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離開家鄉,再次回家時卻已經是五十年後,寫下一首詩流傳千古

2021-01-12 論今朔古

對於如今我們在外奮鬥的遊子,一年最高興的時間莫過於過年與家人團聚,家成了我們最幸福的港灣,然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遊子,從小離家,直到耄耋之年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外50個年頭,這與我們一年或者幾年可以回一次家的遊子來說真的太幸福了。

小編在前幾篇文章中也提到過這位遊子,他字季真,名賀知章,李白因為與他有著共同話題結成了忘年之交,而他也是唐朝詩歌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賀知章從小就是個三好學生,學習方面那可是聞名與十裡八鄉的大才子,武則天執政期間,以高分考中了狀元,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

在鄉親們的歡送聲中,這位年輕人背著包袱去往京城上班了,剛開始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後來唐玄宗繼位後又不斷的調整部門,最終成為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大家都給他起了一個「賀監」的稱號。

賀知章閒暇之餘也會與一些風流雅士吟詩作詞,與他的小老鄉張若虛、張旭、包融被稱為「吳中四士」,除此之外因為平時喜歡喝兩杯,喝了以後喜歡作詩,又被稱為「飲中八仙」,這還沒有結束,不知道誰又將他拉入了一個「仙宗十友」的隊伍裡,這個隊伍中不乏李白,孟浩然等一些大詩人,看來我們這位「賀監」在江湖上名氣挺旺盛的。

賀知章就這樣在長安城中定居了下來,作為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詩人,其詩作對唐詩的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導引作用,對盛唐詩歌創作實踐也具有示範意義,並對盛唐詩歌的繁榮產生了「一花引來萬花開」的巨大效應,為唐詩的發展與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的詩歌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從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詩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反映和表現 了社會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即人情人性,寫出了人類所共 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種情感,比如我們熟知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隨著年紀的不斷增長,我們這位大詩人漸漸的多愁善感起來,想著自己離開紹興老家已經50年了,卻從沒有回去過,於是便有了想回家看看的心思,這時他以是年過半百的老翁了,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自己的家人後,他的子女聽說自己年邁的老爹要回家,集體反對,他便又去找他的忘年交李白,李白卻說「你一把老骨頭,別瞎折騰了,走一起去喝酒」,而唐玄宗和太子李亨都極力挽留,可是誰也擋不住賀知章回家的心。

元寶三年賀知章背著行囊,拄著拐杖,在眾人的送別下,踏上了回家的路,此情此景與五十年前他離開家鄉的時候何其相似,到了家鄉,早已物是人非,賀知章有感而發,於是便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詩句《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也就在這首詩寫後不久,他便離開了人世間,當他死亡的消息傳到他的親朋好友耳中後,無不為他嘆息,後來唐肅宗以侍讀之歸,追贈禮部尚書。

小編語錄:賀知章的一生是不幸的,也可以說是幸運的,其實他明知家鄉已經沒有親朋好友,卻毅然回鄉去看看,從這一點不難看出作為在外漂泊的遊子,心裡始終放不下的還是自己的老地方,就像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相關焦點

