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給老人辦「喜喪」,為了讓老人有面子的走,要花多少錢呢?

2021-01-13 新農村的日與夜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

也許有人會以為,生活在農村的風俗應該都是差不多的,可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因為各個地方的習慣不同,也就意味著風俗也是大不相同的。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喪葬」的習俗呢?這是從很久之前就已經出現的,不過以前的人就喜歡「厚葬」,而現在的人可能是結合了新時代的想法,所以對這種東西就出現了抵制的念頭,覺得生前養好他們的話,就能夠「薄葬」,也就是為了節省花銷而簡單的辦理喪葬就算了。

這樣的做法,一方面能夠減輕現在農村農民們的負擔,另一方面又能夠把古代的文化與現在相結合,所以非常受到農村人們的喜愛,不過喪葬的行為,無論什麼原因,都不應該被取締,有些迷信的可以取消,但是傳統文化可以保留。

對於喪葬的了解,其實就是一個儀式,然而這個儀式卻需要好幾個步驟,再加上每個步驟都需要一大筆消費。就喪葬的文化而言,從很久以前就流傳下來的,一把就是「請廚」、「弔孝」、「路祭」等等,這些所有都必須有花銷,那麼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究竟需要花費多少呢?農村給老人辦「喜喪」,為了讓老人有面子的走,最後幾乎是賠錢。

就拿現在的某一個農村作為例子,在喪葬上面的花銷總共分為3個種類:(1)請廚師幫忙,然後辦理酒席的花銷;(2)酒席還有其他地方所需要的菸酒鞭炮的總花銷;(3)喪葬整個儀式所需物資的花銷,包括:火化、彩門等等。農村給老人辦「喜喪」,為了讓老人有面子的走,最後幾乎是賠錢,這三個種類的花銷,具體是多少呢?下面就仔細看看。

請廚師:首先需要預估酒席需要多少桌,而且每一桌的飯菜一般都是12道,所以就農村普通而言的大概價格一桌可能是220元,要是按照35桌來計算的話,那就是去到7700元之多,再加上酒席所需要的餐桌,椅子等等的租賃費用,總額肯定也要到8000-9000元。

菸酒和鞭炮:在喪葬的過程中,給附近的鄰居每人一條煙是必須的,然後在酒席上面也需要在每桌上面都擺放,這就需要將近50條,就一條100元的單價的話,這也需要5000元;酒水的話也肯定要2000元以上;再有鞭炮和花圈,總額應該要突破1萬元。喪葬儀式的其他消費:每個步驟和其他物資的花費,肯定會超過5000元。

