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農藥、上吊、臥軌、投河,老人們為何絕望自殺?原因太可怕了

2020-12-24 喜歡蹦迪的中年少女

12月2日下午,寒冷刺骨的北風呼嘯,在內蒙古克什克騰旗,53歲的童大爺躺在鐵軌上想自殺。

民警收到消息後,趕緊奔赴現場,可是,一旦警察靠近,童大爺就嘶吼:

「我不想活了,你們別過來!」

僵持中,一輛火車飛速駛來,千鈞一髮之際,民警迅速衝過去拉起童大爺胳膊,強行把他拽出鐵軌,並帶到派出所。

民警問,你為何要臥軌自殺?

童大爺哭訴:「因為喝醉酒後管教外孫,但是外孫不耐煩地頂嘴、吵架,一氣之下,就想到了自殺……」

對此,很多網友評論:

都五十幾歲的人了,卻依然孩子氣、老糊塗了、草率、矯情……

但我不認可這種輕浮的評價。

相反,我覺得,老年人自殺這個現象應該重視起來,背後的複雜原因,也很值得我們去深刻分析與理解。

1990年以來,中國農村老年人自殺率大幅上升,並保持在高位。

這是充滿悲劇色彩的數據。

更悲哀的是,很多老人死去後,親人們心懷平靜,仿佛事不關己。

更有甚者,暗自慶幸:「鬆了一口氣,終於甩掉了累贅。」

其實,除了農村老人,城市老年人自殺率也在逐年攀升。

2012年的數據顯示,中國75歲以上的老年人,自殺率在萬分之四,非常之高,排在世界前3名。

老年人自殺最常用的方式是:上吊、投河、跳樓、喝農藥、吃安眠藥……

有的老人自殺被搶救過來後,又再次自殺。

他們想盡各種辦法「求死」,到底是為什麼呢?

01因為物質匱乏,或與錢有關的利益紛爭

100多年前,日本楢山村有個習俗:

村裡老人到了70歲,就會被長子背上山頂,慢慢等死。

他們稱之為「回到山神的懷抱」,本質上就是棄老。

因為村裡糧食有限,老人沒有勞動能力,不僅沒辦法生產糧食,還會消耗下一代年輕人的食物。

村裡的阿玲婆69歲,按規矩,不久兒子辰平會背她上山。

不過上山前,她還有個未了的心願:給兒子討媳婦。

終於,鄰村的寡婦阿玉嫁了過來。長孫也娶了同村的阿松,這個家瞬間添了2張吃飯的嘴。

阿玲婆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想早點上山赴死。

她跑到石墨前,把一口好牙給磕掉,張著血盆大口在全村宣傳,自己是個糟老太太,該走了。

母親不停地催促大兒子辰平,擇日出發,辰平卻不忍心。

30年前,他父親就是這樣,捨不得把奶奶送上山拋棄,因此讓家族在全村「蒙羞」。

母親不希望讓兒子步父親的後塵,果斷讓他帶自己出發。

上山過程中,母子二人不能說話,也不能回頭。

山頂是一堆堆白骨,哪裡像什麼神山。

辰平為母親找了一片乾淨的地方,鋪上蓆子。

安頓好後,母親一把推開他,不停地擺手,讓他趕緊下山,別回頭。

一個69歲、身體健康的奶奶,卻一心求死,以死為榮。

這個故事,來自日本導演今村昌平的電影:《楢山節考》。

有人說,物質匱乏的年代,長壽是詛咒。活得越久,就越受罪。

可是,物質豐富了,有錢了,圍繞金錢的利益紛爭,也可能會「逼迫」老人無奈地選擇自殺。

江西贛州80歲的老人郭貽燦,這兩年買彩票中了1195萬。

本是一件喜事,但最後卻演變成悲劇。

今年7月,老人在荒野中自殺。

1000多萬,足夠老人安享晚年,他為什麼絕望到自殺呢?

