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老人去世,鄉親都會去幫,現在沒人幫了,你怎麼看?

2021-01-19 鄉村宇川

以前農村老人去世,鄉親都會去幫,現在沒人幫了,你怎麼看?這是無意間和朋友聊起的話題,對這個話題,我的一些不成熟觀點如下。

①並不是沒人幫忙,只是幫的人少了

老話講,「白事不請自到」,以前哪家老人去世,親戚朋友都會第一時間放下手下的活過來幫忙。那時候人的思想很單純,很傳統,也是祖祖輩輩遺留下來的。現在為啥幫的人少了,還不是社會進步太快,節奏太快,人的思想轉變太快。向著「金錢」看的時代,難免會有少數人心變了,也並不是說都是這樣,大多數人遇到這種事情,還是會去幫的,人心是肉長的,感情在哪裡擺著呢。

②能幫的一定會幫,不能幫的想辦法幫

雖然說現在遇到這種事,少數人由於各種原因回不來幫忙,但是他們會想盡可以採取的其他方式來悼念長輩。比如說,人家在國外出差啥的,遇到這種情況,一時半會回不來,那也不能埋怨,畢竟確實有不能回來幫忙的原因。人家通過網絡電話等途徑,深情哀悼,也在客觀之中、情理之中。我想,如果是一般的情況,大家都會去幫的,除非人心變了,感情淡了,關係差了。

③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構建美麗鄉村

如果說,真沒有人來幫,現在不是有專門做白事的一些人嗎,實在不行,就花點錢找他們幫忙,辦的體面一點,讓老人家風光的走。而且現在提倡火葬,入土為安的土葬方式,也即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這是我們大家適應時代進步,適應發展趨勢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也是構建美麗和諧鄉村的所倡導的。

