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博上又看到姜文的一段採訪:
主持人:為什麼喜歡拍屁股?
姜文:美啊!不可以嗎?
可以,可以。
這個回答很姜文。
《太陽照常升起》劇照
這讓我想起1991年,
他曾接受臺灣著名影評人焦雄屏的採訪:
焦:中國這麼多導演,哪個最優秀?
姜:現在沒有,以後會有。
焦:誰呀?
姜:我。
那時候,姜文28歲,還沒有當導演。
姜文,在中國電影圈一直是不一樣的存在。
30歲前,他是一名演員,挑戰過各種不同角色。
30歲後,他轉型導演,拍出無數令人稱讚的作品。
很多人認為:他的導演才華遠勝於當演員。
一部《陽光燦爛的日子》,足以讓他吃一輩子老本。
但誰能想到他還能拍出《鬼子來了》、《讓子彈飛》這樣的「神作」。
連李安導演都忍不住甘拜下風——
他的才氣遠高於我。
昆汀盛讚——
姜文是中國最好的導演。
才華,是姜文與生俱來的特質。
早在中戲學習期間,姜文就喜歡當「哲理大師」。
中戲退休教授說,上學期間姜文最喜歡問的就是:
為什麼?告訴我為什麼?
沒人告訴他為什麼,他就自己找地方鑽研。
正是憑藉這股子「哲理勁」,他的表演能力和知識水平在班裡數一數二。
還沒畢業,他就被導演盯上了。
那時候,他去試鏡《末代皇帝》電視劇版溥儀一角,成功了,合同都籤了。
結果後來從同學那裡聽說,電影早開拍了,溥儀也被陳道明演了。
然後,他跑到劇組去追問人家。
結果得到的回應是:你這樣的人不太討觀眾喜歡。
他說:那問題是我很像溥儀!
人家回應:像不像不重要,重要的是討觀眾喜歡。
姜文悻悻而歸,為此鬱悶了很長時間。
沒想到,接著陰差陽錯他在《末代皇后》裡演上了溥儀。
姜文笑了:看來我真是當皇帝的料啊!
姜文沒轉型導演前,是演員,是不甘當被導演擺弄的演員。
在拍攝張藝謀《紅高粱》的時候,他一直在和導演爭吵。
鏡頭怎麼拍好看?
場景怎麼設置更好?
·······
從開始到結束,張藝謀和他一直在吵。
最終吵出了一部不俗的作品。
多年後張藝謀評價姜文:
他的心氣很高,也有能力,他希望超過任何人。
姜文對電影拍攝的執著,跟他合作過的很多導演都「被折磨過」。
謝飛在他合作《本命年》時,
有一個場景:女孩在唱歌,他在抽菸。
開拍前,他問導演:
有沒有柱子?
然後,導演把柱子解決了,他繼續「出謀劃策」:
攝像應該從後面繞過來拍我,會更好看!
搞得謝飛都忍不住揶揄他:
這麼有主意,不如自己當導演吧!
誰知道,後來他真的當導演,而且才華更盛於演員。
當演員時,姜文演過溥儀,演過秦始皇,演過李蓮英,也嘗試想演程蝶衣但未果·····
在演員行業,他已經找不到新的挑戰。
於是,他跨界當起了導演。
上世紀90年代初,王朔丟給了他一本《動物兇猛》。
看完後他忍不住感嘆:真他媽好看。
他本來想找王朔把小說改編成劇本,但王朔拒絕了。
於是,姜文愣是把自己逼成了編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拍出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片中,夏雨飾演馬小軍,而姜文的原名叫姜小軍。
個中緣由,不免讓人思慮過多。
拍攝本片的時候,姜文更是不惜成本。
一個鏡頭能拍兩三千張,最後只選取一張。
整部電影共用掉了25萬英尺膠片,創下了當時國產電影使用膠片的記錄。
攝像顧長衛曾提醒過他:這麼拍,資金怕撐不住。
但姜文直接霸氣回應:不燒錢能拍出好電影嗎?
