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姜文最難懂的電影了!姜文:不懂風情的人全應該被幹掉!

2020-11-17 房產經紀人小高

懂姜文的人都應該明白他的電影都非常深刻,從《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再到前兩年的《邪不壓正》等等電影,看過的人大多數會發出一聲感嘆:「真的看不懂。」然而看懂的人甚至會看得掉下眼淚,最終也會發出一聲感嘆:「真的太好看了。」

沒錯,姜文的電影確實是這樣的,他的電影像是永遠只給識貨人觀賞的,甚至就連像我這樣閱影無數的影片分析高手都難以看懂他電影。

好啦,開個玩笑,咱們還是步入正題吧。

《鬼子來了》你可以說看得懂,但是看得不透徹,《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日子你也可以說看懂了一點,只是有很多地方搞得不是太明白。無論如何,你起碼敢說,姜文的這兩部電影你起碼能看。

可姜文的這部電影,我敢出你看都不能看,甚至你要是不知道這部電影的導演是誰,就絕對會這樣認為:「啥亂片子,沒頭沒尾的,一分鐘也看不下去,這樣的電影居然都能搬上銀幕。」

沒錯,這起碼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小高剛看完這部電影也有這種感覺。

這部電影應該就是姜文最難懂的一部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一部看似無頭無尾的電影,實則令人深刻。

為了更好地解讀這部電影,我們按照結構將這部電影分四個部分來分別解讀。

第一部分:瘋

這是電影的開篇部分,一個女人走在一個雲霧繚繞的村子裡,她買了一雙魚鞋,然後碰見了自己放學的兒子,媽跑著去追打著自己的兒子。

媽進入兒子的學校讓兒子退學,當媽和兒子走在路上的時候,她突然間要去解手,媽把魚鞋放在了樹上,令人奇怪的是魚鞋居然不見了。

從此之後,媽就變成了瘋媽,她每天都會叫兒子去練一些莫名其妙的信,隨後一巴掌打在兒子的臉上。瘋媽喜歡抱羊上樹,刨坑,每天做著令兒子不解的事情,兒子也全然不明白媽為什麼會瘋。

終於有一天,兒子發現媽居然用石頭給打了個白宮,也就是那天后,媽也徹底消失了,兒子只在河裡看到了媽穿的那雙魚鞋和衣服。

這大概就是電影的第一部分,這也是本片最難理解的一部分,第一部分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瘋媽因為一雙魚鞋找不到從而發瘋了。

這是的魚鞋代表著什麼意思?小高查閱了很多資料,終於明白了姜文在這裡想要表達的意思。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弗洛伊德的觀點,在人的潛意識當中常常以某種物件作為性的隱喻。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女人腳上穿上鞋子,表明對性有一種強烈的指徵。

搞清楚這一點,你就不難理解瘋媽在電影當中的舉動了,魚鞋丟掉了,證明已經丟掉了人性了,丟掉人性的瘋媽就有了很多瘋狂的舉動,叫兒子不要上學了,砸兒子的算盤,上樹刨坑,將家裡的東西砸得稀亂,用石頭建一個白宮。

這些舉動似乎總在暗示些什麼東西。

沒錯,講到這裡你也想不到到底暗示著些什麼吧!

瘋媽的這些舉動很明顯地與文革時期的政治背景與瘋狂狀態對應了起來。

你要仔細看,就不難明白瘋媽的舉動,砸算盤退學讓我們想起了文革時期這樣的口號:「資產階級知識份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上樹刨坑」也在暗指文革時期的上山下鄉,砸家裡的東西則表明要砸掉那些以前那個舊世界,建白宮指的是要建立一個新世界,瘋媽不相信羊能上樹的瘋狂舉動也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當時中國不尊重自然規律的浮誇風氣以及不切實際的浪漫革命激情。

還有影片開始的「磚」和「錢」,在瘋媽沒有變瘋的時候,我們這個國家是有磚有錢的,這裡的磚和錢分別代表著建設和經濟。然而,自從瘋媽瘋了後,這一切就都沒有,就像瘋媽口中念的那句「黃鶴一去不復返,此地空餘黃鶴樓」一樣,以前的生活再也不能回去了。

總結起來,種種現象表明了姜文在第一部分隱喻了一個瘋狂的時代。

第二部分:戀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所大學當中,有個梁老師被勞動改造做了廚子。有一天她的手被割破了,醫務室的林大夫幫他包紮傷口,並讓梁老師幫她擰,從這個舉動可以看出,林大夫是喜歡梁老師的。

有一天學校放電影的時候,突然間大亂起來,原來是有女生的屁股被流氓摸了,梁老師則被當作流氓給抓了起來。隨後林大夫為了解救梁老師,自願配合學校查找流氓。

然而另外一邊,梁老師的好友老唐想出了一個辦法平息了這件事情。可正當這件事情解決後,梁老師第二天居然自殺了,他吊死在高高的水塔上。

這大概就是故事的第二部分,相比第一部分來說第二部分還是比較寫實的。可就算這樣,影片還是有許多令人困惑的情節。

首先是抓流氓的事情已經被解決了,為什麼梁老師還要自殺呢?

