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辦喪事過去人多勢眾,現在幫忙人很少,為什麼

2020-12-23 基層集結號

村是個大舞臺,是個大社會,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也有很多約定成俗的規則。農村辦喪事,一般忙人不用主家去請,即便自己有很忙的事在做,也要放下來,去主家主動幫忙。這是自古以來由於農村農民分散居住的特點,逐漸形成的旨在體現喪葬文化方面,彰顯了中華民族儒家文化、鄰裡之間互幫互助的優秀民風。

第一,彰顯家族式「孝道」

農村有農村的特點,農村都是一個大家族分部在同一個村子裡,經過幾百年發展,後代族人旺盛,講究論資排輩。孝道作為儒家文化的精髓,在農村中自然也被原封原味地傳承了下來。

族中老人去世,有頭人主持,也叫主事,整個族人不分大人和孩子,男女老少,都懷著悲痛先悼念一通,然後分工細緻,協作幫忙。

這時候最能反映出一個家族後代是否旺盛,族人是否有出息、有本事,是否有當大官的,人多繁盛,族人都很體面,五裡八鄉的老百姓也都敬仰羨慕,能夠獲得很好的威望,在處理鄰裡關係時,也有很高的話語權。

第二,檢驗「事主」為人處世水準

農村辦喪事,幫忙的人絡繹不絕,站滿庭院。在豫東地區,主事的人一般是村裡、或者三裡五裡,本族或者周圍德高望重的人,也有專門吃這碗飯的,叫「大總」。

這個「大總」,不單主持喪事也主持農村的紅事,在主持情況下,他很有話語權,說話算話,對待一些事的招待,或者費用開銷上,處於支配權地位。事完成後,主家還要感謝他,好煙好酒、上等豬肉羊肉,任他挑選。一場下來,他也得大幾百塊才能打發,即便如此,主家還得笑臉相迎,心裡不高興,嘴裡還得對他笑嘻嘻,明確表示感謝幫忙,有情後補。

就因為「大總」有權利,大總如果對誰不好,和主家不一心,也會導致貪汙腐敗,借用手中權力,對各色極品進行亂支配,超支配,造成浪費。如果他對主家真心,各種方式都採取節約,也會給主家節省不少費用來。

所以,對於個別大總,主家還是小心的多,事後也總是後悔,找到這樣不好的大總。

如果事主為人處世較好,在村裡經常給人幫忙,喜歡吃虧,對誰都真誠相待,取得村民的信任,和各族人打成一片,這樣當他有事時,就有很多人都站出來,無怨無悔的給他幫忙,還有的幫忙後也不吃飯,總覺得儘量給主家節約,時時事事為事主著想。

當然為人處世不好的人,或者死者生前得罪人如果太多,對他族人後代記仇的話,這個人死後或者他辦事,就沒有人主動幫忙,以示報復。

例如,我村有個朱老頭九十年代死了,他也沒後代,由於生前打人太狠,中仇人太多,原先被欺負的後代們都長大成人,在他死後,硬是沒人抬棺,情景悽悽慘慘。

第三,家族少的人主動成立「治喪會」

農村裡尤其注重婚喪嫁娶的規模,尤其是老人過世,一定要有儀式感,這樣才算是對老人尊重,越隆重,越彰顯族人尊貴,辦理喪事不但是為逝者尊嚴的離去,也是為了活著的人的尊嚴。

但是,有的村子比較小,就十多戶人家,還有的一個村裡有幾個雜姓,每個姓的族人多不多,對於辦理紅白喜事來說,僅靠本家人是不夠的。

這時候,這不同姓氏家族的人便自發聯合起來,成立「會局」,選個會頭,每逢遇事他便主動去張羅,在「會局」裡也多少有發言權。事先定好規矩,每家老人過世,要兌錢兌物,主動幫忙;如果無故缺席,也會得到處罰,甚至開除「會局」。

所以,會局裡成員如遇到喪事,成員們都會主動過來,分工也明確,事情辦理也順利。

如果有人不參加「會局」,家族人又少,每逢喪事時,只有每家每戶披麻戴孝的給各家磕頭去請,還得擺桌好吃好喝,喪事辦理費用肯定不低的呦!

第四,「喪事」幫忙人少農村以後新常態

隨著社會發展,農村農民離開土地到經濟發達地區打工,已經成為新常態,好多農村留守的多是婦女兒童和老人,青壯年勞動力都背井離鄉,為了家人的詩和遠方!

