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越來越淡,現在的農村怎麼了?

2020-12-25 澎湃新聞

人情味越來越淡,現在的農村怎麼了?

2020-12-22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農視網 農視網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村裡的人情味越來越淡了,親戚鄰裡之間也越來越疏遠了。

記憶中的人情味兒

記憶倒回到九十年代,那時候的鄉情真的很濃。

以前誰家裡蓋房子,除了大工之外,小工全是免費幫忙的,只要說一聲,十幾二十個就來了,只管飯就行了,根本不談工錢。

要是碰上誰家婚喪嫁娶,村裡差不多每家都會來個人幫忙,就算人手夠了,也會過來看看,增添點人氣。

以前從村東頭走到西頭,都是打一路的招呼,大爺、大娘、叔叔、嬸子……一個村裡的人都是按輩分稱呼,顯得格外親切。

互相之間的來往也很頻繁:我借你家的鋤頭,你借我家的木鍁;今天我家蒸了白菜包子,明天你家燉了豬肉粉條,都嘗嘗。要是出去趕集,幫忙帶一捆蔥幾頭蒜,也是常有的。

那會兒大年初一要早起,和村裡同輩人結伴一起,到年紀大的長輩家裡去拜年。年後挨個串親戚吃飯,從初一吃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排得滿滿的。

可近些年,這一切都變了,人情變得越來越淡薄。

走動少了,距離遠了

現在人人都奔忙在外,年頭到年尾就回來那麼一次,甚至兩三年不回家的也很多,許多同鄉人都不認得,哪還有什麼情誼?

至於家裡遇到大小事需請人幫忙,都得付工錢,這已是心知肚明的規矩,請人給錢不欠人情也無可厚非。

不要說建房砌屋,就是連紅白喜事,也要錢字說話,幹啥都要發包煙或者封個包,要不指使不了。

過年放假一般都會回老家,但很多人內心再不願意走動,可能因為父母之命或者人情事故,不得不把短暫的年假貢獻出來走走過場!

等一過完年,大家各奔東西,很少有見面的機會,彼此了解的也不多,最多也是偶爾微信上聯繫一下,朋友圈成了彼此了解的唯一窗口。

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變化?

伴隨著人情味越來越淡的現實,是國家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大夥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現在生活生產方式的根本性改變,應該是人際關係變化的主要原因。

以前的社會,大家都生活在農村,主要靠種地掙錢,見識少,人脈關係也少;雖然賺錢不多,但經常互幫互助,天天見面,關係自然親密。

但現在經濟發展很快,人口流動性增強,人們不用局限於在一個地方發展,都奔往各個城市裡面工作賺錢,親戚們天南海北,各忙各的,為了生活而奔波,彼此之間的交集也少了很多。

現在的人們,最常聯繫的關係是朋友和同事,因為這兩種關係經常需要多交流溝通。因此,朋友和同事成了「強關係」,經常聯繫,關係親密;而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反倒是成了「弱關係」,很少聯繫,關係疏遠。

因此,人情味兒越來越淡的背後,是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快。

在經濟社會裡,

人人都忙著打拼自己的事業,

生活滾滾向前,

自然很少聯繫以前的朋友。

老話說,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在為夢想打拼的同時,

記得偶爾聯繫一下親友,

無需說許多話語,

你就能感受到

那種熟悉而又溫暖的情誼。

阡陌的述說,為你量身定製每一個夜晚:

No.1

你最想聽到哪類的故事?

留言告訴我們,我們為你量身製作。

No.2

你是否看到一些動人的故事,想通過我們的主播分享給大家?

留言告訴我們,主播為你述說。

No.3

你是否也有著一些故事,想通過我們講述給每一位朋友?

