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電影:主流價值的時尚引領

2020-12-20 中國青年網

原標題:2019中國電影:主流價值的時尚引領

電影《銀河補習班》海報。資料圖片

【高揚主流價值 贏得市場人心——二○一九我們的文藝 ·影視篇】

2019年已經謝幕,這個喜事、大事頻發的年份註定會被載入史冊。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這一年也同樣不平凡。2019年國產影片精品迭出,類型豐富,引領各重點檔期,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根據國家電影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642.66億元,同比增長5.4%,仍位居世界第二,在年度票房排行榜的前10名中,國產片佔據8席。在票房取得佳績的同時,國產片題材也變得更加豐富,2019年上映的1037部電影中,故事片850部,動畫片51部,紀錄片47部,科教片74部,多種類型影片進入院線,為中國電影創作者提供了更多靈感與可能。2019年,中國電影的步伐依然堅實而沉穩。

更美好:

主旋律的復調華章

回望2019年的中國電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主流影片集群式的狂飆突進,叫好又叫座。風格質樸情感真摯的《周恩來回延安》,講述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人生故事的《音樂家》,再現著名記者斯諾不凡歷程的《紅星照耀中國》,嘗試以青春氣息吸引當代青年觀眾的《古田軍號》,聚焦新中國成立前後歷史大勢和個人命運的《決勝時刻》等影片,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時間節點,從各個視角回望往昔崢嶸歲月。而描繪消防戰士英雄群像的《烈火英雄》在暑期檔取得近17億元的票房,在工業化災難片類型和票房表現兩方面具有突破性。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點展映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電影在首映日便收穫近8億元票房,為「最強國慶檔」吹響衝鋒號。國慶檔7天,觀影人次達1.17億,票房總計達43.86億元,在票房紀錄不斷被刷新的同時,三部影片的質量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認可。根據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藝恩進行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國慶檔檔期滿意度、觀賞性得分和思想性得分,均為該項調查自2015年開展以來的第一名。

三部影片鮮明的藝術特質和獨特的美學品格,打破了主流電影與市場電影的對立。《我和我的祖國》秉承「歷史瞬間、全民記憶、迎頭相撞」的創作策略,7位導演選取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重要時間節點進行故事創作,用小人物展現大情懷。7個短片展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又因精神血脈的內在聯繫形成了一種「互文」關係,令觀眾如飲佳茗,如品醇釀。《攀登者》將宏大敘事融入個人奮鬥和情感糾葛,取景於喜馬拉雅山雪山實景,在冰雪災難特效方面做了開創性的嘗試。《中國機長》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在觀眾已經通過新聞了解故事始末的前提下,將影片拍攝得跌宕起伏,把「行業片」拍出了「職業奇觀」的效果。

2019年,中國電影起到了聚攏人心、鼓舞民心的作用。而主流電影在質量、口碑和票房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與觀眾之間形成的良性互動局面,達到了中國電影的新高度。

更豐富:

多樣化的視聽盛宴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除了主流影片的亮眼成績外,國產電影多樣化的題材湧現,也成為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亮麗一筆。

春節檔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狂攬46億元票房,凸顯出中國科幻片前所未有的宏大氣象和民族品格。而暑期檔「橫空出世」的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用來自古典名著《封神演義》的大「IP」哪吒故事,突破對學齡前兒童的低幼表述,呈示出劇情片的複雜結構,人物的生動塑造和變化影響的視覺衝擊,顯現出對民族傳統的現代化創新,票房最終突破50億元大關。除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外,2019年上映的5部國產動畫片票房過億,《白蛇·緣起》4.5億元、《熊出沒·原始時代》7.1億元,營銷上佳、實力稍遜的《小豬佩奇過大年》1.2億元和年中口碑上佳的《羅小黑戰記》的3.1億元,6部電影累計票房超過62億元,讓「國漫崛起」慢慢啟程。