  • 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這首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中最後一句更是流傳至今千古傳唱的佳句。如今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但卻鮮為人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就是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的一首詩。慈禧雖然慈禧遺臭萬年,但是慈禧曾經做過一首詩,老人們經常掛在嘴邊,其中最後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據慈禧的後人葉赫那拉·根正在《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中講過一件小事,頗能體現這個政治強人柔軟的一面。
  •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27杜牧曾經在揚州有過一段風流歲月,認識了一位13歲的妙齡少女,兩個人一見鍾情,可是杜牧是浪子,天涯漂泊,在揚州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要離開。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中國第一位女詩人思念家鄉寫下一首詩,家是離開又瘋狂想念的地方
    家是什麼,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家是我們年輕時瘋狂想逃離,離開後又瘋狂想念的地方。家是我們一生都會魂牽夢繞的地方。正是對家鄉的這份思念,中國詩歌史上便有了長盛不衰的思鄉詩,杜甫思鄉時寫下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王安石思鄉寫下「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之問也有「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名句。思鄉的詩歌太多 ,難以細數。但思鄉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作者都是男性。
  • 唐代詩人之所以流行,是因為有一首詩和兩行詩千古流傳開來
    古人推崇張繼詩,特別是《楓橋夜泊》詩,使張繼出名。歌手的歌《濤聲依舊》使這首詩更受歡迎。這首詩讀得沒完沒了,讀後讓人感到輕鬆愉快。由於這首詩的流傳,蘇州寒山寺已成為許多遊客的旅遊勝地,一些客人在半夜特別注意鐘聲的聲音,在張繼詩中體驗夢幻般的美妙心情。其中有日本遊客,他們都來自這首詩。
  • 唐伯虎最著名的一首題畫詩,頭兩句平平無奇,後兩句卻流傳千古
    據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登上皇位那天早晨,突然聽到了嘹亮的雞鳴聲,百官以為祥瑞,朱元璋也很高興,於是當即寫下了一首《詠雞鳴》的詩作,當他寫下前兩句的時候,群臣忍不住笑出了聲,但是後兩句一出,卻令眾人盡皆嘆服,詩曰: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封疆大吏過年沒能趕回家,寫了首流傳千古的詩,最後還是客死異鄉
    詩歌也一樣,好的詩,都是悲劇,團圓的除夕不能回家過年,使得許多詩人悲從中來,並寫下了許多傳誦千古的佳作。中唐詩人戴叔倫也是一位經常在外漂泊的遊子。戴叔倫的父親是一位隱士,雖有才學,卻終身不仕,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戴叔倫受到父親的影響,身上也有一股隱逸之氣,若不遭變故,戴叔倫恐怕也會隱逸一生。公元756年,為了躲避永王之亂,戴叔倫與家族一起遷徙到了江西鄱陽附近定居。
  • 古代以「冰心玉壺」入詩的詩人很多,為什麼只有王昌齡流傳千古?
    「七絕聖手」王昌齡,不但在邊塞詩上難逢對手,而且在送別詩、宮怨詩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首《芙蓉樓送辛漸》,千古流傳,一個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人人稱頌。但是,你真的讀懂這個千古名句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一流傳千古、人人稱頌的千古名句。
  • 杜甫看著兒子挨餓卻無能為力,心酸又無助,寫下一詩堪稱千古悲情
    導讀:杜甫看著兒子挨餓卻無能為力,心酸又無助,寫下一詩堪稱千古悲情。 杜甫的少年時光過得很幸福,爺爺是著名的詩人杜審言,而父親杜閒有在朝為官,曾任朝議大夫、兗州司馬。
  • 《詩經》中一首千古流傳的詩,乃千古第一首把女人比作花的詩!
    《詩經》是我國偉大的一部先秦時代的詩集,它的內容歌頌著當時的風土人情,歌詠著當時人們辛勤的勞作,歌頌當時民風的和諧,淳樸,其中一首詩《桃夭》,千百年來已經成為了千古名詩,它優美的內涵,辭藻,以及描繪的情景,給了人們美的享受。
