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繪製最大宇宙三維地圖,涵蓋200多萬個星系!

2020-12-23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經過為期5年的深入勘測探索,最新發布了「迄今宇宙最大的三維地圖」,涵蓋了200多萬個星系,跨越宇宙110億年歷史。

圖中是「斯隆數字天空調查(SDSS)」項目圖像,它用顏色編碼來表示不同類型的星系以及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

這張宇宙地圖是持續進行的「斯隆數字天空調查(SDSS)」項目的研究成果,這是一項旨在繪製可觀測宇宙膨脹區域的國際任務,有望解決一些宇宙難題。通過這次最新的任務更新,該項目已繪製出200多萬個星系,從銀河系一直延伸至110億光年之外的古老天體。

這張詳細的宇宙地圖將幫助天文學家拼湊出叫做「間隙期」的一段宇宙黑暗膨脹時期。該項目首席研究員、美國猶他大學宇宙學家凱爾·道森說:「我們對宇宙的遠古歷史和近期膨脹歷史都非常了解,但是中期的110億年存在一個令人費解的間隙期。五年以來,我們一直努力填補這一空白,揭曉其中的秘密。」

這是由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發布的動畫靜態圖片,展示膨脹中的宇宙地圖。

間隙期開始於大爆炸之後的幾十億年,基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科學家能夠測量出宇宙此前的膨脹速度,還可以通過測量地球和附近星系之間的距離如何隨時間增加,來計算近期宇宙的膨脹。但是人們對中期膨脹的研究很少,因為幾億光年之外的星系發出的光可能非常微弱,為了填補這一空白,來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科學家不僅觀察了遙遠星系,還觀察了超亮燃燒狀態的類星體(黑洞提供能量的超明亮天體)。

動畫中的一個鏡頭顯示太陽和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銀河系的存在使得宇宙的某些部分不可觀測,並留下了黑色條帶。

這項調查的關鍵是一種被稱為紅移的現象,在該過程中,來自最古老、最遙遠星系的光被宇宙膨脹拉伸,增加其波長,並移向光譜較紅的一端。由於宇宙的顏色變化,遙遠光源看起來更紅,而那些靠近地球的光源看起來更藍。

該項研究通過識別超過400萬個不同星系來觀察宇宙的大小和規模,還能繪製宇宙時間圖像,星系越遠,越古老。

為了計算110億年宇宙膨脹的速率,研究人員測量了數百萬個遙遠天體的紅移,以及它們的膨脹速度,該測量顯示了一個星系被周圍其他物質引力牽引的程度。在7月20日發布的23項最新研究中,該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宇宙大約60億年前開始加速膨脹,之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減速。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威爾·珀西瓦爾參與了該項目,他表示,這是一個「宇宙膨脹的完整故事」,從我們最近的天體鄰居(如圖)到最遙遠的星系。

科學家將宇宙膨脹歸因於一種叫做暗能量的神秘力量,儘管當前沒有人完全確定暗能量是什麼,或者存在於何處。研究人員稱,像這樣的調查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限定暗能量的性質,儘管神秘的暗能量仍未被理解。(葉傾城)

