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從羅馬到威尼斯

2021-02-07 南姜巷

前幾天我去義大利走了走。

去義大利之前我作了一些粗淺的準備——書、電影,做飯間隙會上Youtube上看一些介紹歷史和美食的介紹。我的哲學老師Andrea和我(他來自義大利)打磨了很久我的行程,他給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議,這裡再次感謝他。


影視《羅馬假日》、《美麗人生》;紀錄片是吃飯的時候看的,記不得名字,看了幾個版本,質量都差不多;Youtube上隨手搜Rome in 4K,都很精彩。


書單

「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失蹤的孩子》。一千多頁讓人不會無聊的小說。通過揭開那不勒斯的一角來窺見義大利,下次有機會展開講。

《文藝復興的故事01——文藝復興是什麼》:看到一半發現我看過這本書,看完再次知道了美第奇家族是什麼,其他的看看罷了,個人不是很喜歡作者行文裡的很多揣測。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05》:大一時劉華老師推薦的課外讀物。這一冊是講述文藝復興的,我在飛機上沒事情的時候看了二三十頁,和其他幾冊一樣,又美又嚴肅。

《看不見的城市》:第三次看這部書還是意猶未盡。再次給大家推薦卡爾維諾的這本書。去年我看了這本書後魔怔了似的地想去威尼斯,這次在去羅馬的機場裡候機時又看了一遍。如果說其他的書會給你加深一座城市的厚度和深度,告訴你歷史和故事;那麼這本書會直接給你打開一個新的維度,你觀察城市的不同側面,並且觀察到新的可能性,你在城市漫遊的時候去構建你的城市。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遊人塑造了城市的性格。在她的描述裡,在她的經歷裡,在影響她未來的記憶裡。「表述城市的字句不能和城市混為一談」,但是這些詞句和遊人本身成為了一體。


總而言之,我帶著一套換洗的衣服和幾樣簡單護膚品;把家裡的垃圾倒乾淨;帶著期待和一個麋鹿玩具就背包出發了。




我大部分的行程規劃都是圍繞想要吃的地方展開。可能是義大利人的口味比較鹹,我吃了三次pasta都覺得沒那麼好,往往是隨遇而吃的食物更好吃。冰淇淋格外好吃,我一共吃了九個球,從提拉米蘇、巧克力等甜品味一路吃到芒果檸檬。在某個巷子沒有英文菜單的小甜品屋裡,我讓營業員給我介紹一下小甜品。她很耐心地一個一個說,旁邊的一個爺爺裝作生氣地開玩笑:「別介紹了,這裡沒有不好吃的。」



羅馬是遊人的羅馬。

城市的中心是古羅馬廣場,午後漫步街巷裡都布滿遊客和為遊客服務的商店。清晨和夜晚情況好一點。我總是六點時便起床,由東至西穿城而過,到一家當地有名的點心店裡買早餐——通常是幾片不同口味的披薩加廚師推薦的甜品。義大利的披薩很有名,廚師切下長方形一條披薩,遞給我。我叼著披薩走在無人的威尼斯廣場上,坐下來欣賞日出和噴泉。



第一天抵達羅馬的時候,羅馬一直在下雨,鬥獸場裡有彩虹,古羅馬廣場裡也出現彩虹,大家頻繁撐傘又關上。可能晴明燥響的時候歷史會有嗡鳴感,溼漉漉的泥濘會把會晤的神聖洗去,所以我只是經過式地踏足了這些土地。我偷聽了導遊們的介紹,找講英文和中文的導遊不容易:有個導遊說,有些奴隸得到自由身以後還會自願回到鬥獸場,為了更多的名譽;有個導遊說殺人都是把匕首插到喉嚨裡,這樣死的比較快。這些歷史證成證偽我不知,有的聽能減少在歷史遺蹟上漫無目的地行走造成的心虛。



繞了外面鬥獸場一圈以後我走進一個小教堂,那個教堂裡沒有人,開放的地方意外得多,我走到地下去,滿是耶穌受難的壁畫,折出來了。那一夜羅馬暴雨,我從小飯館裡吃完奶酪意面之後無處容身,淋了半小時的雨,到旅館以後渾身連著書包一起溼透,收拾了好一陣。後來也有一次躲雨躲進了達文西博物館,裡面的展品都是復現出他圖紙裡的設計,我在裡面玩了好久,出來的時候簷上雨滴淅瀝,天空萬裡無雲。


去萬神殿的時候是周日。我坐在長椅第一排休息的時候旁邊的紅髮阿姨問我要不要一起做彌撒。我說我也可以參與嗎?她說當然。遊客們紛紛離開,偌大的萬神殿裡只有幾十個人——有人彈琴,有人唱歌,信眾們跟著唱歌、禱告、聆聽、吃下Jesus Chris;我和我後面的年輕黑人、白人老奶奶握手,和紅髮阿姨擁抱,互相感謝。彌撒結束後好一會遊客仍不被放行進來,萬神殿裡顯得靜謐而神聖。我站在拉斐爾旁邊和他嘀咕了幾句,陽光就從頭頂的洞裡直直地投下來。



