發言就是我想對編劇說的話。
只要編劇敢寫、導演敢拍、演員敢演、特效敢做、石頭就敢把飛機炸得當場解體。
當然了,比起這些具有操作難度的炸彈,還是下面這款引爆方式更簡單、門檻更低。
問:引爆令鬼子聞風喪膽的「胡椒雷」總共分幾步?
答:掏出來,往皮衣上懟,摩擦摩擦,在最fashion的皮衣上摩擦。
對不起,我解釋不了為什麼吳奇隆的皮衣可以進化出擦炮的效果。
就像我同樣解釋不了為什麼他的飛機頭可以屹立不倒。
好一個精緻的抗日男孩!
一想起他們冒著槍林彈雨保家衛國的時候,還要花時間做髮型,保持光輝形象,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不行了,我快感動哭了。
打鬼子還需自身硬!
眾所周知,一個人真正的強大,不能只靠裝備,還得修煉內力。
巧了,抗日神劇裡的眾主角都擁有拳打南山敬老院,腳踢北海幼兒園的本領。
就像《敵後便衣隊傳奇》裡選拔出的都是武術奇才一樣,我國的抗日劇幾乎就是江湖異能人士大全。
要是沒點冠絕吉尼斯紀錄的絕技,都不好意思去打鬼子。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們的鐵道遊擊隊車神,和他胯下的反重力自行車。
注意看!車神疾馳在極窄的鐵軌上,頻頻回頭,非常好整以暇!並且他的後輪永遠保持比敵人的子彈快一丟丟。
而日本人居然蠢到選擇那麼寬的路,我真替他們的智商感到著急!真是鐵軌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騎車太規範,敵人兩行淚。
眼見前方駛來火車,我方戰士使出了「御車飛行」的反重力大招。
見到此情此景,牛頓急眼了:扶我起來,我的公式有漏洞!
眼見自己現在處於無敵模式,鐵道遊擊隊車神遊刃有餘地進行了一番花式單車炫技solo秀。
這個畫面絕對是向《E.T.外星人》致敬,導演有心了!咱們本土抗日劇的視野真是越來越國際化了。
除了車技過人,還有射擊技巧過人,拐彎過人的那種。
仔細看子彈劃出的那道完美弧線,簡直就是斐波那契螺旋線的完美再現。
編劇怕你說他瞎掰,特意安排了知識掃盲環節。
對此,我不得不再次拿出這張官方吐槽:
子彈不僅會拐彎,還長了眼睛。
你看這位小夥子,年紀輕輕就玩起了閉眼射擊。你好,眼睛不用的話,可以捐給有需要的人。
只見他閉眼哐哐放了兩槍,兩隻鳥應聲落地。你別說,小鳥掉得還挺對稱。
會射擊只能算成功了一半,會閃避是另一半。
躲子彈只是基本動作,空中轉體360度+向後翻騰一周半才是真正的考點。當然了,輕功是加分項。
如果肢體實在不靈活,沒事,還有一招↓
面對敵人的槍口,赤手空拳也不怕。只要記住:眼神要狠,站姿要穩,胸脯要挺,皮帶要緊……對不起我編不下去了。
怎麼打都打不倒,看把人家日本大佐都逼成啥樣了。
鏡頭在日本人的焦灼和我方戰士的英勇之間來回切換,藝術手段極為高明,後來人們把這種表現手法稱為「官方鬼畜」。
我方戰狼之打不死系列裡,還有兩座大山不可逾越。
在短短2分鐘裡,我方這位戴著【高級感時尚個性大圓圈耳環】的民兵共計被刺刀扎了6刀,身中6槍。
每次你以為他這回「差不多了差不多得了」的時候,他噌地一下又復活了。
不僅不怕被扎,反而能借力打力,那中刀的腹部更是產生了一種奇異的吸力,把鬼子都吸了過來,一手掐死一個。
天生神力也不過如此。
看到心上人中彈,原本已經中槍倒地眼神放空的耳環男此刻猶如戰狼附體,噌地一聲站了起來,撲過去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請珍惜這位為愛擋子彈的小狼狗,因為現在能戴耳釘出現在電視上而不被馬賽克的男性已經不多了。
打不死系列的另一座高峰,是這位等著鬼子送上門的包子哥。
堅毅的眼神,霸道的刀疤,孤傲的背影。他輕輕作別包子,古有溫酒斬華雄,我尋思他想溫包斬鬼子。
過程我就不說了,反正以一挑十沒在怕的。整車廂的敵人當天非常不在競技狀態,手裡有槍但就是不打。
一番爭鬥後,包子哥不敵日本兵。日本兵邪魅一笑,使出了一招捆綁術,把大衣哥綁在車後面拖行。我不禁為包子哥捏了一把汗。
得意的日本兵搖頭晃腦哼起了小曲,殊不知,他吹響的是自己的喪鐘!
