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去世,以前鄉親都去幫忙,現在沒人幫忙了,以後怎麼辦?
單純的從題面上,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這裡折射出另外一個問題,過去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有人幫忙,現在為什麼沒人幫忙了,簡單就兩句話:一是人情淡薄了;二是各忙各的活騰不出時間幫忙。
過去生產隊時大家在一起生產勞動,天天在一起人的感情自然深厚,你幫我,我幫你是種自然現象。現在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東西南北分的到處都有,整天見不到面,誰還顧得上這些事情,有的人就是有這番心思,有時候給人家打工也未見得請下來假。時間久了,你不幫我,我也不幫你,人情自然淡薄了,這在農村是個普遍現象。
其實,隨著農村殯葬改革的實施,現在農村老人去世,也用不著很多人幫忙,自家親朋好友加上左鄰右舍,在農村居住的農民,誰家也要有幾十人或靠百人到場,按理也該可以了,用不著大操大辦,那樣不僅浪費自家錢財,也耽誤別人寶貴的時間。現在農村人各自都有自己的營生,農活要耽誤在節骨眼兒上往往就會影響一年的收成,打工的人耽誤一天也許會被扣發獎金。對老人應該提倡厚養薄葬,只要老人活著盡孝了,別人都會理解。
農村現在雖然都是單幹,但必定都在一個村子裡居住,農民之間相互幫助還是應該提倡的,無論到了什麼時代,人的感情總是要有的。農村有句老話,叫作不刮春風難得秋雨,別人有事你幫助了別人,當你有事別人也會來幫你。人情之間就是互通有無,幫助了別人不一定就是吃虧,也許換來的更加豐富。經濟社會也不能凡事都要用金錢去衡量,該幫的忙,還是要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