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2021-01-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光明日報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海報 資料圖片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海報 資料圖片

【文藝觀潮】

2020年對於中國和中國電影而言,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影院停工半年之久,給電影行業帶來困擾和壓力。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後,在主管部門的統籌安排下,電影院開始分階段逐步開放。在2020年的下半場,中國電影抓住有利時機果斷髮力,重量級作品不斷形成觀影熱潮,在這特殊的半年時光中創造了新的歷史。

電影票房首超北美,產業空間未來可期

受疫情影響,電影行業被按下了暫停鍵。面對史無前例的困境,政府部門率先行動。2020年5月,財政部、國家電影局等部門發布電影行業稅費支持政策,形成推動電影行業儘快重啟的強大動力。7月全國影院有序恢復營業,在經典影片重映的鋪墊下,一些大片開始試水並取得優異票房成績。國慶檔在《我和我的家鄉》《奪冠》《姜子牙》等大片的集體拉動下票房井噴。10月15日0時,中國以129.5億元人民幣的電影票房成績超越北美地區,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年末賀歲檔《緊急救援》《拆彈專家2》《送你一朵小紅花》《溫暖的抱抱》等陸續上映,持續拉動電影票房上升。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電影票房突破200億元。同往年相比,雖然降幅巨大,但三、四線城市觀影需求增長顯著,國產電影票房佔總票房的83.72%,在非常時期取得這個成績殊為不易。我國全年電影票房已超越北美登頂世界第一,即使是在特殊背景下實現這一歷史性目標,仍然可以看出中國電影市場所蘊藏的巨大活力。疫情影響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的重組和結構優化調整。疫情之前,我國電影業已處於熱錢退潮後加速擠掉泡沫和資本重構、產業升級的過渡期,疫情客觀上讓這一過渡期大幅度縮短。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基本矛盾的轉變,電影在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佔據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環境,隨著國家對文化發展越來越重視,電影產業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主流電影愈加成熟,中國價值傳達更加有力

近幾年,中國電影逐步探索出一條將主流價值、藝術表達和類型模式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道路,取得較好成績。2020年新主流電影表現不俗,出現了《我和我的家鄉》《奪冠》《姜子牙》《金剛川》《一點就到家》《緊急救援》等爆款影片,多部作品票房超過1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市場主流。

電影展現了全面脫貧和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我和我的家鄉》採用拼盤式敘事模式,5個故事聚焦醫療、扶貧、教育、環保、旅遊等方面,通過喜劇的樣態,以幽默的方式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現了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變化,以及普通百姓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的主體地位,在給觀眾帶來了歡樂和感動的同時,引發大家思考。《一點就到家》則講述新生代農民利用現代網絡打通產銷兩端脫貧致富的故事。兩部電影分別獲得28億元和3億元的票房佳績,彰顯了新主流電影的強大吸引力。

電影描寫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金剛川》通過敵我雙方的不同視角,描寫了志願軍面對美軍的輪番轟炸,寧願自我犧牲也要確保主力部隊按時到達作戰位置的不屈戰鬥意志,高揚了不怕強敵、奮勇向前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奪冠》探索以真人原型為基礎的體育電影創作思路,通過三代中國女排為了國家榮譽而奮鬥的故事,書寫了「女排精神」在不同時期的傳承與發展,引發觀眾強烈共鳴,形成影院裡的觀眾為銀幕上的女排隊員加油的奇特觀影現象。

電影彰顯了中國電影工業體系化生產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災難動作片《緊急救援》在製作上要面對天上、地下、海裡、火中等救援場景的考驗。該片沒有像同類題材電影一樣完全依賴後期特效支持,而是採取實景拍攝和特效技術結合的方式,創造出逼真又具有情感衝擊力的奇觀化影像。《金剛川》在不到三個月的製作周期內交出成片,並達到了較高完成度。還有動畫電影《姜子牙》在將歷史人物的故事進行創造性改編的同時,將工業化生產能力與民族美學追求相結合,形成了極富中國審美特色的動畫影像建構。這些都是中國電影工業體系化生產能力提質升級的重要標誌。

