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數的孤獨》: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孤獨的影子

2021-03-02 三聯生活周刊

喬爾達諾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貼上「反孤獨」的標籤,因為他要享受孤獨的感覺。


《質數的孤獨》作者喬爾達諾

2008年,26歲的博洛尼亞大學博士生保羅·喬爾達諾發表了他的小說處女作《質數的孤獨》。小說問世後的短短幾個月裡,銷量就超過120萬冊,幾乎每50位義大利人中就有一位捧著這部小說在讀,這打破了義大利文學史上小說處女作的銷量紀錄。直到兩三年後,義大利暢銷書排行榜上依然能見到此書,然而它的知名度已非局限於義大利境內,而是被迅速翻譯成三四十種語言(其中包括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兩個中文譯本),在世界各地流行開來,僅2008/2009年度,它在歐洲的銷量就超過了500萬冊,對於歐洲而言,這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又過了一年,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入圍了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喬爾達諾本人參與了電影的創作。可以想見,現在全世界看過「質數」電影的人數要遠遠超過小說的讀者。這部小說獲得如此成功,直接原因就是它獲得了當年義大利文學的最高獎項——「斯特雷嘉獎」,成為1947年這一獎項設立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

與以往很多獲獎作品不同,《質數的孤獨》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暢銷小說。但它成為暢銷書的理由並不十分充分:沒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沒有懸疑、暴力、變態、情色和其他怪力亂神的內容,沒有意識形態的背景,也沒有悲天憫人的崇高,甚至沒有一個看上去像暢銷書的書名。

這部小說唯一可能形成「賣點」的就是那個「孤獨」的主題。但是,孤獨和愛情一樣,在文學裡已經盤踞了數千年之久,並不是一個容易產生新意的話題。我曾直截了當地問過喬爾達諾:「你覺得你這部小說憑什麼能這麼暢銷?」顯然同樣的問題他已經被問過很多次,即便在突襲的情況下也回答得平心靜氣、有條不紊:「因為我描述了年輕人都會遇到的狀態,也就是感受到自己成為孤獨質數、與世隔絕的狀態,這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否則人生就不會完整,尤其對於像我這樣成長在八九十年代的人而言,很少有時間真正思考自己的行為,一旦有人思考了,寫出來了,自然會有很多人關注……」


《質數的孤獨》2011年中文版

顯然,喬爾達諾將他筆下的兩個關係像「孿生質數」一樣的男女主人公——馬蒂亞和愛麗絲——作為「80後」和「90後」孤獨感的真實載體。童年揮之不去的傷害和痛苦記憶成為他們孤獨的源點,也引發了一連串的無法挽回的故事,從內到外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在他們的心理上造成了嚴重的障礙。但他們又彼此不同:愛麗絲渴望被社會接受,卻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自卑的情緒,因此總是通過自虐的節食方式保持自己「苗條」的身材,聊以獲得一絲心理安慰;馬蒂亞主動避開人群,以天賜的稟賦和獨特的視角孤獨、冷靜地觀察著世界,並經常以自殘的方式來平復自己小時候遺失智障的孿生妹妹之後產生的負罪感。這兩個人分別在人際的邊緣上徘徊,雖偶然相遇,因內心的孤寂而相互依偎,甚至擦出了疑似愛情的火花,但卻只能像一組孿生質數——即便離得很近,也永遠無法相互觸碰。如果說一個人的孤獨值得享受,那麼兩個人之間的孤獨感就近乎殘酷了。然而就是這種極端的、不可化約的孤獨成了永遠背負在愛麗絲和馬蒂亞們身上的枷鎖。

讀過小說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從男主人公馬蒂亞身上捕捉作者的影子,這一點喬爾達諾矢口否認,他說曾經想讓馬蒂亞和他一樣學物理,這樣寫起來更為順手,但怕讀者誤認為這是自傳體小說,才讓馬蒂斯在小說中學了數學。但在現實中,喬爾達諾和馬蒂亞一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工男,而且是一位粒子物理學的博士。他就讀的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洛尼亞大學,但丁、彼德拉克、丟勒、伊拉斯謨、伽利略、哥白尼、哥爾多尼都是他的校友。在我與他的實際接觸中看到,真實的喬爾達諾平和內斂,表情和肢體語言的變化不像一般義大利人那樣豐富誇張,甚至說話時還略顯羞澀,但目光中和嘴角上卻時而閃出一絲狡黠和玩世不恭,這是馬蒂亞完全不可能具備的表情,會讓人猛然想起他歸根結底還是個義大利人。

