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與瘋子》--- 我們都像這個瘋子一樣,做了一個「套中人」

2020-10-12 -與神明畫押-

這部電影一共兩個小時,我看了兩天。然後看完之後的感受就是....電影裡面的瘋子,很有才華,但是真的好慘的哦。空有一身才華,然後不小心殺掉了一個人,承受著痛苦。這麼無聊的電影大概也只有我會一分一秒認認真真看完的吧,就是每一分每一秒我都是說有在認真觀看的哦。

這部影片據說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在詹姆斯·默裡博士的領導下的編委會要進行新版本的《牛津英語字典》的編輯,以當時的人力科技水平,完成字典的編撰要一個世紀才能完成,詹姆斯·默裡博士開創性的採用了全民參與的方式,讓全英使用英語的人一起為字典收集詞條定義,並通過寄信的方式發送給編撰組。這樣的話大大加快了編纂詞典的速度,每個讀寫英語的人都在為字典的編纂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知識分子們,是最為看中才華的。然後在收集定義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叫W.C.邁納的醫生獨自貢獻了一萬多條引語,這是一個專業語言學者都很難完成的工作量。當編委會決定向他致敬時,一個驚人的事實曝光了:原來邁納醫生,是美國內戰時期部隊的一個軍醫,因為患有精神分裂症而犯殺人罪,被禁閉在精神病院,是一個被認為是瘋子的人。但是這也是一個很聰明很聰明的人,我覺得單純叫這個人「瘋子」是很不公平的一個詞語,是很不尊重人的一件事情。

  但是結果就是說,一位教授、一個瘋子,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英語大詞典就這樣在兩個迥然不同的人手中誕生。也許生命中就是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很荒謬的事情吧。

「瘋子」醫生是生活的也很痛苦,因為他還擁有屬於自己的道德底線,所以說他很痛苦。他覺得自己殺了人,是一件錯誤的事情。然後死者的妻子和他之間又重新擁有了緣分,於是兩個人就是說....暗生情愫。但是瘋子醫生內心深處覺得很過意不去,覺得說自己這樣做不怎麼好。於是他選擇了「自宮」,割掉了自己的生殖器,然後繼續生活著。

一邊的他很痛苦,一邊的他又想要和死者的妻子在一起。即使死者的一家人都原諒了瘋子,瘋子還是無法因為自己所犯下的錯誤而原諒自己,所以他選擇了更加極端的方式。也許,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就是這樣,永遠活在自己給自己設下的圈套中,即使在這個圈套中的時候會有很多痛苦,他也無法跳脫出來,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教授為了編纂詞典,放下了家人。

不過對於教授編纂詞典的艱辛痛苦,我覺得電影中給到的時間太少了。就是說,我看不出來電影裡面教授 付出了很多努力。雖然現實生活中教授付出的努力一定更加多。光是整面牆壁整面牆壁的書本就有的看的了,更別說還要記得書本內容,大概哪個詞語在哪個位置,這件工作也除非是人力才能夠完成的,你要是說靠機器人?那不可能的呀。