再說,村子裡有條件的都向城市搬遷流動,姑娘們都希望找到城裡的夫婿,男孩子們也都嚮往在城市落戶安家。這就導致農村裡人員越來越少。

如果誰遇到紅白喜事,幫忙的人不好找,那麼遠沒有至親關係不會大老遠從打工地回來。

第五,病葬改革已成簡便化

由於殯葬改革,都不允許用棺材和土葬,老人三天後火葬,回來也就一個骨灰盒。即便允許用棺木,但現在基本不用人抬了,都是用專用車拉到墳地裡。

還有吃喝招待等,都有專門隊伍,把錢談妥,費用已經確定,別的事兒都有人主動去辦,也不需要那麼多忙人了。

總結

在過去經濟不發達時期,紅白喜事都以人多勢眾為榮耀,隨著社會和農村持續發展,農村平時閒人也沒有了,一旦遇到喪事,幫忙的人和過去比確實減少了很多。但現在辦事也程序簡化了,人的認識也逐漸發生變化,確實也不需要那麼多忙人!現在辦理喪事,人多人少也說明不了什麼,不能拿過去和現代相比,無論哪種形式和氛圍,人多人少並不代表什麼。

相關焦點

  • 農村流水席為什麼現在很少人辦了?明明很便宜,卻很多人不喜歡吃
    農村流水席為什麼現在很少人辦了?明明很便宜,卻很多人不喜歡吃,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宴會,就是那種家裡人操辦的,而不是去酒店那種,相信以前生活在農村裡面的人肯定參加過這種宴會,而這種宴會都被大家叫做流水席。
  • 在農村當喜事與喪事衝突時應該先辦哪件?為什麼?
    生老病死是反覆無常,可生活中往往就會出現在喜事中湊巧攤上喪事「不期而遇」,打主人家個措手不及,原來高高興興的喜事被攪得一塌糊塗。這種事在農村雖不多見,但確實也有存在,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沒有拿別人家的痛苦來做素材,只是向大家說說農村遇到這揪心事的處理方法)世間悲慘事莫過於婚事遇喪事這是我們村十多年前發生的一件事:八十多歲的老人是一脈單傳,唯一的一個孫子眼看三十出頭找不到對象。
  • 農村辦一場喪事要多少錢?喪葬費支出詳細數據讓人吃驚!
    48 來源: 小可愛的貓 舉報   《左傳》有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國人非常重視人的身後之事
  • 農村老人去世,辦喪事的時候無人抬棺,這該咋辦呢?看完明白了
    十裡不同規,百裡不同俗,每個村子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風俗習慣,不論是紅事還是白事,都有一些說法和講究,辦紅事需要去通知大家,但辦白事基本上是不需要通知的,大家得信之後。在農村過去的時候,都是人工抬棺木,沒有一家孝子是自己扛著棺木去墳地的,如果出現了無人抬棺木的情況,原因也只有兩個,一個是村裡現在打工外出的多,人手湊不夠,第二個原因是事主在村裡為人處世不行,第一個的情況現在比較多見,隨著外出人員的增多,平時的農村,基本上是386199大軍,也就是婦女兒童老人居多,有的村子小一些,還真的找不齊抬棺木的人手
  • 在你們那裡的農村,辦喪事最忌諱上哪道菜呢?
    農村辦喪事最忌諱上哪道菜呢?其實現在的年輕人講究是越來越少了,無論是紅事或者白事,菜譜的差異是越來越小了,以前辦喪事的時候都是村裡人來幫忙,現在都是服務隊,可以總結這樣一句話,只要錢到位,一切都不是問題。
  • 農村辦喪事,出殯前,為什麼要摔瓦盆?為什麼必須要摔碎?
    在農村葬禮中有很多比較講究的習俗,很多年輕人可能對此有充滿疑惑。比如,農村辦喪事出殯前為什麼要摔瓦盆,為什麼必須要把瓦盆摔碎?其實在辦喪事出殯前摔瓦盆是農村葬禮的一種傳統習俗。摔瓦盆是死者起靈出殯入土前在家裡的最後儀式。
  • 農村辦喪事四種不能做的事,你們那有嗎?
    尤其是在農村,保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更多,這在農村人辦婚喪嫁娶等人生大事時,體現得尤其明顯。 比如說農村的白事,風俗就跟城裡有很大區別。在農村,幹啥事講究的就是熱鬧,尤其是喜事喪事,親友鄰居都會來幫個忙,從這些事裡都可以看出來一家人的人緣、人品。
  • 河北邱縣農村人死後辦喪事講究 村裡人死後的喪事步驟盤點
    濟的好,就是享福的人,濟不好,哭的不出特色。那就是不孝人。不肖子孫遭人唾棄,孝子賢孫人人稱讚。這些年改革開放,城鎮化進程中對農民農村有很大傷害,農村的感情已經被撕裂了。老百姓已經不再輿論孝不孝順了,不再講究是不是做小姐了,已經笑貧不笑娼了。三、關於哭小年輕多年的娘文化教育,網絡大量普及迷戀,已經讓年輕人喪失了很多傳統。
  • 一場"普通"喪事花費八九萬 農村辦場喪事為何這麼貴
    那幾天,前來悼念的人不斷,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幾桌。「別人來悼念,來幫忙,那是給你面子。」他說,嶽父從去世到出殯,一共花了9萬多元。就喪葬費而言,這筆開支在株洲縣農村屬於中等水平。算帳:一場普通喪事,平均花費8萬元記者的老家在株洲縣。對於株洲縣喪葬費昂貴一事深有感觸。
  • 農村辦喪事,為什麼有這些稀奇古怪的做法?
