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全是精華和乾貨
建議先加收藏
或滑到最下方點擊"在看"
找個安靜時間仔細閱讀
我忽然意識到,姜文的《讓子彈飛》有一個地方特別牛逼,之前注意到了,但是沒想透徹,今天忽然又想起來,順便給琢磨明白了。那就是他電影結局的處理方式,大師級!
正常情況下,一部電影要麼以悲劇告終,要麼以大圓滿告終,要麼是開放式結局。而多數開放式結局的電影總讓人感覺差一口氣,要麼是不知所云,要麼是實在猜不出能有什麼結果。無論是過於開放還是開放的不是時候,總之就是導致了影片的最後一筆沒有收好,頗有前功盡棄、功虧一簣的感覺。
從文學的角度來說,只有悲劇才是最有力量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些偉大的文學作品,都以悲劇告終。讀者抓心撓肺、摔書跺腳、咬牙切齒,恨不得罵作者,為何就不能給他們喜歡的人物一個好結局?這就是人性,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大家都希望自己所愛的角色能有個好結局。
但姜文這個故事,結局顯然是個悲劇。因為,只有張牧之自己一個人有原則、要求高,有什麼用呢?架不住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們都是凡人,江山一旦打下來,就又變成上一個君主的模樣。他的革命,註定只能成功一時,最終肯定還是要以失敗告終的,因為拗不過人性的弱點。正所謂偉大的人都孤獨!道理很簡單,你可以用遠超於常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但沒法拿這個標準去要求常人!
然而姜文什麼性格?他他媽能輸嗎?他他媽能以悲劇告終嗎?他必須得贏啊!所以他把電影結尾處理得太好了!看似是一場皆大歡喜、大勝利、大圓滿,殺了四郎、搶了碉樓,觀眾看得熱鬧又過癮,其實卻是個悲劇。但這個悲劇又藏的特別巧妙,這樣才能不影響他的王者氣場!
請問我們親眼看到黃四郎死了嗎?沒有吧?只是一個大全景,碉樓炸飛了。▼
張牧之是親眼看著湯師爺死的,那麼影片結尾處去往浦東的火車上穿著湯師爺衣服的人是誰?▼
炸完碉樓後老七對張牧之說的那句悄悄話是什麼?▼
花姐是不是黃四郎安插在張牧之隊伍中的臥底?▼
如果不是,為什麼所有兄弟中只有老二死於不明原因?他為什麼死?花姐的色誘對其他兄弟好使,對老二這個同性戀好使嗎?▼
這就是影片的高明之處。對於看熱鬧的觀眾,我給你們大圓滿式的結局,你們開心了吧!對於看門道的觀眾,我給你們悲劇,去深思吧!對於半瓶子醋、似懂非懂的觀眾,我給你們開放式結局,滿意了吧!三種結局方式全佔了,姜文,有你的!
那我們繼續討論,如果你說以上分析和推測全都不成立,都是意淫出來的。好,就算黃四郎真死了,花姐也不是他安插在張牧之隊伍中的臥底,影片依然是悲劇,為什麼呢?電影結尾處,張牧之的兄弟們高高興興、有說有笑的坐著火車去往浦東。但這火車依然是靠馬匹來拉動的,和開篇沒有區別。▼
火車頭是動力的源頭,它帶動著整列車廂前進。這象徵著什麼?儘管已經完成了革命,迎來了新的時代,但只要源頭上機制不變,也就是只要社會體制不變,人民未來的命運是不會有本質變化的。
還記得他對鵝城百姓說過的話嗎:「不準跪!皇上都沒了,沒人值得你們跪,我也不值得你們跪!」 但有用嗎?這個民族的奴性已經根深蒂固,深入骨髓。▼
於是他看著前方馬拉的列車,自己騎著馬,一副憂心忡忡、不放心的樣子跟了上去,然後影片結束。太妙了!太牛逼了!▼
所以,他既做到了:看電影就是要過癮!要解氣!要爽!要贏的痛快!要酣暢淋漓!又做到了:偉大的文學作品要以悲劇告終才會更有力量!大師級!正像他片中所說那樣,站著,還把錢掙了!你要跟我聊藝術,我是大師級,你要跟我聊物質、聊票房,我也是大咖級!這就是他那幾句臺詞背後的內心真實寫照:
