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之前,筆者先來講一個小故事,在44年前,1200元購買黃金,現在資產過百萬;44年前,1200元購買可口可樂的股票,現在資產過千萬;44年前,1200元在北京市購買院子,現在資產過過億了;然而,沒有那麼多如果, 44年前的1200元放在銀行,到今天也能買輛自行車。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對,就是理財觀念,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理財觀念都是十分重要的。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我們都知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是理財的根本原因。只有讓我們口袋的錢不斷進行正確合理的規劃,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財務自由」。
比如, 小李每月的固定收入是6000元,去掉每個月的日常費用2000,剩餘4000元,12個月就是48000元。而對於這48000元的處理方式也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將48000元放在銀行活期,按活期利率0.25%來計算,一年收益120元。而第二種則是將這48000元放到餘額寶中,按照2.5%的七日年化來算,一年收益1200元。
同樣的金額用不同的方式去規劃,得到的結果自然也是截然不同。收益從120元到1200元,到收益相差10倍,這就是對資金合理規劃的結果,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月光族,有理財的必要嗎?
其實不管收入多少,我都會理財。每當跟朋友閒聊裡,總能聽到「我一個月光族,一個發工資的周期,也就只剩下幾百的剩餘」。有必要理財嗎?我的回答是當然。為什麼要這麼回答呢?筆者先跟大家算一筆帳,按照上邊的例子每個月就剩下500元錢了,那麼我們每個月就存入500元錢, 按年利率3.3%、每月複利計算,30年後本金和利息為:
500*((1+3.3%/12)*((1+3.3%/12)^360-1))/(3.3%/12)=307676.56元。
所以說,不管錢多錢少,都要進行合理的理財。
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風險等級
我們每個人經濟條件不一樣,承受的風險程度也不一樣的。風險等級有R1到R5,5個等級,當然風險也是由1到5不斷升高。在這裡建議理財小白/普通的上班族可以選擇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R2型的理財產品,是比較合適的。比如:國債、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智能銀行存款、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等。
產品周期
理財產品的周期跟我們自身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對資金流動性的需求有密切的關係,對資金需求較大,建議不要選擇較長周期的產品,防止急用時,錢取不出來。我們可以根據未來一周、一月、三月、半年大概對資金的需求,來分別選擇不同期限的產品。
以上就是筆者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內容,理財其實是一個對我們個人、家庭都是有益的事情,自己手上資金存到銀行也是存著,一年下來的利息也只不過是一頓聚餐的錢,不如我們拿著資金去理財,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還大大提高了我們的財富,所以選擇一個對的理財產品,那麼結果一定不會令你失望。如果大家對理財有什麼疑惑和問題,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筆者看到後會一一回復!八年理財的辛碌歷程告訴你,我們該如何理財,才能「負翁」變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