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要花幾百元請人給去世老人剃成光頭呢?

2020-12-21 老胡說三農

關於這個問題,許多人都從「讓老人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上進行了解讀,這也是具有一定道理的。不過,真正的原因並不是這樣的。

在我國古代,人們普遍認為頭髮受之於父母,是堅決不能隨便剃除的。因此,古代時的男女都留長髮,並用不同的方式將頭髮盤起來伴隨自己的一生。而真正「時興」剃頭的「風氣」是從滿清入關後的清朝開始的。滿族貴族為了達到長久統治漢族的目的,便頒發了「剃髮令」,將漢族束髮為髻的習慣改為了「金錢鼠尾」髮型,強制所有男子一律剃頭梳辮,否則,將會被斬首。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男子只好「忍痛割愛」,剃掉了大部分頭髮。

在男子剃掉了大部分頭髮之後,許多人都非常珍惜剩下的一撮頭髮,並會把這撮頭髮當生命對待,是堅決不會剃掉的。於是,這撮頭髮保留到了死亡的那一天。

古人認為,頭髮的「發」與發財的「發」諧音,與其死者將「發」帶走,不如留給後代,一方面是為了將死者父母留給自己最珍貴的東西(頭髮)傳承下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後代能夠「發財」,因此,在死者死亡之後,其子女都會按照古代的規矩,請人給死者剃掉毛髮,以便後代發財、發達,同時,也將父輩最珍貴的東西(頭髮)保留了下來,並代代傳承下去。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死者剃掉的頭髮都扔掉了,還怎麼傳承下去呢?

其實,古人是不會丟棄死者的頭髮的。據稱,古人會請木匠做一個精緻的盒子將死者的頭髮裝起來進行珍藏,以便隨時睹「發」思情,紀念先人,同時,還指望先人的頭髮「保佑」後人發財呢!還怎麼能夠捨得扔掉呢?而今天之所以扔掉了死者的頭髮,那是因為現代人已經丟棄了一部分古人的傳統而已。

因此,農村老人去世之所以要理髮,其真實目的並不是為了「體面」,而是為了讓老人的頭髮「保佑」後代發財以及讓後代對先人有個「念想」而已。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農村老人去世之所以要理髮,是有「說處」的,並不是單單為了體面。如果大家僅僅從「體面」的角度上進行「解讀」,是不全面的。因此,大家應該把我的回答轉發出去,以便讓更多的人知道農村老人去世理髮的來歷,從而避免後人對農村老人去世理髮進行誤解。