是日傍晚去美第奇別墅的時候幫一個俄羅斯女孩拍照,和她成為了朋友。她會中文,專業和中國相關。我們兩個聊著聊著跟錯了導遊,在別墅裡左支右絀了一陣。美第奇別墅是我那天計劃之內的最後一個景點,無事可做的我跟著她去吃了羅馬最有名的提拉米蘇,很驚豔。後來我們兩人走到了西班牙廣場臺階上坐下來閒聊,有人在臺階上彈著吉他唱歌,一個黑髮男人走過來,一起唱著。幾曲畢,我們為他們鼓掌,黑髮男人衝著我微笑。逆光裡也能感受到義大利男人眼神裡的溫柔。



坐火車前往威尼斯。

威尼斯和我幻想得不一樣。我在那丟了錢包、誤了船票,索性去一家飯館要了今日推薦的意面,吃完以後隨便搭了一輛船。在彩色島逗留一陣後回來,我坐在船尾聽到人生喧譁,所有人都擠在船頭看日落。太陽紅彤彤的,跌入了大海。



威尼斯的巷子很多,曲曲折折,狹窄尤其。我只記得房東家在一個教堂門口,卻怎麼也找不到路。教堂門口的獅子雕塑被光打亮,連同其他看不懂的詭異雕塑,在牆壁上投出巨大的影子。我腳軟了一陣找到了旅店,一夜被蚊子咬醒幾次。次日六點多出發去嘆息橋看日出,未遂,走到鄰近小巷買到驚人好吃的蛋撻和三明治。