有點壓抑的一部電影哦。

相關焦點

  • 《教授與瘋子》:一個瘋子又如何?他本身與教授並無差別
    誰是教授?誰是瘋子?從這部電影的名字就可以看到,它主要講述的應該是兩個不同的人的故事。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教授和瘋子這兩個人,他們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對待詞典的熱衷。他們相似的就像是同一個人的兩個人格一樣,清醒時候的他,聰明、睿智、博學,渾身都散發著知識的光芒;偶爾切換一下角色,性格就不同常人,舉動也會很瘋狂。
  • 《教授與瘋子》教授大多瘋子。
    《教授與瘋子》,這兩個職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本來就是非常接近的兩個職業,教授一方面要具有某種專業知識上的權威,但是另外一方面在成為這種權威的過程中不得不投入以一種近乎偏執得瘋狂,所以教授,在我看來其實就是很像瘋子。教授所研究的話題亦讓我感興趣,就是詞典的編撰。這個行業和我自己現在所從事的文字工作有非常緊密的聯繫:文學家的工作是在(大部分是在)已有的現成詞彙為方式的基礎之上進行文字與思想的藝術。
  • 教授與瘋子
    默裡創造的詞典編撰方法獨具一格,與其他詞典不同,他力主嚴格依靠收集大量英語出版物及其他記載中的引語,來說明每一個詞的意義和用法。引語能確定詞語的起源和變化。如果一個人做這件事,要一百輩子才能做成,那麼,動員一千人,動員所有使用英語的人,去閱讀、去尋找、去摘錄,最多七年就可完成。默裡豪邁地說:「我們將開啟一場語言學最偉大的冒險。」
  • 電影《教授與瘋子》揭秘秘史中被抹去的「瘋子」
    同時,影片的四大看點也隨之呈現,相信無論故事、表演、主題還是高品質高口碑,都將讓觀眾在這個歲末感受到不一樣的震撼與感動。揭秘百年秘史中被抹去的「瘋子」《教授與瘋子》取材自真人真事,「瘋子」邁納的案件資料曾被封存百年之久才得以解密,梅爾·吉勃遜當初讀到這個驚世駭俗的故事時,深感救贖的力量和及生命的光輝,於是購得原著版權,並不惜二十年磨一劍促成本片問世
  • 《教授與瘋子》上映 揭秘秘史中被抹去的「瘋子」
    高口碑電影《教授與瘋子》今日暖心上映,一款終極預告和今日上映版海報新鮮曝光,進一步揭開了梅爾·吉勃遜飾演「教授」莫瑞博士,西恩·潘飾演「瘋子」邁納參與編纂《牛津英語字典》的塵封往事。同時,影片的四大看點也隨之呈現,相信無論故事、表演、主題還是高品質高口碑,都將讓觀眾在這個歲末感受到不一樣的震撼與感動。揭秘百年秘史中被抹去的「瘋子」《教授與瘋子》取材自真人真事,「瘋子」邁納的案件資料曾被封存百年之久才得以解密,梅爾·吉勃遜當初讀到這個驚世駭俗的故事時,深感救贖的力量和及生命的光輝,於是購得原著版權,並不惜二十年磨一劍促成本片問世。
  • 五一影院 | 《教授與瘋子》:他們是智者,也是瘋子!
    相信大家都用使用過《牛津詞典》吧,但是《牛津詞典》背後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今天小壹給大家帶來電影《教授與瘋子》,一起來看看《牛津詞典》這部傳世之作背後的故事吧!《教授與瘋子》取材自真人真事,「瘋子」邁納的案件資料曾被封存百年之久才得以解密,梅爾·吉勃遜當初讀到這個驚世駭俗的故事時,深感救贖的力量和及生命的光輝,於是購得原著版權,並不惜二十年磨一劍促成本片問世。
  • 《教授與瘋子》上映 揭秘百年秘史中被抹去的"瘋子"|梅爾·吉勃遜|...
    網易娛樂12月24日報導 高口碑電影《教授與瘋子》今日暖心上映,一款終極預告和今日上映版海報新鮮曝光,進一步揭開了梅爾·吉勃遜飾演「教授」莫瑞博士,西恩·潘飾演「瘋子」邁納參與編纂《牛津英語字典》的塵封往事。同時,影片的四大看點也隨之呈現,相信無論故事、表演、主題還是高品質高口碑,都將讓觀眾在這個歲末感受到不一樣的震撼與感動。
  • 經典回顧:《教授與瘋子》
    1989版的《牛津英語詞典》最早的《牛津英語詞典》在1857年才開始編撰,中間經歷了多人主持負責,最後都難以為繼。直到19世紀末期,這部巨著才迎來了自己的主要編撰者。一個是出身微寒,自學成才的天才墨裡(James Murray)教授,而另一個著者則是來自伯克郡精神病院的瘋子:美國「殺人犯」威廉·切斯特·邁納醫生。
  • 《教授與瘋子》一個需要救贖的靈魂
    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一部由傳記改編而成的電影《教授與瘋子》。一提到傳記不知大家作何感想?反正我啊,一開始會認為傳記類電影可能僅僅是講一個故事罷了,就沒有太多興趣。但當我慢慢開始了解傳記類電影後,我發現這一類電影比書更真實比音樂更具有穿透性,好像身臨其境又好像置身事外,亦真亦假,似虛又實。
  • 觀電影《教授與瘋子》隨筆