相關焦點

  • 迄今最大宇宙三維地圖「出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0日報導,在對400多萬個星系和蘊含巨大能量的超亮類星體進行分析後,國際斯隆數字巡天調查(SDSS)項目近日發布了迄今最大的宇宙三維(3D)地圖,講述了宇宙在110億年間的膨脹故事,填補了人類目前在宇宙史探索中重大空白。
  • 世界最大3D宇宙地圖發布 數百名科學家共同繪製(圖)
    中新網7月2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0日,迄今為止最大的3D宇宙地圖發布。該地圖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繪製而成的。 據報導,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利用「顯示物質在遙遠宇宙中分布的天體,即活躍形成恆星和類星體的星系」,來繪製宇宙地圖。
  • 科學家送出有史以來最大宇宙3D地圖:可看到110億年前的樣子
    你知道宇宙60億年前是什麼樣子嗎?據CNET報導,天體物理學家周一發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3D地圖,跨越時間和空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詳細。該地圖是利用新墨西哥州一架光學望遠鏡的數據繪製的,該數據是作為深場重子聲波振蕩光譜巡天(eBOSS)的一部分而記錄的。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 被稱為南極牆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 被稱為南極牆2020-07-11 17:33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研究人員研究宇宙的3D地圖,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
  • 巨幅宇宙地圖來了 國家天文臺巡天團隊聯合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圖片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提供  本報北京1月14日電(記者齊芳)出門旅遊需要有地圖,那去宇宙旅行呢?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14日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當然,人類還不能拿著這份天圖去旅行,但它為即將開始的新一代宇宙學紅移巡天鋪平了道路。
  • 藉助黏菌繪製宇宙結構?也許我們的宇宙就是個培養皿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項有趣新研究——天文學家基於黏菌(slime mold)的行為模式設計了一種計算機算法,用以繪製宇宙大尺度絲狀結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首先簡單介紹本項研究中的兩個主角,黏菌和宇宙大尺度絲狀結構。黏菌是一種奇特的單細胞生物,它們雖然「無腦」,但又似乎頗具智能。
  • 天體物理學家:揭示了史上最大的三維宇宙圖
    天體物理學家周一發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3D地圖,是對超過400萬個星系和超明亮、充滿能量的類星體進行分析的結果。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大學的威爾·珀西瓦爾(Will Percival)說,來自全球30多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的努力,產生了「宇宙膨脹的完整故事」。他在一份聲明中說,在二十多年前啟動的項目中,研究人員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廣泛的宇宙時間最精確的膨脹歷史測量」。
  • 地球在銀河系中,人類沒有飛出銀河系,科學家怎麼看到銀河系全貌的
    這時候我們可以藉助於其它星系的形狀來推測銀河系的形狀。宇宙中和銀河系類似的星系有很多。我們不在它們其中,因此我們也就能夠看到它們的全貌。例如距離地球254萬光年的仙女星系,距離地球300萬光年的三角座星系。通過對它們的觀測,我們可以推斷出銀河系正面是呈漩渦狀結構的。 因此,這樣我們就可以大體的知道銀河系的形狀了。
  • 美國科學家:宇宙也許沒那麼多星系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王鑫方)依據「哈勃」太空望遠鏡先前觀測結果,宇宙可能有兩萬億個星系。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星系實際上可能只有數千億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近期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新視野」號冥王星探測器收集的數據研究宇宙背景亮度,結果與預想的差距甚遠。這是美國航天局2015年7月17日提供的「新視野」號探測器16日傳回的冥王星照片。(新華社/法新)參與研究報告撰寫的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馬克·波斯特曼12日發表聲明說:「星係數量是人們需要知道的重要數據。