我們仔細看下這裡的一個細節,就是梁老師和林大夫擰被子那一段,老唐突然冒出來了,此時林大夫問了一句話:「你怎麼把它搞大的?」這裡就不得不去聯繫第四部分姚妹妹口中說的那句話「我能把鞋搞大……」看到這裡我們就不難猜出老唐把林大夫搞懷孕了。可是我第一部分已經解釋過,這那麼一個瘋狂的年代,是不準談愛的。他們兩個人必然擔驚受怕以逃避手握鋼槍的吳隊長的批鬥以及懲罰。此時兩人就想到找一個替罪羊去平息這件事情,梁老師自然就成為了這個替罪羊。

首先,電影當中各種舉動都暗示了這一點,林大夫在醫院當中向梁老師大膽示愛,編造自己在放映現場的謊言,嫁禍給梁老師。老唐一吹號,林大夫就跑到了老唐的門前,兩人心照不宣,這些看似搞笑的細節卻印證了這一點。

可憐的梁老師,起初還被蒙在鼓裡,先是被勞動改造抓到這裡,隨後又遭遇朋友的欺騙和算計,最終人生絕望自殺了。

第三部分:槍

這似乎緊接著第二部分的,老唐拿著梁老師給他的槍和妻子來到了一個小山村,在這裡接待他們的小隊長正是第一部分當中瘋媽的兒子。

老唐來到這裡後,整天教一群小朋友打獵。終於有一天晚上他發現了他的妻子竟然和小隊長躺在了一張床上,並且他還聽到妻子這麼說道:「我老公說我的皮膚像天鵝絨。」

第二天,憤怒的老唐用槍指著小隊長的腦袋,小隊長也無話可說,只是他很困惑不知道天鵝絨是什麼東西,為了讓小隊長搞明白天鵝絨是什麼東西,老唐去了北京,可是並沒有帶回來天鵝絨,最終他還是開槍殺死了小隊長。

這一段解讀起來其實也是挺困難的,我們首先看老唐和妻子姚妹妹被下放到了小隊長所在的山村裡面,在這裡妻子說過一句話:「知子莫若母」這類的話,我們就很容易懷疑到小隊長到底是不是瘋媽和老唐的兒子呢?我們不排除有這種可能,可是要這麼推算的話似乎有點太牽強了,這難道就是姜文想要表達的東西嗎?

顯然不是的,那麼這段姜文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呢?

我們首先來看看這部分人物的身份,姚妹妹四十多歲,來自南洋,穿著時髦,雖年齡大可是比較性感,有些成熟女性的該有的魅力,姚妹妹很快小隊長迷倒了,兩人一起在床上翻雨覆雨。在這部分的最後,我們能看到崔健扮演的北京男人開導著姜文扮演的老唐,他筆畫著說道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可能小高講到這裡大家也不是太明白是什麼意思?這裡需要聯想到第一段當中瘋媽死後中國已經進入一個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你要明白這點就很好理解了。

可是再來回到第一部分當中,瘋媽希望自己的兒子永遠和李鐵梅在一起,永遠走革命的道路。可是小隊長在第三部分當中卻背叛了這條道路和洋人結合在一起。

老唐最終也理解了她們兩人,送給了姚妹妹一面鏡子。可是問題就來了,這個接觸過洋的小隊長始終不明白愛情的真諦,最終還拿來一面錦旗來圖解「天鵝絨」的真正意圖。老唐再也無法忍受,最終開槍結果了他的性命。

這一部分還有個重要的符號,那就是槍的意義。

要理解這個,先看看看第四部分姚妹妹說的那句話,「他把……叫打槍。」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槍似乎和魚鞋一樣也代表著人性。

在第二部分,梁老師將自己的槍卻不敢去打,不敢去使用,因為當時的槍緊握在以吳隊長為代表的這群人手中。後來瘋媽走了,老唐擁有了打槍的自由,不僅如此瘋媽的兒子小隊長也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只是可恨的是,他與洋在結合的同時,卻那麼的不懂風情,他雖與姚妹妹在一處偷歡,可是始終卻不懂人性的真實含義,不懂天鵝絨的真實含義,所以最後死在了老唐的槍下。