電影展現了多題材多類型協同發展的趨勢。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葉嘉瑩坎坷卻始終不忘追尋初心的一生。還有犯罪片《除暴》,奇幻片《赤狐書生》,青春片《熱血合唱團》,文藝片《一秒鐘》等也在各自的類型題材領域有所拓展。

總之,2020年中國電影深入關注歷史與現實,通過對民族精神的藝術化展現,為觀眾提供精神動力,也提振了電影人和電影市場的士氣與信心。

新發行方式攪動市場生態,小成本影片或迎來春天

2020年1月25日,撤出春節檔的《囧媽》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線首播。之後,院線電影《肥龍過江》《大贏家》也相繼在視頻網站播放。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在疫情期間的文化需求,但也引發了院線、業界乃至社會的強烈反應。院線電影試水網絡發行方式,更多的是疫情下的特殊選擇。院線發行仍是電影發行主流,網絡只是其有益補充。疫情後觀眾對影院觀影的熱情爆發也表明,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公共文化交往活動空間,影院在人們社會交往日益網絡化的今天越來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

雖然網絡發行不會成為大多數影視公司的選擇,但它確實為電影行業發展打開了新的想像空間。我們看到,一批青年導演的小成本影片開始探索網絡發行。《春潮》《春江水暖》《夏日往事》等作品在視頻網站首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些作品還在網絡口碑的推動下重新回到影院放映,二者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在我國藝術院線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對於製作宣發成本有限,檔期排片不佔優勢,具有特定觀影人群的小成本影片,網絡發行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選擇。如果未來能形成良性循環的行業生態,或將很大程度上緩解影片大量積壓和院線發行有限的長期矛盾,進一步細分觀眾群,創造新的觀影需求,促進青年電影人才的成長,從而拉動電影行業供需兩端的平衡,優化中國電影市場的結構多樣性和藝術多樣性。

目前,檔期仍然是影片發行考慮的首要因素。暑期檔、國慶檔、春節檔等黃金檔期競爭激烈,宣發投入大,排片壓力也大。隨著觀影需求多樣化,很多片方看到了日常檔期中蘊藏的機遇。如《除暴》《赤狐書生》等片避開了黃金檔期的正面對抗,另闢蹊徑地登陸日常檔期,也獲得了不俗票房,為錯峰發行做出了有益嘗試。

