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內音樂界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大報《音樂周報》頭版刊發題為《貴陽迎疫情後首場音樂會》的文章,報導了時隔百餘天后,貴陽交響樂團於7月10日晚迎來疫情後的首場音樂會。文中提到,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不斷向好,貴陽大劇院終於再次向音樂愛好者敞開懷抱,以一場波瀾壯闊的交響樂奏響序章。
復演不易,防控為先。為確保防疫管控效果,貴陽交響樂團工作人員將音樂廳所有椅套全部換洗一新,並進行消毒。該報稱,演出當晚,很多聽眾早早就來到了劇院,有序通過檢查,帶著飽滿的熱情走進闊別已久的音樂廳。觀眾進入音樂廳後採取隔座就坐的方式進行觀賞,雖然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觀眾數量,卻得以讓場內觀眾放心地欣賞精心籌備的音樂會。
《音樂周報》創辦於1979年,由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主管。設有音樂要聞、音樂評論、音樂教育、音樂知識、音樂生活、新歌選登等版面;創刊以來,深受國內外專業音樂工作者、音樂教師、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在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澳門等華語地區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附報導全文
貴陽交響樂團奏響復工序章
7月10日晚,時隔百餘天后,貴陽交響樂團迎來疫情後的首場音樂會。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不斷向好,貴陽大劇院終於再次向音樂愛好者敞開懷抱,以一場波瀾壯闊的交響樂奏響序章。
本場音樂會由貴陽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張國勇擔任指揮,鋼琴演奏家陳薩擔任鋼琴獨奏,為觀眾演繹了整場貝多芬經典作品:《小步舞曲》《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以及《第五交響曲「命運」》。當晚,藝術家們深情而投入的演繹展現出具有撫慰人心的力量,博得了在場觀眾熱烈而持久的掌聲。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藝術家和樂團也以此向樂聖致敬,向音樂致敬。
音樂會上半場,久違的音樂廳喚起大家的熱情,《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一奏響,便感到一股迎面而來的感動。陳薩與樂團精彩演繹,帶領觀眾投入音樂的意境中,彷佛與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展開了一場跨世紀的對話,令人印象深刻。《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是貝多芬所有鋼琴協奏曲作品中,規模最為龐大的一部。作曲技巧爐火純青的貝多芬,在這首協奏曲中設計出嶄新的創作思路,整部作品結構工整,蘊含著變化無窮的旋律,給予聽者宏偉、華麗的聽感,堪稱協奏曲交響化的典範。
音樂會下半場,隨著張國勇指揮棒起,《第五交響曲「命運」》恢宏奏響。銅管的氣勢與弦樂的靈性都表現得十分突出,各聲部富有層次的交流也顯得尤為默契。第四樂章充滿光明和無比歡樂的情緒,像一股巨浪推動人們勇往直前。一曲落閉,完美詮釋了命運的跌宕與壯闊,最終戰勝命運的喜悅之情直擊內心。
貴陽交響樂團在6月初召回樂團演奏家。許多演奏家在返黔途中接受了長達14至21天的集中隔離,克服重重困難後提前到達貴陽進行排練,最終得以在音樂廳的舞臺上奏出動人心魄的樂音。30%的觀眾,卻有100%的熱情和觀演素質,貴陽交響樂團全體成員向觀眾致以真摯的感謝。
復演不易,防控為先。為確保防疫管控效果,樂團工作人員將音樂廳所有椅套全部換洗一新,並進行消毒。演出當晚,很多聽眾早早就來到了劇院,有序通過檢查,帶著飽滿的熱情走進闊別已久的音樂廳。觀眾進入音樂廳後採取隔座就坐的方式進行觀賞,雖然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觀眾數量,卻得以讓場內觀眾放心地欣賞精心籌備的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