就這樣粗略的計算,就已經超過2萬塊了,這就意味著,農村的人給過世的人舉行喪葬的話,的確需要花費很大一筆錢。這種消費令很多人的承受不了,甚至有人覺得辦喪葬其實就是賠錢的過程,再說前來酒席的人份子錢都不多,完全不能夠回本,也難怪現在的精簡喪葬那麼受到歡迎。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的悲哀《喜喪》:去敬老院的前夜,86歲老人吃老鼠藥自殺
    可是,事情總要解決啊。最後,達成一致意見,每家出2000塊錢,湊錢送老人進當地的敬老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農村敬老院?我去過一次之後,我都為自己將來的80歲擔憂,儘管我現在才30歲!
  • 農村老人過世,哪種情況下才能算是喜喪?除了年齡還有三個標準
    農村老人過世,能不能稱為喜喪,在以前是有嚴格的標準的。這個標準雖然年齡佔了最大的比重,但並不是唯一的,還有其他的標準在這裡面。像是我爺爺奶奶雖然都是在百歲之後,才走的,但是他們要是按傳統的要求來講,其實並不能稱為喜喪。
  • 農村現在一場白喜事,要花掉多少錢
    說到農村的白喜事開銷,一直有人提倡厚養薄葬,減少開銷。可是,現在在農村,越是提倡,消費水準越來越高,從原來的兩、三萬,到五、六萬,再到現在的十來萬,還真的是大有人在。前幾天,自己所居住的隊裡,有位83歲的堂叔去世。83歲,在農村裡也算是高壽,也是農村人所說的喜喪。
  • 老人過壽,「辦了,家裡兒女都有面子」
    老人過壽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宴席地點,當前農村的酒席越來越傾向於去酒店辦酒而非在自家承辦。這一方面與家戶經濟水平提高有關,去酒店辦酒的成本整體要略高於在家自辦的成本,但是酒店一條龍服務更為方便省事,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酒店辦是更簡便的方式。尤其是多數家戶子女常年在外務工,過年過節才回家,家中辦事要一切重頭置辦,麻煩且也不見得更節約。
  • 農村老人過世,事主會大擺宴席,這是啥講究呢
    解穢酒是啥意思呢?雖然我們傳統文化講究死者為大,一個人過世後要為其舉辦一場葬禮,讓他入土為安。不過死亡畢竟並不是件吉利的事情,特別是對那些請人參加葬禮的鄉親們,他們與事主不沾親帶戚的,完全是為於對逝者的尊重,才自發請來送行。
  • 農村老人去世,為啥還有「喜殯」一說呢?多大的人才能算喜殯呢
    對於在農村裡,我估計是沒有比白事更大的事了吧,農村裡對於白事的描述也是不管你有多忙,走得有多遠,親戚之間有白事了,那麼你就要趕到去參加,如果要是不參加喪禮的話,那麼在農村裡是被人笑話的,所以說農村的白事要比任何事都要重要,在農村裡可以說有的人屬於英年早逝,那麼這種情況下就比較讓人傷心,我們村裡一個剛
  • 農村辦喜喪,3個條件必不可少,缺一不算
    農村辦「喜喪」的並不少見,那種場面相信很多人都見過,唱歌跳舞又是禮花炮,這樣的喪事一般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辦喜喪,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所謂喜喪是有條件的,如果不滿足3個條件這喪就不能算是「喜喪」!據了解:喜喪的第1個條件就是亡人需滿80歲或以上,即便是最低也要超過「古稀」70歲,但這也只能算是勉強,亡人的年齡越老就越符合「喜喪」。那麼第2個條件就是亡人的家族一定要人丁興旺,已經是一個大家族,而亡者是這個大家族的家長,甚至已被尊為「祖者」。第3個條件就是「善終」。
  • 農村辦酒席一般幾天,有哪些步驟,要花多少錢呢?
    農村的酒席我參加過不少,也被請去給農村的婚宴做過主廚。記得以前去給農村做婚宴,都是提前一天去。把該滷製的菜都加工好,一些需要提前改刀醃製的菜,也要提前一天準備好,否則會耽誤第二天的走菜。農村辦酒一般幾天,有哪些步驟,一般花多少錢?
  • 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
    摘要: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文/農夫也瘋狂生日,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其是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日子。母親經歷過十月懷胎以後,然後把我們生育下來。所以對於母親來說,孩子的生日卻是母親的苦難日。
  • 《喜喪》86歲的老人被逼著喝老鼠藥自殺,可憐又可悲
    在中國民間,有這樣一種習俗:子孫滿堂的老人年滿八九十歲後自然死亡,可以稱之為喜喪。子孫後代們會請團隊搭臺子,跳舞唱歌,喪事喜辦。
  • 苦命與喜喪:農村老人最後的畫像|故事FM