事實上,中獎後老人過得更不如意了。

獎金拿到手,他原本計劃一家6口人,平均分配。

二兒子是搞理財的,他提議與其坐吃山空,不如把錢交給他。

老二拿著這筆錢做投資,然後一家人分紅。

時間久了,就分紅這事,家人之間產生了猜忌、爭吵。

大兒子跟著母親,因此主張母親應該分父親一半的財產,剩下的才是子女分,這樣他也可以佔到母親那份錢。

其他子女不樂意,天天吵。

明明是老人中了獎,但最後因為分錢的問題,兒女們爭論不休,各有所圖,他完全無法掌控局面。

這筆天降巨款,不但沒有改善家人的生活,反而成了家庭矛盾的引爆點。

最後實在沒辦法,80歲的郭貽燦,在荒野自殺。

沒錢的老人,怕「老不死」。因為活得越久,就要承受越多的病痛、飢餓、被嫌棄。

有錢的老人,卻又怕被錢「逼」死。因為有錢的地方,就有利益紛爭。

02因為沒有「使用價值」,不再被需要

這世上,最誅心的遺書,莫過於父母帶著滿腔的遺憾逝去。

「沒什麼事,我就先死了。」

這是72歲的羅奶奶,活著的最後一篇日記。

她曾經是一名教師,退休後太閒,羅奶奶開始寫日記。

起初,寫的都是生活日常。但慢慢地,日記字數越來越少。

好幾次,都只有短短的四個字:今日無事。

羅奶奶兒子一家都在廣州,她一個人留在老家生活。

離開三尺講臺,自己一生引以為傲的教育事業,突然沒有了用武之地。

就像很多老人喜歡自嘲的一句話:人老了,不中用了。

因為覺得活著無用,所以羅奶奶自殺了。

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少。

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中,年邁的毆維半年前失去了妻子,他的生活一下子陷入空虛無聊。

只要有空,毆維就在小區「管閒事」,看見有人亂停車,他上去就罵,還趕走破壞草坪的貓狗。

誰不守規矩,他都要插一腳。小區居民叫他「地獄來的惡鄰」。

不久後,由於年齡太大,他被公司開除。

離開工作了幾十年的崗位,毆維徹底絕望了,他想自殺。

他嘗試過無數種死法,上吊、吸尾氣、吞彈……

但是每次自殺計劃,都被隔壁新來的鄰居打亂。

這對夫婦愛找事,忙不過來的時候,就找毆維幫忙幹活,甚至託他幫著照顧兩個小孩。

照顧小孩這個差事,慢慢改變了毆維,不知不覺,他把自殺這事給忘了,因為他覺得,自己活著好像「還有點用」。

就這樣,毆維被陌生人從死亡的深淵拽了回來。

很多人認為,最好的孝道,就是讓父母什麼也別做了,吃飯睡覺、享清福即可。

或許,這種「廢物式」養老,只是一廂情願的孝順。

李誕曾說:

「我們這一代的孝道,就是讓父母覺得自己還有用。」

哪怕只是讓父母幫忙洗個碗,包個餃子,縫一顆紐扣。

讓老人忙起來,有事可做,才會讓他們更有自信,更有活著的希望和牽掛。

蕭楚女曾說: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可是,當老人不再被需要,他們感受到的,可能是價值感的缺失,「油盡燈枯」了,然後墜入恐懼和黑暗,以及無盡的自我否定。

比起缺錢,不被需要,沒有「使用價值」,往往更像「誅殺」老人的「隱形殺手」。

03因為被虐待,或沒有尊嚴

很多老人選擇自行了斷,或許只是因為子女的一句話。

張奶奶有一兒一女,老伴去世後,她搬到大兒子家住。

兒子對母親挺好,但就是脾氣有點暴躁。

明明是在親兒子家,張奶奶卻過出了「寄人籬下」的感覺,常常要看兒子的臉色行事。

為了討好兒子,家裡忙的時候她會去幫忙,結果兒子反而不耐煩:

「誰要你幫忙了?萬一摔了磕了又得折磨多少人啊!」

或許是氣話,但話裡話外都是在說,母親是個負擔。

老母親在兒子面前,只能變得唯唯諾諾,像遠房親戚。

去年春節,兒子和他商量80大壽時,產生了分歧。這次兒子又炸了,和她大吵一架,吵完開車出了門。

第二天,張奶奶就投湖自盡了。

類似地,還有個80歲的老人張玉鳳,因為不想給子女帶來麻煩,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住。

但疾病還是找上門來,她住院了,而且是中風,吃喝拉撒都在病床上。

兒女們悉心看護,給她擦身體、換尿布,像照顧小孩。

但張玉鳳就是接受不了,她平時很愛乾淨,是個體面的老太太,別人都說她優雅、有智慧。

結果一病,躺著會口水直流,大小便失禁,說不了話。

癱瘓那段時間,她脾氣暴躁,最後兒女們受不了,就開始抱怨:

「一家人請假,事無巨細地照顧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她最疼愛的小兒子,直接不避諱她,在病床前吐槽:

「哎,媽痴呆了,糊塗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兒女以為她成廢人了,然而這些,她都聽得見。

本以為最折磨人的是病,最後卻發現,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最煎熬的是沒有尊嚴,甚至被嫌棄、被虐待。

老人,尤其是老了的病人,給人的印象是「髒、臭」。

那些對臭味的嫌棄,表面上裝得再平靜,也會從眼睛裡冒出來。

張泉靈採訪養老院時,就發現了老人身上的味道,她好奇:您多久洗一次澡?

老人有點猶豫,最後還是坦誠了:

我呀,儘量不洗澡,老一個人在家,洗澡是最危險的事情,萬一摔了,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擔。

很多老人並非不愛乾淨,他們刻意減少洗澡次數,其實是想保證安全和健康,少給兒女添麻煩。

沒有人永遠年輕,我們都會老,都可能走到渾身臭味的那天。

比起做很多孝順的事,把老人當人,守護他們作為人的自尊,才是有人情味的親情。

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04也有老人,死得悄無聲息

貴州女孩劉豔,平時在廣東上班,到過年才回家一次。

廣漂5年,她只回過5次家。

母親怕女兒擔心,期間生了好幾次病,都瞞著她。

因此劉豔就以為,母親身體還硬朗。

那年春節後,她就回廣東上班,臨走母親還反覆叮囑:

「你在外放心,媽媽身體很好。」

結果沒多久,村裡鄰居發現,很多天沒見劉豔母親出門了。

熱心人到家裡探望,她的身體早就冰涼了,去世時間不詳。

原來這些年,母親一直有心臟病,卻沒敢告訴女兒。

獨居的她,最終疾病突發、孤獨離世。

這樣的場景,作為子女,沒人願意接受。碰上了,餘生也只剩懊悔,別無選擇。

在大城市打拼,其實也不容易,除去租房、生活成本,剩不了多少。

若把老人接到身邊,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就算有錢把父母接到大城市,農村老人習慣了鄉下的生活,都是拒絕的多。

有人算過一筆帳,假設現在30歲,父母60歲,每年過年回家7天,陪父母的時間,每天12小時。

如果父母活到80歲,那麼我們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滿打滿算也只剩1680個小時,才70天而已。

去外地打拼,可能陪不了父母;在老家工作,可能養不起家人。

全職在家陪伴父母,等於讓子女放棄了未來、家庭、孩子,這樣的選擇,放到誰頭上,都不容易。

畢竟不是每個回村陪老人的,都能成為身價上億的李子柒。

在外漂泊,父母苦,自己也苦。但因為距離遠,生活所迫,還能理解為無奈。

可是同城居住,卻不知道父母離世,這樣的遺憾更難填補。

上海寶山某小區4樓,居民發現樓板滲水,還散發出難聞的味道。

報警後,開門發現地上的老人已經去世很多天。

老人70多歲,一直獨居。一個兒子住在松江區,一個住寶山區,平時和老人聯繫不多。

雖然都在上海,不過幾十公裡,卻也成了父子生死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難以想像彌留之際,老人面對了什麼樣的孤寂和絕望。