  • 蘇軾納歌姬為妾,為表白愛意寫下一首表白詩,成為經典流傳至今
    蘇軾納歌姬為妾,為表白愛意寫下一首表白詩,成為經典流傳至今大文豪蘇軾的一生中,有三位很重要的女人,蘇軾並不想只把她們放在自己的回憶裡,而是充斥在那美輪美奐的詩詞中。那一年,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貶到杭州,某天,他與幾位文友相約同遊西湖,中午吃飯時叫來王朝雲所在的歌舞班助興。在數位舞女當中,蘇軾立馬發現了與眾不同的王朝雲,她雖混跡於煙塵之中,卻獨具一種清新潔雅的氣質。
  • 陸遊因唐婉去世,作一首詩流傳千古,而他卻為唐婉終身未娶!
    後人讀詩,讀文字的美,讀意境的深,唯獨不能完全讀出作詩人的傷。陸遊是南宋史學家、文學家,生於北宋滅亡時期。他是尚書右丞陸佃之孫,深受家族影響,十二歲就能作詩,一生筆耕不輟,且作品中具有忠君愛國的情懷。年少時,參加科考,卻因秦檜的孫子名次在他之下,開罪秦檜,之後在仕途屢屢受挫。直到秦檜去世,陸遊才有機會調回京師為官。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看見地面上冒出來麥苗,他會歡樂的像個孩童;沒了玉盤珍饈,一盤「東坡肉」就足以令他大飽口福;離開高高在上的廟堂,他能夠把一整個江湖變為自己的書房。
  • 賀知章最著名的一首詩,28字寫出他告老還鄉的無奈感慨,都是淚!
    這首詩也成功被選進了《唐詩三百首》中!對楊萬裡這首《新柳》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小編上一期的文章:楊萬裡很經典的一首詩,28字寫出水柳相映的美景,第一句就不凡!楊萬裡寫這首《新柳》時,是他免官後回到農村故裡後所作。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這一首詩同樣跟農村故裡有關!那麼這位詩人是哪位呢?他雖沒有練成詩仙李白那般的仙兒,但也最終修成了「狂」!
  • 他是人品最差的詩人,卻在回鄉時寫了首詩,成為無人不知的名句
    每年到年底時,無論身在何處,總要想方設法回家,只要能夠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一年中所有的不順心與不愉快都顯得不重要了。所以每逢回家之時,我們的心中總是充滿了激動,如果讓你用一句詩來形容自己,馬上要回家時的那種心情,你會選擇哪句呢?一時之間是不是竟然不知如何選擇,所以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首詩,它能夠很好的表現出很多在外的人們將要回家時的心情。
  • 唐朝詩人失意時寫了一首隨感詩,流傳至今成經典,還被納入教科書
    唐朝時期,出了很多的詩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等等,一首首經久不衰的詩作,一直相傳至今,經典的詩還被收錄到教科書上,我們經常看到小小的孩童從小就要求背誦古詩,用稚嫩的聲音背出很多的古詩,讓人為之讚嘆,家裡來了客人,會讓孩子現場背誦一首,得到誇讚,父母好不得意。古詩詞是中華歷史文化中的瑰寶,絢麗而燦爛,經久永傳。
  • 李清照南渡之時,寫下一首狂詩,全文沒一個髒字,卻是在罵人
    她的創作內容也因生活時期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比如前期主要描寫閨閣生活和自然風景,表露出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後期經歷變故便著重於感懷家鄉和思念故人,抒發自己孤獨惆悵的哀愁之情。而這樣一位溫柔婉約的女子,也寫過一首抒發悲憤的詩。
  • 孟郊的一首詩,雖然只有4句,卻派生出兩個成語,成為千古名句
    孟郊的一首詩,雖然只有4句,卻派生出兩個成語,成為千古名句孟郊,唐朝著名的詩人。湖州武康人,也就是現今的浙江德清人。他父親是一個小縣尉,沒有多大收入,因此家境比較貧寒。孟郊從小性格孤僻,怕和人來往,用現在的話說,有點自閉症。他在青年時期,父母為了鍛鍊他,把他送到了河南嵩山。
  • 《遊子吟》的作者另一首佳作,不僅詩流傳千古,還衍生兩大成語
    唐代的詩人更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整個大唐盛世人才濟濟,湧現出一批批著名的詩人,例如李白、杜甫、王勃等人,他們的詩作時至今日仍然堪稱經典。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千古名作:《登科後》,這是唐朝詩人孟郊所作,孟郊被世人稱為「詩囚」,不過在他的所有詩作中,最廣為流傳的還是那首《遊子吟》,《登科後》並不是他的代表作,那它到底妙在哪裡呢?
  • 《唐詩三百首》裡最矛盾的一首詩,上下文矛盾,卻千古流傳!
    《唐詩三百首》是家喻戶曉的詩歌啟蒙讀物,各種類型的詩歌佳作都有,但是有一首詩卻很奇怪,它的上下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看起來是矛盾的,但是由於它的感情真摯,因而千古流傳。我們一起看看這首《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