相關焦點

  • 老人去世多久孫子才能結婚?要等三年嗎,為什麼呢?
    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是傳統的美德,在我們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中,孝道文化經歷幾千年的沉澱,並沒有失去它原本的色彩,而且現在人們對孝道文化一樣很重視,每個人都會有老的那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 農村老人去世,為啥還有「喜殯」一說呢?多大的人才能算喜殯呢
    對於在農村裡,我估計是沒有比白事更大的事了吧,農村裡對於白事的描述也是不管你有多忙,走得有多遠,親戚之間有白事了,那麼你就要趕到去參加,如果要是不參加喪禮的話,那麼在農村裡是被人笑話的,所以說農村的白事要比任何事都要重要,在農村裡可以說有的人屬於英年早逝,那麼這種情況下就比較讓人傷心,我們村裡一個剛
  • 如今農村老人去世,辦白事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馬虎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逃不過的宿命,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要開始操心起自己的後事了,畢竟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一向講究死者為大,辦白事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馬虎。
  • 有些農村老人去世為啥會埋在莊稼地裡?
    有些農村老人去世為啥會埋在莊稼地裡?農村人為什麼去世後要埋在莊稼地裡?原因有以下幾種:1、入土為安的思想被農村人廣泛接受農村人特別講究入土為安,所以有些人去世即便是火化了,最終也需要做一個棺材,然後找一塊墳地,埋在土裡面。所以土葬成了大多數農村人去世後的安葬方式。
  • 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一枚銅錢
    在很多地方的葬俗中,老人去世入殮時,要往嘴裡放一枚銅錢。這枚銅錢在古代稱為「飯含」,在現代葬禮上稱為「口鈴」。那麼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一枚銅錢呢?答案還要從傳統的葬禮說起。因此「飯含」在各地的叫法也不一樣,現代葬禮上叫「口鈴」,很多偏遠地區及農村葬禮中,常稱之為「噙口錢」。不同身份的人去世,用的「噙口錢」也不相同。在古代,身份地位尊貴的人,「噙口錢」往往比較貴重,諸如慈禧去世時口含的夜明珠,平常百姓通常用五穀之類的農作物。現代人去世後,多用一枚銅錢或硬幣充當「口鈴」。
  • 在農村裡,老人去世了是如何通知村裡人來弔孝的?
    時間在變,時代也在變,但無論時間和時代怎麼變,在農村裡,總有不變的東西。比如說,當農村一旦有老人去世後,每家每戶的的人都會主動到去世老人的家裡前去弔唁。哪怕是原來在生活中稍有嫌隙的,也會在那一刻捐棄前嫌,前往送去世老人最後一程。
  • 農村老人去世,以前鄉親都去幫忙,現在沒人幫忙了,以後怎麼辦?
    農村老人去世,以前鄉親都去幫忙,現在沒人幫忙了,以後怎麼辦?單純的從題面上,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這裡折射出另外一個問題,過去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有人幫忙,現在為什麼沒人幫忙了,簡單就兩句話:一是人情淡薄了;二是各忙各的活騰不出時間幫忙。
  • 老人去世後農村土地如何處理?這些問題要注意,兩類情況將收回!
    ,成為了農村居民最為關心的問題,下面就針對農村老人去世后土地處理的幾大問題,為大家解答一下!農村老人去世後農村土地將會如何處理呢?老人去世後,農村居民最關心老人的土地處理問題,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其中明確提出要保障農村居民的土地權益,在農村土地確權過程中,國家就明確提出要以農村家庭承包製為基礎,以戶主作為主要承包人、家庭成員作為土地承包共有人進行承包地的確權登記,由此而可見,當老人去世之後,土地承包經營權則有確權登記的共有人繼續進行承包。
  • 老人去世留下18萬老版百元鈔大開眼界
    粉粉噠第五套百元鈔已經用10多年了,有著四位偉人的藍色封面的第四套人民幣百元鈔早已不使用了,可能大多數年輕人都沒怎麼見過。而且這套人民幣已經在今年的5月1日正式退市了。而近幾天的一條新聞卻讓很多年輕人開了眼界,見了見第四套人民幣。一位老人辛辛苦苦地攢了18萬,一直不捨得用,死後才被兒女找出來。
  • 退休老人去世後有哪些待遇?為什麼有人八九萬,有人幾千元?
    參保老人繳費15年後,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了。養老金非常划算,不僅每月按時發放,而且年年提升養老金標準。4月17日,人社部發布了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的通知,退休老人的養老金待遇迎來了16連漲。2020年,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再次上漲5%。