    今年三月上映,該片講述了詹姆斯·默裡教授領導下的編委會編纂巨著《牛津英語字典》的過程。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需要一百年的時間去完成,但是默裡教授發動了所有人參與到這個過程中,開創性地採用了全民參與的形式,令所有講英語的人的參與到詞條的編輯過程中,將他們的詞條寄給編委會。其中便有一個叫邁納的軍醫貢獻了一萬多條引語,而他卻因為殺人罪和精神分裂被關在精神病院裡。
  • 《教授與瘋子》的故事啟發
    《教授與瘋子》  影片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詹姆斯·默裡博士(梅爾·吉勃遜飾演)領導下的編委會要進行新版本的《牛津英語字典
  • 電影《教授與瘋子》帶來的使命感
    當我們想做一件事情而最終選擇不採取行動的時候,精神會消耗很多能量,內心會面對很多矛盾的聲音,頭腦的雜念不斷,整個人會不知不覺的倦怠。只有我們的行動和內在的渴望相吻合的時候,一切才會清晰起來,內在的力量才會源源不斷地輸送給我們,人會因此愈發堅定,信念也從此建立。
  • 《教授與瘋子》:深度解讀兩位傳奇人物帶給我們的沉思與啟發
    在享用著如此傑出的工具書時,我們是否想過,這本書是如何書寫出來的?是誰來給每一個常用的單詞「下定義」?又是誰為每一個冷僻的單詞尋找源頭和實例?電影《教授與瘋子》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這些問題。改編自英國作家西蒙·溫切斯特同名小說的《教授與瘋子》,根據真實歷史人物和故事改編。
  • 《教授與瘋子》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嗎?
    倘若教授與瘋子無法相遇,他們的人生又是另一番光景。教授依舊執著於無止境的篩選與排查,瘋子依舊陷於回憶得不到救贖。我想,天才與瘋子的共通點是孤獨。前者超脫於時代獨自前行,已經站在山巔,卻仍舊向更高更廣闊的地方看去,於是站在山腳的芸芸眾生不理解,甚至冷嘲熱諷地打擊。
  • 《教授與瘋子》歷史充滿了美麗的偶然
    電影《教授與瘋子》是一部講述牛津詞典第一版編寫過程中,主編默裡教授和志願供稿人邁納精神病患者之間的故事。一部電影讓他們從歷史的深處活過來了,我們的命運可以是這樣,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結局,不管被安排了怎樣的遭遇,你總還能做點什麼?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回顧 | 真正的天才,只是看起來像瘋子
    他們也會試著在學生時代做一些驚豔全校的事情:比如發起一場名為清華戀愛團體事件的活動。 在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人看來,他們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也是同齡人中的天才,但是他們未必是瘋子。他們和我們一樣會追美劇,會逛淘寶,會刷SSR,他們並不是瘋子,如果他們這些還有自己的休閒生活的人,也會被說成是瘋子,那我們又是什麼?
  • 《教授與瘋子》——故事和表演都頗有質感,感情充沛
    《教授與瘋子》是由法爾哈德·撒夫尼亞執導的傳記片,梅爾·吉勃遜、西恩·潘等主演,該片講述了關於一位教授、一個瘋子和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英語大詞典的故事。《教授與瘋子》的同名小說本身就是一本半紀實半科普的文學作品,相比之下,電影中增加了更多的細節,也因此有了更多人情味。
  • 《教授與瘋子》:《牛津英語詞典》背後的故事
    愛爾蘭電影《教授與瘋子》講述的是迄今為止最有名的詞典《牛津英語詞典》編撰中的一段感人故事。所謂「教授」,指的是曾經擔任《牛津英語詞典》主編的詹姆斯·墨裡,但他卻從不是正經的教授,而只是一個出身微寒、從未上過大學的語言學天才。
  • 《教授與瘋子》牛津編纂秘史曝光 揭秘人性救贖
    《教授與瘋子》牛津編纂秘史曝光 揭秘人性救贖 1905電影網訊 日前,由梅爾·吉勃遜、西恩·潘領銜主演的高口碑電影《教授與瘋子》發布在路上版海報
  • 業餘的教授與真實的瘋子,若插上文字之翼,瘋子也有可能是偉人!
    人們看到的一切事物,或美麗或庸俗、或壯觀或奇絕,在腦海裡總會有詞語與之對應,可以這麼說,我們需要用眼睛來看見世界、更需要用詞語來描述世界,詞語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豐富。今天要為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更是將詞語的魅力表達到了極致,於此同時又將詞典編撰背後的傳奇故事進行了精彩的呈現,這就是於去年上映、大受好評的電影——《教授與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