與此同時,開啟於2018年《我不是藥神》的現實題材潮流方興未艾。《少年的你》打破原有青春片的懷舊、虐戀等常見套路,直面校園現實、揭示原生家庭,直面青春的殘酷和發奮;《銀河補習班》《來電狂響》《老師·好》等影片真實展現現實社會中的父子、夫妻和師生關係,把社會關注度高的現實問題與電影的藝術性做了較好的融合。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觀照現實的優質電影不斷湧現。

文藝片方面,《地久天長》摘得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兩項銀熊獎,《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撞死了一隻羊》《過春天》《平原上的夏洛克》《送我上青雲》《四個春天》等影片展現了不同導演千姿百態的藝術個性。雖然票房表現參差不齊,但更多的一線公司和演員願意嘗試文藝片的態度,維持了中國電影生態的多樣性發展空間。

雖然前幾年的票房大殺器——喜劇片,在2019年略顯平淡,《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鼠膽英雄》等喜劇電影大多沒有收穫理想的票房和口碑,但也由此證明了中國觀眾欣賞水平的進步,對喜劇片創作者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電影的豐富性,不僅僅體現在國產片的創作方面,也體現在中國院線上映的豐富海外佳片上。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美國、日本、黎巴嫩、印度等二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影片在大陸上映。除了美國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和動畫片之外,《何以為家》(黎巴嫩)、《海上鋼琴師》(義大利)等優秀的藝術電影和《調音師》(印度)、《絕殺慕尼黑》(俄羅斯)等氣質各異的類型影片以及日本風格多樣的動畫影片也都被引進國內。但像美國、印度的電影市場卻鮮見外國影片;而在日本和韓國,上映的主要是本國和美國影片,沒有呈現出兼容並包的電影市場環境。

一方面中國電影工業水準不斷提升,類型不斷豐富,題材不斷拓展;另一方面中國電影市場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為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高質量電影提供了一個想像之外的巨大空間。中國觀眾的品位和包容,中國電影市場的巨大體量和開放姿態,都使得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舞臺上的影響力日益凸顯。

更強健:

再出發的奮進步伐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全面向蘇聯學習,建立工業化電影製片廠體制;1980年在百廢待興中開啟與當代世界電影美學的對話;1993年「3號文件」啟動的電影體制改革;2001年的電影產業化改革;2018年中宣部開始統一管理電影工作……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電影從未停止過奮進的步伐。

2019年電影院線制改革繼續深入,博納影業、華人文化等具備強大產業基礎和資金實力的新入局者獲批跨省院線牌照,並迅速取得了亮眼的業績,給院線競爭帶來「鯰魚效應」;打擊侵權盜版違法犯罪活動力度加大,公安部部署專項行動,對侵權盜版春節檔電影重拳出擊;「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亞洲影視周」等活動順利舉行,亞洲各國電影旗幟人物會聚太廟,電影文明互鑑成為藝術家們的共識;鄉鎮影院建設在全國穩步推進,更多農村和鄉鎮觀眾不必進城也能看到最新大片,享受與城市觀眾同樣的影音大餐;北京、上海、絲綢之路、海南島等國際電影節或風華正茂,或銳氣十足,都在彰顯大國氣象;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電影引領創作導向;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盛況空前,大陸電影評獎必將成為華語電影的標杆,推動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並發揮出世界性的影響。