對姜文來說,他拍電影既耗金錢又耗費腦力。
別的導演可能每年都能拍一部戲,但姜文不是。
他要先花2-3年琢磨劇本,有了劇本再組建劇組。
正因此,姜文雖然導演才華過剩,但極其低產。
24年他才拍出了6部電影。
90年代末,姜文又在琢磨拍一部新電影:《鬼子來了》。
雖然本片獲得了坎城評委會大獎,但他的導演事業遭到重挫。
幾年不能執導電影的生活,姜文作為演員又開始「霍霍」其他導演了。
《尋槍》,直接讓觀眾懷疑姜文架空實際導演陸川。
《天地英雄》,被日本演員批拍攝現場不尊重導演。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片場和徐靜蕾僵持不下。
姜文雖然是名義上的演員,卻操著導演的心。
這些事情如果放在一般演員身上,肯定會被口誅筆伐。
奈何姜文靠才華行走江湖,觀眾對他無限包容。
沒辦法,這就是實力為王的現實。
時間來到2007年,被封禁的姜文終於可以自己操刀導演影片。
只是這一次,觀眾並不買帳,
紛紛吐槽《太陽照常升起》看不懂。
他並不在乎這些評價,轉而執導起了《讓子彈飛》。
然後,靠著《讓子彈飛》,姜文再次被捧上了「神壇」。
十幾年過去了,每次遇到有關傳統社會問題、權利運作方式問題,本片一定會被拿出來分析一波。
從某種程度上說,
《讓子彈飛》已經超越電影電影的範疇,成為一個不斷因為現實解釋和歷史解釋的需要而被不斷召喚闡釋的文本。
通常來說,一部熱門電影能產生一句金句就不錯了,
而本片,則遍地都是金句。
這些解釋拿到姜文眼前,他卻說:
這都些啥,我是這麼想的嗎?
不知道他是真心看不懂,還是裝看不懂。
但是很明顯,從《鬼子來了》後,姜文玩起了猜謎遊戲。
你說我是那個意思嗎?不是。
你說我暗喻什麼了嗎?也沒有。
姜文拍電影,是按著自己的性子,一點一滴打磨出來的。
《讓子彈飛》好不容易讓人看懂了,他又來了《一步之遙》。
然後觀眾又看不懂了。
姜文說:
這是拍的自己的一個夢,我以為這個夢大家都會懂,但沒想到每個人的夢都不一樣。
有時候,觀眾就不喜歡看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還不如來一些暗喻,更能讓觀眾發揮他們的想像能力。
比如,《邪不壓正》裡的影評人一角,就讓觀眾高潮了一把:
「姜文是不是在暗諷影評人?」
很多人問過他,為什麼他的作品總是在諷刺現實。
但在姜文看來,現實就是荒誕的。
這樣的荒誕,也發生在姜文身上。
在《讓子彈飛》中,最著名的金句:
我就是想站著,還把錢掙了!
可誰想,就是這個一個鐵錚錚的漢子,在宣傳《邪不壓正》的時候居然上了女團選秀節目。
在節目中,他更是拼了:
我報名,我也參加女團。
本來上《創造營》是為了宣傳新片,但姜文這一操作還是讓觀眾大吃一驚。
要知道,氣哭女記者、拿滅火器對著記者、給記者上課,都是姜文幹出來的事情。
曾經一位王牌女記者抱怨《讓子彈飛》 「腦子很累,它老在高潮處」。
他直接懟人家——
你不喜歡高潮嗎? 難道你只喜歡前戲?如果你覺得累, 也有情可原, 畢竟是2個小時的高潮。
這是姜文,要是別人,早被罵10086次了。
姜文曾經參演好萊塢大片《俠盜一號》,
接受採訪時,記者提問和好萊塢團隊合作有什麼收穫?
姜文直接開懟:
我還需要跟人學?為以後做打算?我雖然是個善於學習的人,但你幹嘛把我說這麼差?!
好,不愧是又狂又傲的姜文。
當記者問:
中國什麼時候能有像星戰這樣的大片?
姜文生氣了:
姜文直接開懟:
人家有的東西,不一定中國非得有。什麼時候中國的航母比美國多一倍,什麼都好聊。可能美國那電影拍得很爛,但是全世界就願意接受,因為人是有航母做後臺的,光有個IP有個屁用啊。
還有一次,《霸王別姬》想找他演段小樓,
可姜文非要演程蝶衣——
書裡也沒說虞姬不能是我這樣的。
書裡確實沒說,但我實在想像不到硬漢姜文演柔弱的程蝶衣!
姜文試鏡程蝶衣的定妝照
姜文忽悠起演員也是一套一套的。
他曾經邀請馮小剛客串《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胡老師一角,他說:
這個角色有兩個人可以演。一個是你,一個是葛優。但我擔心由於觀眾過分喜歡葛優,而使胡老師這個人變得可愛。
馮導後來回憶說:
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他是誇我還是罵我,但當時他的鼓勵使我自信得一塌糊塗,表現欲惡性膨脹到了超水平發揮的地步。
不得不說,姜文不僅拍電影很有天賦,忽悠人也是一絕。
很多人都說,姜文是一個可以站著掙錢的導演,一個可以躺著罵人的演員。
/END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歡迎分享點讚在看三連,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