2020年,中國電影迎難而上,以優秀作品傳遞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力量,鼓舞和溫暖了人心。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速推進,中國電影必定能在未來生產創作出更多高品質作品,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作者:張斌,系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環境,隨著國家對文化發展越來越重視,電影產業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主流電影愈加成熟,中國價值傳達更加有力  近幾年,中國電影逐步探索出一條將主流價值、藝術表達和類型模式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道路,取得較好成績。
  • 2020年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_娛樂新聞_文體新聞_新聞...
    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環境,隨著國家對文化發展越來越重視,電影產業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新主流電影愈加成熟,中國價值傳達更加有力近幾年,中國電影逐步探索出一條將主流價值、藝術表達和類型模式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道路,取得較好成績。
  • 《中國機長》發布中國風海報 傳遞「中國精神」
    近日,影片曝光一組中國風海報,川航3U8633航班在壁畫、水墨、刺繡、青花瓷之間穿梭飛行。這組海報以中國元素,傳遞出了影片所展現的中國精神。這部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講述的正是新時代中國英雄的故事。
  • 《我和我的祖國》——新主流電影,講述中國故事
    我國長期將電影這一藝術形式作為輿論宣傳的有力工具,主旨先行地進行故事創作和投資拍攝。主旋律電影追求影片對觀眾價值觀念產生的影響,同樣也要追求更多的觀眾。在力圖擴大受眾面這一點上,主旋律電影與商業電影是相同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好萊塢商業電影的衝擊之下,中國主旋律電影若要完成宣傳主流價值觀的使命,商業化是其必然的選擇。
  • 電影頻道展映經典國產影片 展現中國精神與力量
    電影頻道展映經典國產影片 展現中國精神與力量 時間:2020.05.2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電影頻道 從2020年5月19日至5月31日,電影頻道多時段、多視角地以「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全面小康、幸福路上」、「革命歷史、輝煌成就」、「反腐倡廉、黨的建設」四個主題集中展映一批優秀經典國產影片。
  • 怎樣講好中國精神的精彩故事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面向國際國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精神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我們一方面要在傳播內容方面下「繡花」功夫,切實提高傳播內容深度與歷史文化厚度,一方面要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同時充分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催生的社交媒體新業態、新平臺,藉助強大的民間動員力,講好新時代中國精神的精彩故事。
  • 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西北大學將建西安電影學院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西北大學與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西部電影集團將共建西北大學西安電影學院,打造國際化、專業化、產教深度融合的影視學院。上午9時,大會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在講話中回顧了118年來一代代西大人在救亡圖存、以學報國的艱苦奮鬥中,在勵精圖治、謀求復興的偉大曆程中,淬鍊出的「公誠勤樸」的西大校訓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西大精神。
  • 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精神,《蕭和人物畫展》18日在常州開展
    《中國故事——蕭和人物畫展》於10月18日在常州美術館一樓大廳揭幕,展覽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文聯指導,省演藝集團、常州市委宣傳部、常州市文廣旅局主辦,展覽將展至10月31日。 現場展出蕭和老師人物畫作品150多件。
  • 2019中國電影:主流價值的時尚引領
    原標題:2019中國電影:主流價值的時尚引領電影《銀河補習班》海報。資料圖片【高揚主流價值 贏得市場人心——二○一九我們的文藝 ·影視篇】2019年已經謝幕,這個喜事、大事頻發的年份註定會被載入史冊。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這一年也同樣不平凡。
  • 從2019年國慶檔影片分析中國主流電影形態重構
