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有兩書生,一老一少,在北蘭寺裡讀書,非常友愛。一天,年長的回家突然死了,年輕的並不知道,依然在寺裡讀書。
這天晚上,年輕書生剛睡著,就看見年長的那位披頭散髮來了,上床後撫著他的背說:「我離開你不到10天,突然暴病而亡。現在的我是鬼魂,因不能割捨朋友之情,特來和你訣別。」
年輕書生很害怕,不敢說話。鬼魂安慰道:「我如果要害你,怎麼會告訴你我死了呢?你不要害怕,我來此還有個目的,就是想託付你一些事情。」
年輕書生這才放下了戒備,問:「託付何事」?
年長的鬼魂說:「我有個老母親,70多歲了,妻子還不到30歲,希望你能接濟她們的生活;我有一些文稿沒有付印,希望你能幫忙整理出版,不要讓我寂寂無名;我還欠有買筆的錢數千,也沒還掉,希望你能替我還了。」
年輕書生因害怕,就答應了。年長的鬼魂說:「你既然已經答應了,我也該走了。」說完就要離開。
這時,年輕書生見鬼魂說話和人沒啥區別,相貌也和年長書生平時一樣,就不害怕了,還哭著挽留道:「就要和你永別了,為何不多坐一會再去呢?」鬼魂也很傷感地哭了,就重新回到床上,一人一鬼敘起了舊。
說了一會兒話,鬼魂說:「我走了」。可是站起來後,卻不走,而是雙目圓睜,樣貌漸漸變得可怕起來。年輕書生拍床大喊,「話說完了,你趕快走吧。」
然而,年長者的鬼魂這會已經變成了死屍,依然站著不動。年輕書生害怕極了,起來就跑,死屍追了上來。
年輕書生跑得越快,死屍也就追得越快,追著跑了幾裡路,年輕書生翻過一堵牆倒在了地上,死屍翻不過牆,只是把頭伸在牆外,口中的涎水流了年輕書生一臉。
天亮後,有人行道過這裡,發現了年輕書生,給他喝了些薑湯水,才慢慢甦醒了。
而年長死者那邊,家人發現屍體半夜不見了,一直找不到,聽到音訊剛來,才把死屍從牆上拉回去安葬。
有人說:「人的魂是善的,而魄是惡的,魂是有靈氣的,而魄是愚昧的。年長書生剛死時,靈魂不滅,所以魄附在魂上面,一起來找年輕書生了,他所託付的心願了後,魂也就散了,而魄留了下來。魂在時,還是人的樣子,魂沒了,就是行屍走肉了。世間有移屍走影的,都是魄在作怪,只有有道行的人才能控制住魄。」
——這是清代袁枚《子不語》裡的一個故事,叫《南昌士人》。
這個故事結尾處,袁枚就魂和魄的論述,讓我想到了湘西趕屍,不過那畢竟是我等無法探知的事,所以不作過多討論。
對於這兩個一老一少兩個書生的友誼,我是嚴重懷疑的,而這個年長書生生前的品性,我也不看好。你想想看,連買筆的錢都欠帳,他能養活家人嗎?就算魂和魄是分開的,魄愚昧無知,但託朋友那麼多事,還加害於朋友,魄連一點良知都沒有,可見生前也不是什麼善類,所以才會暴死。
其實,我很讚賞最後袁枚說的那句話:魂在時,還是人的樣子,魂沒了,就是行屍走肉了。
在現代社會裡,有多少人過著失魂落魄,行屍走肉一樣的生活?很多人忙碌的沒了自我,沒了思想和判斷,每天機械式地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不就只剩下一副沒有了靈魂的軀殼嗎?這是多麼可悲!
當然,這也許並不是我們個人的可悲,而是時代大環境造就的,但我們仍然可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自己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比如讀書、旅行、多和朋友談談心。
你呢,每天過著怎樣的生活?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