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苦吟派的代表,賈島最廣為流傳的兩句詩,你一定曾聽過

2020-12-24 花重拾

賈島,字浪仙,唐代詩人,自號「碣石山人」。賈島早年曾出家為僧,後受教於韓愈,尤愛斟酌詩句,精益求精,成為苦吟派的代表人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作為賈島最廣為流傳的兩句詩,冠絕中外,風華四海,人盡皆知,你一定曾聽過。

唐代——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詩文鑑賞: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我用三年時間得來了兩句詩,一讀起來不禁兩淚潸然。作為苦吟派的代表人物,單從賈島「僧敲月下門」詩句的斟酌由來便可窺知他將那種錘字鍊句,精益求精的作詩風派發揚到了極致。詩人在此處運用了誇張的寫實手法,比喻佳句的得來不易,甚為珍惜。作為苦吟派的代表,這也是賈島最廣為流傳的兩句詩,風華四海,人盡皆知。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與我相知的好友如果不欣賞這兩句詩,我便歸隱故山,長睡不起了。賈島作為苦吟派詩人,作詩千錘百鍊,煞費苦心,內心追求完美境界,這也是詩人視藝術為生命的真實寫照。不同於一般的詩人創作,苦吟派將造字遣句發揮到了極致,這已經不單單是一種寫作風尚,更像是詩人內心追求極致完美的心境所在。