  • 宇宙中的遠古超級巨獸被發現,巨型星系成為宇宙黎明的見證者!
    如果有人問宇宙中最大的天體是什麼,毫無疑問我會說是星系,而且是100多億年前的遠古超級大星系。所謂超級大星系究竟有多大呢?以銀河係為標準大過它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都有,不過這些巨型星系大多都是來自100多億光年之外,宇宙大爆炸之後的一批古老星系。這些星系就是宇宙中最為古老的物質,甚至是見證宇宙黎明的第一批見證者。
  • 宇宙中的天體大小排名:最大行星、最大恆星、最大星系都是誰?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萬億顆星系,不計其數的恆星與行星,人類一直都想弄清楚宇宙究竟有多大,可是面對龐大的宇宙,人類又顯得無能為力,不說宇宙就是人類生活的太陽系已經很大,狹義的太陽系直徑長達200億公裡,廣義太陽系半徑則長達2光年(包括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 僅僅這樣的距離人類發射的旅行者1號等深空探測器飛行40
  • 科學家發現的宇宙長城有多厲害?橫跨100億光年,最大宇宙結構
    地球是一個行星,屬於太陽系,也屬於銀河系,現代天文學證明,我們的宇宙其實是永遠層次分明的結構分級的,像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只能算是最小的組成部分,甚至是銀河系這樣的大型星系,也只是本星團中50個星系中比較大的一個,那麼在人類的探索中,宇宙中最大的物質結構有多大?
  • 這一年,宇宙「面目」愈發清晰
    深邃的星空,埋藏著無數奧秘,叩問2020年的宇宙蒼穹,陣陣迴響喚起驚奇與敬畏無數:人類首次在銀河系外發現氧氣、繪製迄今最大宇宙三維地圖、發現「不可能存在」的中等質量黑洞……宇宙的秘密,正在一點點被揭開。或是身邊的天文奇觀,或是地外的生命跡象,我們總在追問的路上,渴望收穫更多。
  • 嬰兒宇宙是啥樣?21釐米信號揭開早期宇宙的秘密
    使用21cm的光子為早期宇宙繪製地圖在之後的三十年中只獲得了很少的關注,但是過去幾年的技術進步讓這項技術變得現實起來。無線檢測的基礎沒有變;很多射電望遠鏡都是用塑料管和絲網這樣的簡單的材料製造而成。但是,望遠鏡的信號處理能力強大得多了。原本為遊戲機和手機所開發的消費電子部件,現在讓天文臺能夠以相對小的投入來處理巨量數據。
  • 宇宙是27個數量級的人腦?科學家:相似之處眾多!
    科學家也發現人腦和宇宙有很多相似之處!當人們還未將「人類的起源」解開時,整個宇宙的起源已經被解開,雖然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人類的存在確實可以和宇宙相比擬!為何這樣說呢?人類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體,其實宇宙也是一樣,而宇宙甚至比人類更加高級,遠遠超過外星文明的水平;比起整個宇宙我們人類也可被稱為「無名小卒」,而宇宙就是一個十分強大的領導,又或是宇宙是一個類似於人腦的神經中樞!科學家曾將人腦神經網絡和宇宙星系網絡進行比較,結果卻讓科學家感到震驚——兩個相差10^27倍的系統,雖然相差很多,但是二者之間卻有著諸多的相同之處!
  • 如果宇宙變成二維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科學家給出答案
    很多科學家相信,宇宙是一個多個維度的空間。而人類就生活在三維世界中,而這是低級生物最基本的一個維度。再往上的話,便是人類一直都非常想要看一看的四維世界。按照科學家們的推測,宇宙至少有11個維度存在,而我們一直尋找卻毫無線索的外星人,或許就生活在高維世界之中。
  • 110億年前,一個巨大星系曾撞上銀河系,徹底改變了銀河系
    根據科學家的觀測,大約在30-40億年後,距離我們254萬光年的仙女座大星系將會撞上銀河系,本星系團兩個最大的星系將會上演宇宙中轟轟烈烈的天地大碰撞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排名,人類的大腦已經不夠用了
    此外,我們應該考慮宇宙網絡,它是一個將宇宙中所有物質,都作為物體的拱形結構,因此,在本期視頻中,我們將介紹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按降序涵蓋它們的大部分類型。
  • 暗能量光譜儀將啟用,繪製史上最細宇宙物質立體分布圖!
    經過十年的準備,暗能量光譜儀(DESI)即將於今年底啟動,開始一項為期五年的任務,繪製一套史上最細節的宇宙物質的立體分布圖。宇宙膨脹示意圖。(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Conceptual Image Lab)科學家認為這份地圖將有助於揭示宇宙的重要謎題,包括理論預測宇宙膨脹背後的神秘推動力量——暗能量。
  • 宇宙高清大圖來了
    最新發布的圖像巡天數據分布和局部DESI光譜觀測目標 「經過國家天文臺和DESI國際合作團隊近200名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歷時6年進行聯合觀測和數據分析,對觀測的圖像拼接,我們打造了巨幅宇宙二維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