  • 注意:農村老人去世後,5項補貼少不了,不領就虧了,望周知
    對於去世的老年,國家對其的補貼福利也是越來越完善,若是農村老人去世,則有5項補貼可以領取,不領白不領?趕緊告訴你的農民朋友。在農村,每家都會遇到「紅白」事,村裡鄰裡都會去幫忙。而如果遇到「白事」---逐村老人去世,只能是自認倒黴了。現在的觀念有轉變了,農村老人去世也會辦得風風光光,讓老人走得更加安祥。
  • 為啥農村老人去世,要燒掉生前衣物?原因不都是迷信
    啷哩個啷哩個啷,閒言碎語咱不講,今天歡顏的狗尾草給大家介紹介紹,為啥農村老人去世,要燒掉生前衣物?原因不都是迷信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逃脫不了的命運,尤其是對我們國人來說,無論是紅白喜事都必須要有儀式感。而且要做出來,讓別人看見。
  • 農村老人去世,後輩要在百天內結婚,否則等三年,有什麼道理?
    在漢朝,守孝的時間內人們要停止一切娛樂活動,甚至不可以宴請朋友、不參加應考不做官、不婚嫁,日常服裝也要改為素淨的顏色。在親人忌日的時候更是行大禮,焚香跪拜。對於古時候的這個習俗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這種做法其實是有依據的。
  •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要大興操辦?主要有3點原因,你們怎麼看
    但是有些原因卻讓人匪夷所思,有些子女擁有贍養老人的經濟能力,可卻放棄贍養父母,這實在無法解釋,而且在父母駕鶴西去之後,給他們操辦隆重的葬禮,這就證明他們並不窮困潦倒,可這是為什麼呢?有知情人士,道出幾點緣由。第一是為了面子問題,在農村面子比天大,人可以沒錢,但不能沒面子。
  • 農村土地新規出臺後,老人去世之後宅基地怎麼處理呢?農民早知曉
    然而,有一個問題很多農民朋友都比較模糊,就是繼承父輩宅基地問題,以前農村宅基地基本都是世代相傳,也就是說子孫可以世世代代繼承父輩的宅基地,而這種情況所導致的問題則是「一戶多宅」現象比較多,而隨著「一戶一宅」政策開展之後,加上目前土地確權,今後想要繼承父輩的宅基地,首先就要符合「一戶一宅」的政策,其實對於農村老人去世之後宅基地如何處理確實有了很多新的變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 農村裡老人去世,該如何通知鄉鄰及親戚來弔孝?
    在晏子的老家陝西漢中農村,村裡的老人去世了,通知鄉鄰及親戚前來弔孝的一個儀式叫做「報喪」。報,就是告知報告;喪,去世人去世的消息。報喪在過去是需要兩條腿走路,挨家挨戶上門叩頭並且告知的。磕頭迎弔孝人報喪活動一般開始於去世人去世後的當天。如果是女老人家去世,去世者的子女或者孫子就會首先給其娘家人電話通知,然後迅速戴上白色的孝帽,以開車或者騎車的方式,親自前往女老人家的娘家,在人家家裡面磕頭並且告知老人家去世的消息。
  • 農村裡有人去世,舉行葬禮還請哭喪的人,嚴重擾民該怎麼辦?
    村裡有人去世,這的確對於其近親屬是一種非常難過的事情,在農村去世的人一般舉行隆重的葬禮,葬禮總體上來說還是比較的麻煩的。持續的時間平均在三天左右的時間,如果有錢的人有可能時間更長一些,辦得上的可以說是風風光光的。
  • 現代農村殯葬頻頻遭「吐槽」,老人無奈:為何花大錢辦喪事?
    農村的發展速度確實很快,而這樣的發展也在不斷影響著農民在過去千百年來留下的很多風俗習慣。比如說過去農村的喪葬白事,是農村很重要的大事,自然也有很多的習俗,可由於現在農村的發展,葬禮也出現了一些其他的變化:不少農村興起了葬禮大操大辦的風俗,請鼓樂嗩吶奏樂,放鞭炮等,讓很多農村老人頗感無奈。
  • 農村給老人辦「喜喪」,為了讓老人有面子的走,要花多少錢呢?
    就喪葬的文化而言,從很久以前就流傳下來的,一把就是「請廚」、「弔孝」、「路祭」等等,這些所有都必須有花銷,那麼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究竟需要花費多少呢?農村給老人辦「喜喪」,為了讓老人有面子的走,最後幾乎是賠錢。
  • 老人去世後,兒孫們從她家找到了元,為什麼他們堅持要不願花錢?
    很多人都熟悉廣西玉林。因為玉林美食節在全國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討論。許多人慕名前往玉林體驗當地美食,當然,也有一些人反對這些特殊食品。不是旅遊目的地。這是發生在廣西玉林博白的軼事。生、老、死是自然規律,有些人安然接受了他,並擁有了永遠活下去的人力資源,當能活老的時候,這也是許多人的理想,老人安詳過世時,卻因為這件突發事件,沒有事先把自己的事情告訴兒孫。老人的兒孫們清點了老人去世後的遺物。令他們驚訝的是,老人家裡的一件遺物,一個她不常用的飯盒,竟然被發現了18萬元。這個老人,你應該知道這還不算少,他應該沒有工作的能力,錢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