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導航板塊持續活躍 合眾思壯、星網宇達、北鬥星通漲停

2020-12-24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金融界網站8月4日訊 北鬥導航板塊持續活躍,合眾思壯、星網宇達、北鬥星通漲停,華測導航、泰豪科技等集體高開。

隨著北鬥三號建設全面收官,下一代北鬥的建設發展也提上日程。8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透露,2035年前我國將建成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而5G與北鬥的融合也有望催生出新興產業,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布會上,冉承其介紹說,10餘年來,北鬥三號攻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北鬥三號性能指標先進,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服務可用性優於99%,亞太地區性能更優。

在產業應用上,冉承其表示,北鬥基帶晶片28nm工藝晶片已經量產,22nm工藝晶片即將量產。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2020年有望超過4000億元。目前,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

當天,北鬥官方再發布5類服務的接口控制文件。至此,北鬥系統發布的接口控制文件已覆蓋全部7類服務。

關於下一代北鬥建設,冉承其介紹說,2035年前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軌增強等新興技術,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微PNT等新質能力,構建覆蓋天空地海、基準統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時空信息服務基礎設施。

相關焦點

  • 北鬥首秀黑科技!給珠峰量「身高」 北鬥概念股逆勢大漲
    據了解,此次珠峰測高,北鬥「首秀」國產「黑科技」。對於投資者而言,北鬥導航部分概念股自然一度漲停,那麼,未來這些北鬥概念股的走勢又將如何呢?重慶證券行業資深認為王立才告訴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若中國在六月份成功完成全球北鬥組網任務,相關個股掘金機會值得繼續關注。
  • 星網宇達擺烏龍:盈利「萬元」錯成「元」 網友:我割了損失誰賠
    3 月 26 日,北京星網宇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星網宇達002829)發布《2020 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告中該公司一月份盈利是900 萬元至1200 元。預告一出,就引來群嘲,有投資者稱1200元「還沒有我掙得多」,有人則質疑公司缺乏嚴謹「少了一個萬字天壤之別」,「…少個萬吧,嚴謹呢?」還有人調笑,「乾脆是900億/1200億好過啦。呵呵。」
  • 北京星網宇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北京星網宇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定位、導航、測姿、定向的技術開發和產品推廣。通過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形成了集科研、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良好格局,造就了一支技術過硬、作風優良、經驗豐富、敬業愛崗的專業隊伍。
  • 北鬥組網,星耀全球!產業鏈千億藍海待啟, A股這些小夥伴漲嗨了...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於7月31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現場響起熱烈掌聲。這是我國第一個,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個面向全球提供公開免費服務的航天信息系統,對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重大。
  • 【東興機械軍工】北鬥星通:北鬥導航全產業鏈龍頭
    北鬥星通從研發北鬥導航晶片起家,現擁有基礎產品、國防業務、汽車電子、行業應用及運營服務等四大業務板塊,下遊包括導航定位、指揮調度、精密測量、機械控制、目標監控、物聯網等,形成了北鬥晶片板卡、5G元器件和車聯網三足鼎力的北鬥全產業鏈龍頭。 北鬥產業鏈唯一獲大基金入股的晶片龍頭。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 這些相關股票可以了解
    據最新消息顯示,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項目圓滿完成,而且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對於一些投資者而言,北鬥導航相關股票自然也是會關注的。那麼,北鬥導航相關股票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星網宇達大幅拉升4.19% 股價創近2個月新高
    來源:金融界APP2020年6月1日金融界網站訊 今日09時55分,星網宇達出現異動,附加大幅拉升4.19%,創歷史新高(前復權價格)。最近一個月內,星網宇達共計登上龍虎榜0次,表明星網宇達股性不活躍。 公司主要從事 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為慣性技術開發及應用,主要開展慣性組合導航、慣性測量、慣性穩控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並為航空、航天、航海、電子、石油、測繪、交通及通訊等領域用戶提供全自主、高動態的位置、速度、姿態等信息的感知及穩定控制服務。
