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即使孤獨也需要陽光的照耀!

2020-12-20 哦米的隨筆工坊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不為人知的優雅!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生而平凡,普通的長相、普通的家境、普通的工作、普通的生活、普通的一生!

在這個嘈雜的世界,我們總是糾結的活著,糾結著不說憋屈,說了矯情」!慢慢地我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別人進不來,自己出不去,活在封閉的世界裡除了生存別無他法!

我們長大了,不會再去抱怨沒人理、沒人陪,遇到喜歡的東西時不會再去撲到父母懷裡撒嬌而輕而易舉得到、不會受到委屈時蒙著被子一哭就是半天!

我們驚訝於成長的變化,也漸漸適應了一個人生活,而習慣了將其他情緒埋在心裡。

我們逢人只說三分話,別人在你笑嘻嘻的臉上無法讀出你藏在面具下的情緒!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頑固地生活在自己想要活著的地方!可即使再孤獨的島嶼也需要陽光的照耀!和你同頻的人,懂你、理解你,會發現別人看不到但卻真實存在於你身上的「好」,會讓你相信,你其實比自己想像得更美好!

所以,在沒有遇到和你同頻的人之前,也要學會一個人好好享受生活,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熱愛美好的心,不管身在何處,都要擁有給自己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讓每一天都活得有意義,熱情喜悅、活色生香,你要堅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一個能夠真真切切感受到你的人。

那個人未必是戀人,也未必是親人,TA可能是任何人!但總有一個人,願意無條件地包容你,讓你在紛繁的世界裡,不再感到孤獨!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需要關懷,願你面臨的一切困難都能雲淡風輕,揮別孤獨擁抱光明。

