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的說,這個現象也只是從近幾年才開始這樣的,原來在農村,無論誰家有紅白喜事,左鄰右捨去幫忙的時候,那真是實實在在的幹活,尤其是我們的父母那一代人。那個時候,只要是五服以內或者是關係比較要好的鄰居,無論誰家娶媳婦嫁閨女,只要人家叫到了,不論有沒有時間,從頭天開始,家裡的大人就要去幫著忙活。
去幫著忙活什麼呢?那個時候無論誰家差不多都一樣,生活都比較貧困,家裡有點什麼事情,鍋碗瓢盆根本不夠用,都需要大家去湊。頭天下午去幫忙的人,就要開始東家借西家跑,借鍋碗瓢盆,還有吃飯的桌子凳子,以及一些我記不清的所需用品,借來以後還要都標記上名字。然後要把借來的這些鍋碗瓢盆,全部清洗乾淨,這些可是一項工作量不少的工程,洗碗洗筷子的活,大部分靠的都是左鄰右舍的女人們去幫忙,男人們只管跑腿的事。
等到第二天喜事結束以後,客人們都散去,左鄰右舍的村民們還要幫著收拾殘局,把借來的各種物品,挨家挨戶的再送回去。應該說是一家有事,很多人要來來回回的忙好幾天。那個時候雖然大家辛苦一點,但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真誠開心的笑意,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叫累並快樂著。
我們當地流傳著喜事叫白事到的風俗,也就是說如果家裡出了白事,不需要叫,鄰居們要自動的去幫忙。整個流程跟辦喜事差不多,也是要挨家挨戶的借各種用品,等事情過去以後再挨家挨戶的送還。
有人奇怪,為什麼現在家裡有事的時候,村裡去幫忙的人只是玩兒,而不幹活?是現在的人情薄涼了,還是人懶了?其實都不是,而是現在不需要村裡人再幫忙幹活了。原因很簡單,現在農村人手裡有錢了,不再需要麻煩別人,凡是來參加喜宴的人,一律都到宴席上吃飯喝酒。現在農村辦喜事請廚師,基本實行一條龍服務,人家廚師自帶宴席所需的各種用品,以及服務人員,主家只需掏錢就解決了所有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村民們去幫忙。至於說花錢多少,跟酒店相比較,在村裡辦酒席價錢便宜多了。
儘管不需要,不過村裡人還是會在頭天下午象徵性的去看一看,看看主家有沒有忙不過來的事情,萬一忙不過來的時候,也會幫著摘菜或者洗碗,實在沒有什麼可幫忙的,大家也就湊在一起聊聊家常。畢竟現在大家都各自忙,很少湊在一起,鄰居們有機會湊在一起,也就說說笑笑開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