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童浩麟
11月22日上午11點30分,尉氏縣邢莊鄉葛莊村農村愛心院。
「開飯啦,今天吃餃子!」
隨著工作人員明美蓮一聲吆喝,院裡的老人們紛紛停下手裡的活兒,在打飯口排起了隊。
「啥餡啊?」「妮兒,餃子煮軟一點。」「別盛太多,俺吃不完。」87歲的崔和運和比他「年輕」的老人們陸續端著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在餐廳桌子邊坐下,有說有笑,整個屋子一片熱鬧。
在這座名為「葛莊幸福院」的屋院裡,這樣的場景自今年4月起,每天都在上演。
「30多位老人都來自附近村子,大部分是五保戶或孤寡老人。」69歲的明美蓮趁著忙活兒間隙告訴記者,「每天一大早就過來了,到晚上才走,這就跟他們的『家』一樣。」
像這樣的「家」,尉氏縣目前共有4座,分布在大小村子間,起著為村裡獨居老人和貧困人員們提供日間照料和臨時居住服務的作用。
今年年初,開封市民政局、財政局、城建局、扶貧辦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建設農村愛心院改善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獨居老人居住條件實施方案》,目的在於改善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獨居老人居住環境,提高農村老年貧困群體生活質量。
記者看到,尉氏縣通過改建農村閒置的學校、老村室等設施或租賃閒置民宅廠房的方式,讓農村愛心院「閃亮」登場:為老人們提供午間就餐、休閒娛樂、午間休息,同時協助如廁、應急救助等服務。
「每個農村愛心院都由其所在村委會負責日常運行和管理。我們採取個人交一點、村裡籌一點、愛心企業捐一點、政府幫一點的管理模式。」尉氏縣民政局局長路雪峰說,「採取眾籌方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讓『愛心院』越建越大!」
像明美蓮這樣的管理服務人員,每個愛心院有兩到三名,由所在縣區民政部門統一聘用,鄉鎮政府管理。
目前,尉氏縣已對現有得4座農村愛心院累計投入185萬元,改建房屋65間,已吸納119名特困老人和獨居老人入住。11月底,又將有4座愛心院投入使用,預計增加床位62張。
「建設農村幸福院是對敬老院不足現狀的有力補充。」路雪峰表示,「同時也是對彌補農村養老服務短板的一種積極探索。」
作為開封市第一家愛心院,葛莊幸福院開啟了開封市「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農村午間養老新模式。
冬日暖陽,靜靜鋪灑在 「愛心院」裡,溫暖又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