2019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於深化影視業綜合改革促進我國影視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7月,《意見》由中央宣傳部等8部委聯合印發。《意見》從完善創作生產引導機制、規範影視企業經營行為、健全影視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加強行業管理和市場執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組織保障等7個方面統籌推進改革,既抓住具體問題,又聚焦長效機制,將在未來持續為電影發展注入改革動力。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電影也正在從注重數量和速度,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與新中國70年來的徵程相似,中國電影面臨的也從來不是一馬平川的坦途。但只要把觀眾的期待和夢想裝在心裡,把奮進的勇氣和責任扛在肩上,中國電影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作者:黃治,系資深評論人、北京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博士生)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那些電影引領的時尚風潮
    今天,就來和小編一起回顧那些曾引領時尚風潮的經典電影吧~ 1 《藍色天使》 Der blaue Engel(1930)
  • 北大教授陳旭光:2020年繼續引領票房的還是「新主流電影」
    204.17億,票房產量恢復至2019年的三成,年度票房首度超越北美,成為2020年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送你一朵小紅花》《溫暖的抱抱》,票房口碑雙贏;其中《送你一朵小紅花》以4天票房過7億的佳績,連帶著好評如潮的讚譽,提振了電影人的信心,也預示了中國電影的美好未來。「新主流電影」,引領中國電影「走出疫情」近年來,新主流電影持續引航中國電影的新時代。
  • 甲子北服 | 當時尚與電影相遇——2019櫻花時尚影展閉幕式暨青年時尚短片大賽頒獎典禮舉行
    今年是北京服裝學院建校60周年,在60年的風雨歷程中,北京服裝學院保持傳統優勢學科的同時,用創新傳承歷史,用革新展望未來,積極探索引領中國時尚的新領域與新方式。為中國時尚產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時尚隨著社會環境而不斷演進與改進,電影作為重要的視覺傳媒,承載著記錄與傳播中國時尚文化,引領時尚潮流的重任。
  • 華鼎獎公布2019中國電影滿意度調查50強榜單
    ,也使得2019年被冠以「中國電影科幻元年」的稱號,這樣一部充滿科幻色彩的電影,全然不同於西方科幻電影敘事的文本邏輯,凸顯出了中國科幻電影的獨特性,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此外, 國產文藝片也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馮小剛的電影《只有芸知道》,目前排名榜單第38位,這個講述溫情的影片,賺足了觀眾的眼淚。新主流大片的時尚引領,成為提升藝術品質的主體力量 2019年,中國式大片領跑影壇,滿足了觀眾對中國式大片的期待。
  • 從2019年國慶檔影片分析中國主流電影形態重構
    內容摘要:2019年國慶期間,獻禮電影創造了有史以來國慶檔期的最高票房紀錄。主旋律與高票房的結合,再次為中國新主流電影提供了堅實的實踐支持。這些影片採用個體化的新英雄形象、強戲劇性和強動作性的正劇形態以及工業化、商業化的大片模式,與近年來被稱之為「新主流電影」的《戰狼》系列、《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智取威虎山》、《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影片一起,建構了主流電影的當下格局,用中國式大片體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價值」。其政治意義、美學意義和市場意義都值得研究和關注。
  • 2019-2020中國時尚零售百強、2020全球最具價值服飾品牌50強出爐
    縱觀服裝行業,細說服裝品牌的排行榜,必不可少的就要看中國時尚零售百強榜和全球最具價值服飾品牌排行榜了。對於服裝行業來說,2020年可謂是不太平的一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服裝行業都備受打擊。因此人們就更加期待看看今年的服裝品牌排行榜是否有哪些變動。
  • 《電影文學》(2019年第12期)守正與創新:新主流電影的發展之思
    「主旋律電影」的提出,為矯正20世紀80年代電影行業出現的泛娛樂化風潮,重新確立電影的主流思想引領功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定時期內藉助政策的支持與創作的類型化,主旋律電影猶如「天之驕子」活躍於銀幕,其對主流精神的宣揚與傳播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影評 |《半條棉被》:新主流電影中的女性新象及其價值表徵
    在革命戰爭題材的新主流電影中,以女性命題或以女性為重要配角的電影不在少數:《黃河絕戀》(1999)、《沂蒙六姐妹》(2009)、《建國大業》(2009)、《建黨偉業》(2011)、《建軍大業》(2017)、《決勝時刻》(2019),等等。
  • 用青春話語傳遞主流價值
    如何讓時代精神、主流價值以年輕人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近年來,文化類節目不斷探索出新,以「小切口+大主題」的策劃思路、靈活多樣的藝術手法、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將有意義的內容以更有意思的方式呈現出來。
