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秋水,三尺青峰,指點刺客與俠士的分野,談笑神仙與妖魔的世界;瓣香俠骨,剎那芳華,行走在死亡與輝煌的邊緣,張揚出劍膽與琴心的浪漫。劍在中國的冷兵器時代被尊為「百兵之皇」,無論文人墨客還是江湖遊俠都對它有執著的熱情。
創世以來,在洪荒激流般崩騰不息的上古時代中,點點星辰構成了遙遠的數不清的疑問,比如:水火二神為何爭鬥不息;比如女媧與伏羲錯綜複雜的關係;比如,第一把劍歸屬於人,亦或是神?充溢著天地靈氣的古劍是天神舍下的禮物,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人定勝天的理論並非隨著科技發展而產生的,在神隱時代之前,有一個叫做襄垣的年輕人,為了人類能夠從神手中主宰人間的美好夢想,以身殉爐,用自己的三魂七魄成就了世上第一柄「劍」,即始祖劍·斷生,作為兄長的蚩尤以此劍傷及伏羲身體,神血落在了那片充滿濁氣的土地上,經由變故,將蚩尤以及其族人化為魔神,而始祖劍為伏羲所奪,沉寂千年。
另一種說法是,黃帝率領的人族無法與蚩尤為首的魔族抗衡,女媧不忍魔族滅世,故以補天石碎片結合地心奇石淬鍊出了軒轅劍,黃帝藉此斬妖除魔,無往不勝。
無論是人定勝天的桀驁不羈還是神之恩惠的莊嚴厚重,無可否認的是,古劍承載了靈魂,記憶甚至情感。幹將莫邪之劍,賦予劍的生命,亦得之,必先流血。自此,劍開始有了情緒,劍之怒,就是三頭共鑊。自此,無人膽敢輕視劍的力量和它瀰漫的高貴品質。古有季札掛劍,述說惺惺相惜之誼何其珍貴,寶劍贈知己,劍鋒照耀著高尚的情操與情誼。劍具有情,劍亦溫暖
神隱時代中,初唐往後,常常出現一些任俠佩劍的風流俠客,恍如群星璀璨的星空中划過亮麗的流星,氣沖斗牛,劍貫星河,帶給我們莫名的興奮。他們白晝高歌,深宵彈劍的寂寞與放浪,堅持信念與百折不彎的勇氣與豪情昭示著與眾不同的情懷,扣人心弦。詠劍或借劍抒情絕不是文人們一時興起偶然為之,文人們筆下的劍不僅僅作為一種普通的兵器而存在,它具有獨特意味的審美意象,寄託著詩人的理想與信念。在劍的森光之映照下,文人們向我們吐露著一腔熱血,展示著真摯而熱烈的靈魂。
寒如光,皎如月,冰如霜,清如水,這些可貴的品質正巧滿足了書生劍客的完美主義需求,君子如劍,劍如君子,白居易《李都尉古劍》「白光納日月,紫氣排鬥牛。」劍出鞘後,它的光芒可以蓋過日月的光輝,」劍威如白光,劍芒吐出紫色夜空中閃爍的斗牛星退避三舍。
古劍文化,不光響應著上古之靈的聲聲呼喚,更是承載著古人對理想境界的嚮往,對博大氣象的追求,也蘊涵著正義必勝的道德期待。更是抒發個人情感,以物表情的一種良好載體,象徵了人類內心中的情和理想憧憬。多年以後,俠骨柔腸,劍膽琴心,終於消失在歷史的煙水中。但那一縷縷俠義之劍魂,依然融入中華文化之中,紮根於我們炎黃子孫心中。
感謝閱讀
編輯:薛方舟
▽
希望你打開《雲間》,能看見雲捲雲舒;
也歡迎向我們投稿,做一個雲間漫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