「我為什麼要上山當麻匪,就是因為我腿腳不利索,跪不下去。」 ▼
「為什麼當初我會上山當麻匪,就是因為跟這幫東西玩不起!現在為了你!我必須玩的起!還得玩的贏!」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只是不屑用你們那套骯髒的世俗標準來定義什麼是成功,我自有一套標準,但無論採用你們的標準還是採用我的標準,我都是贏家!▼
這才是真正的霸氣!真正的霸氣就得外露!不能藏著!▼
影片還有很多牛逼的地方,我不逐一列舉,只說幾個我最喜歡的地方。
張牧之把百姓的怒都勾出來後,給大家發槍,衝鋒陷陣,帶領大家搶碉樓,可就這樣都沒人敢跟來,來的只有一群鵝。▼
張牧之:「明白了,誰贏,他們幫誰!」 ▼
中國人向來的處世哲學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是什麼?這就是中國人深入骨子裡的奴性。因為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裡面唯一沒斷過根的國家,幾千年以來,華夏民族的百姓習慣了有個聖上,誰當聖上都行,跟我有什麼關係?我能左右的了嗎?所以沒有西方社會的主人翁意識。西方人從小被灌輸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人人生而不同。上學做題也沒有標準答案,你只要能為自己的答案自圓其說就都是正確的。這套價值觀體系培養的是獨立思考能力。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就不會沒有主心骨,不會盲目跟風,因為凡事自己先質疑再思考判斷。
所以西方人遇到一件事情不對時,就會站出來發聲,喊的人多了,政府就得到反饋了,就不敢太放肆,這就是主人翁意識,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國家的主人。但中國人總認為自己是平頭百姓,什麼都左右不了,從沒拿自己當過主子。所以遇到事情不對時,下意識先會去想,輪得到我來發聲嗎?就算能輪到我來發聲了,我敢發聲嗎?畢竟槍打出頭鳥。好不容易有個膽子大的站出來喊了,大家也是先觀望,如果這個出頭鳥沒被打,而且支持率越來越高,大家才敢跟著喊一喊,而且即使如此還得邊喊邊看事態發展呢,萬一事態不對就立刻換隊站。所以就更不用說如果這個出頭鳥剛一上來就被打了,大家根本就不敢喊的事實了。
《讓子彈飛》特別巧妙的把這個哲理揉在了電影裡面,用很高超、很純熟的手藝的把葡萄釀成了酒,拿給大家品嘗。
電影中那些赤著膀子的壯丁們,就象徵著中國的百姓。至於赤著膀子象徵著幾層含義,你自己品。▼
再來看姜文的野心有多大?他想帶著這幫百姓去革命!而這幫百姓裡,站在中間位置的某個人髮型像誰呢?姜文,你真是要當老天爺!▼
還記得這段對話嗎?湯師爺:「你不就是想當老天爺嗎?這跟收拾黃四郎有什麼關係啊?」 張麻子:「老天爺都能當還收拾不了一個黃四郎?」▼
然而,野心再大,也還是要面對現實。縱使給百姓們發了槍,自己也打了頭陣,但還是沒人敢來,來的只有一群鵝。▼
既然看透了「誰贏他們就幫誰」的這個道理,那就先假裝自己贏了唄!抓黃四郎替身,斬首示眾,用他的話說就是招搖過市!如果你想贏,有一條捷徑就是,你只需要讓大家相信你贏了,這樣一來,就算假贏也會變成真贏!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真是一語道破天機,希特勒說的特別對:「謊話重複一萬遍就是真理!」 古今中外,所有政客和商人用的都是這個原理取得了真正的成功。就比如現在,你只要先用手段買到足夠多的水軍,讓大家相信你流量足夠大,你就會變成真的明星。大眾永遠是無腦和跟風的,是不會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正所謂烏合之眾,這波諷刺到位麼?
