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茶七飯八酒滿盅」,農村宴請規矩多,男人早懂少吃虧

2020-12-25 禾牧之

大家好,我是「楚何知」。每天分享古今民俗及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村民俗及不為人知的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茶七飯八酒滿盅」,農村宴請規矩多,男人早懂少吃虧!

網絡上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然而在農村其實也有諸多講究,甚至可以說農村人的規矩也是種類繁多,尤其體現在農村宴請。

在農村就有這一句俗語「茶七飯八酒滿盅」,你知道這句俗語有什麼講究嗎?農村裡的規矩,餐桌上的禮儀你懂幾個?

首先,「茶七」,字面意思大致可以理解為:「倒茶倒水倒七分」。

當你去農村人家做客的時候,主人都會給你「端茶倒水」,一方面體現的是主人熱情好客,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傳統禮儀。

然而當你接過主人熱情的茶杯之後,你會發現主人只給你「倒了七分水」或「泡了七分茶」,那麼是否意味著主人對你有所不滿?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農村裡的規矩,「倒茶七分」很有講究:一方面,主人怕倒滿的熱茶燙到客人,有失禮儀;另一方面,「七分」也意味著凡事都有個度,畢竟一會兒還得留著肚子吃飯呢!

其次,「飯八」,字面意思大致可以理解為:「盛飯盛八成」。

在農村宴請的時候,往往都是主人替客人盛飯;當你感覺非常餓的時候,主人卻偏偏給你盛飯盛了半碗,是主人家飯不夠吃?還是主人委婉提醒我吃得太多了?為什麼不能給我盛飯盛冒尖一碗呢?農村人就這小氣嘛?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正所謂「農村規矩多」,在農村人的眼中「米飯盛冒尖」,那是給祖先上供用到的規矩。

如今農村人吃穿不缺,更不會擔心你多吃兩飯碗;因此「盛飯盛八成」,乃是對客人的一種尊敬!既然是做客,如果沒吃飽;直接跟主人說:「真好吃,我要再吃兩碗!」主人聽到這句話,會更加高興!

最後「酒滿盅」,字面意思大致可以理解為:「倒酒倒十成滿」。

在農村宴請的時候,推杯換盞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對於一些男性來說,當你到了農村宴席之上,一旦喝起酒來,主人就會給你倒滿盅!這時候你也許在心中有這樣的抱怨:「我剛剛都說自己不能喝,你還給我倒滿盅?是不是故意整我?」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之所以在農村宴席之上,會有「酒滿盅」的規矩,歸根結底其實就是「熱情好客」!「吃好喝好」,是農村人最質樸的待客之道!

綜上所述,從這句俗語「茶七飯八酒滿盅」當中,我們可以深切地體會到農村宴請規矩多,男人早懂少吃虧!既然是做客吃飯,那麼就踏踏實實「吃好喝好」,這也是客人對主人最好的回饋!農村裡的規矩多,餐桌禮儀你懂幾個?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精彩評論!