投稿給我們,百萬粉絲平臺與你共享。

原標題:《人情味越來越淡,現在的農村怎麼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有人說現在的農村人情味越來越淡了,為什麼?太過於現實了
    小時候農村普遍窮,大家在一起也不存在多大的利益衝突,所以當時鄉裡鄉親的人情味確濃一點。印象最深的比如紅白喜事不僅都隨份而且無償幫忙,家裡重大建設比如修房除了工匠開工資其他都是無償幫工的。過年時吃年豬飯請就是二、三十人,有時同時二、三家請,客人不來主人還生氣。
  • 新寧農村為什麼人情味越來越淡了?真相原來是…太現實了!
    農村人情味越來越淡      現在整個社會向錢看,玩命地追逐經濟。當然,追求經濟沒錯,國家沒這個東西還不能強大。人人都奔忙在外,年頭到年尾回來那麼一次,甚至兩三年不回家的也很多,許多壪裡人都不認得,哪還有什麼情誼?至於家裡遇到大小事需請人幫忙,都得付工錢,這已是心知肚明的規矩,請人給錢不欠人情也無可厚非。
  • 為什麼農村以前感覺很有人情味,為什麼現在越來越沒有人情味呢?
    誰說現在農村沒有人情味?只不過現在人都外出打工了,農村留守老人不喜歡,也沒有能力去走親訪友,禮尚往來了,農村有「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宿」的說法,老人到了七十歲不會外出了。所以顯得農民人不像過去那麼樣熱情、淳樸、善良、大方和充滿人情味。一、人情味是什麼?
  • 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導讀: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進入冬季之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起來。白事講究的就是場面,前來的人越多自然就越好,在辦白事的時候,自發前來幫忙也是農村的約定成俗的風俗,但現如今的農村,不論是舉辦白事還是紅事,找人幫忙的場面越來越少見了,鄉村紅白服務隊已經基本上完全代替了找人幫忙,對於這樣的情況出現,很多人表示看不懂,為什麼傳統的幫忙習俗,逐漸的就消失不見?難道真的是沒有人情味了嗎?
  • 為何現在的人,越來越懷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或許那時更有人情味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貌似描寫出了世外桃源的生活,真是愜意悠閒,沒有了世俗打擾的農村田園生活場景,人們過得非常幸福快樂。 說到什麼是幸福?一家人在一起是幸福,沒有煩惱壓力是幸福,家纏萬貫是幸福,不同的人對幸福的定義是不同的。
  • 農村冷宴未走,「偽過年」又成風了,3大怪異現象,農民也是不解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相比過去好像總是少了些什麼,細細想來或許就是那種簡單樸實的人情味吧。特別是這幾年農村的攀比成風,本來很好玩的事情,在攀比的情況下都變了味。人們也不再像以往那樣在一起,熱絡的猶如親戚家人,反而在手機和網絡的世界裡尋找慰藉。
  • 為什麼農村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爭搶土地了?
    因此,現在農村人口越來越多,搶地搶地現象也不可避免。有幾個主要原因?~~首先是由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自今年2月份開始,全國農村普遍經歷了兩個月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各地封村封路,農民工外出打工進城打工受到限制。湖北農民在家種田時間較長,一般在3~5個月,這3~5個月,他們只能在家種田。這樣,許多農民在家閒著無事可做,只能在家耕種田地。
  • 都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為什麼有些農村人,不回家過年呢?
    春節作為我們的傳統節日,被人們看待的尤為重要,不管你是在外打工,還是已經定居大城市,到了春節,都無一例外地選擇回到農村的老家,跟家人一起過個團圓年。在過去,到了冬至,在外漂泊的人就該回家過年了,現在不同了,春節假期有限,人們都是挨著年跟前兒,懷著期盼,急匆匆趕回家,在這有限的時間裡,跟家人,與親戚朋友,聯絡聯絡感情。
  • 農村酒席上喝酒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
    農村酒席上喝酒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現在在農村宴席上,大家對於喝酒這件事情確實是看得比較淡。有時候發現好幾個酒桌上的酒一瓶都不會開。而那些小孩子一般會喝一些飲料,大人有時候只喝白開水,他們確實不怎么喝酒。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是何意?真的不管飯?