(注,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去世,以前鄉親都去幫忙,現在沒人幫忙了,以後怎麼辦?
    農村老人去世,以前鄉親都去幫忙,現在沒人幫忙了,以後怎麼辦?單純的從題面上,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這裡折射出另外一個問題,過去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有人幫忙,現在為什麼沒人幫忙了,簡單就兩句話:一是人情淡薄了;二是各忙各的活騰不出時間幫忙。
  • 鄉村追夢人丨吳添春:以前人人幫我,現在我幫人人
    編者按:湖南省農業農村創業創新如火如荼,從中走出的「鄉村追夢人」開始嶄露頭角。每一位創新創業者都值得尊重,他們的事跡值得關注。紅網時刻開設《鄉村追夢人》第二期專欄,記錄他們的點點滴滴,期盼湖南廣闊的農村土地上,有更多的「鄉村追夢人」參加進來!吳添春。
  • 在農村裡,老人去世了是如何通知村裡人來弔孝的?
    時間在變,時代也在變,但無論時間和時代怎麼變,在農村裡,總有不變的東西。比如說,當農村一旦有老人去世後,每家每戶的的人都會主動到去世老人的家裡前去弔唁。哪怕是原來在生活中稍有嫌隙的,也會在那一刻捐棄前嫌,前往送去世老人最後一程。
  • 為什麼農村以前感覺很有人情味,為什麼現在越來越沒有人情味呢?
    誰說現在農村沒有人情味?只不過現在人都外出打工了,農村留守老人不喜歡,也沒有能力去走親訪友,禮尚往來了,農村有「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宿」的說法,老人到了七十歲不會外出了。所以顯得農民人不像過去那麼樣熱情、淳樸、善良、大方和充滿人情味。一、人情味是什麼?
  • 為什麼以前的農村人喜歡看出殯的,不害怕嗎?
    以前的人看出殯,並不是農村才有,民間都存在這種習俗,也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是一種傳統的禮儀的問題。說白了,就是要送逝者走完最後一程。相反,民間有多種迷信的說法,專門用來嚇唬不去看出殯的人,讓不去看出殯的人才感到害怕。
  • 農村白事有老人去世,別人在馬路邊給你家放鞭炮,你是怎麼看待的
    村裡有人去世,嚴重擾民,該怎麼辦?農村是人情社會,對於紅白喜事,都要有包容知心,因為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個階段的,從出生到死亡。所以你說影響你休息了,可以忍忍,但是確實沒有必要發牢騷。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在我們這裡,去世的人為大,尤其是老人去世,除了親朋好友幫忙和上人情之外,當去世老人的靈車經過家門口的時候,十裡八鄉的鄰居朋友都會在公路上守著,每家每戶都會買一掛大鞭炮甚至是衝天炮,等車來的時候都要沿路放煙花炮足,然後去世人家的孝子賢孫都會給每家每戶跪謝磕頭,然後贈送一條毛巾和一包煙,這是文化傳統和人情世故,不是迷信。
  •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要大興操辦?主要有3點原因,你們怎麼看
    華夏民族自古以孝為先,從古代到現在的新中國,儒家文化的因子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的血液裡。傳承孝道是中國人的應該承擔的責任。但是近些年,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人民生活也越來越富裕,社會上卻出現了難以醫治的毒瘤,出現不少子女拒絕贍養父母的道德缺失現象。
  • 如今農村老人去世,辦白事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馬虎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逃不過的宿命,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要開始操心起自己的後事了,畢竟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一向講究死者為大,辦白事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馬虎。
  • 「好鄰居」蘇秀琴:以前他們幫我 現在是我回報的時候了
    泉州「好婆媳、好妯娌、好鄰居」事跡系列報導(十八)「好鄰居」蘇秀琴:以前他們幫我 現在是我回報的時候了蘇秀琴幫助鄰居摘菜。他們互相關愛,互相理解,互相幫助,需要時,喊一聲,總有人應著「我來幫你」,誰家「改善夥食」,便會熱情招呼鄰裡一起分享,仿如一個大家庭。整個村風和諧,關係和睦。作為村裡的婦女主任,蘇秀琴因擔心留守老人突發意外,還隨身攜帶老人家的鑰匙,以便緊急時刻能及時協助,不發生被「拒之門外」的情況,村裡人親切地稱呼她是「曾坂村的好女兒、貼心人」。
  • 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卻沒以前快樂了?
    這樣一來,農村實行聯產責任制,不但解決了農民溫飽問題,而且每年還有一定的結餘。農民與農民之間的關係,也十分和睦,誰家有困難,都會伸出援助之手,象兄弟般的幫忙。隨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 年輕人外出打工,導致農村老人去世後無人抬棺材,該如何解決啊?