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工作節奏快,996、007稀鬆平常,在大城市生活,有種自顧不暇的無力感。

上海平均通勤大約是1小時,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堪比到外地旅遊,開車擁堵,坐公共運輸擁擠。

僅剩的周末,還不夠休息,回家探望變成門檻很高的事情。

漂泊在外,家鄉的四季,仿佛只剩冬天。給父母的陪伴,也變成了以小時為單位。

沒有親人在身邊,有些老人死得悄無聲息,又是另一種悲劇。

05我們老了,該怎麼辦呢?

武漢大學副教授劉燕舞,探訪過湖北、山東、河南、貴州等11個省份的40多個村莊。

6年的調查中,他聽到的故事「超乎正常人的想像」:

有老人行動不便,只好在窗戶上繫繩子,拴住頭,蜷起腿活活吊死。

兩位山西的老人,兒子不給飯吃,還被媳婦打罵,就一頭扎進水窖悶死。

一位老人要自殺,但怕子女不埋他,便自己挖了個坑,躺在坑裡邊喝藥邊扒土……

這種「必死的決心」,讓人震撼,讓人淚目,卻又真實發生著。

還有一對老年夫妻,一起喝農藥自殺。

但發生了意外:奶奶沒多久就死了,爺爺卻沒死成。

家屬們趕回來,並未把喝了農藥卻還活著的爺爺送醫院,而是選擇給奶奶辦喪事,還把爺爺抬到床上躺著看。

到了第3天,爺爺也去世了。

家屬們「喜出望外」,就著奶奶辦喪事的靈棚,馬上又給爺爺「送終」。

比這更可悲的,是另一位農村留守老人。

兒子在外打工,老家父親病危,於是他請假回家。

過了幾天,眼看父親沒有一點快死的跡象,他不耐煩起來:

「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請假7天,把做喪事的時間都算進來了的!」

心寒的老人迫不得已,也不想耽誤兒子的工作,就偷偷自殺,兒子踩著時間把喪事辦完,又回到城裡打工。

還有很多老人,在檢查出癌症後,第一選擇就是自己放棄治療,給子孫後代「節約點錢」,然後自殺或默默等死。

其實,這些自殺的老年人,在年輕時拼命賺錢養家,把兒女養大後,還要繼續賺錢給兒女蓋房或者買房、娶媳婦、帶孫子孫女……

一轉眼,等到五六十歲,完成「人生任務」後,驀然發現,卻似乎從沒為了自己而真實地活過。

與此同時,他們又日漸蒼老,喪失了賺錢能力,「被榨乾所有價值後,老人就變得好像一無是處,只能等死。」

然而,事實上,大部分自殺的老人,其實根本不想自殺,「為子女著想」的藉口背後,更多的是無助和絕望。

有個老人曾說:

「藥兒子(喝農藥)、繩兒子(上吊)、水兒子(投水),這三個兒子最可靠。」

蘇州一家老人護理院建議家屬,兩個月內探望父母超過30次。

但最終只有38個人能做到。

無奈之下,護理院設置「獎孝金」,能做到上面要求,就獎勵200元現金抵用券。

沒過多久,就有129人達到要求,領取了獎勵。

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諷刺。

還有一個農村老人,臨近春節,子女們想給老人斷水、斷糧,目的是讓他在除夕前死掉,「免得過年家裡來客人,屋裡臭烘烘的」。

不過,這個倔強的老人,「拼了命也要活下去」。

他躺在床上嗷嗷大罵,抓起糞便在屋裡到處亂扔。

就這樣,一直堅持到大年初一,老人才咽下最後一口氣。

寫到這裡,我在想,我們的父母會老去,而我們自己,也終會老去。

等我們老去的時候,我們會以何種方式,來告別這個世界呢?

