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老人到了七十歲,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原因主要有三點

2020-11-24 騰訊網

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機能在不斷下降,細胞也隨之衰老,很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到了七十歲左右,身體狀況越發糟糕,過不了幾年就去世了。心理學家認為,出現這一現象,除了身體疾病外,還和老人在這階段承受的精神壓力、心理壓力有很大關係。

19世紀末,著名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創立了第一個人格心理學體系——精神分析(發展理論)。該理論認為,個體的人格發展是不間斷的,這個過程從出生一直到死亡。其中,人格的發展又大致分為三個過程,分別是機體成熟、自我成長、社會關係構建。

機體成熟:個體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動態變化

自我成長:更準確清晰的自我了解及認知

社會關係構建:家庭地位的確立與變化

一、機體成熟的必然階段:心理衰老

人格發展的三個過程,能促使個體人格發展逐漸走向健全,同時也維持著個體心理平衡。對於那些70歲左右的老人而言,他們將面臨機體成熟的這一階段,出現心理衰老現象。而當他們真的認為自己已經衰老時,他們離死亡也越來越近了,有學者甚至將心理衰老比作「死亡催化劑」。

臨床心理學研究表明,70歲左右的老人,心理衰老問題最為嚴重。這個年齡階段的他們,在主觀意識層面上感覺自己正一步步衰老,從而產生真實的「衰老感」。當個體產生這種衰老感時,會有以下六種表現。

1、感覺知覺、感官開始衰退。視線變得模糊不清、聽覺和味覺能力都開始下降,明明以前很愛吃的東西,現在卻沒有任何興趣。久而久之,對生活的熱情也逐漸喪失。

2、逐漸喪失理想、想像能力降低,不願去了解新事物。言語上變得囉嗦,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維能力也不如從前。同時,在學習時明顯感覺吃力,甚至還可能出現因害怕而拒絕學習新知識或新技巧的現象。

3、情緒起伏變大,容易衝動行事。在遇到困境時,無法像以往一樣保持鎮定。並且還會出現嚴重的焦慮情緒,不喜歡太過吵鬧的環境。

4、意志力變弱。做事缺乏創新意識,觀念老舊。即使已經計劃好要做的事情,但還是會拖延,結果後期做事越來越消極,最後什麼也不想做了。

5、反應能力下降。動作沒有以往靈活,對事物的興趣度降低,睡眠時間也變少了。

6、性格有明顯變化,變得易躁易怒。情緒消極、孤僻,容易緊張不安,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衰老感」是一種主觀意識形態,也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心理過程。人到70以後,總會下意識暗示自己「我越老越不中用了」。

二、個性心理差異帶來的被拋棄感

對於那些70歲左右的老人而言,衰老同時體現在身體和精神兩個層面上。隨著事物的不斷更新換代,個體心理差異會越來越大,在這一過程中,老人們會產生被時代拋棄的感覺,從而加深老人的孤獨感、寂寞感。長此以往,老人很容易患上疾病。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老人對新鮮事物的適應能力明顯很弱,其根本原因是個體心理差異的存在,和年輕人相比,老人在很多問題上都顯得有些固執己見,很少贊同別人的想法。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個體在老年時期往往認為自己的人生有很多遺憾,但又沒有重新開始的機會,因此很容易陷入到絕望中。

三、家庭地位的變化

個體到了晚年時期,扮演的社會角色越來越少,再加上身體機能的下降,老化心態也隨之出現。

具體而言,70歲以後,家庭地位會開始發生變化,從一個中心人物逐漸變為一個邊緣人物,從被家人依賴變為依賴家人,這樣的巨大反差讓老人很難接受。

從心理學角度看,人的自我價值實現來源於被需要,並且從中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而家庭地位的變化,無疑加重了老人的焦慮情緒,會快速擊垮老人最後的心理防線,加深他們的心理衰老感。

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因此,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家人,緩解他們內心的焦慮與不安。不要等到老人離世了,才後悔不已。