    內容摘要:2019年國慶期間,獻禮電影創造了有史以來國慶檔期的最高票房紀錄。主旋律與高票房的結合,再次為中國新主流電影提供了堅實的實踐支持。這些影片採用個體化的新英雄形象、強戲劇性和強動作性的正劇形態以及工業化、商業化的大片模式,與近年來被稱之為「新主流電影」的《戰狼》系列、《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智取威虎山》、《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影片一起,建構了主流電影的當下格局,用中國式大片體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價值」。其政治意義、美學意義和市場意義都值得研究和關注。
  • 人民日報客戶端:多部中國精品紀錄片登陸中東歐國家主流電視臺
    近日,《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二季)》《即將消逝的文化印記》《江湖菜館》《小康路上》《一江清水向東流》等系列紀錄片先後在德國及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希臘、斯洛伐克中東歐四國主流電視臺播出,覆蓋歐洲上千萬家庭。
  • 傳遞百年德系匠造精神 美茲黑標中國官網正式上線
    延續品牌黑白灰與自然原力的設計風格,美茲黑標中國官網將優雅與極簡融入每一處細節,彰顯美茲黑標精益求精的德系匠造精神和立足永恆的美學設計。      美茲的非凡故事始於1938年,一位年輕的德國工程師Paul Metz聯合12名創建者組建團隊,正式成立了以自己姓氏為名的公司,自此以後,通過代代傳承與堅持不懈的品牌精神,美茲不斷譜寫著百年傳承的輝煌傳奇故事,其眾多具有時代意義的經典產品深受歐洲消費者歡迎
  • 你的故事可以「有價」 !2020「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來了!
    講述成都(龍泉驛)故事按三個類別徵集視頻作品2020「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此前已經在北京雲啟動。同時,四川分站賽的啟動儀式也圓滿落成。即日起至2020年底,成都(龍泉驛)賽區徵集活動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各領域成都(龍泉驛)故事、傳播成都(龍泉驛)好聲音、樹立成都(龍泉驛)良好形象。
  • 趙禹平 | 作為正項的中國新主流電影: 一個符號學分析
    另外,電影受眾也是有情感的,新主流電影可以在形式上固定,例如衝出重圍、祖國強大、揚我國威、家國情懷、仁愛思想等固定的主題以及結果邏輯,但新主流電影完成、被傳播之後,觀影受眾會對新主流電影給予新的情感,這就是情感風格的附加。風格可以是穩定、內在的,並在一定時期反映時代特性,具有統一性與大眾性;風格亦可以揭示時代之主要特徵、民族之根本內質、流派之精神內核和作品之內部精髓。
  • 紀錄片《原聲中國》: 展現民歌民俗魅力,傳遞民族精神力量
    從內蒙古錫尼河畔布裡亞特人的剪髮禮,到黑龍江大興安嶺鄂倫春人的祭拜山神儀式;從新疆伊犁河谷哈薩克人的情歌,到廣西柳州的苗族對歌……近期,以民歌為主題的網絡紀錄片《原聲中國》深入全國各地的民歌之鄉,記錄了多個民族不為大眾所熟知的民歌民俗,講述了我國不同地域的民族平實質樸的生活故事。
  • 2020微博人人公益節,電影頻道攜手群星講述中國公益故事
    9月4日晚,電影頻道與微博聯合推出的「微博之力·星光照耀」2020人人公益節直播活動。200分鐘的直播過程,接力見證著陳坤、黃渤、黃曉明、李宇春、林志玲、孫楠、王俊凱、吳亦凡、張杰、張鈞甯、鄭愷等明星公益人與12位公益機構代表的深情講述。擔任公益故事串講人的十位電影頻道主持人,更將電影頻道「星光行動」的感動力量傳遞給心系公益的人人。
  • 回眸與前瞻:走出疫情陰霾的2020年中國電影
    2020年,對於中國電影發展而言,是頗不平凡甚至可說坎坷的一年。儘管如此,危機中也蘊含有生機。伽馬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長率超過40 %」 ,大幅度且持續、穩定的增長說明了遊戲受眾基數的增加與遊戲玩家消費的提高,這也為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影遊融合」類電影奠定了深厚、廣闊的受眾基礎,昭示了此類作品的發展潛力。二、繼續引領、不斷拓展的「新主流電影」新主流電影在近年來持續引航。2019年《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等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用青春話語傳遞主流價值
    在節目中,孩子們到赤溪村幫返鄉創業做電商的杜贏打包發貨,聽他講述帶動村民致富的故事;在穿行大涼山間的綠皮火車上替王奶奶賣水果,了解25年票價不變的5634次列車對當地人生活的意義;在四川喜德縣中壩村做志願者分發網絡電視,見證扶貧帶來的生活改善……腳步邁向遠方,見聞裝滿行囊,孩子們在一次次「初體驗」中拓寬視野,對「扶貧」的理解也在不知不覺中更具象更深入。
  • 2020電影盤點|三大現象背後:特殊年份的中國電影 探索銀幕敘事的新空間與新語
    2020年最為矚目的電影現象當屬「新主流電影」的集中湧現。新主流電影指在題材上紮根當下社會現實或深耕中華民族歷史,在內容上反映我國主流價值觀念、展現民族精神和弘揚中國文化,在形式上追求高質量的視聽表現力和藝術吸引力的一種新的商業電影類型。
  • 《姜子牙》團隊專訪|秉人文精神,講中國故事
    2020年國慶檔,由中傳師生團隊主創的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一上映便備受關注。截止至11月20日晚,《姜子牙》累積票房突破16億元大關,位居2020年全國電影票房榜第三位。近日,《姜子牙》製片人高薇華及三位團隊主創接受了中傳官微的採訪,講述了他們創作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