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姜文執導的新電影《邪不壓正》上映,上映第一天就引起了軒然大波,電影裡令人血脈噴張的彭于晏和許晴更是刷爆了微博熱榜和朋友圈,而大家對電影本身的關注度卻不高。
《邪不壓正》豆瓣評分不過7.2,最終票房5.83億。這部電影電影步了姜文導演電影《一步之遙》後塵,有人說不好看,有人說看不懂,滿意程度遠遠低於電影上映之前的期待值。
姜文一直是電影界任性的存在,明明能拍好商業片,卻就是執著於文藝片,就算是拍了商業片,那也是文藝的商業片。姜文說:「我為觀眾提供的絕對不是白開水,我要造酒,然後與大家在影院同醉。」全然不管觀眾此刻需要的是白開水還是酒。
姜文選劇本是十分大膽的,他拍攝《讓子彈飛》《邪不壓正》這樣看起來酣暢淋漓的故事,也拍《太太陽照常升起》《一步之遙》這樣平淡的故事,甚至敢拍《鬼子來了》直白的故事,這就是他任性的地方。
有人說姜文在《讓子彈飛》裡面已經江郎才盡了,可對於他而言,只有要不要拍,沒有能不能拍,劇情是他才情的一部分,但他的才情卻遠不止劇情上的體現。
姜文的電影敘事手法講求藝術性,他總是喜歡用魔幻現實主義去表現電影,比如《一步之遙》馬走日和完顏英吸毒之後將汽車開上天空和完顏英不明真相的死因,再比如《太陽照常升起》瘋媽生下孩子落在鐵軌上,而孩子躺在鮮花之中。
這樣的手法也許讓觀眾看得不明所以,但姜文卻並不放棄這樣的表達,這就是姜文任性的地方。
姜文的電影具有很強的歷史性,而且多以民國時期到改革開放時期為背景,拍這種戲很難的一點就是拍出歷史感,讓觀眾不出戲,姜文在這一點上就拿捏得十分到位。最直觀的就是《邪不壓正》裡將北洋時期的北平還原得接近現實,儘管難,卻盡力做到完美而不是做好就算,這就是姜文的任性。
姜文喜歡在電影裡加上各種隱喻和諷刺,而且安插方式特別巧妙,你搞不明白他到底是故意的還是無心的,以至於觀眾常常過度解讀,這就是姜文的任性。
姜文的電影每一部都可以讀出許多東西,不管是電影的劇情還是畫面的美感,都可以細細品味,就像姜文說的,那是酒,囫圇吞下,是嘗不出其中滋味的。
姜文為什麼如此任性? 因為姜文不願意也做不到屈就。
對於電影,姜文是一個特別有追求的人。電影是世界第七大藝術,姜文是完完全全將電影當做藝術來做,懷著一顆匠心,細細打磨。姜文對待每一部電影都十分認真,大到故事情節、敘事手法、布景、服化道小到臺詞、配樂,都一一考究,各個方面都有著自己的審美,並在上面制定自己的一套原則,而姜文又有著強烈的表達欲,每一部電影都會將自己想表達的東西通通注入其中。
他對電影藝術性的追求使得他做不到粗製濫造,便自然而然地任性起來。電影的每個細節都是姜文自我的表達,而一部電影被注入了太多的才情,常常被觀眾說晦澀難懂,儘管如此,姜文依然毫不掩飾自己的才情,這就是姜文任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