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是何意?真的不管飯?

2020-12-23 山中桃谷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鄉下,一個多麼令人嚮往的地方。社會在不斷發展,很多事物都在改變,人和人的關係也在不斷變化,我們往上數三代,誰家不是農民。為何現在很多人連農村的家門都不知道?其實這是有原因的,正所謂「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是何意?真的不管飯?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表面意思來看,就是同一個父母剩下來的第一代兄弟姐妹是很親的,畢竟都是親哥哥姐姐,這些第一代生下來的孩子被稱為第二代,都是表哥表姐堂兄堂姐,這些第二代之間的關係就比較淡了,甚至可能沒什麼交流。

第二代生下的孩子們被稱為第三代,這些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更不深了,甚至不認識,所以就有了第三代不管飯這一說了。說起了很讓人覺得心寒,但是這是不爭的事實。

畢竟圍繞在他們身邊的,絕大多數也是跟他一樣的人,不出鄉村,從事農耕,有口飽飯吃就可以了。所以第一代農村人真的是親如一家人,親到了什麼程度,吃晚飯的時候,你端著飯碗到村裡隨便誰家走一圈,坐下就可以吃別人家的飯。

而到了第二代農民,也就是我們的父母一輩的時候,情況又發生了變化。父母們不再是完全被束縛在土地上了,父母會送孩子去省城讀書,有的在那裡讀書,偶爾放假的時候,還不一定能聚在一起,所以感情上慢慢變淡,這就是所謂的」二代淡「。

到了第三代,也就是我們這一代,基本上有本事的都考到外面去了,在外面讀書,工作,結婚,生子,一年可能也難得回一次農村。時間一長,家裡的親戚都不認識了,而且在外面生活時間長了,家鄉話也不會說了。

這種隔閡會加劇彼此之間的距離,使得我們越來越不願意回家,從而導致出現三代不管飯的情況。現在的農村,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親戚、家人也是如此,交流少了,感情也變淡了,很多有直系血緣的親人因為種種原因,引發矛盾後,兩家也不再走動。

慢慢地也出現「斷親」的現象,甚至有些兄弟姐妹因為利益問題,鬧得不可開交,最後也變成熟悉的陌生人。所以說,「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確實反映出了當代中國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

「一輩兒親,兩輩兒淡,到了三輩兒不管飯」實際上很直白地指出親戚血緣關係由濃變淡的過程。這個現象很寫實很殘忍,充滿對人際關係的嘲諷。中國傳統的家不該只是由血緣親疏關係構成,而應該是有共同血脈的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體恤和關懷。

