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教授與瘋子無法相遇,他們的人生又是另一番光景。
教授依舊執著於無止境的篩選與排查,瘋子依舊陷於回憶得不到救贖。
我想,天才與瘋子的共通點是孤獨。
前者超脫於時代獨自前行,已經站在山巔,卻仍舊向更高更廣闊的地方看去,於是站在山腳的芸芸眾生不理解,甚至冷嘲熱諷地打擊。片中的教授是幸運的,妻子善解人意,子女活潑可愛,雖然思想與精神孤獨,但有生活的樂趣常伴,有得以休憩依託的港灣。
而後者經歷過超脫心理的打擊,儼然脫離了世界的正軌,他同樣孤獨。曾刻下的烙印成了心魔,只有自己懂得其中的痛苦與掙扎。同時,對寡婦的禁忌的愛與濃烈愧疚也不斷衝突著。寡婦說:if love,then love.於她而言簡單的話語對瘋子來說又要經受多少心理鬥爭。愛很純粹,但瘋子的愛又夾雜了多少黑暗與混亂?
他們的孤獨在於獨一無二的個性與經歷。但如此想來,世間所有人不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又何嘗不孤獨。
此處的孤獨並非指生活、物質那樣簡單,而是埋藏於內心深處的精神世界。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孤島也各不相同。試想一下在喧鬧的晚會上,衣著光鮮的人們在社交場合遊刃有餘地攀談,屋子裝扮得富麗堂皇,交響樂時而悠揚時而淡雅,這是獨屬於名利場的狂歡。但這樣的熱鬧背後,我卻看到人們背後的孤寂。明明是同樣的身份地位,但那些豐富又獨立的個體背後也暗含獨屬於自己的天地。或許是疾病,或許是家庭矛盾,亦或許是突如其來的變故——這些絕不可以放在明面上講,更何況是在如此輝煌的盛宴上呢?於是名利場中的眾人將秘密潛藏心底,孤獨感便不經意間拂過心間。
不僅僅是晚會,這種情況也可以出現在學校、菜場、家庭直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的悲歡很難相通,孤獨感無孔不入。我不知道當教授在浩瀚的文字之海中探尋時,是否覺得自己如蜉蝣般渺小。
幸運的是,有時我們也能遇見與自己相似境遇的人類,當共情感作祟,孤獨感也隨之改變。共鳴這個詞很玄學,它需要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與情感經歷,缺一不可。而當兩個個體通過共鳴碰撞時,思維便發散到無窮的廣度外了。此時的人類不再是蜉蝣,而成了能包容萬物的宇宙,不僅是一時的相見恨晚,而是永遠都情感慰藉。
當然,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遇不到知己,那只能獨享這份孤獨——孤獨絕非痛苦,我們能夠享受它,去體味天地的浩渺。
那樣美的荷塘月色,當我獨自漫步時,它便是屬於我一個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