喬爾達諾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貼上「反孤獨」的標籤,因為他要享受孤獨的感覺。他說:「我有時候非常喜歡去獨自散步,跟自然界交流也是孤獨的一種形式。我在面對很多人的時候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有點焦慮。」但他否認自己沉浸在小說中那種孤獨的痛苦之中,其實他「並不想去創作如此悲情的作品」,他的情感經歷無法完成這樣的設定,「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他和戀人彼此相愛至深」。按他的話說:「他們就像粒子物理學裡一種特殊的粒子,即便彼此相隔無限遠的距離,卻依然能夠產生交流的信息,也就是說,在一個粒子身上發生任何事,無限遠端的另外一個粒子就可以馬上感受到。」喬爾達諾堅定地認為,不讓讀者過分痛苦是一位優秀小說家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即使他經歷了生活和寫作中非常強烈的痛苦,也應該控制這種情緒,而不是一味地渲染。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喬爾達諾的這一創作理念在《質數的孤獨》中隱藏得太深,或者根本就沒有表現出來,無論是人物形象的設計,還是情感的互動與堆疊,都是在烘託悲傷的氣氛,固化讀者從一開始便產生的認識,就像是韓劇中慣用的手法。似乎是為了校正讀者的這種「韓劇」印象,喬爾達諾將5年後(2013年)出版的第二部小說《人體》的場景設定在了阿富汗前線,描述了義大利維和部隊的年輕軍人靈與肉的糾葛,還用飽經滄桑的姿態玩起了黑色幽默,希望以槍炮、沙漠和對死亡的達觀態度來證實自己的成熟。不管這部作品是否超越了前者,起碼它讓喬爾達諾回到了義大利文學的陣營中,讓我們又看到了《十日談》和卡爾維諾的影子。

冷靜簡練的語言和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是喬爾達諾最為老到的地方,在挖掘人物內心世界時,他可以捕捉獨特的細節,從而放大人物的感官體驗,引起讀者的共鳴,把讀者心底裡隱隱存在的但卻一直無法表述的東西清清楚楚地說出來,一下搔到癢處。這肯定與他熟悉粒子的微觀世界有關,恐怕也與他義大利人的民族性格有關吧。每次我有這種感覺的時候,都會聯想起義大利商店裡的櫥窗:看似簡簡單單的陳列,沒有過分的裝飾、機關和炫目燈光,只通過實物的鋪陳、堆疊、搭配和細節的處理來吸引過客的眼球,打動看客的心。

(作者為《質數的孤獨》中文譯者)

⊙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 回復以下 關鍵詞 查看過往精彩內容 |

茶之道 | 鄧麗君 | 伐木 | 英國王室 | 汪國真 | 竇唯 | 挪威 | 冰火 | 霍克尼 | 村上春樹 | 格拉斯 | 萬曉利 | 灰姑娘 | 紙牌屋 | 美劇 | 自戀 | 米其林 | 讀書日 | 崑曲 | 真人秀 | 念念 |