    死人下葬的事經常發生,農村現在基本上還是按照千百年來形成的老規矩辦理。
  • 農村人不盡孝父母,死後為何都大辦喪事?網友:農民都愛面子!
    長期以來,農村形成了「土地養老」和「養兒防老的」的養老傳統。可是,過去的農民生活實在艱辛,但他們依然孝守在老人身邊,沒有外出打工,盡一切可能讓老人吃飽肚子,不受寒冷,這就是農村人最大的孝道。農人們都渴望家丁興旺,兒孫滿堂,這是每一個農村老人引以為豪的資本,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在年老時,能讓子孫孝敬自己,給自己養老送終。
  • 有些農村辦喪事的風俗比較低俗,你有什麼看法?
    喪葬在我國是除了結婚以外最大的事兒了,尤其古代社會,家裡的父輩去世,那是要辦非常隆重的喪事的,披麻戴孝,守孝三年,不能刮鬍子剃頭髮,足以見得有多麼的重要,而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一些繁文陋習得到了簡化,但依然很重視。
  • 農村怪象,現在農村紅白喜事村民去幫忙只是玩,原因是什麼?
    確切的說,這個現象也只是從近幾年才開始這樣的,原來在農村,無論誰家有紅白喜事,左鄰右捨去幫忙的時候,那真是實實在在的幹活,尤其是我們的父母那一代人。那個時候,只要是五服以內或者是關係比較要好的鄰居,無論誰家娶媳婦嫁閨女,只要人家叫到了,不論有沒有時間,從頭天開始,家裡的大人就要去幫著忙活。
  • 農村辦理喪事,由於外出人員越來越多,人手不夠,該咋辦呢
    農村過去的時候,外出打工的很少,大家都是以務農為主。農忙之餘也有一些閒暇的時光,農村不但人口諸多,而且相當的熱鬧,尤其是辦紅白喜事的時候,街坊鄰居都會前來幫忙,尤其是辦白事,不用叫,一定到,即便是平時有一些小隔閡的,關係不是怎麼好的。
  • 農村老人常說「喜事叫,喪事到」,有什麼含義嗎?
    在農村辦喜事、辦喪事都有一定的講究,每一種規矩、忌諱、禮儀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需要嚴謹恪守。關於喜事、喪事也流傳了很多農村俗語,通過簡短、通俗的語言把兩種意義非凡的傳統習俗的規範傳承給子孫後代,小編在此就給大家介紹一則關於喜事、喪事的農村俗語「喜事叫,喪事到」,這句話具體表達了什麼意思呢?
  • 農村辦喪事,賓客隨禮後,主人為啥要回贈白毛巾呢?看完明白了
    在農村,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這也被稱之為三裡不同規十裡不同俗,尤其是辦白事,大體上雖然相差無幾,但很多細節卻有一定的差別,所以去距離自己村子稍微遠一些的地方參加葬禮,很多時候都會遠遠的先停在遠離村子的路口,先找人去村裡打探一下這兒辦事的規矩之後,才會前去參加葬禮,這也是各地的習俗
  • 農村辦喪事最忌諱的幾種菜?聽老農民這麼一說,恍然大悟了
    說起農村的葬禮,很多人應該不太清楚吧。小編的爺爺建了個流水席,從小跟著爺爺混在十裡八村的酒席裡,對這個葬禮文化也很了解。我們是東北的一個邊陲小鎮,地方又小又精緻,畢竟過去這裡也是很富裕的地方。今天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喪葬廚師。農村辦喪事最忌諱的幾種菜?
  • 農村辦理喪事為什麼要請歌舞表演的,親人去世他們不傷心嗎?
    大大的舞臺,各種彩燈音響,這個也能說得過去,可是臺上不是吹嗩吶奏樂,居然是有歌手站在舞臺中間高歌一曲,如果唱些思念懷念父母的歌曲這個也能理解,可是那居然唱的都是一些情情愛愛之類的,更離譜的還在後面,居然還有幾個女生在上面穿著性感,大跳熱舞,這樣的場面真的是亮瞎了我的鈦合金狗眼,這是喪事嗎?
  • 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導讀: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進入冬季之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起來。隨禮也開始忙不迭,有的時候一天要隨好幾個禮,無法分身的時候就只能禮到人不到,這也是每年都在同期上演的酒席,全年之中的酒席,當屬冬季最為繁多。過去的時候農村辦理紅白喜事,都是街坊鄰居前來幫忙,尤其是辦白事,不用通知大家就會自發的前去幫忙,哪怕是平日裡有一些矛盾、隔閡的,在辦白事面前,都會屏棄一切顧慮前來幫忙。
  • 民間俗語「喜事叫,喪事到」,什麼意思?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
    在北方地區有一句俗語「喜事叫,喪事到」,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按照字面意思可以解釋為,家中有喜事的時候主人會叫上親朋好友,一起感受喜氣洋洋的氣氛。而某個家庭在辦喪事的時候,無論關係親疏遠近即使沒人通知,一般也都會悉數到場幫忙料理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