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又添「新墳」!老人為何熬不過冬天?家有老人要注意3點

2020-12-20 騰訊網

【村長曉佳一】用文字記錄農村生活,書寫三農問題,解讀社會焦點!敬請點擊關注!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人生一世,往復輪迴,每一天有嬰兒降生,每天同樣會有老人逝去,這是誰都躲不過去的宿命。

在農村這種感觸更為深重,而載體就是傳統的祭奠儀式和那一座座墳頭。農村老人去世後,親朋好友,子孫後代就要操辦一番,除了結婚,這就是在人世間最為風光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作為主角被人祭拜,嗩吶吹,小號響,幾天大席一過就要入土為安,一生也就結束了。

而最近村裡也是添了新墳,冬天一到,好像去世的老人也比平時要多,鼓樂隊、嗩吶隊也開始了最繁忙的季節,因為結婚的也大都趕在年前年後,這也是這些嗩吶班子最賺錢的時候。有的一天都能趕好幾場,同樣也說明冬季老人的死亡率在攀升。

平時看著挺精神的老頭老太太,沒事坐在一起東家長李家短的聊天,或者三五成群的打老頭牌,冬天一到,幾天不見,說沒就沒了,讓人不禁感慨唏噓,許多老人坐在一起也有兔死狐悲的感覺,每個人到了老年都是不太好過,因為要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

只是為何許多老人都熬不過冬天呢?在冬天老人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呢?務必要做到三點。

注意保暖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而老人則是高危人群,人的年齡一大,身體各種機能都在下降,尤其是冬天,天氣寒冷,心血管收縮,供血出現不足,尤其是在老人在劇烈運動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意外,因此要做好平時的保暖,睡覺可以用電熱毯暖水袋取暖,但也要注意安全,溫開水更要及時補充,可以緩解血液粘稠度。

注意防滑

在冬季時,由於天氣乾燥寒冷,許多地方都會道路結冰,老人的骨骼更為脆弱,不小心跌倒那麼輕者可能就是骨折,重的可能引發其他疾病,造成生命危險。因此冬天老人防滑特別重要,平時要穿防滑的鞋,穿厚一些的棉衣,避免走在坡度較大或者結冰的地上,更不可以私自滑冰。

注意通風

許多農村的老人在冬天都喜歡把火爐搬到屋子裡取暖,而睡覺時往往忘了搬出去,從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也有些老人因為天氣冷,而老人不抗凍,睡覺喜歡把門窗關嚴實,甚至把被子蒙在頭上睡覺,因呼吸不暢而導致心血管疾病,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冬季因為天氣寒冷,老人抵抗力下降,很多疾病就找上了門來,有的老人熬過一個冬天又可以在村裡走動;而有的老人可能就熬不過來,村裡就沒有了他們的身影。冬天對於老人們而言就是一道坎,如何邁過去就成了關鍵,而除了自身更需要家人的呵護與陪伴。

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但是現在農村的現狀則是養老成了老人們自己的事,子女們大都為了自己的生活常年不在老人身邊,根本就談不上陪伴呵護,甚至於老人們還要為這些子女擔心,逢年過節還要擺上一桌豐盛的飯菜迎接他們的回來。