姜文在這部分的時候說過這麼一句很經典的臺詞:「不懂風情的人全應該被幹掉。」

第四部分:夢

這應該是整部故事的開頭,兩個女人騎著駱駝。其中有個女人是姚妹妹,她給另外一個女人講述著她和老唐的浪漫愛情故事。其中還有一個女人就是瘋媽。

在一個路口兩人分開了,瘋媽來到了一個停屍間,對著他的男人自言自語。

老唐則抱著老婆說道:「你的肚子像天鵝絨。」他朝著天空開了一槍,開始了他們盛大的婚禮。

在火車上一個嬰兒出生了,這就是後來的小隊長。

故事的第四段應該算是整個電影的開頭,這裡涉及到了路的盡頭以及非盡頭,似乎所有的結局都是一樣的,一切都恢復了自然的狀態,像萬泉河,梭羅河最終要回歸大海,五指山上也終究會陽光燦爛,天會亮,人會笑等等。

在這一段,姜文表達了他想要的一個世界終極真理,我們該去如何去尋找呢?

這段還有一個非常難以看懂的地方。就是瘋媽的男人也漸漸變得清晰了。

在最後一部分我們看到阿廖沙是蘇聯人的名字,同時他的名字叫李不空,在1958年他與瘋媽分手,從這裡我們並讀不出來什麼內容來,可是從瘋媽的那句話中我們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她說以前我比你小,今後我就比你老了。」

這句話可以讓我們聯想到中國以前和蘇聯的關係。在蘇共二十大以前,蘇聯一直以社會主義大家庭的老大自居,然而在蘇共二十大之後,中國加快了發展的速度,更加快了趕超英美的步伐,不就是想個蘇聯去比老嗎?

同時,我們在第四部分看到了瘋媽的丈夫阿廖沙,同時他的中文名字又叫李不空,這是也是暗指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壯舉。劇中瘋媽所說的父親是最可愛的人,又經歷了拿著槍從小漸漸壯大的過程難道又不是暗指槍桿子裡面才能出政權嗎?

寫到這裡,我們總結似乎已經搞明白了這部電影到底講的是什麼內容了吧。

那講的就是歷史與現實,人性與壓抑,年代與政治。從電影整個年代的設置都可以看出這部電影暗藏著巨大的政治隱喻。文革受到的迫害,蘇聯文化對中國當年的影響,以及被壓抑和泯滅的人性,愛國青年和蘇聯人的狂歡等等,姜文想要表達的太多太多了。