於是走到聖馬可廣場上和鴿子一起吃。




閱讀原文裡是剪好的旅行視頻

一般可愛,但也推薦一看


相關焦點

  • 《踽踽獨行》第四十三章:從威尼斯到羅馬,1537年
    在醫院服務     一五三七年一月八日,同伴們到了威尼斯他們還要等兩個月才能起程去羅馬,請教宗批准他們去聖地。於是,依納爵安排他們在兩所醫院裡服務。要造學問的大學生,投入威尼斯醫院做厭惡性的工作,想必是一種殘忍的生活體驗,需要巨大的內在力量去克服。沙勿略為了克服自己對一名梅毒病人的厭惡,迫自己用舌頭舔他的潰瘍。至於勞德理格,當他得悉醫院拒絕給一名痲瘋病人床位時,便請他睡在自己的床上。
  • 威尼斯廣場不在威尼斯,卻是羅馬最大的廣場
    威尼斯廣場位於羅馬市中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這個廣場是五條大街的匯合點,一般羅馬市中心的遊覽都會經過此處。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是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每年6月2日國慶日的閱兵式都會在此進行。這個就是威尼斯廣場哈。
  • 【遊記】義大利--威尼斯&羅馬
    值此新春佳節,為了慶祝義大利粉絲四人組再度合體,我們決定到威尼斯、羅馬和梵蒂岡旅遊一波。 1月25號傍晚,一行四人飛抵水城威尼斯。轉乘機場大巴來到碼頭,天已經完全黑了。別的地方公共運輸都是公車、地鐵、的士等,而要到威尼斯市區,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
  • 義大利首都羅馬之旅,威尼斯廣場,羅馬往日輝煌的象徵!
    羅馬的廣場有很多,要說最大的就屬於威尼斯廣場了,它處於羅馬的市中心,也是羅馬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一般在市中心遊覽的遊客,都會經過威尼斯廣場。因為它處於羅馬的中心,離所有的景點都非常近。它是5條大街匯集的中心點,小編爬上廣場的最高處,就會深刻體會到什麼叫「條條大道通羅馬」這句話了。
  • 威尼斯廣場不再威尼斯!變成羅馬最大廣場,他們引以為豪的地標
    每到一處,你都覺得自己是在歷史的河流中行走。這是一座充滿文藝氣息的城市,其中最令人驚嘆的是各式各樣的廣場,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威尼斯廣場,如今它已是羅馬的新地標。威尼斯廣場位於羅馬市中心,是絕對不能錯過的著名景點之地。有人說,這個威尼斯廣場就像一個巨大的奶油蛋糕。
  • 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
    (關於長安的文章合集)↓↓↓↓↓許妳一世長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秦人詩意  長安組詩(原創)古代城市價值 | 從長安到洛陽、北京王小波:長安城豔事及相愛的儀式長安與羅馬:雙城記長安十二時辰幻想曲一個人與長安都城的確立
  • 威尼斯廣場因名字被誤解,卻成為義大利羅馬新地標!遊客:震撼!
    有人說,這威尼斯廣場像是一塊巨大的奶油蛋糕;有人說,威尼斯廣場像是一個老式的打字機……不管它究竟像是什麼,聽到這個名字來義大利旅遊的有哪個不知道,不過很多人都會誤以為威尼斯廣場在威尼斯,沒想到它在羅馬。
  • 吹爆《羅馬》!坎城遺珠成威尼斯大熱門
    影片《羅馬》是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的新作,也是本屆威尼斯電影節上呼聲最高的作品之一。阿方索·卡隆和吉爾莫·德爾·託羅(《潘神的迷宮》《水形物語》)及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通天塔》《鳥人》《荒野獵人》)被譽為「墨西哥電影三傑」。此次阿方索·卡隆攜《羅馬》來到威尼斯電影節,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
  • 義大利羅馬的著名地標,卻因名字讓人誤解,好多遊客以為在威尼斯
    都說羅馬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城市,而作為義大利的首都,它也是義大利佔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位於臺伯河下遊,如今已經有著2500餘年的歷史,是一座典型的藝術寶庫和文化名城。行走在古老的羅馬城,最大的特色就是有著非常多的遺蹟,每一棟建築都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讓人驚喜。並且到羅馬旅遊,逛得最多的景點就是廣場,大大小小的廣場稱得上是羅馬人生活和遊覽的中心。
  • 從長安到羅馬——尋找《圖蘭朵》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從長安到羅馬西安網 時間:2020-03-05 14:01 字號:    《從長安到羅馬
  • 4K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央視首播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西安廣播電視臺及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成員合作的4K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12月15日登陸央視科教頻道首播。作為一部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源於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全片50分鐘,從藝術、生活、飲食、建築、法律、商貿等主題切入,講述了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的意義,用平行視角的講述方式,描繪西安與羅馬兩座城市,乃至中意兩國之間的文化共鳴、文明互鑑。
  • 年度4k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央視首播
    該片總監製、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總裁唐世鼎表示,作為一部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全片採用「雙城記」的平行視角,穿越絲綢之路,走進西安與羅馬、展示東西兩大文明古都,帶領觀眾與歷史對話,與文化交流。據介紹,《穿越絲路雙城記》選取內容角度貼近當下生活,從藝術、生活、飲食、建築、法律、商貿等主題切入,講述了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的意義,穿越時空,用平行視角的講述方式,描繪兩座城市、更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共鳴、文明互鑑。
  • 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在央視開播
    1月28日(農曆大年初四)開始,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一季在央視科教頻道、愛奇藝、西安廣播電視臺等同步播出,1月30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兩千多年前,古絲綢之路讓遠隔萬裡的中意文明相映成輝;今天,「一帶一路」倡議又讓我們綿延千年的友好交往煥發新的活力。
  • 品味東西日常,講述溫暖的絲路故事 |《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收官
    深入中意兩國日常生活,以「雙城記」的平行視角講述古今文明的碰撞與交融,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透過日常體驗場景聯結東西方文明,讓大主題輕落地,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奇妙的文化之旅。
  • 《從長安到羅馬》:「雙城故事」再上演
    2020年春節期間,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一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多個頻道首輪播出時,曾引發熱議;正值暑期檔,這部妙趣橫生的「雙城故事」再次登陸央視。8月17日、22日,《從長安到羅馬》(第一季)分別在CCTV-10科教頻道、CCTV-17農業農村頻道播出。
  • 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一季》開播
    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一季》昨天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本片首次採用「雙城記」平行視角,中意兩國知名專家學者帶著對經貿、文化、社會、音樂、美術、建築、城市等思考,走進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深入西安和羅馬兩個城市,帶領觀眾一同感受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文明帶給心靈和思想的衝擊。
  • 品味東西日常,講述溫暖的絲路故事 |《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收官...
    深入中意兩國日常生活,以「雙城記」的平行視角講述古今文明的碰撞與交融,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透過日常體驗場景聯結東西方文明,讓大主題輕落地,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奇妙的文化之旅。  兩千多年前東西方商人走出一條跨越千裡的絲綢之路,長安與羅馬在東西兩端遙遙相望,譜寫無數動人故事。
  • 《從長安到羅馬》央視重播 講述雙城故事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從長安到羅馬   西安網訊: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原創策劃,西安廣播電視臺、愛奇藝聯合出品的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
  • 《從長安到羅馬》:中國學者實地探究的奇幻之旅
    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策劃,總臺所屬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社教節目中心與西安廣播電視臺、愛奇藝等聯合出品。第一季節目將於2020年1月28日(農曆大年初四)開始,在央視科教頻道、愛奇藝、西安廣播電視臺同步播出,1月31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 《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在中意兩國同步開播
    為紀念中國和義大利建交50周年,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於11月6日起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義大利國家廣播電視公司等中意兩國媒體同步播出。 作為中意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取得的首個影視合作成果,《從長安到羅馬》以國際視野講述中意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與東西文明交融互鑑的傳奇故事,開創了中意國家級電視媒體平臺合作傳播的先河,為中意兩國架起文化交流與民心相通的影視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