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哈爾濱4月18日消息(記者遲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3月28日,黑龍江省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發生尾礦砂洩漏,部分進入依吉密河。今天(18日)上午,黑龍江省召開視頻會議通報,經過14天晝夜奮戰,通過沿河多級應急處理,本次洩漏事件超標汙水沒有進入松花江,沿線流域特徵汙染物鉬濃度持續達標。今晚6點,終止突發環境事件應急二級響應。
截至4月11日下午3點,伊春鹿鳴礦業尾礦砂洩漏事件超標汙水流至呼蘭河下遊、距離松花江約70公裡處時,已經全面達標。此後,流域沿線各監測點位特徵汙染物鉬濃度持續達標,呼蘭河275公裡河段基本復清,松花江水環境質量未受影響,實現了「不讓超標汙水進入松花江」的應急目標。
在今天上午的視頻會議上,黑龍江省副省長徐建國也表示,生態環境部認為本次尾礦砂洩漏事件的應急處置是突發環境事件應對的成功範例。「根據涉事水源地居民飲水安全、水質監測數據、清汙工程執行效果等要素情況綜合分析,也結合國家生態環境部研判,本次突發環境事件應急二級響應已完全具備終止條件。」
據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金會介紹,本次尾礦砂洩漏事件伴有尾砂的汙水253萬立方米。主要涉及溢出物直接流過耕地4312.3畝,依託依吉密河、呼蘭河灌溉面積的水田56.5萬畝。根據專家組的建議,當地制定了休耕停種及補償、灌溉水源替代等相關方案,確保標準不降低,土地不汙染、糧食不減產、農民收入不減少。王金會表示:「對溢出物流過的耕地,全面修耕停種,暫時休耕一年。用這一年的時間進行清理,待汙染物完全清除及土壤質量恢復正常後,再評估是否恢復耕種。對沿河邊較近利用河水提灌的小型灌區和萬畝以上中型灌溉渠,有少量面積臨近河道的,通過傍河打井,間接提取地表水灌溉。具體實施過程,要確保提取不受汙染的地表水。」
根據專家組的建議,當地曾在依吉密河和呼蘭河分別實施了「汙染物控制」和「汙染物清潔」兩大工程,先後構築18道攔截壩,投加助凝劑、絮凝劑,實現沉砂與降鉬,控制削減依吉密河下洩的汙水團。為加快清理絮凝沉降後的汙泥,防止出現二次汙染,沿岸地市全面開展河道清汙工作。截至昨晚(17日)6點,共清除汙泥51.99萬噸。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專家、哈工大教授馬放也建議,儘快清理沉降的汙泥,以保證流域水生態環境的恢復。馬放表示:「摸清汙泥的分布規律,制定科學的清淤方案,採取圍堰排水措施,儘量按照乾濕河段交替模式,實施幹法施工,可大幅度減少數據汙泥的量,避免造成二次汙染。」
應急二級響應終止後,黑龍江省仍將持續監控依吉密河、呼蘭河流域後續汙染治理工作,督導鹿鳴礦業和伊春、綏化兩市聯動清汙,防止汙染反彈和次生災害。同時,也將迅速開展環境事件調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