    一、免費幫忙抬棺材村裡每家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紅白喜事,幫別人就是幫自己,因此農村形成了互幫互助的相幫文化,即在某家辦紅白喜事時無償幫忙。老年人過世是某家的家事,但又是全村的大事,所以不用請就有大量村民前來幫忙,只要村裡有威望的人一招呼,立馬就能組成抬棺隊伍。
  • 農村人人都穿過的的鞋子,以前老人都會做,如今卻穿不起了
    以前在農村生活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一些婦女和老人坐在自家門口,一針一線的納鞋底。他們坐在一起邊聊天,邊忙活著手中的事,這種場景在現在應該很難看到了。千層底布鞋,曾經在農村是人人都穿過的鞋子,家中的老人和婦女每年都會親手做上幾雙千層底布鞋,給家中的男人換著穿。可是現在不僅在農村很少能看到有人穿這種布鞋,連會做的人也越來越少。前幾天筆者在網上偶然看到了千層底布鞋,一看價格嚇一跳,一雙千層底布鞋要200元左右一雙。
  • 注意:農村老人去世後,5項補貼少不了,不領就虧了,望周知
    對於去世的老年,國家對其的補貼福利也是越來越完善,若是農村老人去世,則有5項補貼可以領取,不領白不領?趕緊告訴你的農民朋友。在農村,每家都會遇到「紅白」事,村裡鄰裡都會去幫忙。而如果遇到「白事」---逐村老人去世,只能是自認倒黴了。現在的觀念有轉變了,農村老人去世也會辦得風風光光,讓老人走得更加安祥。
  • 農村老人去世前,都會有這3個徵兆,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農村的生活條件好了,餓肚子,穿不暖已經見不到了,人們的壽命也自然長了。高壽在農村老人裡很常見,但是老人的身體用農村的話說,就是舊機器,不知道哪天就卡殼了。昨天還在一塊聊天的人,兩天不見,就傳來了噩耗,也很正常。
  • 老人有兒有孫有侄子,去世的時候,卻是女婿打的幡
    我們那裡老人去世一般都是兒子或孫子打幡,沒有兒子的就是親近的侄子打幡,一般都是按輩分從大往小往排的,但我們那兒有個老人,有兒有孫有侄子,去世的時候卻是女婿打的幡!那是一位老奶奶,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年輕的時候她一直偏向小兒子,大兒子因此懷恨在心,結婚分家另過後,幾乎和老奶奶沒有來往,村子裡碰見了也跟陌生人似的,誰不搭理誰。
  • 農村人去世時穿壽衣,老祖宗留下民間習俗,現在年輕人還知道嗎?
    在我國農村人去世之後的喪葬習俗非常的講究,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的規矩,比如說在人去世的時候要穿壽衣,那麼各地在老人去世時穿壽衣有什麼講究呢?現在年輕人還知道嗎?下面我來說說我們當地的傳統喪葬習俗。首先在我們當地,老人去世的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必須有子孫後代在床前照料,或者是跪聽遺言,這在我們當地叫做送老。如果說子孫兒女在外遠遊無法趕回來送老的話,當地人經常講這樣的老人無福。所以當地有一句俗語叫做送老歸山方是兒。在老人去世之後,第1件事情就是由子孫後代幫忙洗澡淨身,然後穿上壽衣。
  • 農村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家,仍在種田種菜去集市上換錢,您怎麼看
    導讀:農村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家,仍在種田種菜去集市上換錢,您怎麼看不知道你在集市上或農貿市場進口處買菜時,有沒有發現,一些拿菜都手發抖,不會跟你稱菜有多重,而是以把論,每把蔬菜賣3塊或2塊錢的七八十歲的老人呢?
  • 農村俗語:三忙不幫、三飯不吃、三錢不花,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不僅包括物質方面,諸如各地的農耕文化、種地技巧,甚至看雲識天氣的珍貴經驗。也包括鄉俗、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諸如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諺語。朋友們可別小看這些俗語,既然能流傳到現在,自然有它們的魅力所在,也肯定蘊含著能經受住考驗的各種大道理,今天咱們就來談談農村人常說的「三忙不幫、三飯不吃、三錢不花」這句俗語的具體意思,看看到底有沒有道理?
  • 四川一村莊獨居老人在凌晨去世,周圍村民知道後第一時間去給老人...
    2021年1月8日,在四川省的一個村莊有一位獨居老人在凌晨去世,老人去世的時候家裡面沒有人,原本以為老人就這樣悽涼的死去沒有人料理後事。結果周圍的鄰居知道老人已經離世後紛紛趕來幫忙料理後事,即便是時間已經是凌晨,但是村裡的鄰居依舊是忙得不可開交。從視頻中來看,老人的屋子周圍擠滿了村民,他們都在幫老人料理後事,每一個人都在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 農村老人去世,為啥還有「喜殯」一說呢?多大的人才能算喜殯呢
    對於在農村裡,我估計是沒有比白事更大的事了吧,農村裡對於白事的描述也是不管你有多忙,走得有多遠,親戚之間有白事了,那麼你就要趕到去參加,如果要是不參加喪禮的話,那麼在農村裡是被人笑話的,所以說農村的白事要比任何事都要重要,在農村裡可以說有的人屬於英年早逝,那麼這種情況下就比較讓人傷心,我們村裡一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