因此也呼籲作為子女的能在父母有生之年多一些陪伴,多一些關心,在世時多盡孝才能在父母老去之後過得心安理得,人生才能不留遺憾。

相關焦點

  • 為啥多數老人,都熬不過冬天?醫生:4個慢性病,是「奪命大關」
    自從進入冬天,總是隔三差五聽到老人離世的消息。當天氣寒冷,好多老年人常搖頭嘆息:難熬的日子來了,哎……那麼,為啥多數老人都熬不過冬天?人到老年,怎麼樣才能擺脫對寒冬的恐懼?為什麼老人難過冬?冬天氣候寒冷,室外結冰,行走的時候一不小心滑倒,很有可能會出現骨折。另外,冬天陽光日照時間短,維生素D合成受限,骨質疏鬆的情況會加重。而一旦病情沒有改善,或者出現骨折,老人就必須長時間臥床休息,在這過程中血液循出現障礙,就容易產生褥瘡、靜脈血栓等。
  • 老有所養,這個愛心院讓村裡老人有了「新家」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童浩麟  11月22日上午11點30分,尉氏縣邢莊鄉葛莊村農村愛心院。  「開飯啦,今天吃餃子!」  隨著工作人員明美蓮一聲吆喝,院裡的老人們紛紛停下手裡的活兒,在打飯口排起了隊。
  • 農村老人常說,清明上墳有講究,3條禁忌不可碰,你知道哪些?
    一,添土,割草講究在家鄉不少農村地方清明節都會去已故親人的墓前掃墓,只要是同一個家族的墓,都要去放上一柱清香,一束墳飄。而以此同時,對於臨近的一些外姓家族的墳墓,尤其是那些已經沒有了直系親屬的墳墓,大家也要去放上一柱清香,一束墳飄,這也是彰顯鄉親情誼。
  • 《我們倆》一個空巢老人能熬得過冬天,卻熬不過孤單
    孤苦伶仃的老太太讓人心生憐憫,臉被凍得通紅的小馬同樣讓人感到憐惜,可就是這樣一對可憐人也是互相看不起,小馬認為老太太太摳太能算計,老太太眼裡的小馬不過是一個窮學生而已,實在沒什麼了不起。這個冬天很冷,比這個冬天更冷的是人。小馬租住的那間房,如果非要稱之為房,也只能勉強算做是倉房,一扇齜牙咧嘴的窗,再就是四處漏風的牆。就這樣一個屋子,沒有任何取暖設施,在北方的冬天裡這就是一個冰房。
  • 無名村裡唯一的老人,下山了!
    「我們去田克勤家看看吧,他已經下山了,就住在姚家營。」一到乾溝門村,河北省政協派駐乾溝門村第一書記烏立志就約記者去看望老人。初見田克勤老人是去年的大寒。在乾溝門村碾子溝最深處,有一個無名村,只有孤零零兩處房子,倔強地矗立在荒涼的山溝裡。一處房子依然倒塌了屋頂,另一處沒有倒塌屋頂,但沒有院牆的房子裡,住著這裡唯一的一個老人,他就是田克勤。
  • 坎墩有人有「怪癖」,隔三岔五找人要食譜,節頭節尾還給村裡老人送東西……
    「他們家兩兄弟,都當過兵,還都是我送出去的。」 沈萬喬告訴記者,自此以後胡孟常常送海鮮、水果來,而且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次都提前討要菜譜,避免菜式不重樣,數量上也比較充裕,保證每個老人都吃到。3年多來,老人的人數有所增加,胡孟的海鮮也跟著多起來,現在照料中心訂餐的已有50多位老人。
  • 民間故事:老人彌留之際,不願走,叔叔:墳不對,媽不願意在那
    不過有一點比較奇怪,大家都知道,老人臨走前幾天甚至幾年,大都處在糊塗階段。基本上不認識老伴,不認識兒女,甚至所有人都不認識,嘴裡念叨的都是過去的事情。但是如果某一天,突然清醒,念叨著所有人名字,直到最後一個人到達,那麼老人這個時候準會走,大家都說這是迴光返照。可是偏不早偏不晚,為什麼最後那個人一出現老人就不行了呢?
  • 洪水衝走了村裡趕集橋,3米路老人要走5分鐘,還有人摔下河
    凌晨5點,76歲的楊中法出門了,他手裡挎著竹籃,打算到附近的尉橋集上買點新鮮肉蔬,村裡沒通公交車,要是從平坦的大路步行,楊中法需要繞道20裡,花費近3個小時才能抵達集市,為了省時省力,老人最終決定冒險,從趕集橋抄近路,這樣只需40分鐘,楊中法就能順利到達目的地。(點擊【貧困村的趕集橋】,幫村裡的老人修橋,不再「爬著」過河。)
  • 焦作九旬老人走失,找到時人已去世!家有老人一定請注意……
    一定要多注意多關心以免老人走失後發生危險這些天,孟州人的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則孟州九旬老人走失的消息,孟州市融媒體中心抖音等平臺也進行了擴散尋人。據走失老人家人介紹,老人是12月12日下午三點多走失的,家人全員發動、多方尋找無果。四天後在距家七公裡外的河溝裡找到了老人,判斷老人是失足掉進了河溝,找到時,老人已經去世......無獨有偶,12月15日下午,孟州一九旬老大爺也走失了,不過萬幸的是,在走失十幾個小時之後家人最終找到了老人,老人一切安好。
  • 一位58歲女人的心聲:家有長壽老人,是我後半生苦難的開始!
    作者:王小花導語:人都不想過苦日子,如果可以的話,總希望自己的生活甜如蜜,不要有過多的磨難。可世間不如意十有八九,很多人的生活都不像想像中那麼美好,但即使如此也要熬下去。人生來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有幾件苦惱的事情,才是人之常情。人們都說家裡有長壽老人,就是子孫的福氣,也許是因為大家對長壽都有謎一樣的嚮往,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想法。可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會那麼開心嗎?只有真正經歷的人才知道,家有長壽老人,其實是生活苦難的開始,即使苦惱也無可奈何。
