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兩個地球兩端的人,
會在彼此的命運裡有所關聯嗎?
極慢上漲的海平線,
會對深居內陸的人造成影響嗎?
渺小蝴蝶的翅膀微微揮舞,
竟會掀起席捲整個雨林的風暴嗎?
答案是肯定的。存在於世界上的我們,不可忽視世界上各種事物之間冥冥存在的聯繫。
這種聯繫不是淺顯地擺在眼前的,只有當我們拓寬了視野,放遠至人類,至草木萬靈,至整個世界時,我們才能悟到:噢,原來我與世界上的任何物種沒有什麼不同,我們的一切都息息相關。
從這個視角出發,詩人約翰多恩和他的詩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理解方式。
今天,讓我們一起帶著思考,品讀這首詩歌。
No Man Is An Island
——John Donn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any mano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在大海裡獨踞;
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
連接成整個陸地。
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衝刷,
歐洲就會失去一角,
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莊園,
無論是你的還是你朋友的。
無論誰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你而鳴。
詩歌,唯朗誦方能顯出其韻腳之優美,通篇之氣概。
下面,讓我們隨著17級張千鈺學姐優美的朗誦,品讀全篇。(詩歌的背景音樂名便為《喪鐘為誰而鳴》,作者徐範宇)
說到這首詩歌,不得不提到作者約翰·多恩(1572—1631年)。這是一位和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同時代的人物,一名虔誠的天主教信徒,一位玄學派詩人。
John Dohn
1623年,多恩因患上瘟疫而生死未卜,這期間他寫下二十三篇「緊急時刻的禱告」,其中就包括了本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因此,這首詩歌包含了很多人類在共同的災難下承擔的共同命運的思考。
例如這首詩的開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居。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
詩人表達了我們每個人之間都是有關聯的。有些事情可能現在發生在別人身上,我們保持著事不關己的態度,但是這一團烈火總會有一刻燒到我們自己身上來。
如同約翰多恩在瘟疫中寫下這首詩歌,我們也在未完的疫情中讀到這首詩歌,心中也不由得百感交集。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的思想容易受到別人觀點所影響,我們習慣於在自己的想法上添加他人的感受。說到底,沒有人能脫離人群和社會而存在。
多恩在詩歌中強烈表達了讓人類團結起來、共克時艱的思想。
他在詩歌末尾為我們敲響警鐘: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你而鳴。」
創作成員:劉瀾(組長)、李千玉
劉婧穎、梁綺蒙、李倩倩、李琳、劉葉