然而,多數人根本看不懂這層意思,也理解不到這個層面,自己被罵了還了笑著給姜文送錢漲票房。
所以,說句題外話,當社會上一件事情的發展趨勢開始不對時,你不聞不問,覺得站出來喊又能怎樣?還不如自己悶聲發大財呢!你以為自己悶聲發大財就能在未來脫離苦海,但當有一天事情已經嚴重到關乎每個人利益的時候,你發的大財也將會在一夜之間全部被統治者收繳時,那時候你喊再大聲也無濟於事了!這就是沉默的成本和代價,因為大潮已經形成,每個悶聲之人都是幫兇,除非你能在這之前躋身統治階級。
說到這裡有感而發,為什麼蘋果公司牛逼?賈伯斯為什麼能成為時代的變革者?這和他打造的超凡脫俗的企業文化息息相關。我們當初所有人入職時都必須先進行企業培訓才能上崗。蘋果的企業文化又是建立在美國文化的基礎之上。公司為每個員工發放 Credo Card,也就是信仰準則。而上面第一條就是,員工永遠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源和靈魂。然後企業文化的另一個重中之重就是 Fearless feedback,也就是無所畏懼的反饋。注意到了嗎?這裡是兩個詞,不僅僅只是反饋,而是無所畏懼的反饋。美利堅的自由,是靠無所畏懼換來的,這讓我想起了美國國父們的經典語錄。
華盛頓:自由的人民是武裝起來的人民,武器的重要性僅次於憲法本身,他是美國人民自由的牙齒和獨立的基石。
富蘭克林:那些以放棄自由來換取安全的人既不配擁有自由也不配擁有安全。
梅森:把人民變成奴隸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剝奪他們的持槍權。
漢密爾頓:我們能為人民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讓他們適當的武裝起來。
傑斐遜:一個自由人永遠都不應該被剝奪持槍權,我寧願要危險的自由也不要和平的奴役。
麥迪遜:美國人民有武裝起來的權利和優勢,不像其他國家的人,他們的政府害怕把武器留在人民手中。
有這樣一群國父,美國想不強大都難!
然後這麼好的企業文化,沒過幾年就被中國這幫老油條經理們弄變味了。甭管你什麼文化,我們都有亞文化。跟你說什麼:「我們人在美國嗎?我們可能在中國的國情下無所畏懼嗎?如果你想做個聰明人,就要學會巧妙的反饋,而不是無所畏懼的反饋,你的反饋,只有先讓人願意接受,才有可能改變情況。」 這是什麼?這套處世哲學耳熟麼?甭管你多優秀、多有才幹、多有潛力,都一桿子把你支回到奴性文化的大沼澤中,直到你再也沒脾氣抱怨也再也沒能力脫身為止。
中國的企業有太多時間都浪費在這些毫無意義的人情世故上,而沒有把精力和時間放在企業核心價值的產出上。賈伯斯早就說過:那些真正的 A Player(精英),是不需要你去安慰他們的情緒的,你只需要把反饋告訴他們,他們就會找到問題、解決問題。所以我的公司只招 A Player,因為如果我的公司裡混進了 B Player,勢必會拖 A Player 的後腿,如果不及時把這些人清理掉,A Player 是遲早會離開公司的。
我在蘋果公司做培訓師的那幾年,是蘋果在中國發展最黃金的幾年。但我為了炙熱的電影導演夢想,從蘋果離開了。因為我覺得任何人和任何事都像是一條條的直線,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上會靠近、相交,但是過段時間就會產生開角,彼此遠離。畢竟能重合的直線太難找了,那只能靠運氣。所以至少在相交的這段時間裡,大家方向大概一致,各取所需。如果已經看到開角的趨勢,問問自己初心是否還在?如果已經不在了,那麼及時改變人生方向,方可繼續同行。如果初心還在,那就彼此別過,各奔東西。人各有志,目的地不同,搭夥做事,順路互助,分分合合,特別正常。
所以蘋果公司也學聰明了,現在新的 Credo Card(信仰準則),再也找不到 「員工永遠是最重要的資源和靈魂」 這一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假大空的中國式雞湯。因為蘋果深知,中國人口佔世界的六分之一,何必和中國的社會制度較勁呢?能從中國市場掙錢就行了,韭菜又不分國界,能收割就絕對不閒置浪費。