車門一開,血呼刺啦的包子哥高呼一聲:來了老弟!
包子哥的殺敵之旅,比起其他戰神可真是坎坷多了。其實他從一開始就不用費那事兒,直接找馬洛要包子雷就行了。
騎車能起飛,射擊能拐彎,捆綁能逃生,中彈能復活,至此,我們的武術戰狼隊已集結完畢。
抗日神劇的終極奧義:重塑世界觀
抗日神劇還是很有存在的必要的,它催促著你反思自己過去的知識架構: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每每不小心看到它,腦海裡總是迴響本山大叔的歌喉:這個世界太瘋狂,耗子都貓當伴娘。
比如,我們都知道,老祖宗發明算盤是為了算數。但是抗日神劇不這麼認為,它向這個陳舊的知識點發起了衝鋒。
《二炮手》裡,追擊日本人的狙擊手孫紅雷急壞了,距離太遠,他怕子彈射程不夠。
關鍵時刻,叮咚——您的中華小算盤上線了。海清在敵我對峙的緊要關頭,掏出了【土豪金奢華便攜算盤】。
一頓珠算猛如虎,她立馬算出了風向落差等數據,精準得嚇人。讓人特別後悔自己當年為什麼沒好好學算盤。
然而,面對海清的炫技,孫紅雷嗤之以鼻:淨整些沒用的。
沒想到,如此大膽探索算盤邊界的舉動,竟然就這麼被鄙視了。我強烈建議把孫紅雷逐出抗日神劇的宇宙。
因為「挑戰已知世界觀」,才是抗日神劇賴以不斷自我繁殖的源動力。如果每一個人都像孫紅雷這樣質疑抗日神劇的想像力,那豈不是完蛋了?
又比如,我們一般人只知道棉被是拿來蓋著睡覺的。但在抗日劇裡,這就是堅不可摧的武器!
《戰旗》裡一支民兵想去炸日本人的碉堡,但在日本人的瘋狂掃射下,他們遲遲無法突破防鎖線。
這時,小隊長一聲令下:
小兵們迅速掏出水壺,咔咔往被子上淋。下一秒,披上溼棉被的民兵隊長就衝了出去——
他蹦蹦跳跳,不出意外地上演了一場100%完美走位+100%子彈防禦的戲碼。
來到敵人碉堡之下,他點燃了助燃物,完成任務的他連回撤的腳步也愈發輕快了呢~
真是鋪蓋加水,越蓋越勇。看到這裡,我覺得美國隊長的盾和雷神的錘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嘛。
西方的超級英雄電影在抗日神劇的想像力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再比如,我們都知道,中方當時的武器裝備處於較為落後的階段。但抗日神劇借日軍之口告訴我們: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敵後便衣隊傳奇》裡的比武大會已經夠浮誇了,沒想到日方領導之間的對話更加驚人。
先是日本的旅團長盤點新四軍便衣隊給他們造成的折損:
然後大佐戰戰兢兢地出來匯報工作(甩鍋):不是我們不夠好,而是對手太強了(liao)!
中方不僅擁有各種高精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國民黨更是擁有一支水下敢死隊,還掌握了高聚能穿甲彈技術。我現在即使面對「共黨綁架了比卡丘」,可能也不會感到意外了。
我算是發現了,這位大佐簡直就是新四軍第一粉頭,他吹捧了半天其實就是想說:
做了這番深刻的敵我剖析後,大佐立馬提交了一份議案:馬上研製帶防彈褲衩的褲子。
……那我就先替大家謝謝你了。
看了這麼多媲美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的橋段,我們大可以下一個結論:編劇把畢生的想像力,都留給了鬼子劇。
在抗日神劇框定的圈裡,我方永遠百發百中,外加閃避技能滿點;牛頓三大定律永遠失效;敵方永遠愚蠢且倒黴。
不可否認,抗日神劇中的大量戲劇衝突和神乎其神的作戰場面迎合了一部分受眾的觀影需求,並且它們還保持著不斷地升級、迭代,以吸引更多觀眾。
但過於誇張化的情節設定,讓抗日神劇成了比「野史」更野的存在。
不像《三國演義》,它從一開始就表明了自己只是一種「演義」,離「正史」還有距離。
不少抗日神劇卻始終拿誇張當套路,拿臆想當門路,披著「抗戰史詩」的皮,卻說著違背常理和歷史的故事。
這何嘗不是一種對歷史的不尊重?
有這份寶貴的創作力,放到別的地方不好嗎?
請您文章底部領取粉絲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