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這麼一家公司,被認為是最「不務正業」「史上科技樹點得最歪」的科技企業。
它最早是修理鋼琴出身,從修鋼琴變成自己做樂器、做家具;再從做家具變成了做軍備、做引擎、衛浴、電器、數碼產品、軟體開發,其經營產品之廣令人嘖嘖稱奇。
這家公司叫做山葉(YAMAHA),你一定在進口鋼琴上見過這個名字。
但你或許不知道的是,如果有人喊出一句「沒有山葉就沒有嗶哩嗶哩」,這其實並不是空口胡言,因為這家公司真就和B站的起源有那麼點兒關係。
山葉在2003年推出了一款電子音樂製作語音合成軟體「VOCALOID」,這款軟體孕育了虛擬歌姬初音未來(Hatsune Miku),初音未來傳到中國以後催生了一個網絡社區叫做Mikufans,創立者叫徐逸,這個網站在2010年改名為bilibili。
今天情報Talk的主題並不是討論B站的起源,也不是技能點開了掛的山葉,而是這款叫做「VOCALOID」的語音合成軟體。
從初音未來的《甩蔥歌》開始,到洛天依的《普通DISCO》,開放性的工具在創作者手中總能綻放出千變萬化的光彩,而今天我們請到的主角,就是萬千Vocaloid創作者中迄今最為出彩的一位,《普通DISCO》和《達拉崩吧》的作者——ilem。
情報姬:你好ilem,和情報姬的讀者朋友打個招呼,介紹一下自己吧。
ilem:大家好我是易雷木,這,平時在嗶哩嗶哩投稿一些小曲兒,基本上是用Vocaloid來進行製作的。
情報姬:ilem這個id是怎樣的起源呢?它應該怎麼念?
ilem:叫易雷木,這個ID,可以說是瞎起的,就當時是用了同學的一個遊戲ID,填了幾個字兒,變成了這個【ilemonyk】,然後我發現這個不管怎麼拼都念不出來,我就把後半段去掉了,變成了ilem。
情報姬:聽說後面的yk就是你名字的縮寫對嗎?
ilem:嗯對。
(畫外音:ilem還用過一些稀奇古怪的ID,指「秀芳」「廣德」「土男」「喜王王大羊」)
情報姬:當初是怎樣開始Vocaloid音樂創作的呢?
ilem:其實最早創作音樂的時候用的還不是Vocaloid,而是Overture,是一個鋼琴打譜的軟體,我本人會一點兒鋼琴,那時候就在彈鋼琴吧網投稿原創音樂作品,用的就是ilem這個ID。
當時也不認識什麼音樂圈的人,也沒有啥歌手唱見跟你合作,後來2014年玩PSP上初音未來的音樂遊戲,由此接觸到了Vocaloid,可以自己用軟體做人聲,於是就開始自己當詞曲,軟體當歌手,就這麼一個創作流程,開始在B站投稿。
情報姬:你的大學專業似乎並不是音樂相關,你是從什麼渠道學習音樂創作的?
ilem:對,我專業是精密儀器,屬於工科。音樂創作就是自學唄,我個人會一點鋼琴。
主要還是比較喜歡聽音樂,聽得多了就會想著自己能不能試著也寫一點,不想總是只聽嘛。
(畫外音:ilem學的精密儀器知識被用來做一些中二武器模型)
情報姬:除了音樂以外,你似乎還有別的什麼技能加點?
ilem:我寫過小說,在讀大學的時候心想自己的興趣愛好廣泛一點比較好,想把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事業也蓄謀已久,然後就試試寫小說怎麼樣。
當時創世中文網有一個英雄聯盟題材的徵文活動,也沒想太多就寫了,寫了幾張覺得還可以,於是就投稿、連載了。
情報姬:那後來呢?
ilem:後來?後來就沒有啦~
(畫外音:2013年在創世中文網連載的小說《沒有英雄聯盟的日子》,署名喜王王大羊,寫了436348字,在小說太監後被網站和諧了)
情報姬:這麼說你生活中也是個《英雄聯盟》玩家?全職UP主平時的生活是怎麼安排的?