相關焦點

  • 《質數的孤獨》 | 彼此相近,卻無法靠近
    哪樣比較孤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誰也不愛。還是心裡愛著一個人,卻始終無法向愛靠近。馬蒂亞刻意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悄無聲息。他知道這個世界只會越來越混亂,噪音最終會大到能覆蓋住所有的相干信號,但是他相信,只要注意約束好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就會減少一些使世界緩慢解體的罪惡。越長大,越覺得孤獨竟是生命的必然,每個人都是質數列中孤單卻特別的存在。
  • 誰也不能槍斃孤獨——評《質數的孤獨》
    不得不說,即使眾說紛紜甚至觀點背道而馳,我們都無法否認,或許孤獨才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一直為人稱道的是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對孤獨的描寫,現實得像映著生活的冷光鏡,絕望得像鏡面上睥睨眾生的裂痕。而在《質數的孤獨》中,保羅·喬爾達諾僅僅用一個數學名詞便總結出了孤獨的定義——孿生質數。 「它們是離得很近的一對質數,幾乎是彼此相鄰。
  • 讀書 | 《 質數的孤獨 》:兩個質數,代表兩個不幸的小孩,兩個孤獨的少年、兩個脆弱的大人
    掃描上圖二維碼 識別加入👆01內容介紹《質數的孤獨馬蒂亞是一個年輕的數學天才,他相信自己是質數中的一個,而中學同學愛麗絲正是他的孿生質數。他們都有痛苦的過往,同樣孤獨,同樣無法拉近和其他人之間的距離。從少年到成年,他們的生命不斷交叉,努力消除存在於彼此間障礙,相互影響又彼此分離,就像孿生質數,彼此相近卻永遠無法靠近。
  • 孤獨的自己——寫給發現自己都是孤獨的每個成年人
    在專訪裡給我映像最深的是舒淇在評價《刺客聶隱娘》說,她(聶隱娘)覺得在這個世界上自己沒有同類,必須一天到晚待在各個隱蔽的,陰暗的角落裡。但她自己內心的想法是:對於舒淇來說每個人都是這樣子的誰不是呢?夜深人靜的時候你躺在床上你覺得你有同類嗎?沒有你就是你自己 ......
  • 深度解讀《百年孤獨》: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時代讓孤獨永恆
    布恩迪亞家族雖然同在一篇屋簷下,但每個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島。對於這百年間生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上的人來說,孤獨與生俱來,儘管他們孤獨的具體表現並不相同,但在時代的背景下殊途同歸,不同的生命軌跡全部歸於孤獨,時代讓孤獨成了永恆。
  • 鄧紫棋《孤獨》| 真正孤獨的人,是上癮且開心的
    『白天,我總笑容滿面,為什麼每夜,我總輾轉難眠』鄧紫棋寫過的歌裡,「孤單」 兩字出現過 5 次;「孤獨」 兩字出現過 12 次;「寂寞」 兩字出現過 24次。『原來孤獨 是燈光下 所有人都對我佩服 但月光下 卻一直害怕自己退步』這句歌詞就是鄧紫棋對自己目前的寫照吧。
  • 《孤獨的美食家 第七季》每個人都可以是孤獨的美食家
    與無精打採、愁雲永晝的東京地鐵相比,這家小餐館讓人感覺空氣都是歡躍的。因為不懂日語,我盲點了一份茶泡飯、一塊炸蝦餅和一杯果汁。毫無疑問,飢腸轆轆的我品嘗到了絕佳美味。回到正題,聊聊《孤獨的美食家》。喜歡爵士樂的人大多喜歡這個劇,喜歡這個劇的人大多懂得享受孤獨。當談及「孤獨」這個詞,不可避免使人想到「自由」,因為爵士樂貫穿《孤獨的美食家》每一集,jazz代表孤高而又包容的自由精神和即興的生活態度。孤獨的美食家其實有三個。
  • 一條發出52赫茲的鯨魚,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Alice
    沃特金斯博士是發現並跟蹤Alice長達12年的海洋學家,當他逝世以後,他的同事陸續收到了關於他們發表的論文的信;這些信件與過去的學術信件截然不同,都是來自普通人:有悲傷的人、心碎的人、孤獨的人,他們在52Hz的歌裡聽見了自己的聲音,Alice發出了人們共同的孤獨頻率,我們每個人都是Alice。
  • 一念無明 | 每個人都是孤獨
    那種難以忍受和刻骨的痛,一定非常非常孤獨。Jenny可以微笑著高唱讚歌,可是崩潰大哭的時候,那張扭曲的臉上何曾有一點點寬恕與原諒的影子。終於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擁有安身之處的瞬間,離自己29歲結婚,30歲要小孩,擁有家庭的夢想近在咫尺的瞬間,滿懷期待,細細計算著、規劃著衛生間門後的空間可不可以放洗衣機的安穩瞬間,轉眼就灰飛煙滅。念一句「阿門」,也難抵這命運光臨。
  • 哪一刻你覺得自己很孤獨?你得學著與孤獨相處,而不是被孤獨打敗
    哪一刻你覺得自己很孤獨?在某乎上3萬多個回答中,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孤獨。今天就聊幾個我印象比較深的回答。孤獨等級表有個網友回答說:「當我看到這個表的時候,突然發現我全部都做過。而且其中的每件事我都一個人做過很多次了。
  •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孤獨的角落