相關焦點

  • 深度解讀《百年孤獨》: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時代讓孤獨永恆
    布恩迪亞家族雖然同在一篇屋簷下,但每個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島。對於這百年間生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上的人來說,孤獨與生俱來,儘管他們孤獨的具體表現並不相同,但在時代的背景下殊途同歸,不同的生命軌跡全部歸於孤獨,時代讓孤獨成了永恆。
  • 《教授與瘋子》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嗎?
    我想,天才與瘋子的共通點是孤獨。前者超脫於時代獨自前行,已經站在山巔,卻仍舊向更高更廣闊的地方看去,於是站在山腳的芸芸眾生不理解,甚至冷嘲熱諷地打擊。片中的教授是幸運的,妻子善解人意,子女活潑可愛,雖然思想與精神孤獨,但有生活的樂趣常伴,有得以休憩依託的港灣。而後者經歷過超脫心理的打擊,儼然脫離了世界的正軌,他同樣孤獨。
  • 「來了就是深圳人」,但在深圳,為什麼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深圳市人口各年齡佔比曾經為了自由擺脫固化的生活、關係網,在擁擠的城市和人潮中,活成一座孤島。時代的更迭,科技的進步,每一次延伸都隱喻著孤獨的深度。人與人之間的權謀、虛假、規則隨著生活的快節奏加重了尋求社交的負擔,社交的對象也基於技術的發展逐漸去實體化。給外賣小哥打個分,直播間發條彈幕,短文上給陌生人點個讚,現實只能以這種無用社交和其他人產生交互。
  •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那我願為與你搭起一座橋
    深夜,我回想著白天,手在輕微顫抖,筆尖卻不停寫下:「第21天,燦爛的陽光,嘰喳的小鳥,同學的笑容這一切都太美好,這一切都和我沒關係。我想要和這所有的美好融合在一起,但我們還是如此的格格不入。黑夜和壓迫依舊讓我喘不過氣,我害怕在這漆黑的夜裡死去。
  •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我們每個人又是一束星光
    原創首發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在自己的生命之島上自生自滅。你的所思所感,所困所惑,所作所為,所傷所痛,都是你一個人的事,都需要你自己去承擔,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你。你是自己這座孤島上的國王。人,真的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存在,活了半輩子,依然是糊裡糊塗,不通透不明白。孤島是常態,接受,還是不接受,它都是那樣存在著。與此同時,我們每個人又是一束星光。這束星光既照亮了自己,又照亮了別人。即使是很微弱的星光,對於他人來說,亦是一種慰藉,一種希望。
  •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但萬裡的陸地總有彌合的一天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除了自己沒有人會知道你的真實想法。將人與人聯繫在一起的是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許多本就很清晰的事物開始有了多種答案。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慾,有了情便容易做錯事,有了欲就難免與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馳。
  • 《普通人normal people》:有時,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黛西·埃德加-瓊斯飾演孤獨、易受驚嚇的瑪麗安娜,新人保羅·梅斯卡爾飾演外向、受歡迎的康納爾。01從殘缺到健全關於人格關於心理關於情感成長 幾乎沒有人擁有完美的人格,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點「毛病」,我們該如何自我成長
  • 錢偉: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蔣勳先生說: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但孤獨本身就是一種自由。這句話讀前半句,稍許悽涼;讀完後半句,豁然開朗。雖然是豁然開朗,但很少有人真的會享受孤獨。很多人會把孤獨和寂寞混淆,從某個角度來說,孤獨是高雅,寂寞是無趣。孤獨的人喜歡獨來獨往,寂寞的人喜歡熱鬧喧囂。
  • 電影《熱血安全官》: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所以,想為這部電影寫幾句話,而落筆時寫下的第一句竟然是: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電影裡就有一座孤島:瑪澤島。瑪澤,是「母親」英文單詞的讀音,本來,這是東南亞附近海域的一座荒島(虛構),沒有名字,但被一個人命名為瑪澤島。這個人是誰呢?野狼。
  • 楊德昌: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海灘的一天》劇照三年後,楊德昌在《恐怖分子》中道出了他對臺北現狀的憂慮,他說,每個人都是別人的恐怖分子。於是,影片中的每一個人都彼此傷害、相互脅迫,直到絕處,無力逢生。毋庸置疑,《一一》是楊德昌一生中的集大成之作,英譯名為「A one and a two」,每個人都註定孤獨。恐怕,這也正是楊德昌終其一生的內心寫照。人雖為群居動物,卻註定彼此隔絕,20世紀以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困境從未消失。在《一一》中,楊德昌構築了一個獨屬於臺北都市的中產階級家庭,父親簡南俊始終恪守著朝九晚五的工作,直至精疲力竭。
  • 「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心中有愛,才會享受孤獨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和方鴻漸的狀態相似,包括我們自己:或因生活不如意而心生煩悶,亦或因缺少自我認同而意志消沉;再或是遭遇挫折而對生活喪失信心,總之就是,有種"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的感覺。對於這樣的孤獨感,我們該怎麼應對呢?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如何享受孤獨心境。
  • 《禁閉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島
    這無人願意了解的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就是普通人心中的一座孤島,意識到它的存在時,會發現那是一片風暴海,比自己想像中還要廣闊。在這座孤島中,大部分都是私人的,有些是不願意分享的,甚至還有自身都不敢觸碰的。
  • 《冬眠》,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這周看的電影是這部《冬眠》,一部土耳其電影,之前少有涉獵,讓人眼前一亮。《冬眠》時長196分鐘,3個多小時,劇情不是很強烈,有很多長段的對話。老實講,第一次看的時候並沒有看下去,這次下定決心才耐下心思看完。雖然是看完了,但並沒有完全看懂,故事有點深。
  • 人生是一座孤島,學會讓自己獨處
    也有人說人生本來就是一座孤島,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不管是你的家人、朋友、甚至你的愛人,都沒人真正理解你。其實誰有何曾不是一座孤島呢,我們生存在這個陌生人的社會中,生命中有朋友、同事和家人,但是他們不能一直的陪伴你,每天總是不斷地重複著別離與相逢。
  • 《繼母與女兒的藍調》即使我們是一座孤島
    槽點在於宮本因為親戚不可靠就把女兒隨隨便便託付給一個競爭對手的公司裡一個「看起來很可靠」的人。但還是不妨礙這部劇成為本季最佳,因為他一如既往的治癒,日劇似乎始終在談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是因為經濟的增長乏力,昔日榮光不現,日本社會好像一直都有著這樣那樣的恐慌。少子化,獨居死,高自殺率,寬鬆世代。。。對於日本這個奉行恥感文化的民族來說,每個人都害怕犯錯,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
  • 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李佳琦,直播時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總有人來安慰你。」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每個人都有情感和歸屬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得細緻。受傷的時候需要鼓勵;脆弱的時候需要陪伴;被誤解的時候需要信任……當我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時,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的認可,會讓整個世界瞬間精彩繽紛。「長大了,不愛吃奶奶的紅薯稀飯了」小的時候,家裡很窮。萍萍常常會跑到外婆家吃飯,老人家每次都給她煮上一碗紅薯稀飯,甜甜糯糯,她總是吃得津津有味。
  • 每個寫作的人,都是一座孤島
    儘管98歲的劉以鬯因為身體原因昨日在香港首映式上只能坐在臺下由他人代發言,但因為《島嶼2》,《酒徒》的故事會被更多人記住。同樣在香港寫作的也斯,儘管已於2013年逝世,卻早在2011年,就已提出過對於島嶼的另一重解讀:它遠遠不限於臺灣,每一個寫作的人都是一座孤島——歸去來兮,文字不老,或許這也是寫作的玄妙之一。 地毯是什麼顏色的 臺上的白先勇、洛夫與林文月,分別生於廣西、湖南和上海,光陰輾轉,又都成為了臺灣的文學名片。
  • 尼採:孤獨是每個人的宿命,也是一個人的狂歡,但你要知道這一點
    02  定位於城市這個坐標,暫且把目光聚集在地鐵站,你會發現每節車廂裡都擠滿了人,站著的,坐著的,形形色色,匆匆忙忙。各個車站裡都是人潮擁擠,然而在眾多的人群中,每個人都與你是陌生人,匆匆的一瞥,你的內心也不會感到絲毫的慰藉。人在什麼時候最孤獨?
  • 一條發出52赫茲的鯨魚,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Alice
    沃特金斯博士是發現並跟蹤Alice長達12年的海洋學家,當他逝世以後,他的同事陸續收到了關於他們發表的論文的信;這些信件與過去的學術信件截然不同,都是來自普通人:有悲傷的人、心碎的人、孤獨的人,他們在52Hz的歌裡聽見了自己的聲音,Alice發出了人們共同的孤獨頻率,我們每個人都是Alice。
  • 《超脫》:在致命的孤獨裡,每個人都是一座荒島
    表面上《超脫》講述的是教育制度的問題,可它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電影裡每個角色深陷著的,無可救藥的孤獨。,他的童年隱藏著巨大的陰謀和悲痛,他背著這個秘密負重前行;學校裡的孩子們是孤獨的,他們看不見前路,或是不被父母理解,唯一能繼續下去的就是揮霍青春;艾瑞卡也是孤獨的,她是整個城市裡最沒有安全感的人,只能用出賣身體麻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