相關焦點

  • 邪不壓正:彭于晏的屁股應該是姜文的
    姜文的自戀,讓他作品裡的男主都成了自己的化身。所以,李天然光著屁股奔跑在屋頂,那個屁股本來應該是姜文自己的。這也就是為啥好多觀眾說姜文電影很難看懂的原因。從《讓子彈飛》到《一步之遙》,再到《邪不壓正》,姜文不屑於把故事按常規來講,一來如果一板一眼的把故事講明白,可能都不能上映(參見《鬼子來了》),二來講個大家都懂的故事,就沒有了驚喜。《讓子彈飛》裡姜文的質問:「你TM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TMD的驚喜!」
  • 《太陽照常升起》:姜文最難懂的電影,原來有這麼多隱喻
    昨日武漢風雪交加,今天竟晴空萬裡,一如我剛看完的姜文的這部影片名《太陽照常升起》。此片被公認為姜文最難懂的作品。我曾經好幾次點開過這部片子,但很久都看不進去,只得放棄。電影一共演了四個故事,都跟情慾有關。娶了妻子卻和別的女人偷情的唐叔,被丈夫冷落而出軌小自己一半的村長的唐嬸,一邊和別人偷情一邊又瘋狂愛著另外一個男人的林大夫,強要了女學生卻和好幾個蘇聯女人有染的瘋媽的丈夫,摘掉了流氓帽子證明了清白卻上吊自殺的梁老師……影片中所有人都不正常,或許可視為特殊年代下人性被壓抑至變態?
  • 不懂姜文,我勸你還是別去看《邪不壓正》了
    該片耗資三億,被很多人寄以厚望。姜文甚至放話,要幹掉同年《變形金剛4》的票房紀錄。結果,票房口碑雙撲街,豆瓣評分僅6.3,創下姜文電影歷史最低。但是《一步之遙》在姜文導演的所有電影裡,可能僅次於《陽光燦爛的日子》。首先,《一步之遙》致敬了很多大師。
  • 從《邪不壓正》的「肉慾」裡看姜文
    「看不懂。」一如往常地,姜文的電影看完之後很多觀眾大呼不好看和看不懂,當然,《讓子彈飛》除外。但是姜文還是姜文,《邪不壓正》依然是典型的「姜文片」,這次除了加入了昆汀式的「暴力美學」外,真的特別姜文。依然要穿越時代的鴻溝儘量還原北平的模樣,人物和情節依然隱喻著各種歷史事件,臺詞和對話依然充滿各種諷刺,依然充滿了「肉慾」,喜歡的人自然能從中讀出姜文的魅力,不喜歡的人,也就當做消遣了。
  • 姜文《民國三部曲》
    最後在李天然復仇成功之後,關巧紅離開得像夕陽的晚風一般,讓人錯覺的認為,關巧紅從來沒在現實中出現過。劇中的李天然會飛簷走壁,姜文把上房變成了追求自由,隨意飛翔的行動和精神狀態。姜文喜歡把情緒和感覺在他的電影中放大,去讓觀眾去感覺電影,而不是去看電影。
  • 雄心姜文:三部曲的終結
    這部電影固然重要,更加重要的是,姜文由此完成了他的「北洋三部曲」,這也是繼李安「父親三部曲」、王家衛「蘇麗珍三部曲」、馮小剛賀歲三部曲、《無間道》三部曲之後,又一個展現導演完整創作狀態的華語電影三部曲。
  • 這部電影差評無數,姜文因此大怒,然而6年後觀眾還是看不懂
    在拍完《讓子彈飛》後;姜文就成了中國人心目中的偶像,被各種「造神運動」所吹捧。大紅之後的導演,往往都會雄心勃勃的進行下一部大製作。所以《一步之遙》正式立項的時候,引起了各大媒體的高度關注。在上映後,這部電影引起了觀眾「空前」的憤怒。看不懂!過度離奇,是樂楓對這部電影直接的感覺。
  • 姜文到底有多野?
    提到姜文,你第一想到什麼?行走的雄性荷爾蒙?《芙蓉鎮》裡影帝級的精湛演技?因為《鬼子來了》被禁導5年的大師級導演?還是暖黃的陽光、激昂的音樂和讓人看不懂的繚亂劇情?▲「質疑電影晦澀難懂」是姜文的一個雷區,特別是說《太陽照常升起》看不懂,姜文會立馬暴躁,然後上升到哲學思辨的高度。
  • 一部充滿黑色幽默的電影,姜文的得意之作《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應該算是姜文導演的得意之作了,有人說,這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也有人說,這是一部隱晦的政治片。不管這部片子寓意如何,必然是一部好片。最起碼觀看起來十分酣暢淋漓,快意恩仇。在這充滿了誘惑、欲望的鵝城,兩種勢力水火不容,刀鋒相見,矛盾不斷升級,上演了一場輸死決鬥。後來,在慘烈的犧牲下,張牧之贏了,黃四郎敗了。毫無疑問,《讓子彈飛》是一部充滿了黑色幽默的影片,不管是引人入勝、風趣卻滿含深遠意義的臺詞,又或是恢弘的視覺效果,帶給觀眾感官是十分美妙的。更不用說,劇中人物在姜文,周潤發,葛優這三位大佬的精湛演技下十分的豐富飽滿。
  • 邪不壓正:仍然是姜文,也只能是姜文
    因為,這就是《邪不壓正》,是有著強烈姜文印記的《邪不壓正》,而不再是《俠隱》。不同於張北海老先生對北平優哉遊哉的吃喝遊樂記憶,《邪不壓正》在姜文的風格下,更加刀光劍影與陰謀算計,帶著姜文式的嗨勁,以及他的幽默,顯然更爽了。當然,這就該是姜文電影的樣子,是一直以來的姜文。
  • 姜文:翻譯翻譯,什麼叫叛逆?