    為何現在很多人連農村的家門都不知道?其實這是有原因的,正所謂「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是何意?真的不管飯?這是什麼意思呢?就表面意思來看,就是同一個父母剩下來的第一代兄弟姐妹是很親的,畢竟都是親哥哥姐姐,這些第一代生下來的孩子被稱為第二代,都是表哥表姐堂兄堂姐,這些第二代之間的關係就比較淡了,甚至可能沒什麼交流。第二代生下的孩子們被稱為第三代,這些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更不深了,甚至不認識,所以就有了第三代不管飯這一說了。說起了很讓人覺得心寒,但是這是不爭的事實。
  • 在外打拼的農村人,過年卻不想回家,這是為什麼呢?
    冬至已過,新年離我們越來越近,這一年就快要結束了。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臨近春節,無論是在外打工,還是定居於大城市的人們,都會回到農村老家,和家人一起過年。以前,到了冬至,在外漂泊的人就會回家等著過年。
  • 「年集」熱鬧場景已不再,「年味」越來越淡,啥原因?或3點所致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隨著80、90後這代人的成長,再加上經濟的發展及思想觀念與傳統習俗的改變,農村過大年辦年貨的熱鬧集市卻顯得越來越冷清,熱鬧的場景已經不再。不少網友稱,這邊是「年味兒」越來越淡的一種體現。
  • 以前農村每戶都有養土狗,現在感覺農村土狗越來越少了,為什麼?
    我記小時候,看到每家每戶都養的有狗,那個年代在我們農村不存在什麼寵物狗,大家都是養的土狗,養狗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吃狗肉,主要是為了看家,以防盜賊。在那時農村盜賊特別多,饑寒起盜心,主要是大家溫飽都沒解決。
  •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過年,年輕人會聞之色變?
    不知不覺,就又到了年底,2020年,註定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一年,因為新冠疫情,也讓這個庚子年在很多人的回憶中必然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距離過年還剩一兩個月,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即將到來的春節卻越來越怕了呢?
  • 農村「斷親」風越來越嚴重,過年不願意走親戚,什麼原因造成的
    提到過年就不得不說走親戚這回事了,一般來說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平常都忙得厲害,沒什麼時間走親戚,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有空和親戚們走動走動,聯絡一下感情。由於農村裡親戚之間都不會離得很遠,有的甚至就是一個村子的,所以相對來說農村裡親戚之間的關係比城市裡更好一些,有什麼需要幫忙的走兩步路就到了。
  • 農村水井越來越少,自來水比井水好嗎?為何現在農村沒人使用水井
    曾經,農村基本都是依靠吃井水維持生活,在農民朋友眼裡吃井水或許也已經習慣,那種味道才能體現出鄉土的味道,而現在隨著自來水入戶之後,吃井水的人確實越來越少,但我們也從中發現一個問題,有些人對於自來水能接受,但有些人卻不能接受,比如在一些偏遠農村,當地老輩人覺得吃井水習慣了,一開始有些接受不了自來水,而有些年輕人對於自來水則是另外一種態度,自來水確實比較方面。
  • 農村天地大有可為,為啥現在種田的農民越來越少?答案來了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和農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天地大有可為,為啥現在種田的農民越來越少?答案來了!
  • 農村為何「留守婦男、守活寡的婦女」越來越多?怎麼不出去打工
    現在農民外出打工已經成為了所有農民朋友的共識,哪怕累點苦點都沒什麼,總比在家裡種地賺得多。那農村為何「留守婦男」、「守活寡的婦女」越來越多?怎麼不出去打工?據了解,當前我國的農民工數量將近3億人左右,然而,近些年好多農民朋友反映現在城市也越來越難混,錢越來越難賺了。
  • 感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嚮往農村生活,你怎麼看?
    作為一個資深農村人,也許我孤陋寡聞忒久了吧,我怎麼就沒有覺察到我的身邊有這樣的苗頭出現?我所見到的,都是在城市打拼許久的鄉下人幾年十幾年沒有回鄉,一回來必定要在鄉下建一所氣派張揚的大別墅,又任憑它們風吹雨打著,就是不肯返鄉居住。這樣的現象,不知道是不是題目推崇的越來越多人開始嚮往農村生活?
  • 老山檀香的味道越來越淡?
    不過在收藏過程中,有的藏友發現,老山檀香的味道越來越淡,擔心是不是老山檀香味道沒了,價值也就不高了? 有的老山檀香在收藏的過程中,味道會越來越淡,只要能確定買的不是假貨,就算味道淡了,對老山檀香的價值也不會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