(註:圖片源自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茶七飯八酒倒滿,這些待客禮儀你肯定用得到
    民間有諺:「茶七飯八酒倒滿」,還有些地方說的是「茶七酒八飯盛滿」,這裡的共同點是「茶七」,而對於飯與酒的量就有了區別,仔細想來,應是千年來隨著各地的民俗不同才有的這些區別。中國人有多好茶自不必說,自唐代陸羽寫下《茶經》一書,確定「茶」之一字後,就確定了我們「茶道」的開始,也由此衍生出了許多關於喝茶方面的禮儀。比如「高衝低斟」,比如「端茶送客」,比如壺口不能衝人等等,而「茶倒七分滿」則是其中最基本的一條。
  • 古人講「茶七,飯八,酒十分」,數字背後飽含深意,避免鬧出誤會
    茶、飯來招待客人。在待客之道中十分講求酒、茶以及飯的量,這也是待客中應該具備的禮儀。如果不重視的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於是有了古人總結了這種待客的規矩「茶七,飯八,酒十分」。家裡來人了,首先肯定是招呼客人,然後倒茶給客人,倒茶其實也很有講究。如果沒有待客經驗的人,倒茶的時候會以為倒得越多越好,可實際上客人見到茶很滿的時候,內心很不開心。
  • 老祖宗說:茶七飯八,酒十分,教你待客的講究
    老祖宗說:茶七飯八,酒十分,教你待客的講究春節是走親訪友的好日子,借著這個舉國歡慶的機會親戚朋友們可以走動走動、聯絡聯絡感情。有些地方講究大年初二開始走親戚,從娘家開始,家族比較大的走一圈可能得好幾天。
  • 過年待客有講究,老祖宗說:「茶七飯八,酒十分」,避免鬧出笑話
    過年待客有講究,老祖宗說:「茶七飯八,酒十分」,避免鬧出笑話雖然天氣變得寒冷,但是春節到來的喜悅氣息,也讓氣氛變得熱烈熱鬧起來。有些人已經回到老家,或者還在回老家的路上。我國自古就號稱是禮儀之邦,對於待客之道那自然是十分重視的,對此就有一些規矩和經驗流傳下來,還編成了簡單明了的俗諺,好讓後世人容易記住,其中就有「茶七飯八,酒十分」這一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俗諺是分為三部分的,分別是「茶七」、「飯八」和「酒十分」。
  • 農村俗語「酒滿敬賓客,茶滿送人走」,還有這講究?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不知道農民有沒有發現,村子裡的老人特別喜歡說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句子,這些句子有的很長,有的很懂,有的一聽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有的還得老人說一下,才能知道是什麼意思,這些句子其實就是農村的俗語,農村的俗語也有很長的歷史,它是農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總結出來的,有關於做事的
  • 「茶七飯八酒常滿」應該明白的待客之道
    老話常說:「茶七飯八酒常滿」,這句話說的就是待客之道,也是「度」。其實這句話並不難理解,給客人倒茶,倒七分滿剛剛好,給客人盛飯八分滿剛剛好,而給客人倒酒,必須要把酒杯斟滿。那麼,為什麼用這個「度」呢?其實裡面大有玄機!
  • 廣東桑之寶:「茶七、飯八、酒十」,從斟茶倒酒到為人處世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在待人接物之道,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一向講究「茶七、飯八、酒十」。「茶七」,茶水倒得七分滿,留得三分人情在。茶倒七分似乎也在提醒人們,為人做事一定要虛心謹慎,不驕不躁,不可鋒芒畢露,要謙和含蓄,正所謂滿招損,謙受益。「飯八」,就很好理解了,如果客人沒有特殊要求,主人在給客人添飯時,八分為宜;少了,「飯都捨不得給人吃飽」,有小氣之嫌;太滿以至於冒尖了,吃起來掉了飯粒不雅觀,夾的菜也沒地方放,讓人很不方便。
  • 茶七飯八酒十分?體現待客之道的機會來啦!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脈絡源遠流長,素有「禮儀之邦」之美稱,故此,在設宴待客之道上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所謂「茶七、飯八、酒十分」便是其中的一種體現。 茶七
  • 農村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宴席的講究你了解嗎?
    農村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宴席的講究你了解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除了生活用度方面,最明顯的就應該是飲食方面。過去人們吃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現在人們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健康。
  • 「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
    在敬茶敬酒中,也有一些規矩和講究,有著耐人尋味的文化內蘊。七分茶、八分酒「七分茶、八分酒」有個典故。話說蘇東坡被貶到湖北黃州,臨走時,王安石有個交待,讓他回京城時,帶一些長江中峽的水回來。於是他急忙讓船夫回頭,可船夫說,三峽水流如此湍急,回頭談何容易,三峽的水一流而下,下峽水不是也從中峽來的嗎?蘇東坡一想,也是啊,就取了下峽水去了京城。他把水送去給王安石時,王安石很是高興,留下他一起試新茶,取出皇上新賜的蒙頂茶,用東坡送來的水泡茶。
  •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和「茶滿送客,酒滿欺人」誰對誰錯?