圖片源自網絡,文章觀點為作者原創

相關焦點

  • 姚賈:苦吟派詩風是怎樣的,代表人物都有哪些?
    他提攜的詩人孟郊和賈島,形成了一個苦吟派,在百花爭豔的唐代詩苑中,有得一席之地,並流傳到五代十國。(一)韓愈是苦吟派的奠基人苦吟派詩人的開創者孟郊和賈島都是韓愈著力推出來的。孟郊四十二歲時首次進京參加進士考試名落孫山,留下詩歌《落第》,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偶然結識了當時的文壇領袖韓愈。
  • 大唐最「笨」的詩人,三年憋出兩句詩,卻成為千古名句
    網上曾有的這樣一句問答:史上最笨的詩人是誰?答:賈島。問:為什麼?答:因為賈島有一句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兩句詩,花了三年的時間寫成。這確實是一個很「笨」的詩人,可是,就是這三年憋出的兩句詩,卻成為經典名句,後世流傳。「兩句三年得」出自賈島的《題詩後》,是賈島題在《送無可上人》這首詩的後面。讓賈島費盡心思寫作的《送無可上人》有什麼高妙之處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
  • 詩人苦思三年寫出兩句詩少為人知,隨手寫的小注卻流傳千古
    文學史上,唐代著名詩人賈島與孟郊齊名,二人以「苦吟」著稱,「郊寒島瘦」是二人詩作的風格特點。大文學家韓愈對二人有高度評價,其中一首詩《贈賈島》,對賈島的詩歌成就做了充分肯定,詩曰: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閒。
  • 孟郊與賈島:以生命為詩,為詩殉難的難兄難弟
    孟郊和賈島都是以生命為詩的詩人。「如何不自閒,心與身為仇」,孟郊的《夜感自遣》、賈島的《題詩後》,可以組合為苦吟的二重唱。「郊寒島瘦」,他們懷著對於詩的宗教般的虔誠與嚴肅認真至極的創作態度,名標青史,可以說是為詩殉難的難兄難弟。
  • 賈島最著名的一首送別詩,頷聯成千古佳句,被許多詩詞大家引用
    賈島被後世稱為「詩奴」,是苦吟詩派的代表性人物,他幾乎一生窮困潦倒,其詩多寫荒涼孤寂之情景,尤其擅長五律,重視鍊字造句,與孟郊齊名,後人將他兩人合稱為「郊寒島瘦」。賈島在未中進士前,曾經在長安混跡,結識了一位隱居不仕的吳處士(處士是古代對有德行但隱居不願做官者的尊稱),兩人關係甚篤,後來,這位吳處士離開了長安,乘船到東南福建一帶,賈島非常思念他,曾為他寫下了兩首詩,下面這首《憶江上吳處士》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
  •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詩奴」賈島告訴你,好詩是怎樣煉成的
    因為寫詩,把自己感動哭了的人,古往今來,唯賈島一人。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歷經三年遣詞斟句,才作成兩句詩。每次吟誦,都忍不住熱淚盈眶。懂我的人如果不欣賞這兩句詩,那我只好再次回到山中,和著瑟瑟秋風入眠。不是人人都有李白的才思,可以輕鬆做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 吟清雪月孤:詩之賈島與賈島之詩
    在賈島存世詩歌裡,除了部分篇什,剩餘的就是擬古與投贈送寄之作。這是說,詩在賈島這裡,是作為了社交的禮物,是作為了照見心跡的明鏡。他在寄給友人王參的詩中寫道「客思先覺秋,蟲聲苦知暝,霜松積舊翠,露月團如鏡」(《答王參》),在酬謝友人姚合的詩裡寫道「柴門掩寒雨,蟲響出秋蔬。枯槁彰清鏡,孱愚友道書」(《酬姚少府》),這寫的都是自己作詩時的「風景」,寫的是自己作詩時的感慨。
  • 賈島短短20字寫透俠客「亮劍」精神,最後兩句更是豪氣沖天
    韓愈聽後非常感動,覺得賈島真是認真做學問之人,並認為「敲」字比「推」字好,能更加細緻體現詩人對朋友的禮貌,也符合夜晚場景。賈島聽後連連贊同。從此,「推敲」一詞便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覆琢磨,反覆斟酌。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賈島是很注重造詞遣句的,說自己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 賈島:我吟起詩來,自己都害怕
    作者:張建楠我是賈島,字閬仙,有時也叫浪仙,名字是不是很飄逸,浪漫的要死,羨慕吧。沒辦法爹媽起得好。我是苦吟派詩人,我和老大哥孟郊一起為苦吟詩人代言。詩界江湖稱前輩孟郊為「詩囚」,而我被冠以「詩奴」的綽號。所以,我人送外號「詩奴」賈島,嚇不嚇人!
  • 韓愈、孟郊、賈島,因為詩歌內在的聯繫而形成了深厚的私交
    而表露志趣最佳的文體就是「詩」,所以詩人之間的情誼往往比較深厚。李白、杜甫如此,韓愈與孟郊、賈島也是如此。 苦吟派和韓孟詩派,詩歌之中的審美情趣有共通之處 同一時代的各種「詩派」都不是孤立的,他們之間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內在裡創作風格有相近之處
  •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丨那些歷史上著名的苦吟故事
    唐代詩人盧延讓《苦吟詩》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裴說《洛中作》說「莫怪苦吟遲,詩成鬢亦絲」。賈島《題詩後》說:「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其實詩人為了讓自己的詩文生動傳神,經常會對詩文中的某些詞語和語句反覆斟酌。這方面,偉大的詩聖杜甫是苦吟派的老祖師。杜甫說自己「新詩改罷自長吟」(《解悶》)。又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唐朝這位詩人有點笨,兩句詩愣是寫了三年,還被世人捧了上千年
    不得不說,他真是大唐「最笨的」詩人,兩句詩愣是寫了三年,還被世人捧了上千年,中國人的骨子裡面,都藏著一位詩人,這在大唐尤甚。詩仙——李太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魔——白居易等等,這些名字燭照後人幾千年,讓人們記住了他們的風骨氣節、胸懷才華。
  • 賈島原本一個和尚,為了追求「詩與遠方」還俗,最後混得客死異鄉
    總之,這些朗朗上口的詩句都是出自於賈島之手。從他流傳的這些詩句中我們就已經能窺測此人的性格和人生了。賈島出生的時候,唐朝另一位大詩人韓愈11歲,也就是說韓愈比賈島年長11歲。賈島的出身並不好,出身清貧,門第寒微,家裡往上數多少代都沒有當官的,更讓人受不了的是,十歲那年,父母還雙亡了,他成了一個孤兒。那怎麼辦?只好去寺廟出家當了和尚。號無本。
  • 「詩詞鑑賞」那些年的苦吟詩人,個個語不驚人死不休!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批苦吟詩人,他們的創作態度更是一絲不苟、如痴如醉。杜甫有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杜荀鶴也有「生應無輟日,死是不吟時」到死方止的創作激情,賈島曾有「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詩句,形象地說明了詩人苦吟鍊字之艱辛,苦吟詩人還有韓愈、姚合、孟郊、李賀等等。
  • 沒有工匠精神,那是寫不出好詩來的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杜甫的詩可傳世的有一千多首,而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名詩名句的大概只有四十多,我們今天看到的杜甫的詩只剩下一千多首,比較有名的詩是只有幾十首。這還是比較多的,大多數詩人,能夠有名詩名句的大概只有一兩首,甚至一首都沒有。
  • 賈島又來推敲了!這一千古名句,用「生」還是「吹」更好?
    作為苦吟詩人,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推)月下門」名傳千古,其推敲的故事也已人所共知。賈島以苦吟為創作旨趣,留下的名句不少,但名篇卻是不多,《尋隱者不遇》是一篇,今天分享的《憶江上吳處士》也是其佳作之一。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赤裸裸地追捧楊貴妃-開篇兩句被人廣為傳頌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赤裸裸地追捧楊貴妃-開篇兩句被人廣為傳頌 朋友們大家好,中國有非常多優秀的詩詞,如果要說到最鼎盛的時期應該就屬於唐朝的詩了,一直到現在都還在被人們歌唱流傳,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興趣樂趣,讓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去感受過去的那份或灑脫、或悲痛。
  • 詩神、詩仙、詩聖、詩王、詩佛、詩狂等全了,不看不藏實在可惜!
    詩王或詩魔:白居易。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在全唐詩人中,白居易寫了3000多首詩,不論數量還是質量,均屬上乘。同時,白居易寫詩寫得很辛苦,很認真。寫完後,他有一個習慣,一定要讀給老百姓聽,自己邊聽邊改,以至於到了口舌生瘡、胼手胝足的地步。正如他在詩中所寫:「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於是,後就把這頂桂冠扣在了他的頭上。詩佛:王維。山水田園派的大詩人,進士。
  • 唐朝詩人有點笨,兩行詩愣是寫了三年,也被世人讚譽了幾千年
    不得不說,他真的是大唐「最笨的」的詩人,他三年寫了兩首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稱道,在中國人的骨頭裡有一個詩人,尤其是大唐。石縣-李太白、詩聖-杜甫、Shigui-李賀、詩魔-白居易等,這些名字被後人使用了幾千年,使人們記住了他們的道德操守和思想才華。
  • 唐代最「笨」的詩人,兩次「車禍」,因禍得福寫下兩個千古名句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充」是唐代詩人賈島的名句。琢磨了三年,寫出了兩句詩,一讀出來的時候,眼流就禁不住地流了下來。賈島寫詩,字斟句酌,寫詩就如同他的生命。因為這兩句詩,賈島被網友戲稱為「唐代最『笨』的詩人」。少有人知的是,這位最「笨」的詩人賈島,出過兩次車禍,卻「因禍得福」寫下兩句千古名句,一時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