相關焦點

  • 為啥人一到了70歲,用不了幾年就去世了?專家的回答令人心酸不已
    為啥人一到了70歲,用不了幾年就去世了?專家的回答令人心酸不已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人到七十古來稀,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馳聘在美國政壇的,為什麼很多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
    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有一個顯明的特點,那就是兩位候選人的年齡也超過了七十歲。如拜登已經七十七歲,川普已經73歲,這兩位總統候選人也打破了美國歷史最大年齡的候選記錄。要知道,當川普宣誓就職時候是七十周歲,打破了裡根總統1981年以來69歲任職總統創下的記錄。
  •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要大興操辦?主要有3點原因,你們怎麼看
    但是有些原因卻讓人匪夷所思,有些子女擁有贍養老人的經濟能力,可卻放棄贍養父母,這實在無法解釋,而且在父母駕鶴西去之後,給他們操辦隆重的葬禮,這就證明他們並不窮困潦倒,可這是為什麼呢?有知情人士,道出幾點緣由。第一是為了面子問題,在農村面子比天大,人可以沒錢,但不能沒面子。
  • 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尊敬老人了?原因真的說到心坎裡去了!
    但如今社會,老年人似乎不再那麼可愛了,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普遍對老年人充滿惡意?老人和年輕人之間的矛盾頻頻發生,根本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尊敬老人了?原因真的說到心坎裡去了!三十歲不結婚,在阿姨們眼裡就是個外星人,「再不找對象你就嫁不出去了呀」,「不結婚不生孩子人生是不完整的呀」,「不結婚你就要一個人孤獨終老了」……年輕人已經成人,他們喜歡以自己的方式去過生活,有的人三十歲選擇出國讀書,有的人四十歲找到了真愛,決定結婚,有的人選擇孑然一身,瀟灑的過完這一生。選擇從來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有自己過得開心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 老人去世後,家屬串門有什麼習俗,如果是平輩去世又有什麼講究?
    過去有親人去世,家屬不能去串門風俗分別是:有的地方是三朝(即三天)之內不允許串門,有的地方則是三七(即二十一天)之內不允許串門,有的地方是五七(即三十五天)之內,有的則是要滿了七七(即四十九天)才可以串門。中國大部分地方有親人去世只講三朝之內不準串門。家裡的平輩人去世與家裡長輩去世,家屬串門的忌諱是有明顯區分的。
  • 現在的老人為什麼很難找到老伴?70歲老人總結了4點原因,很真實
    李大爺退休那年,老伴因病去世,他心裡非常難過,老來相伴卻剩下他一人,對老伴兒感情很深,直到三年後,不斷的經親戚朋友介紹找了7年老伴,至今仍然單身。為什麼找老伴這麼難呢?他總結了4點真實原因。01.擇偶標準不同,很難達成共識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擇偶標準不同,我這個年紀的老頭,大多都不會做飯收拾家務,找老伴首要條件必須身體好,懂得照顧人。
  • 戰國四大名將,為什麼沒有連諸葛亮都誇讚的樂毅,原因主要有三點
    戰國時期徵伐不斷,所以有很多名將都從戰事中被發掘出來,而戰國四大名將主要分布在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國家,因為這兩個國家的戰事最為慘烈,那麼為什麼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什麼少了差點一舉滅齊的樂毅呢,就連諸葛亮都對他誇讚不已,甚至把自己比作當代的樂毅。
  • 在農村給老人過壽,為啥不過70歲大壽?這是啥原因呢?看完明白了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過去由於各種原因,人類的壽命跟現在相比,是有一定的差距。平均壽命要比現在短暫很多。人到60之後,就會舉辦壽宴,以慶賀和祝福老人能夠健康長壽。當到一個年齡階段的時候,就會被稱之為坎兒,這也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一種說法,年前的時候被叫做男不過三,女不過四,意思是男人不過三十歲的生日,女人不過四十歲的生日,隨著年歲的增長,到55被叫做:人活五十萬,閻王數一數,人活六十六,不死掉塊肉,還有大家比較熟知的七十三、八十四,這些都是被農村習慣的稱之為坎兒年,對於這樣扥年份,是有一定的說法和講究的
  • 早先年,鄉下老人去世的那些事
    所以民間有一套嗑:來時精光光,走時一身裝,腿一蹬,眼一閉,看你還爭不爭搶不搶。送老衣服一般要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提前幾年準備好,春夏秋冬的衣服一塊準備齊了。鍾家村有一對老人,剛過七十,每年三十晚上都要一起穿上送老衣在屋裡走一走衝衝邪氣。穿送老衣服有些講究,一定要在人即將咽氣之前穿上去。據說,人咽氣之後,再給穿衣服死去的人就沒有得到。
  • 為什麼很多老人白天還好好的,晚上忽然去世?
    他的疑問讓其他群友感同身受,似乎多數老人看起來沒問題,卻又在睡夢中悄悄去世。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老人更容易在夜裡去世,尤其是下半夜?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很多老年人在睡夢中突然去世,是因為大腦「忘了」告訴肺臟進行呼吸。
  • 為什麼七十多歲的老人,被眾人稱為「老死鬼」,只因他做了件事!
