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節奏的越來越快,壓力的越來越大,現在的八零後七零後。逐漸開始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們身負著家庭的重任,同時在事業上也無法取得巨大的突破,他們的內心最真實的幸福念記一還是停留在兒時的階段,那麼這個兒時的階段具體時間段應該是在1995年到2005年之間。
這群當年的青年小夥精神小夥如今已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把他們打壓的失去了所有的稜角,所以他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最無限懷念的還是當年的那些追逐的青春。
他們會向後伸或者是老一輩們。有的時候也如畫餅充飢般描繪著他們那時候是如何如何的牛掰。現在的這一幫小年輕是如何如何的品味,低級現在流行的音樂都是什麼樣的玩意兒。他們的腦海首位度因素都是自己那段美好的青春回憶中的那些因素。例如香港的古惑仔。香港的四大天王。內地的經典老電影老歌。兒時的鄉村美好回憶。兒時的玩伴和在一起玩耍的玩具。兒時鄉村美好的風景,甚至是一草一木皆能讓他找尋到內心的善良。
不過現實可能會讓我們感到些許的唏噓和失望。當我們八零後向著後背描繪當年是如何的叱吒風雲的時候,我們再翻看以往的照片或者在回到以前那個時候的古蹟,我們會發現其實他們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的偉大,宏觀。
歷史的車輪總是這樣,不斷的向前。後浪推前浪。前浪不斷的告訴後浪自己當年是如何如何?
當年的這個小時候小夥伴們心目中神聖的宏偉的巨大水壩建築,如今以成年人的視角再次回過頭來看它是顯得那麼的渺小。其實他一直沒變,只是我們的視角和心態發生了改變。
或許每個農村的青年都會有郭下塘摸河摸魚和洗澡的經歷,而這樣的水池水壩稱載了我們太多童年的美好回憶。水壩依舊還在。岸邊的菜攤裡面依舊有西紅柿和黃瓜,但是唯獨缺少的人和當時的氣氛。也就是說,那時候的風氣早已經不在。
這種心理斷層的落差,尤其在我們八零後身上體現的尤其明顯。我們處在一個大市場環境下面的一個轉折過渡期所以我們經歷了兩個時代的磨合。
而這個巨大的宏觀歷史背景的磨合才是我們八零後,因為童年時代和現在時代的巨大差別,而產生那種失落感與懷舊感。我認為這就是廣大的八零後在聽到老歌或者回到故鄉看到一草一木時那種發自內心的一種油然而生悲愴。那麼其他年代的人或者是年長的人會不會也有同樣的這種情況呢?
根據小編的回憶,小編找到了幾位六零後和七零後的爺爺輩大叔輩。根據他們描述的口供,他們時時是不太懷念他們兒時的年輕時代,因為他們年輕時代是改革開放,還沒有開始的時候,甚至是文化革命的時候。那時候還是人民公社的制度,當時的人民思想是比較單純,但是身體太勞累,每天要有沉重的負擔,幹活還要記工分。
我記得當時的二叔跟我說,他們那時候幹活是真的非常的累,現在的人我估計一個都受不了。那時候的人思想單純,這事不假,但是身體卻遭受了巨大的摧殘。
為了驗證此種說法,我也同時去和幾位同連長的老人家去聊天,他們也得出這樣的結論,因為那個時候她們的記憶都是苦難,而且文化比較匱乏,也沒有一個新鮮的市場開放,所以對他們而言,這樣的童年其實回味的成分不是特別大。
那麼問題就有意思了,為什麼有的時候,在老電影中就會有很多人甚至懷念啊,他們六七十年代時候的歲月呢,其實這只是小部分人,那時候的人,家族成分中知識識青年,可能是比較懷念,因為他們的時候,物質條件比較好,所有更多的話語權和發展空間,這些,素材在,很多的,老電影中比比皆是,其實他們都是城裡人,所以他們那時候的青澀,其實還在延續。
但是,他們只是一個非常渺小的個體活動範圍。真正的廣大普羅大眾在那個時候生活是非常痛苦的。很多人其實還是吃不飽,肚子甚至有餓死人的情況。所以在整個大環境而言,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其實是沒多少人懷念的。