我想聽聽你對這個問題或者老人自殺的看法,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作者:張蕾

參考資料:

1.今村昌平 電影《楢山節考》

2.張濤 電影《喜葬》

3.劉燕舞《農村老人自殺的平靜與慘烈》

4.澎湃新聞 《七旬老人自認患絕症,割腕被救後跳樓身亡》

相關焦點

  • 投河自盡上吊自縊安眠藥中毒而死跳樓自殺窒息而死可知任何方式的自殺,遲早要感覺到自殺的痛苦
    但在醫院、電視、報章雜誌上,卻經常可以看到,為什麼他非要自殺不可呢?每個人自殺時的原因,雖然很複雜而不一致(對自殺一途,認為無法逃避的人,多數都是為了「婚姻、生計、債務、久病不愈、苦惱而無法解決」等問題而出此下策)但是人到自殺的時候,總以為從此「一死百了」、「從此解脫」了,一死果真能一了百了嗎?
  • 中國老人自殺調查:他們在絕望中,平靜而慘烈地結束生命
    ;在滿大街追問城市老人幸福感的時候,中國的鄉村老人們正在經歷一場無以言說的絕望。、河南、貴州等11個省份的40多個村莊,發現老人自殺的悲劇並不少見,農村老人的自殺現象「已經嚴重到觸目驚心的地步」。 老人口中地「三個兒子」是指藥兒子(喝農藥)、繩兒子(上吊)、水兒子(投水),據調查這是在當地十分普遍地一種叫法,三種自殺方式已經讓人習以為常。
  • 長春一位老人上吊自殺,原因令人痛心……
    疑似自殺地點居民王女士表示,這位男子是在高四 B 區前面一棵樹附近上吊自殺的,6月30日早晨,有市民發現了這一情況,後來究竟是誰聯繫的家屬她不清楚,她看見時人已經用白布蓋上了。面對此情此景相信每一個有同情心的人都會黯然淚下但是子女們為了生計不得不與父母分離當父母們身體不適需要兒女們在跟前盡孝時卻無能為力據統計,在全國1.94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農村老年人口約有1.2億人,其中空巢老人約9000萬人。
  • 農村老人自殺現象,已經嚴重到觸目驚心的地步
    這個 69 歲的老人坐在堂屋中間,一邊在火盆裡為自己燒紙錢,一邊喝下半瓶農藥。紙錢燒了一半,老人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他很久以前就開始計劃自殺了。」劉燕舞后來聽說。待人們發現時,林木文已經沒有了呼吸。在這個距湖北武漢不到 100 公裡的村莊裡,村民猜測老人自殺的原因是與兒媳婦失和。「他怕將來死了,孩子連紙錢都不給買。」
  • 印度之痛:疫情中絕望自殺的農民們
    他望著鐵路旁那片貧瘠的棉花田,一圈一圈地走著,感到無比絕望。5月初,他躺在這條鐵軌上自殺了。「這就是我們害怕的,」蘭迪爾·辛格22歲的兒子拉希帕·辛格強忍著淚水說,"封鎖害死了我父親。" 辛格一家住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一個名叫錫爾瓦拉(Sirsiwala)的小村莊。
  • 年輕女子突然臥軌自殺,太可惜了!
    9月30日,在臺灣苗慄一處火車道口,一名27歲女子臥軌自殺,監控記錄拍下了她到達現場至臥軌自殺的全過程。一個年輕的生命隨著轟鳴而至的火車戛然而止,讓人痛心。下圖中左下角身穿粉紅色衣服的女子,在火車到來前開始衝向鐵軌。該女子已經臥趴在火車鐵軌上,視頻左下角拍到了腿和腳。視頻中騎電動車的路人可能也被嚇呆了,根本來不及出手施救。
  • 88歲老母親喝農藥自殺,只因無人願意贍養,三個兒子竟還見死不救
    衡陽一位88歲的老母親,因為兒子兒媳拒絕贍養自己,一氣之下就喝農藥自殺了。讓人感到氣憤的是,兒子兒媳竟然不送自己的母親去醫院。有記者趕到當地,採訪了附近的村民,村民表示被害者當天在家喝農藥自殺,三個兒子和兒媳婦見死不救,讓這位老人在雨裡面掙扎了三四個小時然後死去。當老人死去之後,他們就把母親的屍體拖到火葬場火化去了。