  • 宜居新價值引領房地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上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劇烈變化,給正奔跑在轉型路上的中國房企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此同時,由疫情觸發的綠色健康和舒適安全等新價值理念,也為房地產市場開闢了新的藍海。 今年上半年,由上市房企密集發布的2019年報和2020年中報,無不在以赤裸裸的數據宣告,樓市的高增長時代已成為過去。
  • 2020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環境,隨著國家對文化發展越來越重視,電影產業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新主流電影愈加成熟,中國價值傳達更加有力近幾年,中國電影逐步探索出一條將主流價值、藝術表達和類型模式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道路,取得較好成績。
  • 「溫度人居引領者」藍光發展 再獲「中國價值地產企業」
    「溫度人居引領者」藍光發展 再獲「中國價值地產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7 23:59:49
  • 《我和我的祖國》——新主流電影,講述中國故事
    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中國電影市場還沒有對外開放之時,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和謳歌優秀共產黨員的主旋律電影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主旋律電影追求影片對觀眾價值觀念產生的影響,同樣也要追求更多的觀眾。在力圖擴大受眾面這一點上,主旋律電影與商業電影是相同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好萊塢商業電影的衝擊之下,中國主旋律電影若要完成宣傳主流價值觀的使命,商業化是其必然的選擇。
  • 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以商業化模式探索主流價值新表達
    回顧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的歷史脈絡,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在藝術創作上不斷探索意識形態敘事與市場商業模式的融合,許多電影作品尤其是2020年出現的電影作品用商業類型完成主流價值表達,成為精準扶貧這一特定類型題材的一大亮點。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精準扶貧題材電影早在2016年就已誕生,2016年7月1日,《幸福快車》上映。
  • 《中國新說唱》2019雖收官,說唱價值卻正在發酵
    今夏最熱音樂綜藝的「自我修養」音樂綜藝在今夏又一次爆發,有兩檔以樂隊作為新切入點的音樂綜藝,還有老牌節目《中國好聲音2019》,以及美聲綜藝《聲入人心》第二季,而要說這其中熱度最高的還應該是《中國新說唱》2019。
  • 2019年最具代表性影視劇是啥 中國電影電視劇藍皮書首發
    《中國電影藍皮書》《中國電視劇藍皮書》是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與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年度「影響力影視劇」案例報告,至今已步入第三屆,成為廣受學界、業界好評的口碑書系。此次藍皮書籌備工作歷時數月,經過前期初定40部票選作品、後期3輪嚴格篩選,進而分別選出2019年最具代表性的10部電影及電視劇作品。
  • 2020年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環境,隨著國家對文化發展越來越重視,電影產業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主流電影愈加成熟,中國價值傳達更加有力  近幾年,中國電影逐步探索出一條將主流價值、藝術表達和類型模式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道路,取得較好成績。
  • 趙禹平 | 作為正項的中國新主流電影: 一個符號學分析
    摘 要 從內涵上講,非標出與主流息息相關,非標出即為國內研究學者所稱正項。中國新主流電影作為正項,追求主流表達、傳播的運行機制,以現實主義作品的形式考量社會現實,傳播主流價值;從風格上的去異化追求、能指上的商品符號包裝到所指實質上的正項表達,以及正項價值的群體性要求,完成了正項的意義輸出。結合正項、主流進行電影研究,實際上是從文化符號學的角度來理解新主流電影。
  • 《中國飛俠》熱拍,「北京故事」引領現實題材網絡電影新浪潮
    聚焦基層平凡勞動者正能量的現實主義題材網絡電影《中國飛俠》正在北京緊張拍攝中,該作品是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積極倡導的精品創作「北京模式」的引領下
  • 王君超:用全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
    【王君超:用全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王君超認為,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守正創新,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用全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一是堅持正確輿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