  • 點讚!伊濱區一飯店為獨居老人提供免費午餐(最美家鄉人)
    付宏圖(左)為周愛端來午飯  近日,一到晌午,72歲的周愛就與同村老人結伴來到小區門口的麵館,不用點單,沒過幾分鐘,服務員會端來特意煮得軟爛的刀削麵。「午飯免費,還能吃得飽飽的,宏圖這娃子真不賴!」
  • 伏虎一位九旬老人的孫女寫給老人的一些話……
    後來聽媽媽說起爺爺每次都會準時準點聽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當聽到成都那邊下雪,下暴雨,天氣變冷,或是節假日路上堵車這些新聞時,都會立刻督促媽媽給我打電話,讓我上下班小心,或是該添衣服了,回家路上注意安全等等。想起一路上我在車上是高高興興的和朋友談笑風生,爺爺在家裡坐在椅子上的心總是牽掛著,一刻也不得閒,這一刻,我懂了,無論走多遠,我永遠也是您最深的牽掛。
  • 山東一位92歲的老人,為了當年的一句承諾,守墓74年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161,閱讀約3分鐘抗日戰爭的勝利是無數中國軍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如果不是他們,中國就會完全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人民就會淪為亡國奴。因此,老百姓一直記得他們的好。
  • 許多老人到了冬天就會去世?是不是冬天太冷被凍死了
    每個人都到老了會死去,但奇怪的是每年冬季老人去世的總是要比其他三個季節多,有很多人說是因為冬天太冷了,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特別怕冷被冷死了。到了冬天上了年紀的老人抵抗力差,再加上人活一輩子吃五穀雜糧的,誰都會得一些養身病,一旦到冬天沒注意好保暖,染上了感冒就會引起一些老病發作,從而使得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去世。在過去聽老一輩人講,犁了幾十年的老古牛也常常死在寒冷冬天,牛是動物中最強健的動物,但是任何種動物都會老去。
  • 「武清好人」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 一推...
    天津北方網訊:在本市武清區豆張莊鎮來家莊村,提起47歲的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的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的事情,村民們個個讚不絕口,紛紛豎起大拇指。日前,譚美華被評為2020年第三季度「武清好人」。
  • 家有老人的注意了:六旬、七旬老人,血壓正常值是多少?了解一下
    另外,家裡有老人的也要尤為注意,六旬、七旬的年齡段,是高血壓的爆發期。一、家有老人的注意了:六旬、七旬老人,血壓正常值是多少?了解一下若是想要知道家人或是自己的血壓正常與否,建議每天三次測量血壓,看看自己的各個血壓指標是否處於穩定狀態,若是不穩定,就需要採取一些降壓措施了。
  • 「老年之家」成了老人的第二個家
    西寧市彭家寨鎮楊家灣村有個152平方米的「老年之家」,在這裡,老人們想吃什麼做什麼,自己說了算,成了老人們第二個溫暖的家。13日中午,記者走進了彭家寨鎮楊家灣村「老年之家」,20多位老人三五成群圍坐在乾淨整潔的餐桌旁邊吃飯邊聊天:「以前,孩子們出去打工了,中午回不來,我們隨便吃點剩菜剩飯打發日子,自從村裡有了『老年之家』,每天都能吃上可口的飯菜,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80多歲的談生貴老人樂呵呵地說,「老年之家」做的都是適合老年人口味的家常飯,服務貼心周到。
  • 柴文 寶應油坊村裡老人心中的「三不好人」
    劉峰生 攝昨天一大早,寶應縣射陽湖鎮油坊村87歲的獨居老人李德元急匆匆找到柴文,家裡的燃氣灶打不著火,早飯做不起來了。柴文二話不說,立即帶著工具跟老人回家,免費幫他修好了灶具。這時,柴文想起來,自己還沒有吃早飯呢,於是騎著電動車往家趕,不料半途被64歲的陸阿姨攔住,她家的日光燈不亮了,一夜摸黑。柴文又是二話不說,去幫陸阿姨修燈了。
  • 喝農藥、上吊、臥軌、投河,老人們為何絕望自殺?原因太可怕了
    民警問,你為何要臥軌自殺?村裡老人到了70歲,就會被長子背上山頂,慢慢等死。因為村裡糧食有限,老人沒有勞動能力,不僅沒辦法生產糧食,還會消耗下一代年輕人的食物。村裡的阿玲婆69歲,按規矩,不久兒子辰平會背她上山。不過上山前,她還有個未了的心願:給兒子討媳婦。終於,鄰村的寡婦阿玉嫁了過來。
  • 「老人活路」—— 騰衝滎陽村裡的油紙傘(圖)
    鄭映海老人12歲開始做傘,已經做了70多年。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斯路):不像其他邊陲小城或者少數民族地區那樣有當地特色,騰衝傳統民間手藝一點也不特別,諸如皮影戲或油紙傘,都是漢族人最熟悉的物件,全部能在中原找到。騰衝縣固東鎮的滎陽村,是一個只有100多戶人家的古老村落,油紙傘的製作工藝從中原傳入至今,以延續了近三百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