    可見,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害怕一個人去做某件事。 有的人就反駁了,說我才沒有,我一個人很好,更不覺得孤獨。 可是,我們捫心自問,當我們安靜下來的時候,內心是否感到彷徨?
  • 人害怕的不是「孤獨」,而是孤獨時遇到的「真實的自己」
    而雖然它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每個人的回答都在字裡行間透露著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及對自己和自己未來的期許。這就好像是我們在用「期待」應對這個誰都會經歷、誰都必然面對、誰都必須學會與之相處的東西,只是在這個時候,我們選擇的方式依舊不是「學會與之相處」。「期待」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東西。
  • 人生而孤獨,享受孤獨的人才能放過自己!
    所以人生是孤獨的,但是要學會享受孤獨。 記得大學的一個學妹和我說,她很享受畢業後獨居的生活,一個人上班,一個人下班,晚上回來後做自己愛吃的飯,養一隻寵物陪自己玩耍,周末宅家裡追劇,或者是報團徒步運動。 在很多人看來,這位學妹過的很孤獨,身邊沒有朋友。但是她自己一點也不覺得孤獨,並且說只有接受孤獨,才能和自己好好相處。
  • 《奇蹟男孩》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情感太戳人了
    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使得影片免於流俗,這種隱忍、克制、恰到好處的情感太戳人了」「從第10分鐘就開始淚目,不做作反而更加打動人心」等真摯讚譽不絕於耳。暖心勵志的故事與正向積極的情感內涵,使這部電影成為今冬全家觀影的不二之選,在強勁口碑的支持下,該片的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 《超脫》:在致命的孤獨裡,每個人都是一座荒島
    ,託尼·凱耶是這麼說的:我並沒有要把自己的影片拍攝得具有某種特質,所以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認為我的影片很風格化。亨利無力去討好這些孩子,更沒有辦法將他們從這種狀態中掙脫出來,因為他自己也沉浸在不可救藥的悲觀裡。表面上《超脫》講述的是教育制度的問題,可它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電影裡每個角色深陷著的,無可救藥的孤獨。
  •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即使孤獨也需要陽光的照耀!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不為人知的優雅!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生而平凡,普通的長相、普通的家境、普通的工作、普通的生活、普通的一生!慢慢地我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別人進不來,自己出不去,活在封閉的世界裡除了生存別無他法!我們長大了,不會再去抱怨沒人理、沒人陪,遇到喜歡的東西時不會再去撲到父母懷裡撒嬌而輕而易舉得到、不會受到委屈時蒙著被子一哭就是半天!
  • 匆匆行走在茫茫大雪中,每個人都在孤獨過冬
    曲:陳奕迅《富士山下》詞:姚話期望欲望共施壓 誰說青春如花憑忙碌就能治癒你快樂嗎小孩子歷經長大 天真就會伏法童話也知行屍走肉於嘴巴炫耀橫穿行天下 神氣不遜煙花妒忌多更樂意去實損虛誇長江誰能擁有嗎 還有珠穆朗瑪即便你是有名的王謝人家誰都愛轟轟烈烈 也害怕享受粉身碎骨
  • 接受孤獨的存在:因為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正是因為 ,這種精神層面去剖析孤獨的文章不會受限於時間。孤獨是什麼?每個人眼裡的孤獨都是不一樣的。以往寫孤獨的書籍也不少,但這一本書除了書名比較文藝化之外,還有一點特別的地方,就是不雷同。是的,這本書的不同之處恰恰在於,作者沒有把孤獨像過去的書籍一樣特定化,而是通過講述三十三個不一樣的故事,來讓讀者自己去感受不同人眼裡不同的孤獨是什麼樣子,從而有的放矢地去置換場景,產生共鳴。在這些故事裡,每個曾經或者正在經歷孤獨的人都有可能發現,其中有自己的影子。
  • 人 ,生而孤獨
    百無聊賴之中,忽然沒來由的就感到孤獨。 有思想的人才會孤獨。 這讓我想起20多年前的夏天,大一放假,幾個死黨在朋友家看vcd,本來想看看島國動作片,但是奇貨難尋,敝帚人珍,翻箱倒櫃尋半天,連港臺片都沒有。只找到幾部電影,其中一張碟片赫然是王家衛的《東邪西毒》。
  • 你一定很孤獨吧,只有影子與自己為伴
    人可以任性一輩子,瀟灑了才是青春,痛苦了方是生活,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人還在,情還在,可是回去的路你已經記不起來了。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心疼過我的執著,體諒過我的卑微,看穿過我的無助,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想過和我到永遠?我想現在的你一定很孤獨吧!只有影子與自己為伴;最後,你終究還是沒有走進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