ilem:並沒有什麼作息安排,希望大家不要向我學習,我的生活安排還是比較亂的,餓了就吃困了就睡,有靈感的時候就寫歌(如果有的話)。
大多數時間就是坐在電腦前面,假裝自己在找靈感,其實就是在打遊戲,《英雄聯盟》啥的我也打不過人家,就瞎玩唄。
(畫外音:距離ilem的上一次找到靈感已經過去了3個月)
情報姬:創作於2015年的《普通DISCO》真正意義上成了破圈之作,也成了VC第一篇神話曲(播放量破千萬),在創作時你有想過這樣的結果嗎?它的成功帶給了你哪些饋贈呢?
ilem:沒想過,那個時候我才一兩萬粉絲吧,差不多這樣,所以肯定是想像不到後面會有這麼多機會和緣分的。可能商業上來說就我差不多能掙夠自己的生活費了,打那之後起吧,就算是經濟上基本獨立了,因為那時候我還在上大學嘛。
(畫外音:記者:那也算是年少有成了!ilem:額,謝謝謝謝(開心~))
情報姬:《達拉崩吧》被薛之謙、周深等專業歌手藝人翻唱,你覺得是什麼促就了VC破圈化的現象發生?
ilem:我覺得是這首歌本身寫的比較有趣吧。
你說它是首歌,但它是講了個故事的;可你說它是個故事吧,好像也只是個冷笑話……
可能大家都喜歡冷笑話吧,冷笑話這東西是不分國界、不分圈子、不分高低貴賤的,大家都喜歡,只是大家可能想不到在流行歌曲裡還能看到冷笑話,就會覺得這很有趣。
(畫外音:大家更想不到會有人用靈魂簡筆畫+餐巾紙來做歌曲的MV)
情報姬:在創作生涯迎來拐點後,會給你的後續的創作帶來壓力嗎?會有人說類似「江郎才盡」的評價嗎?
ilem:這種聲音倒是聽到過……但是好在,我這個「江郎」的「才」一開始就沒有特別多地被觀眾期待。
其實對於創作的心態來說,我是很少有那種瞻前顧後的心態存在的。我覺得我會願意把自己寫的歌發到網上給大家聽,就是因為自己喜歡,而且認為大家也會喜歡,是出於分享心態的創作,沒有太多的功利心。
我覺得我寫的挺好,我很喜歡,我覺得你們也會喜歡,我就發出來了,不會太多地考慮點擊、排名這些數據上的東西。
這種心態可以說是興趣使然吧,也可以說是很隨性很佛系,我是比較享受這個創作心態的,因為創作壓力很小,但粉絲可能就比較急,因為確實挺長一段時間沒發了……
(畫外音:「ilem:反正他們也等習慣了,都等那麼久了再等一等不要緊的」,工藤新一型音樂人確信)
情報姬:雖然沒有接受過學院的系統化學習,但你的創作仍然受到了主流音樂人張亞東的肯定,你認為你和學院派的音樂人有哪些不同呢?
ilem:我認為,學院派對於音樂創作的學習,是需要先掌握樂理基礎,這些比較規整或者說符合流程的東西,在這些基本功的前提下才能去發揮個性,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學院派的體系是很完整的,它可以給人很多的技術力,這些技術力對於創意的發揮是有幫助的,也有可能是有限制的。
那對於我而言,很多在音樂創作上我應該了解的知識與規則,我是不知道的,無意中沒有去遵守的話就很可能寫出體制以外的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有好有壞,好的部分能得到專業音樂人的肯定我當然是很開心的;不好的部分對我來說其實是一樣的,它們都是我創作出來的,都是我最喜歡的東西。
情報姬:後來和專業的音樂人合作專輯,《2:3》這張專輯背後有什麼可以分享給我們的故事嗎?
