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檔期:2017年10月5-12日
人 數:外籍演員7人,中外工作技術人員約2人
交通費用:上一演出地到演出當地的單程旅、運費(4小時以內轎車,四小時以上飛機經濟艙)及演出當地的市內交通。
住宿標準:四星級或以上涉外酒店,7間標準間。
用餐標準:每人每天不低於150元的用餐費(不包括早餐在內,酒店需包含中西式自助早餐),演出前在劇場後臺備西式麵包,餅乾、香蕉和瓶裝礦泉水等簡餐,晚餐需安排在演出後。
劇場要求:劇場須有空調暖風設備,保證演員能正常演出。
其他要求:提供演出用燈光和影響設備;負責當地和演出活動有關的一切費用;負責當地文化部門的報批等演出相關手續。
班多拉是烏克蘭現存最古老的撥弦樂器,歷史超越千年,最早追溯到6、7世紀。
班多拉最初僅是傳統舞蹈的伴奏樂器,在15至18世紀非常盛行,樂 師們一邊彈奏班多拉,一邊歌唱讚頌烏克蘭哥隆克人的歌曲,隨著時間的演變以及烏克蘭民族意識的提高,樂器本身也起了較多的變化,金屬琴弦漸漸取代原本的腸線,弦數和琴的面積也因演出需要而增加,今日的班多拉琴共有63弦,音節完整且可以輕易轉調。
班多拉擷取豎琴和魯特琴的特長,聲音非常近似大鍵琴。但琴韻卻比大鍵琴更幽婉動聽。 班多拉這項樂器最大的轉變在於哥隆克人結合後,發展出許多特別的曲目。哥隆克人甚至設置學校來訓練班多拉琴師,而哥隆克人所建立的史詩傳唱甚至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
烏克蘭班多拉魔弦組合由伊麗娜.索多莫拉女士在1973年於烏克蘭利維夫市所成立的。
烏克蘭班多拉魔弦組合曾參加過許多國家內外的比賽。1990年該團多的烏克蘭機具指標性意義的Gromada國際音樂節的首獎,同年,因緣際會受邀參加世界醫學會議而加入致力保存發展烏克蘭文化組織Taras Shevchenko 「Pr-osvita」,因而取得到美國演出的機會。
該團經常在烏克蘭以及歐洲等地巡迴演出,2000年七月該團獲利維夫市政當局選中,為宗教造訪烏克蘭時獻唱演出,之後該團出訪匈牙利和克羅埃西亞。
2003年烏克蘭班多拉魔弦組合首度造訪法國,將這美妙的63弦烏克蘭傳統樂器帶到法國觀眾面前。
該團演出的曲目涵蓋了古典、現代、以及傳統烏克蘭的樂曲與歌曲。他們的傳統服飾保有鮮明的哥隆克與浪漫主義時代特色。
班多拉魔弦組合的樂師由如花似玉的少女組成,她們技藝精湛,歌聲甜美,身著鮮明的哥隆克浪漫主義時 期的傳統服飾,邊彈邊唱,演出曲目涵蓋了古典、現代、以及烏克蘭傳統歌謠,十分悅耳動聽,是一場難得一見的天籟美聲盛宴。
該團除了將演出傳統歌謠外,還將延長苦練多時的中國歌曲,雖然團員們中文發音,咬字並不那麼完美,但她們可都背唱下來。
指揮表示,歌聲優美、彈奏琴聲除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發自內心的感情。
此次巡演。烏克蘭班多拉魔弦美聲樂團將通過音樂充分表達她們對中國的喜愛之情。
更詳細方案請聯繫
客服專線:18826470210(微信同步)
客服QQ:2802675787
【資源】畢卡索藝術展
【資源】草間彌生/村上隆雙聯展
【資源】聖旨文化展
【資源】齊白石名畫真跡展
【資源】讓·米歇爾—法國當代表現主義藝術家
【資源】王者風範皇帝龍袍展
【資源】向大師致敬 為旗袍而生—凡匠天工非遺文化系列巡展
【資源】印象莫奈:時光映跡藝術展
【資源】國家地理經典影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