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最著名的一首題畫詩,頭兩句平平無奇,後兩句卻流傳千古

2020-12-24 詩詞曲精品齋

據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登上皇位那天早晨,突然聽到了嘹亮的雞鳴聲,百官以為祥瑞,朱元璋也很高興,於是當即寫下了一首《詠雞鳴》的詩作,當他寫下前兩句的時候,群臣忍不住笑出了聲,但是後兩句一出,卻令眾人盡皆嘆服,詩曰: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來,掃退殘星與曉月。

這首詩,前兩句的確猶如笑話,令人讀罷不禁莞爾,但後兩句一出,卻霸氣盡顯,一種辭舊迎新、掃清天下的氣概,著實令人嘆服。朱元璋的這首雞鳴詩,也因此流傳千古,深受後人喜愛。

其實除了朱元璋之外,明朝還有一位知名度極高的人物,曾經寫下過一首題畫詩《畫雞》,也非常著名,這人便是明代才子唐寅,或者我更加熟悉的名字唐伯虎。

畫雞明·唐寅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首二句,「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是寫公雞的樣貌、動作、神態,公雞頭上有鮮紅的雞冠,猶如一頂天然的帽子,它一身雪白,雄赳赳氣昂昂地迎面走來,當真是神氣之極,且活靈活現。

詩人從公雞頭上的紅冠寫起,著重展現雄雞的自然美,所以詩人才會說,這頂紅冠是不用裁的,之後又寫這隻公雞的白色羽毛,從局部到整體,以白色映襯紅色,都是鮮豔的色彩,對比強烈,展現了公雞的雄壯。

後兩句是一語雙關,比公雞本身神貌還要雄壯的,是它的品格,「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公雞一打鳴,意味著新的一天到來,千家萬戶都要打開門,去勞作、去生活。妙在詩人語言的形象,詩人說公雞不敢隨意啼叫,是為了突出下文中一叫千門萬戶開的效果。詩人利用雙關的句意,更加樹立了雄雞高偉的形象,表現了公雞的威嚴和品德。

唐伯虎的這首題畫詩,可以說不僅僅是在寫公雞了,而是借公雞比喻人的品格,將公雞這種家禽的氣質和報曉的特點結合起來,突出了為人奉獻、高潔響亮的精神,詩人託物言志,暗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而且,語言簡單易懂,讀幾遍便能背誦,難怪這首詩,能被選入小學課本中了。