  • 女子突然臥軌自殺,年近27歲!
    9月30日,在臺灣苗慄一處火車道口,一名27歲女子臥軌自殺,監控記錄拍下了她到達現場至臥軌自殺的全過程。一個年輕的生命隨著轟鳴而至的火車戛然而止,讓人痛心。下圖中左下角身穿粉紅色衣服的女子,在火車到來前開始衝向鐵軌。該女子已經臥趴在火車鐵軌上,視頻左下角拍到了腿和腳。視頻中騎電動車的路人可能也被嚇呆了,根本來不及出手施救。
  • 湖南永州一老人與外孫上吊自殺,小男孩年僅13歲
    湖南永州就發生了這樣一起悲劇,2人在家雙雙上吊自殺,令人唏噓的是,其中一名小男孩年僅13歲!7月18日,永州當地警方接到群眾報案,其63歲的姐姐孫某某與她的外孫在家中上吊自殺。接到報警後,民警與救援人員迅速趕往現場處置,遺憾的是,等救援人員趕到時,祖孫兩人早已經失去生命特徵,著實令人痛惜。
  • 在古時候,人們投河時為何要留雙鞋在河邊?
    古人為何在投河時會先脫下鞋子再跳入水中?大概看過些許古裝影視劇的朋友都知道,經常會出現女子跳河的情景,而一般來說,他的朋友們都可以通過某雙繡花鞋找到女子的蹤跡以及跳河自盡的原因,可能許多朋友都以為這雙鞋子大概就是劇情中的一個設定,但其實這次有史料記載的,也都是自盡者故意為之的,在很多史料中可以了解到,古代的女子在自殺的時候都會先脫下鞋子再跳入水中,人們也打撈不到她們的屍體,只有河邊的鞋子能夠證明她們的去向,同時,這一種跡象並不只發生在女性們的身上
  • 老公在鬼節上吊自殺
    我老公是在出租房死的,他還開視頻直播了他上吊的整個過程,剛好他上吊的地方對著對面的陽臺,別人報了警。警察無法解鎖他的手機,按他身份證查到我是他妻子,再通過旅館系統查到我入住的旅館,就直接去找了我。火化前,我們圍著他的棺材撒花瓣,我記得很清楚,我們到殯儀館認屍的時候,他的眼睛是緊閉著的,可當時我看他的眼睛是微眯著的,我老公的姐姐也看到了,說是因為他捨不得我。
  • 可怕:自殺不能「一了百了」!死後比活著還要痛苦!
    在選擇自殺以前,內心必定是充滿著沮喪、悲觀、難過、挫折、失望,乃至於絕望。若要讓他能夠從絕地中復生,必須在觀念上作個大轉變,否則他心存錯誤的知見,就一定會在悲哀絕望中付諸行動。自殺會為家人、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絕對不是像一般人認為的那樣「一死百了」。這種「一死百了」的觀點屬於「斷滅見」。持「斷見」的人對生命是一無所知的,認為人死後就什麼都沒有了——人死如燈滅。
  • 《安娜·卡列尼娜》:自體感的解體是安娜選擇臥軌自殺的元兇
    在長期的封建官場生涯的薰陶下,卡列寧只是一個思想僵化、不懂愛情為何物、虛偽庸俗、墨守成規的人。反觀安娜,她追求個性自由、追求生命的意義,追求愛情的自由。她說:「他們不知道八年以來他如何扼殺我的生命,扼殺我身上的一切活力,他從來沒有想到我是一個需要愛情的活生生的女人。」「我是個人,我要生活,我要愛情。」
  • 「喝藥不奪瓶,上吊就給繩」 — 自殺戰士何時赴死.
    悲哀、絕望、孤獨、沮喪是大多自殺/抑鬱黑金屬戰士們所要表達的情緒,他們用音樂告訴你死亡才是最美麗的歸宿,自殺是通往幸福的捷徑
  • 聯繫不上已和母親離婚的父親,14歲的女孩傷心過度喝農藥自殺
