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自古以孝為先,從古代到現在的新中國,儒家文化的因子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的血液裡。傳承孝道是中國人的應該承擔的責任。但是近些年,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人民生活也越來越富裕,社會上卻出現了難以醫治的毒瘤,出現不少子女拒絕贍養父母的道德缺失現象。大致分析過後,發現有些家庭的子女是因為經濟水平低下,養活自己的家庭已經足夠困難,所以難以贍養父母。但是有些原因卻讓人匪夷所思,有些子女擁有贍養老人的經濟能力,可卻放棄贍養父母,這實在無法解釋,而且在父母駕鶴西去之後,給他們操辦隆重的葬禮,這就證明他們並不窮困潦倒,可這是為什麼呢?有知情人士,道出幾點緣由。
第一是為了面子問題,在農村面子比天大,人可以沒錢,但不能沒面子。況且一個家庭裡老人離世那不是小事情,不僅親戚來幫忙,而且平日裡來往的人都會過來幫著操辦喪事。那些不孝的子女們就算平常不管老人生活,沒有盡到子女的義務,到了此時也會裝作孝順的模樣給老人辦一場熱鬧的葬禮。這些人認為,他們這樣做了,在別人看來,他們就會成為孝順的代名詞,殊不知在眾人的心裡早有一桿秤。
第二是為了虛榮,如今人們生活要比以前寬裕的多,做什麼都要講究排面。就算是辦喪事也要比個高低,就算是沒錢,也要借錢辦個熱鬧的葬禮,為的是證明我家比你家強。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這無法比出個長短,盲目的虛榮攀比,只會讓這種不良風氣越來越泛濫。
第三是為了累積禮金,這些不孝的子女給老人辦喪事可不是做賠本的買賣,村裡的人說,不管喜事還是喪事,只要辦大,就越「賺錢」。給自己的父母辦一場風光的葬禮,表面上哭幾聲,暗地裡卻在數錢,如果是家裡面兄弟姐妹多的情況,甚至還會因為禮金的分配吵架,搞得兄弟情全無,這又何必呢!
死亡是人生最無法避免的事情,把子女養育長大的父母,給予的愛是無價的,而最終換來的卻是晚景悽涼,真是令人難過。想起父母逐漸佝僂的背,慢慢花白的頭髮,這些不孝的子女們,你們的良心何在呢?甚至在父母去世之後,還要算計他們剩餘的價值嗎?那一場隆重的葬禮對他們有意義嗎?這種現象越來越多,我們該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