我們八零後所懷念的兒時是在80年代中後期90年代初期那時候是改革開放最噴湧的時候各路百花齊放是真正意義上的,雖然物質群調不是那麼的豐富,但是精神世界卻是如此的富足。我們換個維度來思考一下,當時我們所期盼的盛世生活,其實我們現在都已經達到了,但是我們在回過頭來發現其實遠遠沒有以前幸福了。那這種幸福當然是精神層面的。除了自身成長之後,生活的負擔壓力以外。那整個價值觀精神層面,其實。也是比現在更加的純淨和單純的。
那個時候我們也有追星,也崇拜物質也羨慕那些騎摩託車或者是買桑塔納的人,所以說對於物質的追逐是在任何年代都是有的。那我們現代人擁有了這些物質的時候,其實還心心念念地往前看,其實是為了追尋的時候最年輕最單純的那個那顆心而已。
所以物質其實一直都沒有變化,變化的是我們。而我們是社會的個體是社會整個風氣在推著前進,這是整個宏觀層面那種推進。所以我們無法去抗組這波洪流,如果想回到兒時的那種記憶,只能停留在記憶裡或者說影像記錄中。我相信如果你真正的從老家追尋或者是想通過身邊的人再追求到那種純真的年代,那無異於緣木求魚,因為風氣和觀念早已經變了。
現在的農村條件都已經好了很多新農村的改造都已經完成實現了,鄉鄉村村通公交汽車修上了水泥路甚至柏油路。而且有了綠化保潔環衛還有公共廁所。但是即便是如此,我們對於農村的感情也已經遠遠的淡薄了,因為人的因素。而那些兒時的大人都成了留守的孤寡老人。
在最苦難的年代,他們把所有的青春奉獻給了土地和國家在交公糧的時候有多少的農民把自己家最好的公糧奉獻給了國家,到了老的時候國家也給了他們一定的保障,但是這種保障,相對於體制內的,國家幹部,吃公糧的人或者是工廠裡的工人退休金來說,其實還遠遠不足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年輕兒時的時候,父母親是多麼的偉大,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給了我們最充分的自由和歡樂,還給我們儘可能的溫飽與富足。
我們懷念的只是那份美好的記憶,選擇性的忽略了那時候的物質條件差帶來的痛苦。
如果你不認同我列舉幾例請大家對號入座,看看有多少個你確實小的時候在你身上發生過。
因為經常喝不乾淨的水,吃不乾淨的藥,肚子裡面有蛔蟲經常要吃一種一種像塔的形狀的糖來打這蟲。
因為頭皮瘙癢,頭皮屑增多,沒有好的洗髮水,經常用洗衣粉或者肥皂來洗頭。
由於浴池或者是沒有公共的洗澡間自己在家裡面一個冬天可能只洗一次澡,身上的汙垢特別的多。
經常能看到小朋友鼻涕掛在嘴上,非常的噁心。
經常能看到很多小朋友,衣服上有補丁衣服和明顯是撿些或者哥哥的穿在身上極度的不協調。
家裡面可能一兩個禮拜才開一次葷媽媽忍下心來去買了點肉回來燒給我們吃。
學校老師催著家長交學費,家長沒有錢,要等到開學之後才能給有的時候還要東拼西湊去,別人家借。
經常夏天天熱的時候電用電量高峰期,供電不足會停電。然後就在外面搭涼床睡覺好多蚊子。
村裡面經常會有惡霸仗著有權有勢欺負村裡面的老實人。而那時候的法治意識也比較淡薄,老實人經常是敢怒不敢言。
由於經濟條件的匱乏很多人看不起,窮人窮人也很自卑,尤其窮人家的孩子在班級裡面,其實自卑感非常重。
一年到頭辛辛苦苦一,其實也就是為了賣點油菜或者是道歉,然後最大的第三方收入其實就是養了幾頭豬。
所以你們有沒有想過懷念的兒時回憶其實往往選擇性忽略了太多?我們內心的痛苦和物質條件的匱乏。相比較以前我們的社會進步了太多,所以這種幸福感是相對的,至少和以前相比,我們是有了巨大的飛躍性進步。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素質的提高,所有的弊端都得到了很快的彌補和改良社會朝著越好,越快的方向發展。
我相信這種短暫性的迷失,其實只是成長過程中對於當時的精神世界的懷念。即便是你現在回到兒時的回憶,我想恐怕也沒有那麼的美好。那個心底的美好執念就像初戀般美好,但是如果你真的要跟他在一起,成家過日子或許真的是另一回事。
僅以此文獻給我們偉大的父親母親和美好的農村是他們養育我們成長包容我們的錯。現在隨著物慾橫流的世界。各種花裡胡哨紙醉金迷讓人眼花繚亂。我希望我們能夠堅守初心。偶爾回頭看一看。然後堅定的腳步,勇敢的向前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