相關焦點

  • 在農村:一代親,二代表,三代時代就拉倒
    在農村,親情越來越淡化了。農村有句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時代認不到」,完美的闡釋了農村「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的親情關係。不管你承認與否,現實就是如此。
  •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親戚關係真的難以維持超過三代?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親戚關係真的難以維持超過三代?農村曾有一句話非常的實在,也是一輩一輩的流傳下來,爺爺輩經常說道:「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至於為什麼會流傳下來這麼一句話,難道親戚之間的關係真的難以維持超過三代?
  • 農村俗語:三忙不幫、三飯不吃、三錢不花,啥意思?有道理嗎?
    也包括鄉俗、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諸如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諺語。朋友們可別小看這些俗語,既然能流傳到現在,自然有它們的魅力所在,也肯定蘊含著能經受住考驗的各種大道理,今天咱們就來談談農村人常說的「三忙不幫、三飯不吃、三錢不花」這句俗語的具體意思,看看到底有沒有道理?
  • 俗語:鮮花屋中放,花旺人不旺,是什麼意思?屋子裡不能種花了?
    但是有一句農村俗語叫「鮮花屋中放,花旺人不旺」,卻給很多人在居室內擺放鮮花澆了一盆涼水。這明擺著是建議人們不要在居室中擺放鮮花呀。一旦擺了的話,花是旺人,可是人卻不旺了,這裡面到底有什麼道理呢?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居室內擺放鮮花,還真的有害無利。鮮花也是生命,它的生長主要也是靠吸收空氣中的氧氣。
  • 農村俗語「手不扶碗窮一世,抖腿聳肩黴三代」說的有道理嗎?
    對農村文化感興趣的人,會注意到農村老人喜歡說俗語,那些俗語裡面包含著老人們的智慧,很多俗語,今天看來都很有用處。在農村對小孩的傳統教育,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為的是小孩長大以後面對社會,不管做什麼都能給人家一個良好的印象。
  • 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它的含義
    導讀: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它的含義我們農村人啊,又勤勞又能幹,做什麼事情都愛琢磨,我們的祖先經過了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出來了很多規律,他們把這些規律匯成文字就變成了我們農村人嘴裡經常說的諺語和俗語,現在我們農村人只要一講道理,就喜歡搬一些諺語俗語來做論證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廣大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由上一輩的人口語相傳,傳到我們這一輩時,大家如果不去仔細推敲,未必能真正理解,不能理解的原因,就連我們上一輩的人,也未必各個都能明白。而我們做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重拾傳統俗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便下一代更好地傳承。
  • 農村俗語:「麵條不是飯,女人不是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我國舊時一些農村俗語,從空間上來說,因具有地域習慣的特點,放到其他地方就不好理解,「麵條不是飯」就是這樣。還有一些農村俗語,從時間上來說,具有時代特點,不同時代的人,對不同時代產生的俗語,也不容易理解,「女人不是人」就是如此。不過,這句農村俗語整體意思還不是字面意思,是傳統俗語中慣用的比喻的手法。
  • 農村俗語「好女無毛旺三代,好男有毛值萬金」,啥意思?
    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農村俗語「好女無毛旺三代,好男有毛值萬金」,啥意思?現在這個時間,正處於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和白露之間。
  •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何意?有道理嗎?
    文/當年一木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農村人經常愛說一些土話、老話,也就是我們說的「俗語」,這種俗語往往簡單直白又有趣,聽起來還很有道理。農村人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識,還是很豐富的。
  • 農村有句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什麼意思?
    中國俗語文化和民俗文化一直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即俗語之中包含著祖先民俗的智慧,而民俗文化經過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演變又能夠為俗語寶庫之中增加新的元素。在過去農村老一輩之中一直盛傳說:遇到七十歲或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不要讓他在家中過夜,遇到八十歲或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吃飯的時候不要給他準備。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呢?七十不留宿的來歷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說,五十歲活年年,六十歲活月月,七十歲活天天,八十歲活時時。
  • 「窮不過三輩,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語有什麼依據?真相直指人心
    可有時我們卻忽略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好在古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們總結出了一句俗語,用來警醒我們,那就是:"富不過三代"。《孟子·離婁章句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值萬金,好女無毛興三代」啥意思?老話有理?
    在北方農村,一進入冬季,天氣就會變的非常寒冷,人們這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互相串門,因為這個時候家家都有火炕,人們坐在炕沿上聊著今年大家的家長裡短,這個冬季也還有趣,其實在這個時候也是促進鄰裡之間、親朋之間感情的最佳時機,畢竟農村人一年不是在外打工就是整日埋頭在地裡幹活,很少有閒下來的時候
  • 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 」啥意思?
    奶奶懂得很多農村俗語,並且把那些俗語看得很重要。奶奶有空閒的時候,總是對我說起那些俗語,教導我以後要好好做人,認真做事。奶奶曾對我說過這樣一句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從這句俗語不難看出,講的是關於農村修房蓋屋上的事情。
  • 韓國女團如何區分一代二代三代至四代
    天朝和韓國對韓國女團的分法不太一樣,韓國到現在才是三代,而中國對韓國女團的劃分已經到五代了。韓國的分法姑且不說,來說說我們中國的分法。
  • 【韓娛播報254期】——納涼季六對明星曝戀情 一代崩塌二代淪陷三代頂流之戀
    短短一周一至三代愛豆戀情各自曲折,不同年齡段的演員從公費戀愛到結婚傳聞,放佛全韓只有狗仔頂著大熱天超努力工作的亞子。1、一代崩塌——韓流鼻祖H.O.T安七炫人設崩塌!曾被捉姦在床 還被挖出「腳踏三條船」
  • 飄香的「大甑飯」
    然後用一雙長筷子插入「飯甑」米飯中心,感覺比較鬆軟,可以一插到底,說明飯熟透了。過去,村婦天沒亮就要起床,煮一「飯甑」飯,是準備一家子一天三餐食用,因為大家都要忙於農活,沒有時間每餐去煮。不過,老家水田少,山地多,所以水稻也少,種的多是番薯,因此大多數人家平日裡「炊飯」都是蒸番薯米。老家方言俗語說:「初一白,初二鬮(音),初三烏糟糟。」
  • 俗語說「茶七飯八酒滿盅」,農村宴請規矩多,男人早懂少吃虧
    每天分享古今民俗及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村民俗及不為人知的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茶七飯八酒滿盅」,農村宴請規矩多,男人早懂少吃虧!網絡上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然而在農村其實也有諸多講究,甚至可以說農村人的規矩也是種類繁多,尤其體現在農村宴請。在農村就有這一句俗語「茶七飯八酒滿盅」,你知道這句俗語有什麼講究嗎?農村裡的規矩,餐桌上的禮儀你懂幾個?
  • 農村俗語:「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我國農村流傳有很多的俗語老話,這些都是通過祖祖輩輩的驗證後才廣為流傳的。它們蘊含可古人們吸取的教訓,被後輩人使用和參考。在今天看來,有一些俗語是基於科學的或是基於事實根據的,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凝聚著獨屬於我國勞動人民的獨特智慧相對合理的,如今仍然適用的,但其中也有些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一句農村俗語是「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 三代重男輕女,這個農村故事讓人悲從中來
    三代女性、三位母親,在「七天之內發生了三次死亡和兩次出生」。或許從這個梗概中只能感受到戲劇性和沉重,意外的是本片流露出紀錄片的質感。 看著銀幕上的人物吃了一餐又一餐的飯,穿過樹林,走過山路,涉過水路。一天就這麼過去了,沒有賦予時光以特殊意義。一口接著一口地咀嚼餐食、一步接著一步地爬山涉水,這些細碎的動作充盈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