  • 漲停復盤|83股漲停,高位股開啟調整,新舊題材交替走強
    今日共83股漲停,53股封板未遂,封板率為61%;光啟技術7連板,博暉創新5連板,東莞控股4連板,北鬥星通5天4板。盤面上,收漲個股近1300隻,收跌個股近2500隻,次新、可降解塑料、汽車回收、深圳等板塊表現比較出色。創業板指回調,滬指在平盤線附近窄幅振蕩。指數面臨著7月中旬留下的壓力位,在沒有爆量突破的情況下通過震蕩方式消化。
  • 星網宇達:公司併購北京星網船電科技有限公司所涉及的以財務報告為...
    星網宇達:公司併購北京星網船電科技有限公司所涉及的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商譽減值測試項目資產評估報告 時間:2020年04月15日 20:26:03&nbsp中財網 原標題:星網宇達、慣性導航產品、衛星通信產品、無人駕駛系統、水下測繪系統、機器人、無人機、浮空器、充氣裝置等、地理信息遙感遙測系統、雷射設備(限在外埠從事生產活動);生產傾角傳感器、慣性測量單元、姿態方位組合導航系統;國內甚小口徑終端地球站通信業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有效期至2024年01月10日)。
  • 午評:三大股指早盤弱勢震蕩,軍工板塊逆勢活躍,酒類股遭遇重挫
    ,此前大漲的釀酒板塊遭遇重挫,食品飲料、醫藥股均走低,軍工板塊逆勢活躍。  盤面上看,此前持續大漲的釀酒板塊大幅回落,小酒企全線大跌,會稽山、古越龍山、金楓酒業等三大黃酒股均跌停,蘭州黃河、皇臺酒業、莫高股份、金種子酒、老白乾酒等三四線白酒股亦跌停;食品飲料、醫療保健、紡織服裝、汽車、軟體等板塊均走弱;軍工板塊逆勢活躍,藍黛科技、航天彩虹、星網宇達、中天火箭、西部材料等漲逾10股漲停。燃氣、航運、銀行等板塊亦走強。
  • 北鬥星通正式發布新一代22nm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
    摘要 【北鬥星通正式發布新一代22nm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11月23日,在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北京北鬥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最新一代全系統全頻釐米級高精度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晶片「和芯星雲Nebulas Ⅳ」。
  • 北鬥星通發布新一代22nm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
    11月23日,在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北京北鬥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最新一代全系統全頻釐米級高精度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晶片「和芯星雲Nebulas Ⅳ」。
  • 【調研快報】星網宇達接待嘉怡財富投資等37家機構調研
    調研主要內容一、介紹了公司概況 公司的主要業務有三大板塊,第一塊是衛星通信業務,第二塊是慣性導航業務,第三塊是智能無人系統,具體情況如下: 1、公司的衛星通信業務主要是移動載體上的地面終端通信設備,行業內的叫法是動中通天線設備。
  • 北鬥星通一舉虧掉十年血汗錢,中國導航巨頭「跌落神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開車出行、步行旅遊等等都離不開導航系統,但是各級各類導航系統層出不窮,不過我們目前最常用的還是GPS。緊隨GPS 之後就是我國自有的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如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攻克技術難題,實現全球覆蓋。
  • 三大遊資豪擲重金狂拉,8天7板的北鬥星通這是要成「妖」?
    記者 龍力8月7日,北鬥星通(002151.SZ)再度漲停,成功實現8天7板,股價暴漲97%。北鬥星通本輪股價暴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公司同時兼具軍工、北鬥、晶片等多個當前市場最熱門的題材概念。公司基礎板塊的主要業務都涉及軍民融合,控股子公司和芯星通主要有導航型、高精度和特種三條業務線,其中的特種是指軍工市場,約佔20%。
  • 星網宇達2019年淨利最高預降48.68% 收購星網船電形成的商譽減值...
    近日,星網宇達發布2019年度業績預告,截止報告期末,星網宇達預計2019年度營業收入預計為3.9億元~4.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06%~0.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為950萬元~12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8.68%~35.18%。
  • 北鬥星通15名股東套現14億 分紅僅是募資的6%誰在偷笑?
    來源:投資者網《投資者網》謝瑩潔北京北鬥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鬥星通」,002151.SZ)實控人周儒欣曾為公司畫下這樣的藍圖:「北鬥星通未來形成一個大體量的汽車電子板塊,以及若干隱形軍。預計到2020年整個公司營收達到100億。」
  • 星網宇達主力資金持續淨流入,3日共淨流入2876.62萬元
    星網宇達(002829)11月25日DDE大單資金(主力資金)淨流入618.81萬元,兩市排名376/4081。近3日星網宇達主力資金持續流入,3日共淨流入2876.62萬元。
  • 星網宇達:2020年半年度淨利潤約3065萬元,同比增加1689.80%
    星網宇達:2020年半年度淨利潤約3065萬元,同比增加1689.80%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7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