    在我們村一位70多歲的老男人,穿著破舊,獨進獨出。誰都不願和他說一句話。外鄉人說他「可憐」,本村人說他是「活該」,他姓方出於是村鄰,年齡又大,我們就叫他老方吧。老方生有一女一男,女兒是大的,長得矮粗,在本地難找對象,所以去浙江打工時就嫁在了當地。
  • 80歲做壽老人下跪,他錯在哪裡?這裡告訴你為什麼要善待老人
    令人震驚的是,媒體不去詢問施工單位是什麼問題,反而去找老大爺問「你老伴和你親戚因為給你過生日去世了,你現在心情怎麼樣?」,老人最終傷心下跪。世界正在慢慢走向老齡化,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預計到2030年,50歲以上的人群將會比17歲以下多得多。那時我們也慢慢向年老走去,如果有一天我們也被如此詢問,我們又該如何是好呢?善待老人,因為這世界將會變得又老又窮。
  • 【養老】這位78歲的老人,錄下一群老人的秘密,淚目!
    在我們活著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願望或者深藏在心中的理想,但是因為生活的繁瑣,也漸漸地淡忘了。很多老人到了六七十歲,還在為子女的生活操勞著,早都忘記了自己活著的意義,但當臨近生命的終點時,人們才開始回想以前的生活,才發現有很多事沒做、有很多話沒對子女說,最後只能抱憾終身。
  • 農村有句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老一輩之中一直盛傳說:遇到七十歲或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不要讓他在家中過夜,遇到八十歲或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吃飯的時候不要給他準備。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呢?七十不留宿的來歷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說,五十歲活年年,六十歲活月月,七十歲活天天,八十歲活時時。
  • 老人臨終前一天的表現
    有的人會說糊塗話。甚至一世不該說的全說出來。只因心臟動力不足,造成大腦供血和供氧不足,出現腦痿縮,把過去的老記忋翻出來說,之後元氣不足就不說了,這時就進入倒計時了。1.3、手腳冰涼。大部分老人去世前幾天手腳會慢慢涼下來。首先腳板開始冰涼,再到大腿、肚子甚至到心臟部位冰涼,人就死亡了。各人會有不同,有的人涼到肚子就死了,有的到大腿已死,有的涼到心臟才死。
  • 退休老人去世後有哪些待遇?為什麼有人八九萬,有人幾千元?
    參保老人繳費15年後,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了。養老金非常划算,不僅每月按時發放,而且年年提升養老金標準。4月17日,人社部發布了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的通知,退休老人的養老金待遇迎來了16連漲。2020年,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再次上漲5%。
  • 南京市某小區,一位81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兩個多月後被發現
    12月21日上午,鄰居路過樓道聞到老人家裡傳來的惡臭氣味,看到老人門口塞的供電局繳費通知單,想起兩個多月沒有看見老人,覺得不對勁就報警了。警察趕到現場,找來鎖匠打開三道房門,屋子裡一股臭味。在臥室門後,民警發現了老人的屍體,屍體已經腐爛。在老人身邊還有一份遺書。
  • 人到五十,有的人長的白髮比較多,有的人少有白髮,原因是什麼?
    有一些人在中學時代就已經出現滿頭白髮的這一種現象,而有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的白髮卻並不多,那麼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人到五十,有的人長的白髮比較多,有的人少有白髮,原因是什麼? 人過了50多歲,頭上的白頭髮就會要比之前有所增多,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越來越增多。這到底是說明了什麼呢?
  • 農村老話說「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 」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是有深刻含義的 ,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 ,這裡是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 ,八十不出門,這道題正適合現在的老年人,現在我國已經進入了老年社會,人們對老年人的事情還是了解一些為好 ,省得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 ,會遇到很多的麻煩 ,也許會引火上身 ,也許會給自己造成傷害 ,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 ,
  • 87歲老人當「裸模」20年:養活8個子女,6年過去,如今怎麼樣了
    銀灰色髮髻高高束起,一尺多長的白鬍子打底,看起來精瘦黝黑的身軀,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味道。他就是廣州美術學院一屆又一屆學生們的「集體回憶」——做了十幾年人體模特的李繼盛老人。75歲,是很多已過古稀之人安享晚年的日子,而他卻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段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