    古人有「端茶送客」一說,也」酒滿敬人,茶滿欺人"的說辭,更有「茶滿送客,酒滿欺人」的言論,到底咋回事呢?端茶送客相傳,古時候,有客人來家,奴僕主動獻茶,主人想結束這次談話,就會端起茶杯請客人用茶。客人觸碰茶杯,奴僕便會大聲高喊:「送客!」
  • 民間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為何倒茶不能倒滿?
    俗語,又稱老話或者民間諺語,大多數都來源於民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是很接地氣的中華文化。 古時候的社會階層分為士農工商,農民普遍的社會地位要略高於商人和打工之人。農民經常在田間勞作,社會上的世態炎涼也能親眼目睹,他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其目的就是告訴後人少走一些彎路,多學習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這樣才能規避掉很多風險。
  • 「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是什麼講究?
    在敬茶敬酒中,也有一些規矩和講究,有著耐人尋味的文化內蘊。標題中的七分茶、八分酒並不是給茶酒打分,三叩首也並非指真正磕三次頭的意思。七分茶、八分酒「七分茶、八分酒」有個典故。茶泡好,王安石親手給自己和蘇東波各倒了一杯,卻只有七分,蘇東坡心中想,此老如此吝惜,一杯茶也不肯倒滿。王安石端起茶,喝了一口,品評一番,皺起眉頭說道:你這水是下峽水,可不是中峽水吧。蘇東坡嚇了一跳,以為王安石監視自己,就老老實實說了情況。
  • 茶話記|酒滿茶淺,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
    中國歷來是禮儀之邦,國人重禮,待客自是多有講究,而待客之飲茶與酒,經過上千年的浸潤,也形成了許多特殊的禮節。在日常生活中,斟茶倒酒人人都能信手拈來,但這看似最尋常之事,殊不知小細節裡往往藏著大智慧。民間俗語有云: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 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啥意思?古人的待客之道
    茶和酒是我們中國文化中濃墨重彩的篇幅,上至文人雅士,下到販夫走卒,都離不開茶酒,再沒有一個文明如我們對茶和酒有如此眷戀和數不盡的詩篇。茶聖陸羽、酒鬼劉伶,關於茶和酒,有不少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有句俗語叫做「茶滿欺客,酒滿敬人」,就說的是古人關於茶酒的規矩。為何茶滿就是欺客?古時候,茶和現在的茶水還有很大的區別,唐朝的時候,與其說是茶,還不如說是茶湯,給客人斟茶的時候不能倒滿,因為茶水滾燙,如果滿了很容易灑出來,到時候把客人燙到,就是在「欺客」了。
  • 俗語「茶滿欺人,酒滿敬人」,為何倒茶不能倒滿
    中國是茶葉和酒的故鄉,是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發祥地,在接待客人之時,好茶好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喝茶飲酒也是有講究的。有一句俗語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麼? 茶滿欺人
  • 俗話說:「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分別是啥意思?
    尤其是對於婚喪嫁娶這樣的大事,都有不少的講究和規矩,而這些規矩很多都通過朗朗上口的俗語形式保留了下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農村地區的一句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顯然句俗語涉及到壽席、婚宴還有喪飯,但是其中的數字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品茶人常說「茶三酒四禿桃二」,啥講究?
    你不可不知道的閩南茶語,分享給大家,學學茶禮儀,用最純正的傳統對待一杯茶。 一、酒滿敬人 茶滿欺人 因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之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
  • 男人早懂少吃虧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老祖宗用他們的聰明智慧,總結了許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會吃千頓香,亂吃一頓傷」「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腿軟不同房,肉軟不吃涼」「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等,中國自古以來都十分重視這一些,這一些俗語飽含古人養生智慧,既然可以歷經千年歲月滄桑而長盛不衰
  • 「七分茶八分酒」的故事
    人們經常說,七分茶八分酒,這裡有個典故。 臨走,王安石交待說,讓他回京城時,帶一些長江中峽水回來。到黃州的第一年秋天,蘇東波明白黃州的菊花是不落花瓣,算是長了一智。 三年後,考績回京城,特意到三峽取水,可是只顧貪看兩岸景色,船過了中峽,才想起取水的事,於是讓船夫回頭,船夫說,三峽水流如此湍急,回頭談何容易,三峽水水一流而下,下峽水不是也從中峽來的嗎?蘇東波一想有理,就取了下峽水去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