所以這就是《讓子彈飛》裡所隱喻的那個道理,中國社會再進步,經濟再繁榮,只要是社會體制不改變,只要人們不把自己當國家的主人,未來的命運永遠都不會產生本質改變的。
關於《讓子彈飛》,我就說這麼多。現在來說另一個話題,那就是:姜文聰明在哪?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他的電影總愛拍民國時期的故事?大家都說他熱衷那段歷史,不否認這個事實,但這只是表象,我來跟你說說本質。
如果你去翻翻歷史真實的資料,就會知道,民國有那麼一段時期是持槍自由的,妓院也是合法的。至於那段時期為什麼這兩件事是合法的,本文不解釋,請自行查閱史料。
在美國,電影是限級制,限制的是觀眾而不是創作者,低於哪個年齡就不能看哪個級別的電影。在中國,電影是審查制,限制的是創作者而不是觀眾,只要你的片子過審,再小的孩子也可以進電影院觀影。
為什麼美國的電影好看?電影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它是娛樂大眾的藝術,如果你拍了個片子只為了給自己看,不放給別人看,那就不叫電影,也沒人會給你投資。
既然脫不開娛樂的屬性,那就要給觀眾一個進電影院的理由,那麼大的屏幕,杜比 5.1 環繞聲,幹嘛使的?就為了看看文藝片嗎?學過編劇的人都知道什麼叫做原始的欲望。生、死、愛、恨等等。這些人類最本能的欲望所產生出來的戲劇衝突,才會讓你的故事充滿張力。然而光有這個還不夠吸引大家大老遠買票來電影院。現實生活中實現不了的事情,才要拍成電影過把癮啊!所以追逐、打鬥、槍戰、追車、爆炸等等,都是可以刺激人們感官的元素,這些元素在正常人的生活中,是不會天天都發生的。所以就有了「美國大片」,Hollywood Blockbuster 的概念。
然而中國的電影審查機制正在變得愈發嚴格,比如今年的政策就新加上了這麼一條:軍人,警察,政府人員等,不可以加入惡勢力的陣營。犯罪分子和惡勢力不可以是一群心地善良的人。簡單說就是,好人必須全好,壞人必須全壞。你用屁股想想也知道,這根本就是違反人性規律的事情,多麼幼稚!多麼可笑!所以才會出現某些國產電影裡刻畫的人物根本立不住的情況,因為只允許人有一面,沒有厚度怎麼能立得住呢?這種不符合人性的怪物如果不變得妖魔化才怪,因為已經不是人了。
在這種審查機制下,你想拍槍戰和爆炸來刺激觀眾的感官?你一個老百姓哪兒來的槍?哪來的炸藥?怎麼就不能好好活著,要造反嗎?所以你想拍槍戰和爆炸就只能寫犯罪題材或戰爭題材的故事了,然後就會被剛才的新政策限制住。別忘了,這只是其中一個政策的限制,還有多少荒謬至極、無理取鬧的政策限制,這裡沒有去提呢!
所以啊,別問中國為什麼拍不出速度與激情 5 這樣的電影!我問你,速度與激情 5 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一群被通緝的以劫車為生的職業罪犯,搶了巴西裡約熱內盧最大資本家頭目的所有錢款,因為救了來抓捕他們的特警的生命,成功使特警加入了他們這群犯罪分子的陣營並協助他們搶劫,然後他們攜巨款潛逃海外,與兄弟們分贓並逍遙法外,過上了自由奢華的生活。
你覺得這樣的故事在中國過得了審查嗎?電影產業鏈一共 12 個環節,剛到第 2 步,故事大綱送審這步就被槍斃了,還聊什麼呀?
所以姜文聰明,他知道,只有把故事定在民國這個軍閥混戰的特殊歷史時期,才能躲過審查,為所欲為的拍他想拍的東西,講他想講的道理,說他想說的態度,並把那些刺激人們感官的元素和手段都用上。
中國所有這些所謂的大導演全都加起來,我只服一個人,那就是姜文。
2020.11.27
劉磊
如果我寫的牛逼
點讚
在看
收藏
打賞
轉發
五連擊
往期相關精彩內容
▼
【導演調度和攝影機運動技巧】如何把軌道用到極致?
害群之馬--害群就是害自己!
《哪吒》影片分析,全網最高評價!
拍橫屏還是拍豎屏?必備知識!
睡覺是身體需求,熬夜是靈魂需求。
「華為崛起」引發的思考
定義一個國家是否真正發達的標準絕對不是經濟,而是文化!
【圖文】不給時間?怪導演嘍?
【原文】拍電影和拍廣告的區別
▼ 戳這裡看更多原創大師級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