相關焦點

  • 白居易感慨「老了」,劉禹錫送了他一首詩,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白居易向好友劉禹錫感慨「老了,年紀大了」,劉禹錫回了一首詩,熱情地安慰了好朋友,詩的最後兩句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詩題為「酬樂天詠老見示」,意思就是這是酬答白居易的詠老詩。眾所周知,白居易和劉禹錫是好友,晚年時,兩人都生活在洛陽,一直都保持著交往。劉禹錫70終老,白居易74歲終老,在唐代詩人中,兩人算是比較高齡的。
  • 詩人苦思三年寫出兩句詩少為人知,隨手寫的小注卻流傳千古
    文學史上,唐代著名詩人賈島與孟郊齊名,二人以「苦吟」著稱,「郊寒島瘦」是二人詩作的風格特點。大文學家韓愈對二人有高度評價,其中一首詩《贈賈島》,對賈島的詩歌成就做了充分肯定,詩曰: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閒。
  • 最富詩意的題畫詩,最後一句很精彩,一個字就讓畫面動了起來
    詩人寫了一首詩,就有書法家題寫;也會有繪畫家根據這首古詩的意境,畫上一幅畫。而有的畫家則是先有了一幅畫,再根據畫中的景色題上一首詩。這樣就形成了古典詩詞當中一個很重要的門類,叫做題畫詩。一直以來覺得最精彩的題畫詩歌應該是王維的《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一首古詩雖然只有20個字,但卻有無窮盡的意味,也更像是一個謎語。
  • 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
    而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所介紹的這首詞,是來自「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首詞,這首詞被譽為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辛棄疾)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 李白最神乎其技的一首詩,前兩句平淡無奇,後兩句驚世駭俗
    李白有三種神奇:奇人,奇事,奇詩。首先稱呼他是奇人恐怕無人反對吧?
  • 大唐最「笨」的詩人,三年憋出兩句詩,卻成為千古名句
    答:因為賈島有一句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兩句詩,花了三年的時間寫成。這確實是一個很「笨」的詩人,可是,就是這三年憋出的兩句詩,卻成為經典名句,後世流傳。「兩句三年得」出自賈島的《題詩後》,是賈島題在《送無可上人》這首詩的後面。
  •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渾然天成,最後兩句更是妙絕古今
    個人認為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因為生活貧苦所迫,希望改善生活,孟浩然晚年過得很苦,杜甫有詩寫道:「吾憐孟浩然,裋褐即長夜」,寒冷的冬夜,靠的是粗布短衣禦寒,甚至連被子都沒有。其二是因為生命的失落感,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儒家講究」學而優則仕「,四十歲時,孟浩然或許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暫,他已不再年輕,卻沒有建立一番功業,甚至感到一事無成。
  • 蘇東坡最豪氣、最狂、最有江湖地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膾炙人口
    說起最豪氣、最狂的詩人,蘇東坡也算一個,因為他也有很多千古名句,譬如:「大江東去,浪淘盡。」譬如:「我性不飲只解醉,正如春風弄群卉。」譬如:「無多酌我君須聽,醉後飆狂膽滿軀。」再譬蘇東坡一句:「孤村野店亦何有,欲發狂言須鬥酒。」再譬如:「飲中真味老更濃,醉裡狂言醒可怕。」
  • 《唐詩三百首》裡最矛盾的一首詩,上下文矛盾,卻千古流傳!
    《唐詩三百首》是家喻戶曉的詩歌啟蒙讀物,各種類型的詩歌佳作都有,但是有一首詩卻很奇怪,它的上下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看起來是矛盾的,但是由於它的感情真摯,因而千古流傳。我們一起看看這首《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歷史中「最懶」的詩人,一生就寫兩句詩,詩句卻人人會背
    古詩 在詩詞著作名家中,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及詩鬼李賀等人物,他們的詩各有特色,>如接下來此人只寫半首詩,卻寫出朗朗上口、能千古流傳的,則僅此一位,此人便是北宋的蘇麟。
  • 李白最有「懸念」的一首詩,豪放又不失委婉,其中兩句最是著名
    李白的詩向來都是飄逸大氣,疏放灑脫,充分見證著他本人的性格。比如在眾多的送別詩中,李白更是以迥異的風格讓作品脫穎而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等,這些名句確實寫出了與眾不同的韻味。
  • 賈島最著名的一首送別詩,頷聯成千古佳句,被許多詩詞大家引用
    賈島在未中進士前,曾經在長安混跡,結識了一位隱居不仕的吳處士(處士是古代對有德行但隱居不願做官者的尊稱),兩人關係甚篤,後來,這位吳處士離開了長安,乘船到東南福建一帶,賈島非常思念他,曾為他寫下了兩首詩,下面這首《憶江上吳處士》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
  • 十首題畫詩:題畫詩得之不易,欲工尤難,貴在詩傳畫外意
    詩中九個「一」巧妙嵌入其中,將詩與圖的意境表現得分毫不差,前兩句近乎白描,後兩句卻有著無窮意味,賞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聯想開去,已是「虛實相映」了。3、《題畫》沈周 〔明代〕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陽猶在小橋西。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古詩詞中經常出現詠物題材的作品,一首優秀的詠物詩不僅形神兼似,而且還要善於運用烘託和反襯的手法。不過這還不夠,詠物詩其實最忌諱純粹賦物,所以只有託物寓意,才能打動讀者。比如唐代的張九齡曾經寫過一首《歸燕詩》,其中兩句「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當時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又不被唐玄宗信任,心灰意冷時賦詩明志。李林甫讀到這首詩也知其必退,心中的猜忌和恚怒也稍解,於是就不在加害於他。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 唐詩中很絕妙的一首詩,不僅詩成千古名作,還出了2個成語
    唐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高峰,也是我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唐詩風格各異,題材廣泛,展示了唐代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唐代詩歌浩如煙海,唐代詩人群星璀璨。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更是創作出了一首首千古名作,成為無數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科後》,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所創作的一首千古名作。
  • 作為苦吟派的代表,賈島最廣為流傳的兩句詩,你一定曾聽過
    賈島早年曾出家為僧,後受教於韓愈,尤愛斟酌詩句,精益求精,成為苦吟派的代表人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作為賈島最廣為流傳的兩句詩,冠絕中外,風華四海,人盡皆知,你一定曾聽過。唐代——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 唐伯虎「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後面還有兩句,更霸氣
    而4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寅。 在一個新年,他甚至寫下了這樣一首小詩: 《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 歲暮天寒無一事,竹堂寺裡看梅花。
  • 李紳最經典的兩首詩,千古流傳,從未間斷
    下面欣賞李紳最經典的兩首詩,千古流傳,從未間斷。白居易對李紳就很欣賞,他曾在給元稹的一首詩中說,「笑勸迂辛酒,閒吟短李詩」。因為李紳身材矮小,所以白居易就詼諧稱呼他短李。李紳走後,呂溫對弟弟以及舉薦人齊煦說:「這個年輕人很不一般,將來能做宰相。」後來李紳果然成為一任勤政愛民的宰相,他的《憫農》詩也流傳了千古。
  • 孟郊的一首詩,雖然只有4句,卻派生出兩個成語,成為千古名句
    孟郊的一首詩,雖然只有4句,卻派生出兩個成語,成為千古名句孟郊,唐朝著名的詩人。湖州武康人,也就是現今的浙江德清人。他父親是一個小縣尉,沒有多大收入,因此家境比較貧寒。孟郊從小性格孤僻,怕和人來往,用現在的話說,有點自閉症。他在青年時期,父母為了鍛鍊他,把他送到了河南嵩山。
  • 他生平不詳,卻因為一首詩而留下名字,結尾兩句更是千古名句
    關於唐珙的記錄很少,生平僅略見於元詩選補遺小傳中,相傳他在鄉裡以詩知名,但所作傳世不多。唐珙的父親唐珏是南宋義士,曾於元僧盜掘南宋皇陵之時,偷拾諸帝遺骨並重新安葬,使得免受元僧褻瀆,直至朱元璋方重修宋陵安葬。雖是元代人,唐珙也應受其父教,知俠義,亦可謂南宋遺民。他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因為一個美麗的誤會:他的詩被收入到全唐詩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