    《喜喪》這部電影所描繪的是一位鄉村老人臨終前的日子,而片中那位老人的原型來自張濤的兩位親人,一個是他的外婆,一個是他的奶奶。 她就是這樣的一個老人。對於每個子女和晚輩,她都是全身心地付出,完全不考慮自己。後來回想起來,我猜她之所以會得病,跟這一輩子的操勞過度可能是有關係的。
  • 不是所有老人去世都能稱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你怎麼看
    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般將青年男女結婚稱之為紅喜事,而將白髮蒼蒼的老人去世稱作為白喜事,這就是所謂的紅白喜事。本來家裡老人去世是一件喪事,為什麼要稱之為喜喪呢?  所以,在這種傳統的文化觀念中,一個老人在人世間走一遭,辛辛苦苦的過了幾十年,可能沒有享受到什麼快樂的日子,而在去世之後,他們就會到另一個世界裡面去過幸福的生活。從這個角度講,那麼他們的趨勢其實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所以稱之為白喜事。
  • 花那多錢在農村蓋新房子,就為了你的面子?我不會出錢的
    我們家是農村的,我還有個哥哥,我們暫時都還沒結婚,我哥大我2歲,因為我讀的書多,所以我混得比哥哥要強點,最少我現在在我們縣城裡買了套房,付的首付,每個月還貸,我自己每個月有7000多塊錢的收入,除去各項開支,每月還能存一點,我想著再好好存兩年錢,就把婚結了,這麼大了,也該成個家了,免得父母總操心
  •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
    」顧名思義就是把喪事當做喜事來辦,很多外國人,甚至城市年輕人都看不懂,為何在失去親人的時候,很多家庭還會敲鑼打鼓,請戲班子為老人去世慶祝?活到60歲不再是一項艱難的任務,而是大多數老人能夠活到的年齡,再加上豐富的物質生活,籌備一場「喜喪」顯得輕而易舉。
  • 《喜喪》:六個子女無人養老,86歲老人在進養老院前服藥自盡
    一個女人,能夠憑藉一己之力養活六個孩子,六個孩子長大以後,卻養活不了一個老人。常言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禽獸尚且知道回報生養恩情,為何有些人連禽獸都不如呢?《喜喪》這部電影,直面農村老人的自殺潮,將農村老人的空巢問題,赤裸裸的展現在了大家的面前,曾經中國傳統的百善孝為先,逐漸變成了老無所養。
  • 這片太扎心,拍出了農村老人的現實處境,口碑很好卻沒有公映!
    我有個朋友最近很苦惱。她老家在皖北農村,爸媽快70歲了,以前還能出去打工掙點錢,現在身體不行了,只能待在家裡。所以她就和家中的姐弟商量,以後每人每月都出點錢,讓他們在家裡養老。但是,姐姐說孩子上私立學校學費貴手裡,現在沒錢;弟弟說,每個月發完工資就剩不了多少。她氣得要死。
  • 現代農村殯葬頻頻遭「吐槽」,老人無奈:為何花大錢辦喪事?
    在農村給老人添墳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比如清明節大多在城裡的人印象中也就是個假期,可在農村人眼裡卻是很重要節日,每逢清明節農民即便身處他鄉,也會想辦法給祖宗添墳,更不用在村裡的農民了,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農村葬禮還有以後上墳的活動,在農民心裡的地位是很高的,很多農民在外打工做生意不順暢了,都會去祖先的墳邊走走坐坐,和先人們聊聊自己的境遇。
  • 86歲老人牛棚自殺,葬禮上兒女勁歌豔舞,《喜喪》在「喜」什麼?
    自己死在家裡,過了好幾天才被發現,滿身都是蛆」、「敬老院定金也交了表也填了,娘,你就看著辦吧」......老人沉默了,深深嘆了一口氣,只能默許了。可敬老院也不是想進就能進,床位緊張,必須等有其他老人去世,空出床位來才能入住。
  • 《喜喪》:86歲老人服藥自殺,6個子女、無人贍養,原因讓人深思
    進養老院的前一天晚上,86歲的老人服藥自殺,她有6個子女,竟沒有一人贍養她,晚年獨守空房,這不得不讓人反思。電影《喜喪》也側面的反應了現代大多數老人的生活窘境,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部悽慘卻又現實的電影。《喜喪》是一部由張濤執導,鬱鳳雲、王士蘭、李寶明、阮鳳鳴等主演的一部劇情類型的電影。該片於 2016年7月中國上映。
  • 盧青青:老人過壽,「辦了,家裡兒女都有面子」
    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筆者想從作為事情起點的老人過壽聊起,以辦酒形式呈現的做壽既是人情交往的公共平臺,也是尊老孝老的社會體現,通過老人過壽可以窺探農村養老面貌的一二。 一 在農民的生活軌跡中,有諸多重要的人生節點會通過儀式活動呈現,比如紅白事(即子女婚嫁和老人過世),做壽也是其中一個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