ilem:有,比如說這專輯本來名字不叫「2:3」,我們一開始打算叫它「二向箔」。就是科幻小說《三體》中的概念,一張小紙片兒就能將整個太陽系壓成二維形態。
把音樂作品這種,在三維空間、三次元世界的文化作品,在經過我們的創作以後,把它變成比較偏向二次元文化的形式展現給大家看,這是我們最開始比較理想的專輯名字,算是比較貼切的。
但是後來發現名字已經被註冊了,有版權問題,最後就重新想了「2:3」這個名字。
因為這張專輯有A、B兩面,分別是VOCALOID版本和人聲本家版本,每一首歌都有二次元元素濃厚的一面,以及更契合主流風格的一面。
這個2:3要從不同的幾個角度去考慮,「比」這個字兒有很多重含義,比較容易理解的是比較,因為我們每首歌有兩個版本,來自二次元文化圈的「二」這一面和來自主流的大眾歌手的這一面,兩邊比較一下看誰更好。但我更希望的是以一種,對比的眼光去看兩邊各自的優點和缺點。然後還有比翼雙飛、比目魚的,兩邊一起共同前進的含義,這就是專輯名所傳達出來的含義。
(極簡的《2:3》海報)
情報姬:你怎麼看待VOCALOID音樂圈子後續的發展呢?它會以怎樣的形式存在?
ilem:這個問題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我覺得一個關鍵的因素還是後續的開發者對軟體本身的定位吧,他們是打算把這個軟體塑造成適用於更多應用場合的、大眾化的工具,還是在單獨某一領域上更深層次的、更垂直的專精。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定位,後續會怎麼走我們不知道,但它一定會對VOCALOID圈子後續有比較大的影響。
也許未來它會變得更加主流、大眾,被更多人所接受,那它或許就會脫離亞文化這個圈子,不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符號了。
也許它會在原本的路線上繼續深入,文化符號的屬性就會更多一些,領域上更垂直一些,那麼圈子就會相對來說小一些,但這個相對我們那個時代來說還是很大的,因為未來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年輕人普遍更願意接受和包容新事物,未來仍然會有更多人去接受和喜愛這些新事物。
情報姬:你怎麼看待B站近年來的轉型和VOCALOID圈子的變化?有什麼忠告可以給新人up主?
ilem:我只能是以用戶的身份去看待了,B站發展的大方向我們也不好做過多評價,但我覺得一個成功的網站總是要發展和壯大的。像《三體》中說的,生存是文明發展的第一需要。假如我們把一個文化圈子當做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來看待,它的第一需要一定是生存,然後才是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圈子和圈子的融合,圈子邊界的拓展。這個過程我認為不是壞事。
雖然我們經常聽到諸如「B站變質了,變味了」這樣的聲音,但我覺得這樣的變化是應該的也是必然的,不如說我們每一個用戶都在經歷從亞文化到主流、把亞文化變成主流的成長過程,其實B站自己的內容定位也在經歷類似的過程,從亞文化到主流,把亞文化變成主流。
孩子總要長大的,B站也正在這樣一個成長的過程。
當然可能亞文化的佔比沒有以前那麼多了,但它仍然存在,我們仍然可以去選擇它們。
(畫外音: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後浪》誠不欺我)
至於對新人UP主的勸告,我覺得VOCALOID這個圈子更接近於同人創作圈的感覺,創作者賦予初音未來、洛天依這些虛擬角色的二設,大家共同創作、共同分享創作成果的這樣一個圈子。
那既然是同人創作圈,大家就應該抱著非功利的心態去和別人相處,這個圈子仍然沒有脫離亞文化的屬性,還是非常垂直的,和外界的隔閡也依然存在。如果你喜歡它,那就不要想太多,充分發揮你的創作才華,揮霍你的熱情就可以了;如果你是抱著想要出名、想要發展的功利心態,那就是反而失去了對創作過程的享受,很可能是什麼都得不到的……
情報姬:你未來是怎樣打算的呢?
ilem:未來的創作可能會更多地去研究主流音樂文化和二次元音樂文化,去嘗試解構,他們各自的文化圈層賦予了他們哪些特性。雖然目前我不太會刻意地去區分它們所屬的文化圈層,因為我覺得音樂的本質就是情感的表達,情感的表達是不帶有圈層隔閡的,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和風格會有區別,所以會嘗試著對他們進行深層的解構和學習。另外和主流方面的合作已經有在推進了,估計再過一段時間就能聽得到了吧,再多就不能說了哈哈。
情報姬:最後有什麼想要對粉絲朋友和觀眾朋友們說的呢?
ilem:我不是鴿,我只是寫得慢,我一直在寫啊,沒有偷懶,就是寫得慢而已。
(畫外音:在做了在做了~)
情報Talk.11丨專訪音樂區百大up主墨韻:從《千本櫻》爆紅到為B站上市敲鐘,用古箏彈出ACG的融合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