    於12月2日根據報導得知這樣一件事,在11月24日晚一名十四歲的小女孩喝下農藥自殺,而自殺原因也是令人痛心不已,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據悉這件事情發生於遼寧省葫蘆島市,一名十四歲的小姑娘喝農藥自殺,而致使她做出這番舉動的原因則是聯繫不上自己的父親了,其實孩子的父親早已經和母親離婚,事發後幸虧母親及時察覺情況不對,立即將孩子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治療,截止目前孩子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
  • 要怎樣才會讓一個人絕望到自殺
    世界衛生組織披露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約80萬人死於自殺,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人為什麼會自殺?這似乎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預防自殺協會曾明確建議,不要將一個人的自殺,簡單歸因於某個事件或原因,自殺從來不是單一因素或事件的結果。
  • 四川女子農藥加白糖,餵三個孩子喝農藥自殺,只因生活壓力太大
    最近,據媒體報導,在四川的一名27的女子,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在親手餵三個孩子喝農藥之後自己喝藥自殺。母親在什麼情況下能對孩子做這種事?一個女人只有27歲,孩子才多大了?即使孩子做錯了什麼,也不至於殺了他們吧。即使家庭之間有衝突,我們也不應該讓三個孩子牽扯進來。
  • 喝農藥自殺的二軍叔,才49歲!
    譬如誰家的孩子結婚,哪家的老人去世,或村裡在外打工的某個人回家了云云。但昨天下午,母親哽咽著告訴了一個讓我不能接受的事實。她說,二軍叔喝農藥自殺了,今年才49歲。聽後,我心裡特別難過,頭眩暈良久。在今年6月份,我回老家的第二天,我出去閒逛回來,看到門口的飯桌上,放著一筐土雞蛋,母親說,這是二軍叔送來的,說是他家的土雞是純放養的,口感要好一些。
  • 演完一部情慾電影後,25歲的李恩珠,絕望地上吊自殺
    提及李恩珠自殺身亡的消息,真是讓人感慨又遺憾。想當初,2004年《火鳥》播出後,最高收視率一度達到30%,而在劇中飾演男女一號的李瑞鎮和李恩珠也一起獲得了電視臺的「最佳情侶獎」。可是,誰也不會想到,手握如此高榮譽的李恩珠,會在一年之後,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2005年2月22日,25歲的李恩珠留下遺書「媽媽,對不起,我愛你。我很想好好陪在你的身邊,但是現在活著也不像活著。我很想回到一年前,可是天天祈禱也沒有用,我最愛的媽媽,我一定會保佑你的......」
  • 竹內結子在衣柜上吊自殺 這麼颯的女神為何會自殺引發各種猜測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竹內結子在衣柜上吊自殺 這麼颯的女神為何會自殺引發各種猜測 韓國藝人工作壓力大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每年因工作問題而輕生的藝人不在少數。如今,日本娛樂圈卻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繼三浦春馬於7月18日逝世後,曾於《午夜兇鈴》中擔任主演的竹內結子,也被曝   原標題:竹內結子在衣柜上吊自殺 這麼颯的女神為何會自殺引發各種猜測   韓國藝人工作壓力大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每年因工作問題而輕生的藝人不在少數。如今,日本娛樂圈卻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