    這段日子對姜文的影響很深,在輾轉中他認識了很多人,見識到了世間百態,大大提高了人生閱歷。你看他這段時間認識的那點兒朋友,有後來的中國文壇第一臭流氓王朔,還有大才子英達。您琢磨琢磨,跟這麼幾位思想跑得比別人快好幾倍的小爺當朋友的姜文,那能是個安分守己的人嗎?
  • 姜文:這個導演為什麼如此任性
    ,姜文在這一點上就拿捏得十分到位。最直觀的就是《邪不壓正》裡將北洋時期的北平還原得接近現實,儘管難,卻盡力做到完美而不是做好就算,這就是姜文的任性。,這就是姜文的任性。電影是世界第七大藝術,姜文是完完全全將電影當做藝術來做,懷著一顆匠心,細細打磨。姜文對待每一部電影都十分認真,大到故事情節、敘事手法、布景、服化道小到臺詞、配樂,都一一考究,各個方面都有著自己的審美,並在上面制定自己的一套原則,而姜文又有著強烈的表達欲,每一部電影都會將自己想表達的東西通通注入其中。
  • 姜文的電影到底牛在哪?
    文|啼豆現在很多人說看不懂姜文的電影,但大部人又說他的電影很牛。如果他們不是一波人,說明說姜文電影牛的人看懂了影片,或者至少說他們自己認為自己看懂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每個人對於一部影片的感受都是獨有的,是有異於其它人的。接下來我們就說一下姜文的影片到底好不好,如果好又好在哪裡。
  • 姜文復盤《讓子彈飛》:一旦拍成電影,過去的都是現實
    姜文:我想到一事兒,《子彈》也有人沒看懂。  周黎明:《子彈》有人看到最淺層的一面。  姜文:最淺層一面也有人看不懂,有人在裡邊睡覺。  周黎明:那他可以看第二遍。  姜文:他不看了,他看不懂。  周黎明:莫非劇情發展太快?
  • 「姜文」只拍了六部電影就躋身中國頂級導演,原則:只為自己高興
    關注大腦門影視,走在娛樂最前沿,推薦分享佳片!說起華語電影,姜文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拍攝《紅高粱》那個年代裡,人們對現實的生活缺少的就是那種張揚狂放的個性,而《紅高粱》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並取得了巨大成就。1994年憑藉《北京人在紐約》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
  • 太陽照常升起,我們被姜文耍了
    文/九弦日 首發於2007.10.8 電影上映後,不外乎被評為年度最佳或最爛,即便不溫不火,也會有很多人津津樂道著票房究竟會和「黃金甲」之類商業大片差距多遠,而「最具話題電影」,如此評價,實在不知褒貶為哪般,《太陽照常升起》就落得了這樣的田地。
  • 姜文近年來最好的電影,野心、詩意、獵奇
    這些僅僅是電影中出現的人物,他們在時空的逆流和順流中都隱隱約約地存在著。我們一直以為姜文說了四個故事,而其實,他只說了一個故事,只不過他用影像把他拆散了開來,然後不假思索地又用倒敘和插敘把它連接成了另一個故事。這本身在結構順序上就打破了電影以往的敘事方法,然後所有人都會在這樣的敘事基礎之上找到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和主旨,可一旦你想要找到,卻往往會迷失在姜文的鏡頭之中。
  • 姜文變了?姜文沒變
    簡單說吧,這(又)是一部貼近觀眾也同時挑戰觀眾的電影。這也是一部專注和分心同在的電影。它是熱鬧繽紛後的鼓掌叫好,也是反覆咀嚼後的拍案而起。它專注地揮灑姜氏想像力,還有空「分個心」,扇風點火烹製惡趣味。說到底姜文還是疼(愛)老婆的。說完了看懂的、服務觀眾的。來說點看不懂的、挑戰觀眾的——姜文長不大,這是姜粉共識。他在電影裡戲謔蔣公、溥儀和朱皇帝,都是一種成年人套路下的調皮。
  • 導演姜文與那些被選中的女演員
    ,可以說,姜文從演員轉型到導演,是中國電影界的一個幸事,而《陽光燦爛的日子》直接就將中國電影翻了一個新的篇章。這不是寧靜演的第一部電影,卻是第一個讓人觀眾記住的電影角色。陳衝2000年,《鬼子來了》在未經審查的情況下,違規參加坎城國際電影節的評選,姜文被罰五年內不能當導演,他蟄伏七年,導了一部文藝片《太陽照常升起》,鮮有人能夠看懂。
  • 姜文與電影大師的"一步之遙"
    你簡直不知道這片子主要想說什麼。被大呼看不懂的理由也很大程度歸咎於此。還有姜文因《鬼子來了》曾經幾年不能拍片,在電影中馬走日被武六踢斷了腿而不能&34;,也讓人懷疑藉此情節吐苦水。《鬼子來了》裡借一個鼓書藝人,對這種人有過鞭撻。到這部電影集中體現在王天王這個人物身上,滿嘴&34;,行動上卻迎合市場惡俗趣味,對藝術毫無敬畏。這一筆辛辣有力,王志文的表演令人擊節,而我們對這樣的人物都熟悉得不行。此外如花都評選,諷刺資本注入帶來的娛樂業浮華狂歡。姜文要說的太多了,就算點到為止,也算得上妙筆生花。然而基本故事線變得可有可無,尷尬不能自圓。&34;(《邪不壓正》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